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论文-乙草胺对青蛙卵孵化率的影响研究

合集下载

乙草胺的降解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乙草胺的降解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乙草胺的降解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作者:邓亚男柏连阳金晨钟刘秀覃梦来源:《湖南农业科学》2014年第20期摘要:综述了乙草胺在水体、土壤以及作物中降解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乙草胺在土壤和水体中降解的主要因素。

在水体中,乙草胺的光解和水解是降解的主要途径,表面活性剂、乙草胺浓度、不同光源、腐殖质对乙草胺在水体中的光解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温度和pH值是影响乙草胺水解的主要因素;在土壤中,微生物降解和光解是乙草胺降解的主要途径,土壤微生物、土壤类型、土壤湿度、环境温度、光照在土壤乙草胺降解中发挥着主要作用;乙草胺在作物中的降解着重于其消解动态研究。

开展乙草胺在作物体中降解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为降低乙草胺残留、减缓乙草胺药害和减轻环境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乙草胺;降解;影响因素;综述中图分类号:S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4)20-0052-03Advances in Degrada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AcetochlorDENG Ya-nan1,BAI Lian-yang2,JIN Chen-zhong1,LIU Xiu1,QIN Meng1(1.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Biotechnology, 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udi 417000, PRC;2.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angsha 410125,PRC)Abstract:Acetochlor degradation in soil, water and plant are summarized in the paper and the major factors affectting its degradation in water and soil are analyzed. Photodegradation and hydrolysis are the main means of acetochlor degradation in water. While light source, acetochlor concentration, surfactant and humus to some extent influence acetochlor photodegradation in water, temperature and pH play the most significant roles in hydrolysis. In soil, microbial degradation and photodegradation are the most important means of acetochlor degradation. Edaphon, soil type, soil moisture,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and light affect acetochlor degradation. Researches on acetochlor degradation in plant tend to be its degradation dynamics and there is less report about the factors influence acetochlor degradation in plant. It points out that researches on factors influence acetochlor degradation in plant c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reducing acetochlor residues, acetochlor phytotoxicity to plant and alleviate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Key words:acetochlor; degradation; influence factor; review收稿日期:2014-08-22基金项目: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14B438);湖南省高校产业化培育项目(13CY030);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产学研合作引导项目(2013CXY04)作者简介:邓亚男(1989-),女,湖南湘乡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药无害化应用。

除草剂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对中华大蟾蜍心电活动的影响

除草剂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对中华大蟾蜍心电活动的影响

动物学报 53(4):668-673,2007Acta Zoologica Sinica  2006212219收稿,2007204225接受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 o 130660038)和井冈山学院校级基金项目[This research was funded by the grants fro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F oundation of China (N o 130660038)and the Scientific Item of Jinggangshan University]33通讯作者(C orresponding author )1 E 2mail :y onghongxiao01@1261com Ζ2007动物学报Acta Zoologica Sinica除草剂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对中华大蟾蜍心电活动的影响3肖永红33 朱诗铅 李晓红 蒋 平井冈山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江西吉安343009摘 要 采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对草甘膦异丙胺盐胁迫条件下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 Cantor )的心率和心电活动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不同浓度的草甘膦异丙胺盐溶液被喷施到中华大蟾蜍的体表,由皮肤进入体内而作用于心脏。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草甘膦异丙胺盐处理浓度的增大,中华大蟾蜍的心率减慢,心电图中P 波、R 波和T 波的电压峰值降低,而P 2R 间期、QRS 期和Q 2T 间期的时值延长。

草甘膦异丙胺盐胁迫条件下,蟾蜍心率与心电图的各项指标有显著相关性,可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对蟾蜍心率与心电图中P 、R 、T 波和P 2R 、QRS 、Q 2T 间期的相关关系进行拟合。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蟾蜍心电图中Q 2T 间期值对心率的影响最大,可以推断草甘膦异丙胺盐主要是通过延长蟾蜍心电活动周期中Q 2T 间期时值即心室收缩期而延长心动周期,导致蟾蜍心率减慢。

“青蛙卵的孵化” 的观察研究,

“青蛙卵的孵化” 的观察研究,

“青蛙卵的孵化”的观察研究课题组组长:李璐璐课题组成员:刘欣雨沈丽萍张美莉陈航黄健刘淇指导师:李玉富圣江【摘要】动物是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无价之宝,是我们人类的伙伴、朋友。

我们同学都懂得要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道理。

可是在实际的生活中,许多同学还是有伤害小动物的不良行为。

我们课题对“青蛙卵的孵化”过程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研究,以观察日记配图的形式让同学们身临其境般地体验生命里的每一次小小蜕变、每一次律动,从而引发珍视生命的情感,以求同学们能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个动物开始参加到保护小动物的行列中。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使人与动物的关系自然、和谐!正文一、研究课题的提出在2008年的4月份,科学老师就曾带领我们对青蛙卵的孵化进行了观察研究,但是最后因为饲养管理不当,而导致最终未能完成整个研究过程。

这学期一开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我们就跟老师提出,今年我们要继续对青蛙卵的孵化进行研究,这一想法得到了富老师的赞赏。

在2008年的4月份,我们的研究已经到了中期,只是小蝌蚪还未长出脚就中止了研究活动,这学期我们将重点放在后期的研究:观察小蝌蚪变态的观察。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通过观察青蛙卵的孵化过程,感受生命的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观察记录法四、课题研究的安排:三月下旬捕捞青蛙卵——观察发育生长过程——五月上旬放生五、课题研究的过程记录:(都是精选小组成员写的日记)2009.3.9 星期一今天,我们小组和富老师一起去田野对青蛙卵进行“家访”,经过我们不懈地努力,终于找到了这些可爱的小东西。

青蛙卵的外面是无色透明的,圆圆的,就好像是一粒粒透明的珍珠。

卵中间有一粒黑点,但看起来不太圆,问了老师后才知道,我们看到卵已经产出比较久,里面的胚已经开始发育了。

青蛙卵是一团聚在一起的,不像蟾蜍的卵,是一根带一样的。

经过青蛙母亲的“许可”,我们小心奕奕地从田里把它带回了学校,并给它安了一个新家:学校仪器室里拿来的饲养槽。

乙草胺的降解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乙草胺的降解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D E NG Ya — n a n ,B A I L i a n — y a n g 2 ,J 1 N C h e n — z h o n g ,L I U Xi u ,Q I y Me n g
( J . C o l l e g e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e a n d 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 H u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f Hu o ma n i t i e s ,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L o u d i 4 1 7 0 0 0 , P RC ;2 . Hu n a n
和水解是 降解 的主要途径 ,表面活性剂 、乙草胺浓度 、不 同光源 、腐殖质对乙草胺在水体 中的光解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温度和 p H值是影响乙草 胺水解韵 主要 因素 ;在土壤 中,微生物 降解 和光解 是乙草胺降解的主要途径 ,土壤微生物 、土壤类型 、土壤湿度 、环境温度 、光照在 土壤 乙草胺 降解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乙草胺在作物 中的降解着 重于其消解 动态研究。开展乙草胺在作物体 中降解影 响因素 的研究 , 可为 降低 乙草胺 残留 、减
乙草胺 的降解 及影响 因素研 究进展
邓亚 男 ,柏连 阳 z ,金晨钟 ,刘 秀 ,覃 梦
( 1 . 湖南人文科技 学院农业 与生物技术 学院,湖南 娄底 4 1 7 0 0 0 ; 2 . 湖南省农业科 学院,湖南 长沙 4 1 0 1 2 5 )
摘 要 :综述了乙草胺在水体 、土壤 以及作物 中降解的研究进 展,分析 了影 响乙草胺在土壤和水体 中降解 的主要 因素。在水体 中 ,乙草胺的光解

