2025届江苏省盐城市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届江苏省盐城市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近期全国多地、多校、多所教育机构开展网络教学,指导学生学习、丰富学生寒假生活,确保停课不停教、不停学。

组织网上考试、开设直播课程、提供公益性学习资源,课程内容既有针对中高考和边远地区学生的课业辅导,也有培养学生感恩和居家运动的特色课程。

全国多地、多校利用“云端”技术,搭建“空中直播课堂”,努力实现学习效果不打折,学习进度不落下。

“不能面对面课堂上课,我们就搭建云课堂,让孩子们在家也能开展学习。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教育部正在统筹整合国家、地方和学校相关教学资源,提供丰富多样、可供选择、覆盖各地的优质网上教学资源,全力保障教师们在网上教、孩子们在网上学。

教育部拟于2月17日开通国家网络云课堂,将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项目获得部级奖的课程资源为基础,吸收其他优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供各地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网上学习。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说,停课不停教、不停学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通力协作,也希望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配合,提供更多样的公益性优质学习资源。

为此,全国多家机构、社会力量积极各展所长,提供公益性优质学习资源。

(摘编自《人民日报:开学延期,教学不延期》)
材料二
我国网络课程发展历程
(摘编自《我国网络课程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材料三
教育+网络,面临挑战有哪些?
满足学习需求的同时,一些地方的在线教育却在实践中“走形”“变样”,引发不少担忧。

(1)边打卡网课,一边玩起手游。

(2)既要帮忙打卡,又要全程监督,不少家长叫苦不迭。

(3)有的抱怨课程太简单,有的认为内容太难懂,统一化网课如何适应个体学习节奏成难题。

(4)老师卖力上课,学生“作屏上观”,教学质量亟待保障。

(5)网络不畅、缺乏设备,“寒门学子”难享在线教育红利。

(摘编自《人民网:上好在线开学第一课》)
广东清远东江村买设备、拉网线,把村委会会议室改造成上课的教室;安徽铜陵实行“一人一策”,通过借用设备、共享网络等方法帮助留守儿童在线学习;黑龙江协调电信运营企业为中小学师生提供专属优惠流量包,对家庭贫困学生提供20G免费流量包……疫情期间,为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各地纷纷出台措施,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居家上课,让在线教育成为学校课堂的有效“替代品”。

相比线下教育,无远弗届的互联网不仅打破了课堂的空间限制,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更为共享优质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新思路。

也要看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一些地方在推广线上授课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

有的学生因为没有手机而缺席网课,有的需要到邻居家“蹭网”,有的乡村通信条件差、学生难以获取网络信号,等等。

这些现实问题,制约着网络课程的普及。

由此可见,缩小数字鸿沟,关乎每个孩子的成长,更关乎教育公平的实现。

(摘编自《人民日报:让所有学生享受到网课的便利》)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相关理解和分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网络课程的发展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B.我国网络课程先后经历了“网络课程”至“在线开放课程”的演变。

C.我国网络课程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完成了多个层面的变革与发展。

D.我国课程形态先后经历了由传统封闭到有限开放再到无限开放三个阶段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疫情期间,为了丰富学生寒假生活,开展了许多特色课程。

B.统筹整合国家、地方和学校相关教学资源,可保证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C.统一化网课不能适应个体学习学习节奏,引发教育思考与担忧。

D.在线教育虽有效,但网络课程的普及受许多现实问题制约,关乎教育公平
3.“教育+网络”面临许多挑战,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在线学习效果?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历代典籍及先贤在中医药学发展进程中均重视宏观体察、整体思维,将人类健康与自然环境、社会境况、精神意志等进行关联探究,从而促使该学科在发展中能够屡屡契合时代社会的实际需求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突破。

如仲景先师立足临床而大展六经辨证之精妙;宋金之际为消除《局方》温燥之弊而产生了河间丹溪的寒凉育阴诸法;金元之交历经战乱饥困而出现了易水东垣甘温补虚诸方;明代薛己、景岳诸家立足脾肾而善扶正气;清代叶桂、吴塘诸贤突破伤寒而专擅温病等等。

总书记已经给我们提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总思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创造”,是在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概念或事物的基础上主观能动地转化成为前所未有的、客观能够认可的概念或事物;“创新”,是在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地发展成为超出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模式、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

