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庄严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如你自己要迈步走向前面有一个门槛,你就会越来越接 近这个门槛,最终你的脚会跨过这一道门槛,冲破它,冲破零 的距离。假如以第六意识思维脚与门槛之间的距离,有无穷多 的分支,那就只能无限接近这个门槛,我们一个人要跨出门就 非常困难了,永远也跨不出去,脚快碰到门槛了,永远也不能 完全碰到,这是一个过失;再说,假如我们脚要迈步,就算迈 一步出去,也必须是从一个最基础的小法走出去的,假如没有 一个最小的法,这一步如何能走过去呢?没有一个最小的法, 他是不可能走出去的。只有通过最小的距离的积累,才能跨出 一步,如果没有一个最小的法,我们脚步是迈不出去的。这是 从起点上面就迈不出去,从终点上面也到不了终点,那我们在 这个世界上就无法动弹了。 再举一个比喻:用一根针去穿60瓣的蘑菇,虽然蘑菇很容 易穿透,你拿这根针去穿,最后无限接近,最后要穿完了,无 限接近,假如没有最终穿破的话,就可以说没有一个最小的, 最后的话它必须要把那个最小的全部穿破了,如果说无限接近 的话,那你这个60瓣的蘑菇片你也是穿不过去的。(接下)
然而这与现量不符,也与教证相违, 这和现量当中是不符合的,我们绝对会说,这么大的一 个须弥山我们分分分会分出很多微尘,一个蚂蚁才多大呢? 在须弥山之下,忽略不计,所以一座大山和一个蚂蚁来比较 的时候,蚂蚁忽略不计,它上面能有多少微尘呢?所以和现 量是相违的,也和教证也相违。为什么呢? 佛在《律本事》中说,得人身者,如爪上尘;失人身者, 如大地尘;按照你的说法,两者应当没有多和少的差别,显 然和教证相违。
要这样了知此处的关要:在第六意识前微尘的支分、支分 的支分,即使你历尽一大劫去宣说,也丝毫到达不了它的边 际,因为这只是分别念增益的缘故。 这里讲到第六意识的情况,它会不断分不断分,但这只是 我们分别念的一种假造、假想,凭空增加出的、不存在的东 西,本来不存在,我们内心当中又会给他假想出来,这是第 六意识的假想,可以无穷尽无穷尽地拆分。 然而,名言中存在的瓶等色法,自相中是有量的,这种有 量的有事在无增唯减的情况下,必定会在将来的某时到达尽 头! 这里讲到实际的现量,就是我们的名言实际当中所存在 的瓶子柱子房屋车子…等等一切色法的显现,他们自己的体 相是有一个定量的,一个大杯子和一个小杯子是不一样的, 他们有各自确定的量,都是有大有小的,而不是没大没小的。 自相是有量的,是一个确定的量。这一个确定量的有事法, 没有增加而不断地减少、不断地减少,就会从开始的量向着 零趋向,最后达到零的尽头。如果不能达到零的尽头,我们 世界上很多事情就都会出麻烦。
按这种无边际的观点,应当成立一只蚂蚁身体内所具有的 微尘数量等于一座须弥山所具有的微尘,因为二者都是无穷大 的缘故。 这样子去看的话,那么蚂蚁的微尘和须弥山的微尘就没有 多和少的区别,为什么呢?因为两个都是无穷大,无穷大是 一个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他不是一个确定的数,不是确定 的数,你说这一个一定超过那一个,这是不可能的,须弥山 分出很多微尘,最后说这些微尘多吗?还是一个蚂蚁所分出 的微尘多?没办法比,没有可比性,他们两个就没有固定的 数,有固定的数,我们就可以说,一比十小,十比一百小, 一十,一百这都是有个固定的数,假如你没有一个固定的数, 你拿不出来一个固定的数,最后怎么去比较呢?所以,这样 的话,你可以说蚂蚁的微尘,就和你须弥山的微尘都是数量 差不多的,因为他们都是无穷大,你怎么能够说蚂蚁的微尘 少呢?蚂蚁的微尘少,他具体数量有多少?然后你多的话, 你的具体数量有多少?你没有一个具体的数量,所以你就没 有办法比蚂蚁的微尘数量多,没办法这样子。所以,这是一 个很荒唐的事情,