除草剂乙草胺的毒性及其内分泌干扰活性研究进展

除草剂乙草胺的毒性及其内分泌干扰活性研究进展
图 14。 [ 1
损 伤肝 、肾功 能 。 乙草 胺 中 毒 机 制 主 要 在 肝 内 经非 特异 性酰胺 酶 作用 ,迅速水 解为 相应 的酸或在
CO C C l
某些 情况 下 以原 形排 出 ,从而影 响机 体组织 所需 的 氧量 ,导 致 窒 息 、死 亡 J 。程 冕 等 报 道 乙草 胺

要 :就近年 来国 内外 的相 关报 道 对 乙草胺 的 急性及其 慢性毒 性 、 内分 泌 干扰 活性毒 性 的研 究进 行
综 述 ,并对今后 乙草胺 的研 究方 向做 了展 望 。 关键 词 :乙草胺 ; 性 ;内分泌干扰 物 ;研 究进 展 毒
中 图分 类号 :X 3 1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17 6 3—9 5 (0 0 6— 0 0— 4 6 5 2 1 )0 0 1 0
境与资源 。

性毒性 较低 ,但对 环境 中小 型环节 动物 、浮游 动物
及 低等 脊椎 动物具 有较 高 的急 性毒性 ,因此它对 生
l 一 0
除草 剂 乙草 胺 的毒性 及其 内分 泌干扰 活性研
关 基 因的组织 特异性 选择 表达 ;此 外 ,在 雌性 大脑 中 ,脱碘 酶 D 、苹 果 酸酶 的表达 与血浆 T 2 4呈显 著 的正 相关 ;因此 ,环 境 中乙草胺 的相 关浓 度会影 响 绚鱼 幼体 发育 和成熟 绚 的大脑 发育 J 。 有报道 显示 乙草 胺作 为抗 甲状腺 药物 能干扰 怀
环境科 学导刊
21 0 0,2 ( ) 0—1 9 6 :1 3
C5 N 3一l0 / IS 17 9 5 2 5 X S N 6 3— 6 5
除草 剂 乙草胺 的毒 性及 其

青蛙孵化的研究课题

青蛙孵化的研究课题

青蛙孵化的研究课题
1.青蛙孵化过程中的卵壳特性研究:探索不同青蛙种类的卵壳特性,在保护和促进卵的孵化过程中的作用。

2.青蛙孵化的温度和湿度调控研究:研究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对青蛙卵孵化率和幼虫发育的影响,以优化孵化条件。

3.青蛙卵孵化的光照需求研究:研究不同光照条件对青蛙卵孵化过程中光合作用的影响,以确定最适宜的光照条件。

4.青蛙卵孵化的营养需求研究:探究不同营养物质对青蛙卵孵化和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合理配置饲料提供科学依据。

5.青蛙卵孵化的环境适应性研究: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如水质、氧气含量等)对青蛙卵孵化的影响,以提高青蛙的适应能力。

6.青蛙卵孵化的激素调控研究:探索青蛙卵孵化过程中激素的作用机制,了解激素对孵化率和幼虫发育的影响。

7.青蛙卵孵化的遗传研究:通过遗传学方法研究青蛙卵孵化性状的遗传规律,为选育高产稳定的青蛙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8.青蛙卵孵化的生态学研究:研究不同生境环境(如湿地、水体等)对青蛙卵孵化过程的影响,推动湿地保护和
生态恢复。

9.青蛙卵孵化的行为学研究:观察和分析青蛙卵孵化过程中的行为特征,探索母蛙保护卵的策略和幼虫的行为适应性。

10.青蛙卵孵化的病害防控研究:研究常见的青蛙卵孵化病害,探索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保障青蛙种群的健康发展。