因此,中医药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固本”原则;二是“强基”原则;三是“守恒”原则,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要创新就必须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四是“出新”原则。

(摘编自孙光荣《创新:知行合一持久战》)
材料二:
中医诊断学主要内容
(摘编自《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总结》)
材料三:
中医药学术体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科学门类,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这样一门优秀的科学技术,党和政府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爱护,曾经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直至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保护,在组织、人力物力、经费等方面都予充分的保障。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医药学并没有按照自身规律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学科本质上,“继承、发展、提高”三步战略的第一步都没能得到有效落实,很多中医优秀思想、实用技术、优秀人才已经呈现窒息、萎缩、失传、流失的势态。

对此,更重要的工作应该是有效保护。

今年我国已将中医药学列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年规划,因此更加需要厘清思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这一优秀遗产。

摘编自王旭东《中医药文化遗产必须得到有效保护》)
材料四:
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带领下,“家庭医生在线”副总裁麦延认为中医药行业未来的机遇肯定是非常多的,不过就目前的情况,首先得要让老百姓认可中医药,所以他认为针对青少年和大众人群的中医药教育尤为重要。

他表示:“党的十九大以来一直倡导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可以结合青少年人群喜欢创新的特点以及新媒体的特性,通过动漫、短视频、歌曲等形式推广,效果会更好。

”他还表示:“中医药行业可以尽早利用中医药的特点,把握时代脉搏,深度参与到“互联网+医疗健康。

其中,在中医药行业的健康新媒体、专业健康服务和连锁机构以及电子商务都充满大量机会,‘家庭医生在线’也可以给中医药企业和服务机构提出更多的建议或者参与合作。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健康热潮又将掀起,中国中医药行业将如何布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举金元之交历经战乱饥困而出现了易水东垣甘温补虚诸方为例,说明中医注意将人类健康与社会境况关联研究的特点。

B.从材料二可以了解到,中医诊断是一个运用“四诊法”结合“八纲”,对病人进项辩证分析,作出诊断的过程。

C.因为我国已将中医药学列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年规划,所以我们才要保护好这一优秀文化传统。

D.继承、发展、提高中医药学,既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创造”和“创新”不同,创造的概念或事物是前所未有的、客观能够认可的,创新更强调对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推陈出新。

B.中医药创新要坚持“四原则”,其中“守恒”原则最为重要,如果没有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之心,是难以创新的。

C.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爱护,主席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总思路也提出了宝贵意见。

D.很多中医优秀思想、实用技术、优秀人才呈现不良态势,既有中医药自身的原因,也与老百姓对中医的认可度不高有关。

3.如何才能振兴中医药事业?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留住这个村庄
刘亮程
我没想这样早地回到黄沙梁。

