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长档案建立的实践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教育·初中
2021年第3期
205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教学 〔2019〕1号)、《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 (教基〔2017〕9号) 中均提及“综合素质档案”。
笔者认为,文件中的“综合素质档案”更注重学龄段结束时的阶段性终结性评价,以满足中、高考招生、录取和选拔的需要。
而本文涉及的“学生成长档案”更倾向于过程性评价和成长积累,更具教育时效性、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同时满足中、高考招生、选拔。
基于上述思想,笔者对成长档案作以下实践思考。
1 学生成长档案涵盖的内容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发 〔2014〕35号)要求:“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
严格程序,强化监督,确保公开透明,保证内容真实准确。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 (教基 〔2008〕6号)指出:“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应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
”
两份文件基本囊括了档案建立的基本内容。
作为凸显成长和育人价值的学生成长档案,应该包含上述内容更详尽的过程性、发展性和成长性档案资料。
2 学生成长档案建立的原则
(1) 教育性原则。
学生成长的过程性评价比终结性评价更有育人价值。
评价不是目的,中、高考录取、选拔也不是终极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价值才是最终目标。
所以,坚持学生成长档案建立的教育性原则,就是对学生成长的过程把握,重视学生的发展,重视档案的激励等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积累成功体验,为成长赋能,才能真正做到选拔、教育和评价三结合,最终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2) 成长性原则。
该原则基于学生成长、变化和发展的理念,包含全程、发展、进步等,坚持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学生。
成长过程出现问题也是常态,能在问题中进步和成长,也是我们教育价值的体现。
成功为未来积聚奋斗的力量,失败为未来成功积累教训,都具有成长和教育价值。
(3) 客观记实性原则。
无论是基于育人价值发挥为核心的目标,还是以中、高考招生、录取评价为目的的档案建设,都应基于真实、可靠的原则。
(4) 完整性原则。
该原则基于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和个性培养等各个方面,全面而科学地记录学生发展情况和成长历程,为多元评价奠定基础。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
(教基 〔2008〕6号)指出:“开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是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突破性环节,应贯穿在学生接受教育的全过程。
”
3 学生成长档案建立注意事项
(1)搭建好学生成长档案框架,厘清学生成长档案的内容、途径、来源等。
笔者认为,为贯彻上述六大原则,清晰了解学生的成长脉络,成长档案的框架应包含荣誉类、贡献类、参与类、进步类档案和成长过程出现的问题、惩罚或教育事件类档案、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转变等档案,以及档案对应的来源、责任人和操作办法等。
(2)完善学生成长档案建立的制度。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 (教基 〔2008〕6号)指出:“实行严格的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督制度和考核评估制度,确保公正、公平、公开,杜绝腐败。
”“教育行政部门要予以高度重视,加强工作研究与指导,不断总结经验并积极推进,形成规范的制度。
”
(3)优化成长档案建立的方法。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辛涛副主任在 《散发材料五: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工作基础和专业支撑》中提到:“应当充分利用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成长记录,注重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日常表现的观察、记录与分析评语等信息,综合采用档案袋法、观察法等质性方法,获得更加丰富的数据和信息。
”
(4)班级成立成长档案工作小组。
为更好地开展成长档案建立工作,班级要成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档案建立工作小组,包含负责各类档案的收集、整理、评价、审核、监督和公示等工作小组。
既让成长档案建立的主体充分感受自我的成长,学会个人资料积累和整理,又确保公平、公正和公开,保障档案的客观、真实,维护中、高考评价的权威。
(5)班级要创造条件开展活动,不断丰富成长档案,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除了学校、年级组织的活动以外,班级要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锻炼舞台。
班级活动的组织既能丰富学生成长档案,也能弥补学校活动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缺陷。
(6)明确导师制职责,指导学生成长档案的建立。
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建立档案,还要指导学生分析个人成长路径、生涯发展规划,让档案的育人功能更充分发挥。
每一位学生都是鲜活而有个性的存在。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把成长档案和学生发展和中、高考招生、录取结合起来,真正做到选拔、教育和评价三结合,最终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参考文献:[1]/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409/t20140904_174543.html,《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8(05):41-42.
学生成长档案建立的实践探索
屈宏华1 廖丽云2
(1.广州彭加木纪念中学,广东广州 510430;2.广州市白云区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 广东广州 510440)
摘 要:教育部对中、高考招生录取的“综合素质评价”提出了明确要求。
笔者认为“综合素质档案”是基于招生录取功能的阶段终
结性评价,而更为详尽的学生成长档案不仅具有招生录取的评价功能,还有更大的育人价值。
本文着笔于学生成长档案的内容、建立原则和具体操作等,期待能引起班主任和学校管理者更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学生成长档案;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成长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