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打印版本]夏洛蒂勃朗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办学
电影封面(2张) 15岁时,夏洛蒂进伍勒小姐在罗海德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她为了挣钱供弟妹们上学,又 在这所学校里当了教师。她一边教书,一边继续写作,但至此还没有发表过任何作品。1836年,也就是在她20岁 时,她大着胆子把自己的几首短诗寄给当时的桂冠诗人骚塞。然而,得到的却是这位大诗人的一顿训斥。骚塞在 回信中毫不客气地对她说:“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也不应该是妇女的事业。”这一盆冷水使夏洛蒂很伤心, 但她并没有因此而丧失信心,仍然默默地坚持写作。
作为社会的主体,女性不是消极地适应环境和社会,不是无原则地妥协和牺牲。要勇于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 利;女性要学会依靠自己,独立面对人生和社会的各种挑战。在情感、心理、精神上告别软弱、依赖和无助,清 除 各 种 遏 制 人 成 长 的 羁 绊 。 无 论 是 夏 洛 蒂 ·勃 朗 特 本 人 还 是 她 所 创 作 的 简 ·爱 都 体 现 了 这 种 性 别 意 识 中 的 人 格 决 定 倾向。
不久,三姐妹的三部作品全部问世。当时的英国文坛大为震惊,因为三姐妹的三部长篇小说都非常出色,尤 其 是 夏 洛 蒂 的 《 简 ·爱 》 ( 初 版 时 作 者 署 名 为 柯 勒 ·贝 尔 ) , 更 . . . . . .
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 诗歌 参考资料
创作特点
作品主题
艺术特色
作品主题Biblioteka 谢谢观看人物经历童年 求学
办学 写作
童年
作家肖像(3张) 1816年4月21日,夏洛蒂·勃朗特出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的豪渥斯,父亲是当地圣公会的一个 穷牧师,母亲是家庭主妇。夏洛蒂·勃朗特排行第三,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夏洛蒂·勃朗特的童年生活很不幸。1821年,即她5岁时,母亲便患癌症去世。父亲收入很少,全家生活既 艰苦又凄凉。豪渥斯是穷乡僻壤的一个山区,年幼的夏洛蒂和弟妹们只能在沼泽地里游玩。好在父亲是剑桥圣约 翰学院的毕业生,学识渊博,他常常教子女读书,指导他们看书报杂志,还给他们讲故事。这是自母亲去世后孩 子们所能得到的唯一的乐趣,同时也给夏洛蒂以及两个妹妹带来最初的影响,使她们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 兴趣。
勃朗特的签名 夏洛蒂和艾米莉都不愿离开家到外面去谋生,但仅靠父亲的收入又无法生活,于是她们便想 在本村办一所学校,教当地孩子读书,这样也许能维持生计。她们都想教法语,可是她们的法语并不好。这时, 在她们家里帮助照料家务的姨妈挺身而出,拿出她所有的积蓄,让姐妹俩到布鲁塞尔......