然而,除了真正现前“一尘中有尘数刹”的境界之外, 在观现世量的境界前,是极其相违的。 这不是一个“一多无碍”的境界,这时有多有少的。1厘 米是一个确定的量,不是一个无量。而“一尘中有尘数刹” 的境界并不是观现世量的境界。我们现在讲的是观现世量的 境界。 第二理成立: 这样的极微尘,不分析则安住尘的状态,一分析便消失 无迹的缘故。(也就是极微尘是邻近无有的尘,对它分析不 会分成支分,只会消失无迹的缘故。) 因此,凡是尘,决定有分,但必须承认这样分析后不成 为有支分的极微尘。否则对一滴水尘和大海水也无法安立多 和少的差别。 一滴水的微尘和大海水的微尘必须要有基本元素(极微 尘),才能比较得出水滴和大海,他们的微尘的多少,现量 中必须要这样。
这两个理证。我们看,第一理真实成立。为什么呢?比如 把毛衣分成很多根毛线时,毛衣将消失无迹;再把每一根毛线 切成一粒粒毛尘,毛线也不见了;再把每一个毛尘分成若干个 微尘,毛尘也将无影无踪;最后分析极微尘也会不见,成为如 虚空般荡然无存。 这个道理前面已经说过,毛衣分分分,最后连一个极微尘 也找不到,连一个极微尘也如虚空般荡然无存。 不然,极微尘分解后还可以再分,这样越分越多将成取之 不尽的宝藏!由此,仅仅淹没1厘米的微尘也足以享用一生。 这里是从反面来说,假如不这样就会有一个过失,就是如 果极微尘分解后还可以再分,越分越分还有很多的可分的支分, 支分不断不断出现永远分不完的话,将成取之不尽的宝藏。为 什么说可以成为取之不尽的宝藏呢?比如你用一个很精细得磨 子去磨一粒米,不断地磨,磨了很久,旁边人问“你磨完了 么?”“没有呢,还有呢。” 又不断地磨了很久“磨完了 么?”“没有呢,还有呢,还有更细的。”这样永无止境磨下 去,一粒米还是不断地有支分出现,无量地出现。这些支分我 们享用一生都享用不完,因为无有穷尽的缘故。
这里用戒律里面给我们讲过的:人身难得,佛陀就说,我指甲上的 微尘多吗?还是说这个大地上的微尘多呢?最后的话只能说这个大地的 微尘比指甲上的微尘多,这个数量上的悬殊太巨大了。所以,是有一个 多与少的区别的,而不会说是有一个两者都是一样的,这样的话,佛陀 都没办法说法了,佛陀都无法用这个爪上尘和大地尘来做比喻了,都无 法和我们说人生难得了,人生有什么难得呢,没办法说了,得人身者数 量不确定,失人身者数量不确定,得人身者无穷大,失人身数量也是无 穷大,得人身和失去人身的数量都是无穷大,你怎么能说得人身很难得 呢?失人身很容易呢,就没有这个教证的意义了。所以这里和教证也相 违,佛陀毕竟这样说了,微尘是有多少的,否则就比较不出睱满难得。
这就是我们想引出他的话。不断不断地引出这样的一句 话,这一句话就是在世界上没有一个最小的微尘存在,那没 有最小的微尘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下面我们就去破它。 给他发一个很大的过失, 破:按你的观点,对一个微尘不断地分解下去应成无穷 无尽, 一个微尘我们觉得很小,不管你怎么分,你都是不断地 分,而且的话你是不会到达穷尽的,可以永远的分下去, 因为微尘分为支分,支分又有支分,支分的支分还可以 分析,这样一直分到大劫穷尽也没办法分完, 我们就找一代人又一代人,找几辈子的人,找你的这个 家族前一代后一代找了很多代人,就是还没把这个微尘分完, 因为有不可分的支分,支分又再分,这样子的话,你即使一 个大劫你也分不完,把所有这个世界上的人都分死了,还没 有把这个微尘分完,就是这样的意思。然后,这里面说,
(二)安立: 1,安立自宗观点 中观宗在名言中随同有部和经部的观点随说时,承许色法声 音等的粗法是微尘,这一微尘又是有很多更小的微尘积聚而成的, 到了不可再分的最细微边际就是极微尘,这是构成一切色法的基 础,需要承许他在名言当中存在。
中观宗在胜义当中是要打破微尘的,但是在名言些都是微尘自性的法。这 些微尘自性的法,就是有细法组成粗法,而粗法不断地分析,最后也会找到 一个基本的元素,也就是极微,最细微的边界。以这个极微尘不断地增加增 加,最后才会构成一切色法,所以他是一切色法的基础,假如在这个世界上 你没找到一块砖,你怎么能垒起这个房子呢?所以呢,这个房子的基本组成 就是这一块一块的砖。同样的,这个万法当中的任何的色法的显现,都是需 要的一个最基本的元素来组成他的。如果你没找到一个基本的元素,这个色 法是组成不出来的,名言当中必须要承许他。