乙草胺胁迫对水华微囊藻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乙草胺胁迫对水华微囊藻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生态毒理学报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第15卷第5期2020年10月V ol.15,No.5Oct.2020㊀㊀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科研项目(JAT160027);石狮市科技计划项目(2016FS21);华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计划资助项目(12BS108)㊀㊀第一作者:李俊杰(1995 ),男,硕士,研究方向为农药毒理学,E -mail:****************㊀㊀*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E -mail:**********************.cnDOI :10.7524/AJE.1673-5897.20191225002李俊杰,李玲,黄沛玲.乙草胺胁迫对水华微囊藻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20,15(5):244-254Li J J,Li L,Huang P L.Effects of acetochlor stress on photosynthetic physiology of Microcystis flos -aquae [J].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2020,15(5):244-254(in Chinese)乙草胺胁迫对水华微囊藻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李俊杰,李玲*,黄沛玲华侨大学化工学院,厦门361021收稿日期:2019-12-25㊀㊀录用日期:2020-04-18摘要:除草剂乙草胺(ACT)施用后会通过灌溉侵蚀或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水环境造成污染㊂为探究ACT 对浮游植物的影响,选择水华微囊藻作为受试生物,测定叶绿素a (Chl a )含量㊁叶绿素荧光参数㊁藻蛋白和藻胆蛋白相对含量的变化,观察藻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综合评估ACT 对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㊂结果表明,当ACT 浓度ȡ0.1mg ㊃L -1时,Chl a 含量开始显著降低(P <0.05);在低浓度(0.01~1mg ㊃L -1)ACT 胁迫下,水华微囊藻能够通过自身调节,使得最大光合效率(F v /F m )㊁PS Ⅱ的实际光合效率(Y (Ⅱ))和快速光响应曲线不受ACT 影响;而在高浓度(10~50mg ㊃L -1)处理组中,F v /F m ㊁Y (Ⅱ)㊁快速光响应曲线㊁光响应曲线的初始斜率(α)和最大潜在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 max )均显著降低(P <0.05);别藻蓝蛋白(APC)㊁藻蓝蛋白(PC)和藻红蛋白(PE)的相对含量分别在ACT 浓度为1㊁10和10mg ㊃L -1时开始显著降低(P <0.05)㊂这些结果说明,在高浓度ACT 胁迫下,水华微囊藻的叶绿素合成受阻,光合色素减少,捕光能力㊁光能转化效率及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均下降,光合活性降低,且ACT 对藻胆蛋白的抑制作用顺序为别藻蓝蛋白>藻蓝蛋白>藻红蛋白,而半饱和光强(I k )显著增加(P <0.05),耐受能力增强,从而使光合作用受到抑制㊂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藻细胞结构会被ACT 破坏,细胞变形且出现质壁分离,类囊体损伤且垂直于细胞壁,气泡㊁藻青素小粒和糖原减少,脂质颗粒增多,细胞内部紊乱,捕光色素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受阻㊂上述研究结果为全面评价ACT 环境风险及农药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㊂关键词:乙草胺;水华微囊藻;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文章编号:1673-5897(2020)5-244-11㊀㊀中图分类号:X171.5㊀㊀文献标识码:AEffects of Acetochlor Stress on Photosynthetic Physiology of Microcystis flos-aquaeLi Junjie,Li Ling *,Huang Peiling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Huaqiao University,Xiamen 361021,ChinaReceived 25December 2019㊀㊀accepted 18April 2020Abstract :Because of extensive use,the herbicide acetochlor (ACT)has become a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by irrigation erosion or surface runoff,and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severely polluted.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of ACT on phytoplankton,Microcystis flos -aquae was used as the model organism,and the changes of chlorophyll a content,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relative content of algal protein and phycobiliprotein,and the ultrastructure of algal cells before and after exposure to ACT were investigated,respec -第5期李俊杰等:乙草胺胁迫对水华微囊藻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245㊀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Chl a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en the concentrations of ACT werehigher than0.1mg㊃L-1.The maximum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F v/F m),the actual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of PS Ⅱ(Y(Ⅱ)),and Rapid Light Curve of Microcystis flos-aquae were not affected through self-regulation under the stress of lower concentrations(0.01~1mg㊃L-1)of ACT,but these parameters as well as the initial slope of thelight response curve(α),and maximum potential relative electron transfer rate(ETRmax)were all significantly re-duced(P<0.05)under the higher concentrations(10~50mg㊃L-1)of ACT.The relative content of allophycocyanin (APC),phycocyanin(PC),phycoerythrin(PE),and phycoprotei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groups with ACT con-centrations of1,10and10mg㊃L-1,respectively.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hlorophyll synthesis of Microcystis flos-aquae was blocked under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ACT stress.The photosynthetic pigments,light-capturing ca-pacity,light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relative electron transfer rate,and photosynthetic activity were all re-duced.The inhibition order of ACT on phycobiliproteins was allophycocyanin>phycocyanin>phycoerythrin.Inaddition,the semi-saturated light intensity(Ik)increased significantly(P<0.05),and the tolerance was enhanced, which demonstrated that photosynthesis was supressed.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ells were deformed,evident plasmolysis was observed,the thylakoids were disarranged and perpendicular to the cell wall,and gas vesicle,cyanophycin granules and glycogen were largely absent,the increase of lipid,the internal disorder of cells and the decrease of light-harvesting pigment were also observed,which proved that the structures of algae cells were destroyed by ACT and led to an inhibition of photosynthesis.These results will not only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risk evaluation of ACT but also help to guide the application of pesticides in agricultural setting.Keywords:Acetochlor;Microcystis flos-aquae;photosynthesis;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㊀㊀乙草胺(ACT)是一种氯乙酰胺除草剂,能够在杂草出苗前或出苗后施用,能被根和叶子吸收,可抑制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是我国最广泛使用的除草剂之一[1]㊂ACT施用后会通过灌溉侵蚀或雨水和地表径流冲刷进入水生环境中造成污染㊂在中国广西的甘蔗种植区,ACT在33.3%的测试水样中检出㊂ACT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水产品中也有检出[2]㊂在美国,春秋季的地表水和饮用水中均能检出ACT,它是美国的中西部流域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者之一[3]㊂当ACT进入到环境中时,会对非靶标生物产生一定的毒性效应㊂Xie等[4]的研究表明,ACT容易积聚在铜绿微囊藻中,会对藻类造成氧化损伤并且导致其释放藻毒素㊂李薪芳等[5]的研究表明,高浓度的ACT会对铜绿微囊藻造成氧化损伤并抑制其生长㊂吴晓霞等[6]研究发现,ACT对大型水生植物(浮萍和金鱼藻)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指标具有显著影响㊂王秀红等[7]的研究表明,ACT高浓度时会抑制藻类蛋白质的合成和α-淀粉酶的活性从而导致其死亡㊂此外,接触ACT也可以致鱼类中甲状腺激素相关基因的组织特异性替代表达,导致基因变异[8]㊂Xu等[9]的研究表明,ACT会影响斑马鱼胚胎发育且破坏甲状腺功能㊂有研究表明,长期接触ACT会诱发大鼠肝脏和肾脏损害,导致抗氧化系统功能障碍,并影响脂肪酸的合成[10]㊂美国环境保护局将ACT列为B-2致癌物[11];ACT的广泛存在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威胁㊂本文研究了在不同浓度ACT的胁迫下,水华微囊藻在染毒期间,叶绿素荧光参数㊁藻蛋白㊁藻胆蛋白和藻细胞结构受到的影响,综合评价ACT对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潜在影响㊂此结果可为ACT环境风险评估及农药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㊂1㊀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1.1㊀试剂和仪器供试药剂:乙草胺(2-乙基-6甲基-N-乙氧基甲基-α-氯代乙酰替苯胺)原药由浙江大有化工有限公司提供,纯度>90%㊂仪器:浮游植物分类荧光仪(Phyto-PAM,Walz公司,德国),透射电子显微镜(H-7650,日立公司,日本),切片机(UC7,Leica公司,奥地利),酶标仪(SP-Max 2300A,上海闪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人工气候箱(PYX-250Q-B,韶关科力仪器有限公司,中国)㊂1.2㊀实验材料蓝藻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FACHB-246㊀生态毒理学报第15卷1028)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藻种库提供㊂水华微囊藻采用BG11培养基培养㊂置于人工气候箱中,培养条件为:温度25ħ,湿度60%,光暗比12hʒ12h,光强为3700lx左右,静置培养,每天定时人工摇动3次㊂1.3㊀实验方法1.3.1㊀叶绿素相关荧光的测定在水华微囊藻进入生长对数期(1ˑ106~3ˑ106cell㊃mL-1)后进行染毒,置于250mL三角锥形瓶中培养㊂设置乙草胺对水华微囊藻藻液的染毒浓度分别为0㊁0.01㊁0.1㊁1㊁10和50mg㊃L-1㊂每组浓度设置3个平行,染毒9d㊂试验使用浮游植物分类荧光仪(Phyto-PAM,Walz公司,德国)测定水华微囊藻藻细胞的叶绿素a含量(Chl a)㊁光系统Ⅱ(PSⅡ)的最大光合效率(Fv/Fm)㊁PSⅡ的实际光合效率(Y(Ⅱ))㊁快速光响应曲线(电子传递速率(rETR)㊁光合有效辐射(PAR))㊁光能利用率(α)㊁最大潜在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max)㊁半饱和光强(Ik)等叶绿素荧光参数㊂Chl a每天测一次,其余参数隔天测一次㊂计算公式如下:F