写作
夏洛蒂·勃朗特(女士) 办学的理想破灭了。夏洛蒂觉得,写作也许还有出路。1845年秋天,她偶然读了妹妹 艾米莉写的一些诗,突然想到她们三姐妹可以合出一本诗集。于是她们商量之后,每人拿出一些诗合在一起,用 当 时 已 去 世 的 姨 妈 留 下 的 一 些 钱 自 费 出 版 了 一 本 诗 集 。 她 们 没 有 署 真 名 , 而 是 分 别 用 了 三 个 假 名 : 柯 勒 ·贝 尔 、 埃 利斯·贝尔和阿克顿·贝尔。尽管她们的诗写得很美,却没有人注意,出版后只卖掉了两本。
但是,不管怎么说,诗集的出版对她们来说总是一件大事。她们的创作热情受到了激励,于是三姐妹又开始 埋头写小说。这时,夏洛蒂已三十岁。她花了将近一年时间,写成一部长篇小说,取名《教师》;妹妹艾米莉和 安妮则分别写了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和《艾格尼斯·格雷》。她们把三部小说一起寄给出版商。不久,出版商回 复她们说,《呼啸山庄》和《艾格尼斯·格雷》已被接受印刷,但夏洛蒂的《教师》将被退回。
夏 洛 蒂 ·勃 朗 特 是 现 代 英 国 的 一 批 杰 出 的 小 说 家 。 ( 卡 尔 ·马 克 思 评 )
夏洛蒂·勃朗特纪念邮票
参考资料 1 夏洛蒂·勃朗特 .易文网[引用日期2014-01-29] 2 王志艳主编.情系今生:讲述近现代外国的 文学神话 上: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08:第61页 3 彭书淮编著.一生的教育计划 The educational project in the lifetime.北京市:中国民航出版社,2005.07:45 4 (英)勃朗特著,简 爱[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02,第 411-412页 5 从女权主义的视角解读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陈新苗.科技信息 , 编辑部邮箱 ,2006年12期 6 王志艳主编,情系今生:讲述近现代外国的文学神话 (上卷)[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8,第62页 7 王梦辉主 编.百国名人画册 上.太原市: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08.:733-734 8 《谢利》译本序 .易文网.2013-51[引用日期2014-01-29] 9 《教师》译本序 .易文网.2013-5-11 [引用日期2014-01-29] 10 《英国女性小说史》 -李维屏等著 2011 p143 11 夏洛蒂·勃朗特与女性意识[A].李涛.《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2期 12 吴富恒,外国著名文学家评传(二)[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04月第1版,第677-6......
对于艺术创造,夏洛蒂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她认为文学需要内在的激情和创造性,艺术不是机械的技巧模仿。 她崇尚内心燃烧着精神火焰的人,并将其引为同类。夏洛蒂的小说作品表现的是孤独、卑微的个人在现实中的痛 苦和挣扎,但是她的内心始终洋溢着入世的、酷爱生活的人文精神。
人物影响
人物影响
夏洛蒂·勃朗特 夏洛蒂·勃朗特为女子受教育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作了强有力的宣传。夏洛蒂·勃朗特对玛丽·沃 斯通克拉夫特《女权辩护》中的主要观点作了大胆的、更为生动的诠释,她的小说可以被看作研究文学与性别意 识 的 最 经 典 作 品 。 可 以 说 , 在 以 追 求 女 性 独 立 , 追 求 与 男 性 平 等 的 社 会 的 值 为 主 题 的 1 9 世 纪 女 性 文 学 中 夏 洛 蒂 ·勃 朗特是员至关重要的作家,她同时还为表现独立以后的女性所面临的种种问题的20世纪的女性文学的发展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夏洛蒂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的豪渥斯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母亲早逝,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专 收神职人员孤女的慈善性机构——柯文桥女子寄宿学校。15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 学 校 当 教 师 。 后 来 她 曾 做 家 庭 教 师 , 最 终 她 投 身 于 文 学 创 作 的 道 路 。 于 1 8 4 7 年 , 夏 洛 蒂 ·勃 朗 特 出 版 长 篇 小 说 《简·爱》,轰动文坛。1848年秋到1849年她的弟弟和两个妹妹相继去世。在死亡的阴影和困惑下,她坚持完成 了《谢利》一书,寄托了她对妹妹艾米莉的哀思,并描写了英国早期自发的工人运动。她另有作品《维莱特》 (1853)和《教师》(1857),这两部作品均根据其本人生活经历写成。