分三,一,破斥,二,安立,三,辩驳。 首先,一,破斥,有些前代论师认为,凡是微尘绝定有分。 连在名言当中都必须有分,就是这样子说的,我们前面说, 在胜义观察之下是没有一个不可分的无分微尘,但是在胜义理论 观察之下,现在是在名言当中观察了。好的,我们就去破它, 说破:以理所说,到达极限的最细微尘也应成有分。 当然啦,他是承认一个有分的宗派,但是,这个地方的破, 实际上是想引出他后面的话。所以,敌宗马上说承许。比如说, 我就承许,不管怎么分,怎么分,分到最后我们所说的最细微尘 实际上还是可以分的,没有一个不可分的最细微尘,他承许。 下面进一步的破, 那就不承立他是到达最细边际的尘,因为还有更细的微尘。 也就是既然极微尘可分,分出的支分应比他更小。 也就是实际上的话,还没有找到最小的最细的微尘,因为分 出来的支分比他自身小,比他还小的微尘能够再出现,他当然会 承认啦。所以, 敌宗有说:那应当是不存在的最小的极微尘,因为一切微尘 都有分的缘故,
因此,凡是有尘决定可分,只是第六意识的概念而已,第 六意识是自由的,让他分解的话,可以无休无止地分解下去。 所以,你没有区分第六意识分解和名言实际意义上的究竟量无 分,这两者的差别只是想当然的认为凡是微尘绝定可分。 其实的话,我们说凡是微尘绝定可分,这是我们第六意识 的一种概念,这个第六意识可以不断地分不断地分,可以无 穷地分下去。这第六意识,可以这样子去运作,去活动的, 但是的话,这实际是没有区别我们这里是用名言的理论去抉 择,我们的世界具体组成,具体组成的时候,你不能按照这 样子的套路去的,这样子的套路分解下去,你的第六意识会 不断不断产生这种概念,但是和现实生活当中的显现相违。 也就是我们的名言世间我们的生活当中,实际上是不是有这 个不可分的微尘呢?实际上不是的,实际上就是应当建立一 个不可分的微尘,要建立一个基本的组成元素,最小的基本 元素,依靠他不断不断地叠加,最后堆出了很多的物质,这 是需要有具体的物质的。 下面我们就看安立。从正面,从反面,这些来安立一下, 从教,从理这些来给我们分析,如果不找到这样子的不可再
观察无分微尘与无分刹那 一观察无分微尘 也就是上面有两个侧面要观察,一是无分微尘,二是无 分刹那。现在来观察这两者。但是这个观察不像前面用胜义 理论来观察,这个地方的观察是用名言理论来观察,所以道 友们要分清楚这个观察,我们前面说一观察以后,无有无分 微尘和无分刹那,而现在呢,就是观察的结果,有无分微尘 和有无分刹那。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这里是是用 名言理论观察之下而产生的结果,名言理论观察必须有这个 无分微尘无分刹那。否则就不可能有巨大的山河大地,也不 会有我们这样子的蚂蚁一般的小人物,还有呢,不会有你的 过去的念头,现在的念头,未来的念头,一个念头都起不了。 所以它必须要建立无分微尘和无分刹那。所以这个观察是以 名言理论观察的,这个观察的结果不是叫做不存在,而是观 察之后必须要有,这是名言理论的一个结果。
因此,凡是极微尘则决定为无分,极微尘不可能去分解为支 分。 也就是说,最后的话,极微必需要建立,而且建立他的时候, 必须是无可分不可再分的,再不能分出支分的,分出支分就有比 他小,所以的话必须要有个不可分的,再分就只能分成虚空了,
2、根据 (1)、理证 名言中应当存在无分微尘,理由是:一、把具有支分的 有事逐渐分解为各自的支分,最终将有穷尽的时候;二、到 达边际的极微尘决定无分。 第一理真实成立。比如把毛衣分成很多根毛线时,毛衣 将消失无际;再把每一根毛线切成一粒粒毛尘,毛线也不见 了;再把每一个毛尘分成若干个微尘,毛尘也将无影无踪; 最后分析极微尘也会不见,成为如虚空般荡然无存。 这两个理证。我们看,第一理真实成立。为什么呢?比 如把毛衣分成很多根毛线时,毛衣将消失无迹;再把每一根 毛线切成一粒粒毛尘,毛线也不见了;再把每一个毛尘分成 若干个微尘,毛尘也将无影无踪;最后分析极微尘也会不见, 成为如虚空般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