v /Fm=(Fm-F0)/F m(1)Y(Ⅱ)=(Fm-F)/F m (2) rETR=PARˑY(Ⅱ)ˑ0.84ˑ0.5(3)I k =ETRmax/α(4)式中:F0表示初始荧光,Fv表示可变荧光,Fm表示最大荧光,Fm表示光适应最大荧光,F表示实际荧光产量㊂1.3.2㊀藻蛋白和藻胆蛋白的测定蛋白的提取:设置乙草胺染毒浓度为0㊁1㊁10和50mg㊃L-1,在染毒3㊁6和9d时,取一定量的藻液在4ħ条件下冷冻离心10min,转速为10000r㊃min-1,去除上清液,藻细胞重悬浮于磷酸盐缓冲液(PBS)(0.05mol㊃L-1,pH7.8)中,冰浴破碎后,再在4ħ条件下冷冻离心10min,转速为12000r㊃min-1,取上清液用PBS定容,-80ħ低温保存㊂藻蛋白的测定:采用Bradford法[12]㊂将标准蛋白质溶液和蛋白提取液加入考马斯亮蓝(G250)溶液,在595nm处测定吸光度㊂藻胆蛋白的测定:在620nm(A620)㊁650nm(A650)和565nm(A565)处测定吸光度,计算公式如下[13]:藻蓝蛋白(PC)=(A620-0.7A650)/7.38(5)别藻蓝蛋白(APC)=(A650-0.19A620)/5.65(6)藻红蛋白(PE)=(A565-2.8PC-1.34APC)/12.7(7)1.3.3㊀藻细胞超微结构观察设置乙草胺染毒浓度为0mg㊃L-1和10mg㊃L-1,在染毒4d时,取一定量的藻液离心,去上清,藻细胞加入2.5%的戊二醛,在4ħ下固定4h,用PBS洗3次,每次15min㊂再加入1%四氧化锇固定1h,用乙醇的水溶液按30%㊁50%和70%的浓度梯度对样品进行脱水,每次15min,之后在90%乙醇㊁90%乙醇ʒ丙酮(VʒV=1ʒ1)和90%丙酮中脱水各15min,100%丙酮脱水2次,每次15min㊂使用丙酮㊁Spurr树脂包埋剂浸透与包埋,70ħ加温聚合24h㊂用Leica UC7超薄切片机切成厚度100nm的切片,醋酸双氧铀和枸橼酸铅染色,超纯水漂洗㊂最后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中观察㊂1.4㊀数据处理试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的单因素分析及Duncan检验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㊂所得数据利用Origin8.5作图㊂2㊀结果(Results)2.1㊀Chl a含量的变化由图1可知,随着染毒时间的增加,同一浓度组的Chl a含量呈现上升趋势,但都低于对照组;在前6天,各浓度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第7天起,除了0.01mg㊃L-1浓度组以外,其余浓度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到第9天时,0.1㊁1㊁10和50mg㊃L-1浓度组中水华微囊藻Chl a含量图1㊀不同浓度乙草胺(ACT)对水华微囊藻叶绿素a(Chl a)含量的影响注:*代表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下同㊂Fig.1㊀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cetochlor(ACT) on chlorophyll a(Chl a)content of Microcystis flos-aquaeNote:*represen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group,P<0.05;the same below.第5期李俊杰等:乙草胺胁迫对水华微囊藻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247㊀分别为对照组的91%㊁88%㊁86%和78%㊂2.2㊀F v/F m的变化如图2所示,在前3天,各浓度组Fv /Fm都呈现增大的趋势,但是50mg㊃L-1浓度组的F v/F m低于对照组;从第3天起,50mg㊃L-1浓度组的F v/F m呈现下降趋势,时间越长,Fv /Fm越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10mg㊃L-1浓度组从第5天起也开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㊂第9天,10mg㊃L-1和50mg㊃L-1浓度组的F v/F m值分别为对照组的82%和27%㊂而其余浓度组在染毒期间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㊂2.3㊀Y(Ⅱ)值的变化如图3所示,在前3天,所有浓度组Y(Ⅱ)值均呈现上升趋势,但是50mg㊃L-1浓度组的Y(Ⅱ)值增长速率低于对照组,从第3天起,50mg㊃L-1浓度组的Y(Ⅱ)值呈现下降趋势,时间越长,Y(Ⅱ)值越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10mg㊃L-1浓度组从第5天起也开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㊂第9天,10 mg㊃L-1和50mg㊃L-1浓度组的Y(Ⅱ)值分别为对照组的82%和25%㊂而0.01㊁0.1和1mg㊃L-1浓度组在染毒期间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㊂2.4㊀快速光响应曲线的变化如图4所示,在第1天时,各浓度组的快速光响应曲线与对照组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3天时,随着PAR的增大,50mg㊃L-1浓度组的rETR开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第5天时,随着PAR的增大,10mg㊃L-1浓度组的rETR也开始低于对照组;从第7天起,随着PAR的增大,10mg㊃L-1和50mg㊃L-1浓度组rET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其余浓度组的rETR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㊂2.5㊀α值㊁ETR max值和I k值的变化ACT对水华微囊藻α值的影响如图5所示,随着染毒时间的增加,0.01㊁0.1和1mg㊃L-1浓度组的α值与对照组的变化趋势一致,呈先上升后趋于相对平稳;而10mg㊃L-1和50mg㊃L-1浓度组则呈先上升后降低,且从第5天起,α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㊂到第9天时,10mg㊃L-1和50mg㊃L-1浓度组的α值分别为对照组的85%和25%㊂ACT对水华微囊藻ETRmax值的影响如图6所示,随着染毒时间的增加,0.01㊁0.1和1mg㊃L-1浓度组的ETRmax 值保持相对稳定的上升趋势;而10mg㊃L-1和50mg㊃L-1浓度组则随着染毒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从第7天起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㊂到第9天时,10mg㊃L-1和50mg㊃L-1浓度组的ETRmax值分别为对照组的78%和22%㊂ACT对水华微囊藻Ik值的影响如图7所示,所有浓度组的Ik值随着染毒时间的增加而增大㊂从第7天起,10mg㊃L-1和50mg㊃L-1浓度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㊂到第9天时,10mg㊃L-1和50mg㊃L-1浓度组的I k值分别为对照组的108%和120%㊂2.6㊀藻蛋白和藻胆蛋白的变化ACT对水华微囊藻藻蛋白的影响如图8(a)所示,藻蛋白相对含量随着ACT浓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从染毒第6天起,50mg㊃L-1浓度组的藻蛋白图2㊀不同浓度ACT对水华微囊藻最大光合效率(Fv/Fm)的影响Fig.2㊀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CTon the maximum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Fv/Fm)of Microcystis flos-aquae图3㊀不同浓度ACT对水华微囊藻PSⅡ的实际光合效率(Y(Ⅱ))的影响Fig.3㊀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CT on the actual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of PSⅡ(Y(Ⅱ))of Microcystis flos-aquae248㊀生态毒理学报第15卷相对含量开始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在第9天,50mg ㊃L -1浓度组的藻蛋白相对含量为59.29%ʃ6.54%,且显著低于第3天和第6天时该浓度组的藻蛋白相对含量(P <0.05);而其余浓度组与对照组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 >0.05)㊂ACT 对水华微囊藻藻蓝蛋白的影响如图8(b)所示,藻蓝蛋白相对含量随着ACT 浓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在染毒第9天,10mg ㊃L -1和50mg ㊃L -1浓度组的藻蓝蛋白相对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相对含量分别为82.24%ʃ11.06%和64.61%ʃ2.61%,且50mg ㊃L -1浓度组的藻蓝蛋白相对含量与其余浓度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㊂ACT 对水华微囊藻别藻蓝蛋白的影响如图8(c)所示,别藻蓝蛋白相对含量随着ACT 浓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㊂其中,1㊁10和50mg ㊃L -1浓度组的别藻蓝蛋白相对含量从第3天起就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且随着染毒时间的增加,10mg ㊃L -1和50mg ㊃L -1浓度组的别藻蓝蛋白相对含量在第9天时显著低于第3天和第6天(P <0.05),其相对含量分别为77.48%ʃ2.23%和57.61%ʃ3.30%㊂图4㊀不同浓度ACT 对水华微囊藻快速光响应曲线的影响注:PAR 表示光合有效辐射,rETR 表示电子传递速率㊂Fig.4㊀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CT on rapid light curves of Microcystis flos -aquaeNote:PAR is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and rETR is electron transport rate.第5期李俊杰等:乙草胺胁迫对水华微囊藻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249㊀图5㊀不同浓度ACT 对水华微囊藻光响应曲线的初始斜率(α)值的影响Fig.5㊀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CT on the initial slope of rapid light curve (α)value of Microcystis flos -aquae图6㊀不同浓度ACT 对水华微囊藻最大潜在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 max )值的影响Fig.6㊀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CT on maximum potential relative electron transfer rate (ETR max )value of Microcystis flos -aquae㊀㊀ACT 对水华微囊藻藻红蛋白的影响如图8(d)所示,藻红蛋白相对含量随着ACT 浓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从第3天起,10mg ㊃L -1和50mg ㊃L -1浓度组的藻红蛋白相对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在第9天时,10mg ㊃L -1和50mg ㊃L -1浓度组的藻红蛋白相对含量分别为85.18%ʃ7.59%和76.51%ʃ7.35%㊂2.7㊀超微结构观察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ACT 染毒前后水华微囊藻细胞的超微结构,如图9所示㊂图9Ⅰ为对照组经过96h 后的水华微囊藻细胞结构㊂细胞周围有一层黏液,核区㊁类囊体㊁藻青素小粒和气泡清晰可见(图9Ⅰ(a)),类囊体之间存在少量糖原(图9图7㊀不同浓度ACT 对水华微囊藻半饱和光强(I k )值的影响Fig.7㊀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CT on the semi -saturated light intensity (I k )value of Microcystis flos -aquaeⅠ(b));图9Ⅰ(c)和图9Ⅰ(d)中展示的是处于细胞分裂的细胞,箭头指示的细胞壁层含有脂质颗粒,多β羟基丁酸和多面体也清晰可见㊂图9Ⅱ为水华微囊藻暴露在10mg ㊃L -1ACT 96h 后的藻细胞结构㊂细胞整体变形,质壁分离明显(图9Ⅱ(a)),细胞壁被破坏,细胞质紊乱,类囊体数量减少,且大多与细胞壁垂直(图9Ⅱ(b)),细胞分裂不对称,气泡㊁藻青素小粒数量减少,多β羟基丁酸和脂质颗粒增多(图9Ⅱ(c)和Ⅱ(d))㊂3㊀讨论(Discussion )Chl a 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其含量反映光合作用的状况,也是衡量植物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14]㊂本研究中,随着ACT 浓度的增加,水华微囊藻的Chl a 含量逐渐降低,这可能是因为ACT 对水华微囊藻光合色素的合成有抑制作用,从而导致Chl a 含量的下降㊂以上结果与很多已有研究结果相似,例如,Wang 等[15]的研究表明,三角褐指藻的Chl a 含量会随着对氯苯胺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因为对氯苯胺降低了三角褐指藻光和色素合成酶的活性,导致光和色素合成受到抑制;Smythers 等[16]的研究表明,除草剂拿捕净暴露会导致小球藻的Chl a 含量降低㊂F v /F m 是表征PS Ⅱ中藻类细胞损伤的快速指标,当藻类遭受非生物胁迫时,就会显著降低[17-18]㊂本研究中,水华微囊藻的F v /F m 随着ACT 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表明最大量子产量减少,最大光能转化效率受到抑制,这可能是因为在高浓度ACT 的胁迫下,水华微囊藻的光合作用过程受到破坏,光合电子250㊀生态毒理学报第15卷图8㊀不同浓度ACT 对水华微囊藻藻蛋白和藻胆蛋白的影响注:不同小写字母(a ㊁b 和c)表示相同暴露时间的不同浓度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不同大写字母(A 和B)表示相同浓度组不同暴露时间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大写字母的下标1㊁2和3分别表示1mg ㊃L -1㊁10mg ㊃L -1和50mg ㊃L -1浓度组㊂Fig.8㊀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CT on protein and phycobiliprotein of Microcystis flos -aquaeNote: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a,b and c)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betwee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t the same exposure time;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 (A and B)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between different exposure time groups with the same concentration;the subscripts 1,2and 3of capital letters respectively represent concentration groups of 1mg ㊃L -1,10mg ㊃L -1and 50mg ㊃L -1.