简爱(7张) 这对夏洛蒂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打击。但她没有退缩,反而憋着一股气又开始写另一部长篇小说。 这就是《简·爱》。
《简·爱》写作进度很快,不到一年就脱稿了。稿子交出去后,令出版商大为惊喜,通宵不眠地审读。最后, 出 版 商 认 定 它 是 一 部 杰 作 , 决 定 马 上 出 版 。 两 个 月 后 , 《 简 ·爱 》 ( 1 8 4 7 ) 就 问 世 了 。
求学
夏洛蒂的代表作(18张) 1824年,姐姐玛丽亚和伊丽莎白被送到豪渥斯附近的柯文桥一所寄宿学校去读书, 不久夏洛蒂和她的妹妹也被送去那里。当时,只有穷人的子女才进这种学校。那里的条件极差,校规却非常严厉, 孩子们终年无饱食之日,又要受体罚,每逢周日,还得冒着严寒或者酷暑步行几英里去教堂做礼拜。由于条件恶 劣,第二年学校里就流行伤寒,夏洛蒂的两个姐姐都染上此病,被送回家后没几天都痛苦地死了。这之后,父亲 赶紧把夏洛蒂和她的妹妹接回家,但那里的一切已在夏洛蒂的心灵深处留下了可怕的印象。她永远忘不了这段生 活,后来在她的小说《简·爱》中,她又饱含着痛切之情对此作了描绘,而小说中可爱的小姑娘海伦的形象,就是 以她的姐姐玛丽亚为原型的。 夏洛蒂回到家里后,生活又像过去一样,但她和妹妹们的兴趣却更加广泛了。她 们一起学音乐,弹琴、唱歌,画画,而最使她们感兴趣的却是学习写作。勃朗特一家一向离群索居,夏洛蒂姐妹 自幼性格孤僻,在豪渥斯这个孤寂的村落里,她们所能找到的唯一慰藉,就是面对荒野任凭想象力驰骋,编写离 奇 动 人 的 故 事 。 当 时 夏 洛 蒂 1 4 岁 , 已 写 了 许 多 小 说 、 诗 歌 和 剧 本 , 据 她 自 己 开 列 的 书 单 , 她 共 写 了 11 卷 之 多 , 每 卷60到100页。这些习作尽管还很幼稚,但已表现出相当厚实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想象力。这样的习作,可以说 为她往后在文坛上一举成名作了充分准备。
夏洛蒂勃朗特
长篇小说《简·爱》的作者
01 人物经历
03 创作特点 05 人物评价
目录
02 主要作品 04 人物影响
基本信息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ë,1816年4月21日~1855年3月31日),英国女作家。她与两个妹妹, 即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在英国文学史上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称。
在她的小说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女性要求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这一主题可以说在她所有的小说中都顽强 地表现出来,而将女性的呼声作为小说主题,这在她之前的英国文学史上是不曾有过的,她是表现这一主题的第 一人。
艺术特色
《简爱》的第一版封面 夏洛蒂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的代表。她写作的宗旨不是为艺术而艺术,不 为自娱或取悦于少数有闲者。她坚持作家的社会职责,坚持文学的社会功能。她强烈反对不道德的文学艺术,在 这种宗旨下夏洛蒂恪守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1838年,夏洛蒂离开伍勒小姐的学校。第二年,她到有钱人家里担任家庭教师。这一职业在当时是受歧视 的,而夏洛蒂更是亲身体验了作为一名家庭女教师的辛苦与屈辱。她在当时给妹妹艾米莉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私人教师……是没有存在意义的,根本不被当作活的、有理性的人看待。”所以,她很快就讨厌甚至憎恶家庭 教师这一行当了。她在1839年和1841年分别当过两次家庭教师,但每次都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因为她忍受不了。 也就是在这两年里,有人向夏洛蒂求婚:一次是她的一个女友的哥哥,另一次是一位年轻的牧师。但是,这两次 求婚都被她拒绝了,原因是她认为他们并不是真正爱她,只是按传统要娶个妻子而已。
夏洛蒂·勃朗特善于利用当时现实生活中所提供的题材与人物,正确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大事件,作品富有时 代的新气息,新色彩,既发议论又抒了情,写活了人;有些章节时而沉郁悲凉,时而激昂慷慨,说明这些都是作 者的真情流露,都是她所强烈感受过、感动过的,也是她深刻观察到了的真情。
夏洛蒂擅长描写景物,擅长刻画人物肖像和心理活动。写景写人总是互相结合,互相衬托,情景交融,相映 成趣。
后世作家在处理女性主题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她的影响,尤其是关心女性自身命运问题的女作家,更是尊 她为先驱,并把她的作品视为“现代女性小说”的楷模。
人物评价
人物评价
柯勒·贝尔(夏洛蒂·勃朗特笔名)所写的一切都是不平常的。凡是她触过的东西,无不留下独创的印记。 (英国女作家哈丽特·马丁诺评)
夏 洛 蒂 对 英 国 小 说 发 展 的 影 响 远 比 一 般 人 认 为 的 深 刻 得 多 。 ( 英 国 诗 人 兼 文 学 艺 术 评 论 家 赫 伯 特 ·里 德 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