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派的教学应用研究——以《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课程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是长江大学的一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属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模块。

为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教学带来的便利,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课程讲授中引入课堂派平台[1],教学模式上采用学生课外阅读、课前思考题、课堂讨论、PPT课件讲授、观看教学视频、小型专题发言、课后答疑、提交作业等多种形式,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课前教学工作
课程开设前,教师在课堂派中将与课程有关的作业、资料、课堂互动、测试(试卷)、话题上传到课堂派的备课区,方便教学过程中调取和推送各种材料,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1.1 资料推送
教师将学生课前需要阅读的所有书籍以PDF的形式推送到创建课程的班级中。

学生通过手机端微信APP课堂派公众号或电脑端课堂派网站加入课程后,在“资料”板块就能在线浏览或下载后查看[2-3]。

教师要求学生每次课前阅读与授课内容相关联的资料,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爱好,阅读其他资料。

上传的资料也不仅仅局限于书籍,还包括与教学有关的视频文件、手机APP及外链资源。

本门课程选择了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吃动平衡APP以及赵荣光的“中华饮食文化”公开课和慕课的网络链接,方便学生学习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

1.2 发布课前思考题和话题
教师在上课当天通过课堂派中“测试(考试)”板块发布与授课有关的课
前思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上课时
教师在讲授相关内容时再反馈学生的
作答情况,与授课内容相衔接,从而
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话题”的发布类似于网络论坛的
帖子,教师和学生均可发起话题,话
题发布后,学生和教师可以跟帖回复,
话题发起人可以对回帖的人进行点赞、
回复、删除等操作。

为了让学生充分
参与课程教学,除教师主动发起话题
外,也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通过随机点
名让学生发起话题。

1.3 观看教学视频
考虑到部分学生可能没有时间观
看资料推送的教学视频,本门课程利
用晚上7点上课前半小时的碎片时间
播放相关视频资料,从而弥补教学过
程中的不足,节省出时间来进行课堂
互动。

2 课中教学工作
2.1 课堂互动
网络平台在课堂互动中具有独特
优势,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将课件上传至课堂派“备课区”后,
把设计好的试题嵌入到课件中。

教师
上课时发布课件后可以随时调取试题
互动内容,也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单独
发布试题互动。

课堂派提供了不同形式的试题,
有投票题、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
简答题、数值评价题、匿名开放题等
多种类型。

发布后,互动界面会显示
计时和已答题人数,教师可实时掌握
学生的答题情况,便于控制互动时长。

互动结束后,互动界面根据不同题型
直观显示选项的选择人数比例、投票
结果及学生的答案等。

在教师的主持
下,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教师与学生
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互动结
果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现场对讲授内容进行调整。

除试题互动外,教师通过课堂派
对学生进行随机提问,学生也可以抢
答,发弹幕,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
过程中来,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的
讲课。

为了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互动
中来,课堂派还设计了“奖励星星”环
节。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互动表现给
学生相应数量的星星奖励,设置今日
和全部的星星排行榜,满足学生学习
的成就感。

2.2 小型专题发言
专题发言人员从学生中筛选,学
生可自由报名参加,最终安排6位学
生用一次课的时间进行专题发言。


生制作介绍家乡饮食文化的课件,在
课堂上进行15 min的讲授,其他学生
通过课堂派的互动现场对6位同学进
行评分。

6位学生根据得分名次获得增
加平时成绩的奖励。

为了保证专题发
言效果,教师会对学生的课件进行修
改,帮助学生完善讲授内容。

专题发言时,有的学生制作的
PPT图文并茂,还将相关视频嵌入到
PPT中便于讲解;有的学生在现场与
台下学生交流互动;有的学生语言风
趣幽默,赢得了台下学生的好评。


环节的教学效果较好,参与的学生比
较踊跃。

部分学生会因为没有进行专
基于课堂派的教学应用研究
——以《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课程为例
□ 张 欣 高梦祥 吴 涛 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 要:本文以长江大学《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课程教学实践为例,分析研究了网络平台课堂派在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文章从课前、课中、课后3个方面展示了课堂派对教学过程的辅助,通过课堂派丰富了教学手段,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饮食文化;教学;应用研究
(下转50页)
48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2月
3.2 提高基层检测设备的先进性省级食品检测设备是较为先进的,但是其负责全省的食品的监测,工作量较大,监管工作难度较高,容易影响监测质量。