传递过程中断,藻体利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能力降低[19]㊂Élise 等[20]的研究也表明,草甘膦会造成蓝藻和绿藻的F v /F m 降低㊂Khanama 等[21]的研究表明,高浓度敌草隆会造成藻类光合性能降低㊂刘伟杰等[22]的研究表明,羊角月牙藻的F v /F m 随着壬基酚的浓度增加而下降,这证明壬基酚能降低羊角月牙藻的光合性能且抑制羊角月牙藻的生长㊂PS Ⅱ的Y (Ⅱ)反映了PS Ⅱ的实际光能转换效率和实际量子产量[23]㊂水华微囊藻Y (Ⅱ)随着ACT 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这表明,ACT 暴露会导致水华微囊藻PS Ⅱ的实际量子产量减少,实际光能转化效率降低,从而影响光合作用㊂Zhao 等[24]的研究报道了4种除草剂(莠去津㊁敌草隆㊁敌稗和灭草松)导致3种藻(小球藻㊁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光合作用的最大光合效率和实际光合效率降低㊂王寿兵等[25]的研究表明,高浓度Cu 2+暴露会导致铜绿微囊藻PS Ⅱ的实际光能转换效率下降,说明铜绿微囊藻的光化学性能受到抑制㊂快速光响应曲线可以反映不同试验条件下浮游生物光合活性的相对变化[26]㊂rETR 反映了相对电子传递速率,PAR 为有效光辐射强度㊂在10mg ㊃L -1和50mg ㊃L -1ACT 浓度组中,随着PAR 的增加,rETR 增加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藻类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可能是因为高浓度的ACT 破坏了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过程,使得光合作用受阻,净光合作用能力降低,从而影响藻类生长㊂Wu 等[27]的研究表明,高浓度微塑料会阻碍藻类光合作用中的电子传递,导致光响应曲线的变化㊂王俊英[28]用水胺硫磷(ICP)对水华微囊藻进行对映体选择性研究时发现(+)-ICP 降低了藻类的光合活性,原因是(+)-ICP 阻碍了PS Ⅱ中电子的传递㊂Sandra 等[29]的研究表明,当藻类受到胁迫时,光响应曲线会显著降低,光合作用受到抑制㊂第5期李俊杰等:乙草胺胁迫对水华微囊藻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251㊀图9㊀接种96h 后水华微囊藻超微结构的变化注:Ⅰ对照组,Ⅱ10mg ㊃L -1ACT 组;超微结构包含类囊体(T)㊁黏液(M)㊁核区(N)㊁藻青素小粒(CG)㊁多面体(PB)㊁多β羟基丁酸(PBH)㊁脂质颗粒(L)㊁糖原(G)㊁气泡(GV)㊁细胞壁(CW)和细胞膜(CM)㊂Fig.9㊀Ultrastructure of Microcystis flos -aquae cell in sample (96h after inoculation)Note:Ⅰcontrol,Ⅱ10mg ㊃L -1ACT group;ultrastructure includes thylakoids (T),mucilage (M),nucleoplasmic area (N),cyanophycin granules (CG),polyhedral body (PB),hydroxybutyrate (PBH),lipid (L),glycogens (G),gas vesicle (GV),cell wall (CW)and cell membrane (CM).㊀㊀α值反映了藻细胞对光能的利用效率,能直观反映藻类捕光色素对光能的吸收能力[30]㊂ETR max 值可反映一定光强下单位藻细胞内光合作用速率的快慢[31]㊂I k 表示浮游植物保持捕获光能和处理光能的最佳平衡点[32],是浮游植物光适应能力的指标,能反映对强光耐性的大小㊂本研究结果表明,0.01㊁0.1和1mg ㊃L -1ACT 浓度组中,水华微囊藻的α值和ETR max 值呈上升趋势,其中,部分α值和ETR max 值与空白组呈现显著性差异㊂可能是因为在低浓度的ACT 胁迫下,水华微囊藻通过增强捕光能力和电子传递能力来维持光合能力,从而避免机体受损;而在10mg ㊃L -1和50mg ㊃L -1ACT 浓度组中,α值和ETR max 值的显著降低可能是因为水华微囊藻在高浓度ACT 胁迫下,捕光能力和电子传递能力减弱,导致藻类机体受到损伤㊂所有ACT 浓度组中,水华微囊藻的I k 值呈上升趋势且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可能是因为当ACT 浓度增大时,水华微囊藻的生长受到胁迫,而耐受能力增强㊂已有研究表明,在除草剂的作用下,藻类的光合作用能力下降㊂例如,异丙隆会抑制斜生栅藻和衣藻PS Ⅱ的活性[33-34]㊂Deblois 等[35]的研究表明,阿特拉津会影响藻类的电子输运㊁初级生产和光调节过程㊂Ni 等[36]的研究表明,藻类的α值和ETR max 值会随着除草剂硝磺草酮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表明藻类的光合能力受到抑制㊂藻蛋白和藻胆蛋白都随着ACT 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㊂蛋白含量的降低说明有毒物质能够抑制蓝藻蛋白质的合成[37]㊂Chia 等[38]的研究表明,类毒素会抑制铜绿微囊藻蛋白质的合成㊂藻胆蛋白包含藻蓝蛋白㊁别藻蓝蛋白和藻红蛋白,它们能附着在类囊体上,其作用是将光能传递给Chl a ,从而进行光合作用[39]㊂ACT 染毒后蛋白质含量的降低可能与光合作用速率降低有关,因为当光合作用受到抑制会导致用于蛋白合成的碳骨架的缺乏[40]㊂本研究结果表明,ACT 对藻胆蛋白的抑制作用顺序为别藻蓝蛋白>藻蓝蛋白>藻红蛋白㊂楼春[41]的研究表明,酰胺类农药对铜绿微囊藻藻胆蛋白的抑制作用也表现为同样的顺序㊂林必桂等[42]的研究表明,赖氨酸对铜绿微囊藻藻胆蛋白各组分有不同的抑制作用,使微囊藻的光合作用系统受到破坏㊂因此,推测ACT 会抑制水华微囊藻蛋白质的合成,使蛋白质含量减少,导致水华微囊藻对光能的捕获能力降低,造成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致使藻类营养供给不足,这又进一步使得蛋白质的合成受到抑制㊂本研究中藻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对照组的类囊体是封闭的圆盘,围绕核仁区域并与之平行,而ACT 暴露后,类囊体减少并且排列发生变化,与细胞壁垂直,这可能是一种保护细胞免受超氧阴离子攻击的机制[43],类囊体中存在捕光色素,当类252㊀生态毒理学报第15卷囊体受到损伤时,藻类生长和光合作用也会受到抑制㊂气泡为水生原核生物提供浮力,气泡壁是由蛋白质形成的,ACT染毒后藻细胞气泡减少可能是由于蛋白质的合成受到抑制且气泡壁被破坏[44]㊂染毒后细胞内也会出现较多的脂质颗粒,这可能也是藻细胞在受到胁迫时自身的解毒机制[45]㊂藻青素小粒是一种氮储存物,染毒后数量减少,可能是因为藻细胞在胁迫条件下的生长和分裂过程消耗了细胞内部的氮供应[46]㊂糖原是蓝藻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存在于光合片层之间,ACT染毒后的水华微囊藻中的糖原减少,这可能是因为负责降解这种多糖的酶过度产生,或者是参与糖原生产和储存的酶数量减少[47]㊂综上所述,在低浓度(0.1mg㊃L-1和1mg㊃L-1) ACT的胁迫下,水华微囊藻Chl a含量虽然有所下降,但其能够通过增强捕光能力和电子传递能力使其光合作用不受影响;在高浓度(10mg㊃L-1和50mg ㊃L-1)ACT的胁迫下,水华微囊藻Chl a含量㊁捕光能力㊁光能转化效率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均下降,从而导致藻体光合作用能力下降㊂此外,ACT的胁迫会导致藻蛋白和藻胆蛋白含量下降,且别藻蓝蛋白最为敏感,蛋白含量的下降会影响光能的传递㊂与此同时,ACT对藻细胞内部类囊体造成的损伤也会导致捕光色素含量降低,这也是导致光合作用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㊂综合本研究中各项指标测量结果可知,Chl a含量对ACT的胁迫最为敏感,但要整体评估藻体光合能力,还需结合藻体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相关蛋白含量等参数㊂通讯作者简介:李玲(1983 ),女,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手性农药毒理学㊂参考文献(References):[1]㊀Nemeth K L,Fuleky G,Morovjan G,et al.Sorption be-haviour of acetochlor,atrazine,carbendazim,diazinon,imidacloprid and isoproturon on Hungarian agriculturalsoil[J].Chemosphere,2002,48(5):545-552[2]㊀Fu L,Lu X,Tan J,et al.Multiresidue determination andpotential risks of emerging pesticides in aquatic productsfrom Northeast China by LC-MS/M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8,63(1):116-125[3]㊀Hladik M L,Bouwer E J,Roberts A L.Neutral chloroac-etamide herbicide degradates and related compounds inMidwestern United States drinking water sources[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08,390(1):155-165[4]㊀Xie J Q,Zhao L,Liu K,et al.Enantiomeric environmen-tal behavior,oxidative stress and toxin release of harmfulcyanobacteria Microcystis aeruginosa in response tonapropamide and acetochlor[J].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9,246:728-733[5]㊀李薪芳,索亚萍,楼鸳鸯,等.酰胺类除草剂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影响及氧化损伤效应[J].生态毒理学报, 2016,11(1):239-247Li X F,Suo Y P,Lou Y Y,et al.Effects of acetanilideherbicides on growth and oxidative damage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J].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2016, 11(1):239-247(in Chinese)[6]㊀吴晓霞,吴进才,金银根,等.除草剂对水生植物的生理生态效应[J].生态学报,2004,24(9):2037-2042Wu X X,Wu J C,Jin Y G,et al.Impact of herbicides onphysiology and ecology of hydrophytes[J].Acta Ecologi-ca Sinica,2004,24(9):2037-2042(in Chinese)[7]㊀王秀红,沈健英,陆贻通.稻田除草剂对固氮蓝藻的毒性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4,22(4):400-405Wang X H,Shen J Y,Lu Y T.Study on herbicides in ricefield to toxicity of fixing blue-green algaes[J].Journal of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Agricultural Science,2004, 22(4):400-405(in Chinese)[8]㊀Li W,Zha J,Li Z,et al.Effects of exposure to acetochloron the expression of thyroid hormone related genes in lar-val and adult rare minnow(Gobiocypris rarus)[J].Aquat-ic Toxicology,2009,94(2):87-93[9]㊀Xu C,Sun X H,Niu L L,et al.Enantioselective thyroiddisruption in zebrafish embryo-larvae via exposure to en-vironmental concentrations of the chloroacetamide herbi-cide acetochlor[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9,653:1140-1148[10]㊀Li L,Wang M,Chen S,et al.A urinary metabonomics a-nalysis of longterm effect of acetochlor exposure on ratsby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J].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2016,128:82-88[11]㊀徐雄,李春梅,孙静,等.我国重点流域地表水中29种农药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价[J].生态毒理学报,2016, 11(2):347-354Xu X,Li C M,Sun J,et al.Residue characteristics and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twenty-nine pesticides insurface water of major river-basin in China[J].AsianJournal of Ecotoxicology,2016,11(2):347-354(in Chi-nese)[12]㊀Bradford M M.Rapid and sensitive method for quantita-tion of microgram quantities of protein utilizing principle。

