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排螺旋CT对肝脓肿诊断价值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排螺旋CT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双排螺旋ct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并总结肝脓肿患者的ct表现,以降低临床对肝脓肿诊断中的误诊与漏诊率。
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肝脓肿患者44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双排螺旋ct检查,观察检查结果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
结果44例患者使用ct 诊断准确41例,误诊3例,与病理诊断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肝脓肿患者给予双排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较高,是临床诊断肝脓肿的有效方法,值得应用。
【关键词】肝脓肿;双排螺旋ct;螺旋ct
肝脓肿在临床较为少见,但是死亡比例较高,达到10%左右,如果延误诊断会导致高死亡率的发生[1]。
因此,早期诊断肝脏脓肿是临床降低死亡率与发病率的关键。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多排螺旋ct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为肝脓肿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
本文研究观察双排螺旋ct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并总结肝脓肿患者的ct表现,降低临床对肝脓肿诊断中的误诊与漏诊率,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10年2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肝脓肿患者44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证实为肝脏脓肿。
男性患者27例,女性17例,年龄最大为77岁,最小为25岁,平均年龄为45.64±10.22岁;患者病程在2d-11d之间,平均为7.02±
2.11d。
患者临床症状为:发热39例,寒战33例,腹
痛21例,黄疸19例,恶心13例。
病因为:胆道疾病12例,门静脉源性疾病18例,肝动脉源7例,周围组织感染5例,其余2例。
1.2方法患者均进行双排螺旋ct扫描,仪器为美国ge公司生产的双排螺旋ct机。
扫描层厚为8mm,其层距为1.0mm,1.0螺距。
患者首先进行全肝扫描,随后使用动态增强扫描。
对比剂采用碘普罗胺,注射速度为
2.5ml/s。
在对比30s后进行动脉期扫描,1min 后进行静脉期扫描,延迟期为3min。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双排螺旋ct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
同时总结双排螺旋ct下肝脓肿患者的影像学特点。
1.4数据处理本次实验的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检验水准α为0.05,以95%为可信区间,计算结果中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详细结果见表1。
44例患者中,单发病变患者31例,多发脓肿患者13例。
脓肿部位在左侧患者15例,在肝右叶29例。
患者脓肿直径最大为
13.0cm,最小为1.3cm。
平扫结果显示:44例有圆形或者椭圆形低密度影,37例患者边缘较为模糊,3例患者有气液平面。
ct增强扫描显示,22例患者有靶环征,其边缘为环形强化区域。
2例患者病灶为花瓣样。
胆管源性肝脓肿患者增强扫描发现,炎性胆管壁的动脉期有高密度环形强化,门脉期密度更高,延迟期为等密度。
门静脉源性肝脓肿患者:增强扫描后外周为低密度影,中心表现为高密度强化。
肝动脉源性肝脓肿、邻近组织器官蔓延性肝脓
肿患者增强扫描会表现为病灶局限,动脉期高密度,门脉期的密度增强。
3讨论
肝脓肿在临床发病并不多见,根据其病因可以分为4种,其中包括:胆源性、门静脉源性、肝动脉源性、邻近组织器官蔓延[2]。
肝脓肿的发生是由于细菌入侵肝脏后,导致散在的急性炎症病灶出现,有肝组织内的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肝组织坏死和液化,形成脓肿。
ct对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
我院使用双排螺旋ct对肝脓肿患者进行诊断,其主要表现为:患者有圆形或者类圆形的低密度影,其边界较为模糊,脓肿壁较厚,且会伴有气液平面。
ct增强扫描则多有靶环征。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双排螺旋ct对肝脓肿的诊断准确41例,准确率达到93.18%,与病理诊断的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ct诊断价值较高。
研究还发现[3],胆源性肝脓肿患者会具有较为典型的环征,会伴有胆管壁的增厚和强化,ct增强扫描会出现有动脉期炎性胆管的轻度强化,有静脉期的持续强化。
而门静脉源性肝脓肿患者在门静脉管壁一般有增厚,出现分支炎征的晕征,加之门静脉的充血和炎性细胞浸润,门静脉周围的淋巴液回流受阻等,会出现肝内血管晕征,ct增强扫描会伴有动脉期的轻度强化,有门静脉期强化明显,延迟期消失。
且门静脉主干会形成管状低密度。
肝动脉源性多为肺炎患者,ct表现为肝内多发的低密度影。
此外,不同肝脓肿患者的
水肿程度不同,其ct表现也有一定的差异,水肿较强的一般为等密度,水肿严重为低密度[4-5]。
综上所述,对肝脓肿患者给予双排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较高,是临床诊断肝脓肿的有效方法,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高宽.双排螺旋ct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6):115-116.
[2]周华平,杨国良,彭建涛等.双排螺旋ct对肝脓肿的诊断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6):6-7,封3.
[3]王之平,林海勇.螺旋ct在肝脓肿诊断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3,18(10):726-728.
[4]张高峰,先正元,林剑平等.螺旋ct对肝结核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12):1633-1635.
[5]江汉联,张庆锐,张美君等.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495-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