应该再晚一些,再晚一些,黄沙梁埋着太多的往事,我不想过早地触动它。

一旦我挨近那些房子和地,一旦我的脚踩上那条土路,我一生的回想将从此开始。

我会越来越深地陷入以往的年月里,再没有机会扭头看一眼我未来的日子。

我给自己留住这个村庄,今生今世,我都不会轻易地走进它,打扰它。

我曾在一个秋天的傍晚,站在黄沙梁东边的荒野上,让吹过它的秋风一遍遍吹到我的身体,我在荒野上找我熟悉
的一棵老榆树,连根都没有了。

根刨走后留下的树坑也让风刮平了。

我只好站在它站立过的那地方,像一截枯木一样,迎风张望着那个已经光秃秃的村子。

我太熟悉这里的风了,多少年前它这样吹来时,我还是个孩子。

多少年后我依旧像一个孩子,怀着初次的、莫名的惊奇、惆怅和欢喜,任由它一遍遍地吹拂。

它吹那些秃墙一样吹我长大硬朗的身体,刮乱草垛一样刮我的头发,抖动树叶般抖我浑身的衣服。

我感到它要穿透我了。

我敞开心,松开每一节骨缝,让穿过村庄的一场风,同样呼啸着穿过我。

还有一次,我几乎走到这个村庄跟前了。

我搭乘认识不久的一个朋友的汽车,到黄沙梁下的下闸板口村随他看亲威。

我没告诉这个朋友我是黄沙梁人。

一开始他便误认为我在沙湾县城长大,我已不太像一个农民。

当车穿过那些荒野和田地,渐渐地接近黄沙梁时,早年的生活情景像泉水一般涌上心头。

有几次,我险些就要忍不住说出来了,又觉得不应该把这么大的隐秘告诉一个才认识不久的人。

故乡是一个人的羞涩处,也是一个人最大的隐秘。

我把故乡隐藏在身后,单枪匹马去闯荡生活。

我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走动、居住和生活,那不是我的,我不会留下脚印。

我是在黄沙梁长大的树木,不管我的杈伸到哪里,枝条蔓过篱笆和墙,在别处开了花,结了果,我的根还在黄沙梁,他们就整不死我,也无法改变我。

他们可以修理我的枝条,砍折我的杈,但无法整治我的根。

他们的刀斧伸不到黄沙梁。

汽车在不停的颠簸中驶过冒着热气的早春田野,到达下闸板口村已是半下午,我没跟那个朋友进他老舅家。

我在马路上下了车,已经没人认得我。

我从村中间穿过时,碰上好几个熟人,他们看一眼我,仍低头走路或干活。

窜出一条白狗,险些咬住我的腿。

我一蹲身,它后退了几步,再扑咬时被一个老人叫住。

“好着呢嘛,老人家。

”我说。

我认识这个老人。

我那时经常从他家门口过,这是一大户人家,院子很大,里面时常有许多人。

每次路过院门我都朝里望一眼,有时他们也朝外看一眼。

老人家没有理我的问候。

他望了一眼我,低头摸着白狗的脖子。

“黄沙梁还有哪些人?”我又问。

“不知道。

”他没抬头,像对着狗耳朵在说。

“王占还在不在?”
“在呢,”他仍没抬头,“去年冬天见他穿个皮袄从门口过去。

不过也老掉了。


我又问了黄沙梁的一些事情,他都不知道。

“那个村子经常没人,”他说,“尤其农忙时一连几个月听不到一点人声,也不知道在忙啥。

村子附近的地全撂荒了。


我走出村子,站在村后的沙梁上,久久地看着近在眼底的黄沙梁村。

它像一堆破旧东西扔在荒野里。

正是黄昏,四野里零星的人和牲畜,缓缓地朝村庄移动。

到收工回家的时候了,烟尘稀淡地散在村庄上空。

人说话的声音、狗叫声、
开门的声音、铁锹锄头碰击的声音……听上去远远的,像远在多少年前。

我莫名地流着泪。

什么时候,这个村庄的喧闹中,能再加进我的一两句声音,加在那声牛哞的后面,加在那个敲门声前面,加在那个母亲叫唤孩子的声音中间……我突然那么渴望听见自己的声音,哪怕极微小的一声。

我知道它早已经不在那里。

(根据《遥远的村庄》改编)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我没想这样早地回到黄沙梁。

应该再晚一些,再晚一些”采用反复的修辞,写出了作者想回家乡,又担心回乡后走不出来的矛盾心情。

B.当我回到黄沙梁,吹着来自荒野的风,我对村庄的熟悉感一下就涌上心头,那里收藏着我的童年记忆,但令人失落的是伴我成长的村庄变得荒芜而陌生。

C.作者出生在黄沙梁的小山村,在走出大山后,进入城市打拼,因为对自己出身农村感到自卑,所以“故乡是一个人的羞涩处,也是一个人最大的隐秘”。

D.我重访故乡的村庄,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一个孤独老迈的留守农民形象,表现了城镇化进程中,乡村被边缘化,变得逐渐荒芜、冷清的现状。

2.如何理解标题“留住这个村庄”的含意?
3.请结合全文分析文章尾段的作用。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柴绍,字嗣昌,晋州临汾人也。