2024年乙草胺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乙草胺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乙草胺市场前景分析1. 引言乙草胺是一种优质有效的除草剂,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

本文将对乙草胺市场的前景进行深入分析。

2. 市场概况乙草胺市场目前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农作物需求的增加,对于高效除草剂的需求也不断提高。

乙草胺作为一种高效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市场驱动因素乙草胺市场的发展受多个因素的驱动:3.1 农作物需求增加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农作物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而乙草胺作为一种高效除草剂,能够有效地控制杂草的生长,帮助农作物获得更好的生长环境,因而受到农业生产者的青睐。

3.2 环境保护需求乙草胺相对于传统的除草剂来说,具有更高的效果和更低的剂量,减少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在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乙草胺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农药,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4. 市场机遇和挑战乙草胺市场面临着一些机遇和挑战:4.1 增加产品推广力度乙草胺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推广和营销至关重要。

通过增加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市场份额。

4.2 技术研发进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乙草胺市场需要不断研发出更加高效和安全的产品。

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够为乙草胺市场带来更多新的机遇。

4.3 法规和环境影响乙草胺市场的发展也受到法规和环境影响的限制。

近年来,各国对于农药的使用和排放进行了严格的管控。

乙草胺生产商需要遵守相关法规,合规生产,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 市场竞争格局乙草胺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国际大型农化企业和一些本地生产商。

这些企业在市场份额和技术实力上存在一定的优势。

乙草胺生产商需要通过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6. 市场发展策略针对乙草胺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乙草胺生产商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提升市场份额:6.1 提供高品质产品提供高品质的乙草胺产品,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并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口碑推荐。