最有效的便是将监测工作分发到基层部门,并为其配置较为先进的基层检测设备,提升监测效率。

3.3 完善标准
如前文所述,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检测标准是比较落后的,不能应对现在市场上复杂多样的各种食品,对于各种小工作坊也难以进行监管。

应制定完善的检测标准,要求必须是符合相关标准的食品才可售卖。

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部门也应该及时更新食品检验标准,增加每个省、市的检测设备,考虑不同食品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进行标准设置,完善标准,争取做到食品的全面检测。

对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进行销毁,售卖不
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的要受到
行政乃至刑法处罚[5]。

3.4 优化检验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各类机械技术
的发展,食品监测工作也可以多引进
更多高水平、高精度、高质量的科学
检测技术。

食品检测工作也不是只有
成品检测这一种技术,还可以不定时
去食品生产现场进行监管和检测,随
时抽检各个阶段的食品样本。

甚至可
以要求食品生产工厂安装监控摄像头,
方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随时调取监管。

还可以使用精确的检验设备,以更加
科学、高效的检验技术提高食品安全
检测有效性。

4 结语
食品检验是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
保障,对于提升产品安全质量,保障
我国民众的身体健康,帮助企业实现
可持续发展都有不小的作用,应该重
视食品检验工作。

参考文献
[1]白洁.食品检验在保障食品安
全中的重要性及其局限性[J].现代食
品,2017(24):51-53.
[2]蒋丽婷,孙浩洋.论食品检测对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及其优化策略[J].现
代食品,2018(7):77-79.
[3]刘亚兵,张章,刘晓宇,等.食品
检验在保障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及其局
限性探讨[J].农家参谋,2019(3):2.
[4]李坚.食品检验在保障食品安全
中的重要性及其局限性[J].黑龙江科技
信息,2016(19):140.
[5]张铭华.食品检验人如何面对新
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测量与实
验室管理,2018(2):85.
题发言而感到遗憾,认为如果是自己发言肯定会更加精彩。

3 课后教学工作
3.1 作业推送
学生可以从“作业”板块看到教师发布的作业。

学生把作业的电子版上传到课堂派,教师在线批改并反馈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课堂派设置了作业的查重功能,对所有学生的作业内容进行比对查重,重复率高的作业教师可退回,从而避免学生作业抄袭的情况发生,督促学生进行自我学习。

3.2 课后答疑
课堂派的“私信”功能非常方便教师与学生的课后交流,学生通过私信给教师留言,反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从而使教学过程不仅局限在课堂内,学生有问题随时可以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拓展教学时间和空间。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建立QQ群或微信群,多平台地与学生交流。

3.3 成绩考核
课堂派提供了多种成绩考核方式并自动生成数据。

教师通过生成考勤
码或GPS定位进行考勤,教师可对测
试(考试)、话题、试题互动及作业等
进行汇总,生成考勤记录及评分结果。

教师对各项成绩进行评定后,下载数
据文件即可得到学生的最终成绩。


别是对于选课人数较多的通识教育课
程而言,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
的提高,也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3.4 结课之后
作为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课程结
束之后教师与学生联系并不多。

在课
堂派的网络平台上,学生只要不退出
课程就可以始终与教师保持联系。


程资料更新后,教师可通过课堂派的
“公告”板块告诉所有学生,学生也可
以通过私信与老师联系。

这样课程结
束之后,教师和学生仍然保持联系,
有效延续了教学过程。

4 结语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课程引入了
网络平台课堂派之后,丰富了教学手
段,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加强了
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人
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具有较好的促进作
用。

课堂派还有更多的功能,有待教
师学习和利用,从而将新功能应用到
教学实践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林,余正萍.基于课堂派的“翻
转课堂”教学实践——以《无机及分
析化学》课程为例[J].广东化工,2020,
47(12):255-256.
[2]栗俞程,沈继朵,白明,等.“课
堂派”在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
实践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
28(15):22-23.
[3]潘薇,颜燕.智能化背景下课堂
派的教学应用研究——以《财务管理实
务》课程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
理),2020(36):68-69.
基金项目:长江大学2018年度研
究性教学示范课程项目。

作者简介:张欣(1974—),男,
汉族,湖北松滋人,硕士,讲师。


究方向:农产品贮藏加工。

(上接48页)
50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