祖烈,周骠骑大将军,历遂、梁二州刺史,封冠军县公。

父慎,隋太子右内率,封钜鹿郡公。

绍幼矫捷有勇力,任侠闻于关中。

少补隋元德太子千牛备身。

义旗建,绍自京间路趣太原。

时建成、元吉自河东往,会于道,建成谋于绍曰:“追书其急,恐已起事,隋郡县连城千有余里,中间偷路,势必不全。

今欲且投小贼,权以自济。

”绍曰不可追既急宜速去虽稍辛苦终当获全若投小贼知君唐公之子执以为功徒然死耳建成从之,遂共走太原。

入雀鼠谷,知已起义,于是相贺,以绍之计为得。

授右领军大都
督府长史。

大军发晋阳,兼领
..马军总管。

将至霍邑,绍先至城下察宋老生形势,白曰:“老生有匹夫之勇,我师若到,必来出战,战则成擒矣。

”及义师至,老生果出,绍力战有功。

下临汾,平绛郡,并先登陷阵,授右光禄大夫。

隋将桑显和来击,孙华率精锐渡河以援之,绍引军直掩其背,与史大奈合势击之,显和大败,因与诸将进下京城。

武德元年,累迁
..左翊卫大将军。

寻从太宗平薛举,破宋金刚,攻平王世充于洛阳,擒窦建德于武牢,封霍国公,赐实.封.千二百户,转右骁卫大将军。

吐谷浑与党项俱来寇边,命绍讨之。

虏据高临下,射绍军中,矢下如雨。

绍乃遣人弹胡琵琶,二女子对舞,虏异之,驻弓矢而相与聚观。

绍见虏阵不整,密使精骑自后击之,虏大溃,斩首五百余级。

贞观元年,拜右卫大将军。

二年,击梁师都于夏州,平之。

转左卫大将军,出为华州刺史。

七年,加镇军大将军,行右骁卫大将军,
改封谯国公。

十二年,寝疾,太宗
..亲自临问。

寻卒,赠荆州都督,谥曰襄。

(选自《新唐书·柴绍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A.绍日/不可/追既急/宜速去/虽稍辛苦/终当获全/若投/小贼知君唐公之子/执以为功/徒然死耳/
B.绍日/不可追/既急/宜速去/虽稍辛苦/终当获全/若投小贼/知君唐公之子/执以为功/徒然死耳/
C.绍曰/不可追/既急/宜速去/虽稍辛苦/终当获全/若投/小贼知君唐公之子/执以为功/徒然死耳/
D.绍日/不可/追既急/宜速去/虽稍辛苦/终当获全/若投小贼/知君唐公之子/执以为功/徒然死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兼领,一并管领,兼任。

汉制:兼,指除任本职之外又任其它官职;领,指职位低的官兼任职位高的官。

B.累迁,指多次迁升官职。

迁,调动官职。

左迁降级贬官。

C.实封,食其封户之租税。

唐朝封户有实、虚之别,虚封则封国并无疆土,封户亦是虚名。

D.太宗,李世民的庙号。

庙号起源于商,创基立业日“太”,功高者日“高”,世代祭祀曰“世”,中兴者曰“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柴绍出身显赫,祖辈父辈都曾在朝为官。

他的祖父曾在周朝任骠骑大将军,历任两周刺史,父亲曾任隋朝官职,他的祖父、父亲都曾受封赏。

B.柴绍富有远见,能够审时度势。

他果断指出建成所作打算可能会出现的后果,并指明正确的道路。

后来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C.柴绍富有谋略,善用计策制胜。

在吐谷浑和党项侵犯边地时,柴绍派人弹奏胡人的琵琶,让两个女子相对跳舞,使敌兵无心作战,阵脚大乱,大败敌军。

D.柴绍对大唐忠心耿耿,深受皇帝宠爱。

他一生不断为朝廷征战,追随皇帝走太原、平薛举等等,累建功勋,受到封赏;他卧病时,唐太宗亲临探望。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追书甚急,恐已起事,隋郡县连城千有余里,中间偷路,势必不全。

(2)老生有匹夫之勇,我师若到,必来出战,战则成擒矣。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自夸能治“千乘之国”,依据是“_______”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

(2)李白在《越中览古)中,表达对勾践的嘲讽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叹自己多愁善感、过早长出花白头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6、 (1)_________________,必先利其器。

(《论语·魏灵公》)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5)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7)_________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8)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7、《掌上的心》是当代诗人雷抒雁的作品,品读该诗,说说这首诗的妙处。

要求:答出3条妙处,100字左右。

掌上的心
雷抒雁
如果我能把心托在掌上
像红红的草莓
托在厚厚的绿叶上
那么,你就会一目了然
你就会说
哦,多么可爱的红润
可是,如果我真的把心托在掌上
像红红的草莓
托在厚厚的绿叶上
那么,定会被可恶的鸟啄破
我该怎么说呢
该怎么表达这裂心的痛苦?
8、根据下列情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欢歌热舞闹新春。