乙草胺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乙草胺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乙草胺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李涛;陈雯;章芸;张加勇;郑荣泉;黄海松【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09(037)020【摘要】[目的]研究除草剂乙草胺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乙草胺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大型土壤动物的毒性效应.[结果]随着乙草胺溶液浓度的增加,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表现出一定的递减趋势.染毒试验中,土壤动物类群数的减少主要由于常见类群和稀有类群的减少,土壤动物的数量变化则主要由于优势类群原生动物门、线虫动物和蜱螨类的数量消长.大型土壤动物蚯蚓的染毒试验表明,乙草胺有明显的致死作用,蚯蚓的生活安全浓度为0.099 6 ml/L.[结论]该研究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总页数】4页(P9502-9505)【作者】李涛;陈雯;章芸;张加勇;郑荣泉;黄海松【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浙江金华,321004;浙江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浙江金华,321004;浙江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浙江金华,321004;浙江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浙江金华,321004;浙江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浙江金华,321004;浙江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丽水,3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4.5【相关文献】1.低浓度杀虫剂对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J], 张淑花;周利军;郑丽颖;彭万臣2.低浓度除草剂对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J], 张淑花;周利军;郑丽颖;彭万臣3.乙草胺对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J], 翟清明;林琳;张雪萍;刘海滨4.施肥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J], 罗熳丽;兰琴;王戈;魏洪;肖玖金;张健5.施氮量对农田及防护林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J], 张淑花;周利军;魏雅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乙草胺对热带爪蟾的早期致畸效应及遗传毒性研究

乙草胺对热带爪蟾的早期致畸效应及遗传毒性研究

乙草胺对热带爪蟾的早期致畸效应及遗传毒性研究李贤宾;李少南;袁丙强;朱国念【期刊名称】《农药学学报》【年(卷),期】2011(13)1【摘要】为了评价乙草胺对热带爪蟾Xenopus tropicalis早期发育阶段的影响,采用爪蟾胚胎致畸试验(FETAX)测定了乙草胺对爪蟾胚胎发育的致畸效应。

结果表明,乙草胺对热带爪蟾胚胎的致畸中浓度(TC50)为有效成分1.20 mg/L,且能引起爪蟾腹部水肿、面部畸形、脊柱弯曲、尾巴弯曲、头部畸形等多种胚胎畸形。

乙草胺的致畸指数(TI)为1.88,具有潜在的致畸风险。

爪蟾蝌蚪在亚致死浓度的乙草胺中暴露4 d后,微核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结果显示,乙草胺可导致蝌蚪血细胞的微核率显著升高,其尾部DNA含量和Olive尾矩两个指标也均显示细胞DNA受到损伤,且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对DNA的损伤程度增强。

【总页数】7页(P40-46)【关键词】乙草胺;热带爪蟾;致畸效应;DNA损伤【作者】李贤宾;李少南;袁丙强;朱国念【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92;X173【相关文献】1.乙草胺、丁草胺及其复合污染对浮萍的毒性效应研究, [J], 梁卫玲;唐美珍;王艳娜2.乙草胺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J], 庄航; 薛文; 王柳富; 曹清晟; 王假真; 张莹莹; 魏文志3.乙草胺、甲胺磷及其复合对土壤真菌种群的毒性效应 [J], 李新宇;张惠文;吴敏娜;张勤;张成刚4.铜与乙草胺对浮萍的联合毒性效应 [J], 戴灵鹏;张磊;陈露露;吴敏磊;陈可利5.甲胺磷、乙草胺和铜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毒性效应研究 [J], 梁继东;周启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乙草胺对中华大蟾蜍(Bu fo bu fo gar garizans)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乙草胺对中华大蟾蜍(Bu fo bu fo gar garizans)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乙草胺对中华大蟾蜍(Bu fo bu fo gar garizans)早期胚胎发
育的影响
杨晓梅;谭志军;苑怡;翟玉梅
【期刊名称】《动物学报》
【年(卷),期】2001(000)0S1
【摘要】用不同浓度的乙草胺分别对中华大蟾蜍 4个不同发育时期的早期胚胎作用 5小时 ,结果发现 ,不同浓度的乙草胺可以导致中华大蟾蜍早期胚胎不同程度的发育成原肠外突和畸胎。

不同发育时期的中华大蟾蜍早期胚胎对乙草胺的敏感程度和耐受程度都有所不同 ,其中 ,原肠胚期的胚胎对乙草胺最为敏感。

实验表明乙草胺对中华大蟾蜍早期胚胎发育具有明显的致畸致死效应。

【总页数】1页(P)
【作者】杨晓梅;谭志军;苑怡;翟玉梅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济南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65.9
【相关文献】
1.温度和光照时间对中华大蟾蜍胚胎发育的影响 [J], 朱艳芳;高波;张爱民;王坤;张效鹏
2.标准BU/CY和改良BU/CY预处理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肝损伤影响的研究 [J], 赵玉凤;韩莉莉;乔建林;徐开林;曾令宇
3.微波辐射对中华大蟾蜍各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J], 容寿柏;高建业
4.丙线磷对中华大蟾蜍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J], 侯立静;杨晓梅;马跃;翟玉梅
5.乐果对中华大蟾蜍受精及胚胎发育的影响 [J], 易薇;梁姝颋;白帆;孙一娜;彭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除草剂丁草胺对中国林蛙胚胎及胚后发育的毒性作用

除草剂丁草胺对中国林蛙胚胎及胚后发育的毒性作用

除草剂丁草胺对中国林蛙胚胎及胚后发育的毒性作用刘伟;赵艳;边邵康;赵春盛;王丽文【期刊名称】《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年(卷),期】2010(033)003【摘要】探讨了除草剂丁草胺对中国林蛙胚胎和胚后发育的毒性作用.将野外采集的林蛙受精卵(均处于囊胚期)随机分为4组,分别放入盛有曝气的自来水和3,6,9 mg/L的丁草胺溶液中染毒,观察丁草胺对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将孵化出的林蛙蝌蚪随机分为4组,分别放人盛有曝气的自来水和0.17,0.20,0.24 mg/L的丁草胺溶液中染毒,观察染毒24,48,96 h林蛙蝌蚪的致死、致畸及滞育效应.结果表明:除草剂丁草胺对中国林蛙胚胎发育的毒性较小,仅对原肠期、尾芽期、肌肉效应期和出膜期胚胎的发育时间和胚体长度产生一定影响,但差异不显著(P>0.05);除草剂丁草胺对其胚后发育有明显的致畸、致死和滞育效应,且具有一定的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总页数】4页(P93-96)【作者】刘伟;赵艳;边邵康;赵春盛;王丽文【作者单位】辽宁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中国,锦州,121001;辽宁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中国,锦州,121001;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中国,沈阳,110034;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中国,沈阳,110034;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中国,沈阳,11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03.22【相关文献】1.除草剂阿特拉津与丁草胺对麦穗鱼的联合毒性研究 [J], 孟顺龙;陈家长;冷春梅2.除草剂丁草胺对蟾蜍肝脏形态学和组织学的毒性作用 [J], 王勇;边邵康;梁传成;王丽文3.杀虫剂敌敌畏和除草剂丁草胺对斑腿树蛙蝌蚪的遗传毒性 [J], 耿宝荣;姚丹;薛清清4.利用牙鲆和牙鲆鳃细胞(FG)检测除草剂丁草胺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 [J], 殷立成;郭华荣;张士璀;梁世德;王建5.除草剂丁草胺对常见稻田蜘蛛毒性的测定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J], 张征田;彭宇;梁子安;杜瑞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乙草胺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乙草胺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乙草胺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王宇;赵予晗;焦安惠;王玉琪;高青山【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22(49)10【摘要】【目的】研究乙草胺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为研究体内乙草胺对卵母细胞质量的影响提供参考。

【方法】将收集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es,COCs)置于含有不同浓度(0(对照组)、10、50、100、130、200μmol/L)乙草胺的体外成熟培养液中培养14 h,统计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进行体外受精后,统计体外受精胚胎的囊胚率,筛选出适宜于卵母细胞体外培养的乙草胺浓度。