春晚是几代人的“春节标配”,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是除夕夜人们的共同期盼。

下面是2019年以“奋进新时代,欢度幸福年”为主题的春节联欢晚会的部分节目。

请从下列五个节目中选择两个作为上下节目撰写一段串词,不超过90字。

①《我们都是追梦人》(歌舞)②《妙言趣语》(相声)③《锦锈梨园》(戏曲)
④《可爱的中国》(朗诵)⑤《占位子》(小品)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名民营企业家曾经讲过这样一个现象:自己刚创业时只有五六个人,什么制度也没有,但大家工作热情极高,晚上经常加班,从没有人提出过加班费的问题,奉献成为一种情怀;现在企业大了,员工多了,相应的制度也完善了,
但是,奉献的情怀却消失了,甚至最早一起创业的人也开始斤斤计较了。

制度比情怀更重要吗?这名企业家产生了困惑。

为解决他的困惑,理智中学拟举行一场辩论赛。

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个辩手,请在“正方一辩立论陈词”或“反方一辩立论陈词”中选择一个角色,写一篇辩论稿,阐述你的观点看法。

写作时,符合辩论稿基本规范即可。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C
2.B
3.①国家:教育部正在统筹整合国家、地方和学校相关教学资源,提供丰富多样、可供选择、覆盖各地的优质网上教学资源,努力解决现实问题,关注教育公平。

②社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配合,提供更多样的公益性优质学习资源。

社会力量积极各展所长,提供公益性优质学习资源。

③家庭:家长做好带头作用,和学校通力协作,家校合力,与老师积极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④学生:学会自律,生活作息规律,把握好学习时间节奏。

认真完成老师的布置的任务。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完成了多个层面的变革与发展”错误,根据现实情况及材料二“我国网络课程发展历程”分析,应为“已经或正在经历”。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B项,“可保证学习效果”错误,原文“利用‘云端’技术,搭建‘空中直播课堂’,努力实现学习效果不打折,学习进度不落下”与“教育部正在统筹整合国家、地方和学校相关教学资源,提供丰富多样、可供选择、覆盖各地的优质网上教学资源,全力保障教师们在网上教、孩子们在网上学”杂糅。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结合“边打卡网课,一边玩起手游”“有的抱怨课程太简单,有的认为内容太难懂,统一化网课如何适应个体学习节奏成难题”“有的学生因为没有手机而缺席网课”等分析,学生学会自律,认真完成老师的布置的任务。

结合“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教育部正在统筹整合国家、地方和学校相关教学资源,提供丰富多样、可供选择、覆盖各地的优质网上教学资源,全力保障教师们在网上教、孩子们在网上学……吸收其他优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供各地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网上学习”等分析,教育部正在统筹整合国家、地方和学校相关教学资源,提供丰富多样、可供选择、覆盖各地的优质网上教学资源,努力解决现实问题,关注教育公平。

结合“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说,停课不停教、不停学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通力协作,也希望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配合,提供更多样的公益性优质学习资源”分析,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配合,提供更多样的公益性优质学习资源。

社会力量积极各展所长,提供公益性优质学习资源。

结合材料三内容分析,家长应该和学校等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2、1.C
2.B
3.④从政策层面,给与保护和扶持,在人力物力、经费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②从中医药学自身方面,要有效落实“继承、发展、提高”三步战略,走创新之路;③从扩大影响方面,积极开展中医药学申遗工作,使之更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④从发展层面来说,要抓住机遇,结合“互联网+医疗健康”理念,做好宣传和业务拓展等。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做这类题需要考生仔细认真阅读文本,迅速提取信息,与选项内容加以细致比对,筛选、聚焦错误点,并灵活理解准确做出判断。

C项,“因为我国已将中医药学列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年规划,所以我们才要保护好这一优秀文化传统”表述错误。

根据文本“今年我国已将中医药学列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年规划,因此更加需要厘清思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这一优秀遗产”可知,题干强加因果,曲解文意,表述错误。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首先审清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在读完一遍文本的基础上快速找出选项中可能有问题的敏感处,再次回归原文,筛选并提取出能与选项敏感处加以对照分析的句子,细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