将COCs在对照组和筛选出的适宜浓度的乙草胺组成熟培养液中培养14 h后,利用DCFH-DA检测卵母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利用CellTracker蓝色染料检测卵母细胞谷胱甘肽(GSH)水平;利用JC-1染色法检测卵母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卵母细胞内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利用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体外受精胚胎的囊胚细胞总数,用Fluorescein-dUTP染色法检测囊胚细胞凋亡率。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0、130、200μmol/L乙草胺组卵母细胞的第一极体排出率显著降低(P<0.05),100和130μmol/L乙草胺组体外受精胚胎的囊胚率显著降低(P<0.05),200μmol/L乙草胺组体外受精胚胎未发育到囊胚期,因此选择100和130μmol/L乙草胺进行后续试验。

与对照组相比,在100和130μmol/L乙草胺组中,卵母细胞ROS水平显著升高(P<0.05),GSH水平及MMP显著降低(P<0.05),卵母细胞中促凋亡基因Caspase-9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抗凋亡基因Bax、Bcl-2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100和130μmol/L乙草胺组囊胚细胞总数显著降低(P<0.05),囊胚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

乙草胺杂质伯酰胺化学名称

乙草胺杂质伯酰胺化学名称

乙草胺杂质伯酰胺化学名称乙草胺杂质伯酰胺化学名称为N-(2-甲基丙基)乙草胺。

乙草胺是一种广谱除草剂,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然而,乙草胺中存在一定量的伯酰胺杂质,对作物生长和环境安全造成一定风险。

因此,对乙草胺杂质伯酰胺进行深入研究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乙草胺杂质伯酰胺的化学名称为N-(2-甲基丙基)乙草胺。

化学结构中的伯酰胺基团是由一个氮原子与两个碳原子连接而成,它与乙草胺的主要结构存在差异。

乙草胺杂质伯酰胺的存在可能是由于合成过程中的副反应或杂质原料的存在导致的。

乙草胺杂质伯酰胺的存在对农作物生长和环境安全产生一定影响。

首先,乙草胺杂质伯酰胺可能对作物产生毒害作用,抑制作物生长发育,降低产量。

其次,乙草胺杂质伯酰胺可能会在土壤中残留,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乙草胺杂质伯酰胺还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作用。

为了控制乙草胺杂质伯酰胺的含量,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在乙草胺的合成过程中,可以优化反应条件,减少伯酰胺杂质的生成。

其次,可以通过改变合成原料的纯度和质量,降低伯酰胺杂质的含量。

此外,也可以采用分离纯化技术,将乙草胺杂质伯酰胺与乙草胺分离,从而得到高纯度的乙草胺产品。

除了控制乙草胺杂质伯酰胺的含量,还应该加强对乙草胺杂质伯酰胺的毒性和环境影响的研究。

通过对乙草胺杂质伯酰胺的毒性机制和作用途径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评估其对作物和环境的风险。

同时,还应该开展对乙草胺杂质伯酰胺在土壤和水体中的迁移转化和降解行为的研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使用和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乙草胺杂质伯酰胺是乙草胺的一个副产物,对作物生长和环境安全具有一定风险。

为了控制乙草胺杂质伯酰胺的含量,可以采取合适的合成和分离纯化技术。

此外,还应加强对乙草胺杂质伯酰胺的毒性和环境影响的研究,为乙草胺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保障农作物生产的安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乙草胺对小麦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安全性评价

乙草胺对小麦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安全性评价

乙草胺对小麦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安全性评价0引言目前,乙草胺(acetochlor)被广泛应用于玉米、大豆、花生、棉花、马铃薯等作物。

麦类、谷子等作物对乙草胺敏感,不宜施用。

在乙草胺对小麦安全性研究中发现:80g/hm2(a.i.)的剂量在播后苗前施用对小麦地上鲜重的抑制率可达40.8%-93.2%。

虽然没有出现明显的药害。

但并不能说明乙草胺在小麦的播后苗前施用是安全的。

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明确乙草胺在小麦播后苗前施用的安全性,进行了小麦播后苗前喷施乙草胺盆栽试验。

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供试药剂商品名:玉豆伯乐;通用名:90%乙草胺EC,生产商:吉化集团农药有限公司。

1.2试验方法试验分两组:浇水组和不浇水组。

每一组设4个处理:30mL/667m2、60mL/667m2、90mL/667m2和空白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

两组共24盆。

选取饱满麦种适量浸泡在温水中,待吸水膨胀后备用。

选择高15cm、上口直径11cm的塑料盆,每盆装湿度、数量一致的田园土摁实,先浇150mL底水,待水渗下后,均匀播20粒备好的种子,覆盖2cm厚、湿度一致的细壤土,备用。

按试验设计的剂量采用土表定量喷雾处理,喷液量50kg/667m2。

每处理3盆,由低剂量向高剂量依次喷药;播种后当天施药并置于塑料冷棚内培养。

施药日期:2008年10月28日。

2结果与分析2.1乙草胺对小麦胚芽出土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施用90%乙草胺EC 30mL/667m2、60mL/667m2、90mL/667m2在小麦胚芽出土前浇水或遇到较强的降水,甚至喷药后土壤很潮湿,乙草胺都会明显抑制小麦胚芽的生长和出土,以降水后6-24h的药害更严重,甚至出现“闷芽”现象。

随着乙草胺施用量的增加药害增加,但随着小麦生长时间的延长,不同剂量间的药害严重程度逐渐缓解,与空白对照比较,小麦胚芽出土的数量明显降低。

表1结果表明:胚芽萌动期无论是否降水,只要小麦胚芽出土前土壤湿度大,不论乙草胺浓度大小,都会影响小麦胚芽出土。

乙草胺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乙草胺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吸 蚱
关 :胺 壤物生 喜 吐 5 u 键乙 土 生 物 ; 。 ’‘ 词草 微 q 弋1 、 恕 J
微 生物 是 农 田土 壤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是 土 壤 肥 力 的 重 要 指 标 。土 壤 微 生 物 包 括 细 也
菌 、 线 菌 和 真 菌 , 中 , 瘤 细 菌 、 化 细 菌 等 对 土 壤 肥 力 的形 成 具 有 重 要 作 用 。 作 为 化 放 其 根 硝 学 农 药 的 土 壤 处 理 除 草 剂 , 接 喷 洒 于 土 壤 中 , 然 对 土 壤 微 生 物 产 生 一 定 的 影 响 。 研 究 直 必 农 药 对 土 壤 微 生 物 影 响 是 评 价 农 药 对 生 态 环 境 安 全 性 的一 个 重 要 指 标 。本 文 从 微 生 物 种 群 数 量 、 长 速 率 、 吸 作 用 等 方 面 探 讨 乙草 胺 对 土 壤 微 生 物 的影 响 。 生 呼
后 对 细 菌 抑 制 率 9 7 ~1 0 , 8 38% 0 % 4 h后 对 细 菌 抑 制 率 为 8 8 % ~ 1 0 对 真 菌 抑 制 4 9 0 %. 率 为 8 .3 ~ 1 0 ,2 33 % 0 % 7 h后 对 细 菌 抑 制 率 为 7 . 9 ~ 1 09 , 真 菌 抑 制 率 为 8 . % 97 % 0 对 6 75
3 % ~1 2 % ; 剂 浓 度 为 15~ 2 0 ng k 时 , 8 5 2 9 药 2 5 a/ 4 h后 抑 制 率 为 1 . 3 ~ 1 . 3 , 8 1% 89 % 7 h后 抑 制 率 为 3 .2 -4 . 5 ,6 2 77 % 4 4 % 9 h后 抑 制率 为 2 5 ~ 3 8 ; 剂 浓 度 为 5 0 84 % 34 % 药 0

影响乙草胺除草效果原因的调查分析

影响乙草胺除草效果原因的调查分析

影响乙草胺除草效果原因的调查分析
肇艳坤;赵季秋
【期刊名称】《辽宁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3(000)003
【摘要】@@ 乙草胺又名消草胺,市场上销售的剂型有85%乳油、50%乳油等,是目前农业生产上应用较多的一种新型的选择性的芽前除草剂,其作用机理是被杂草的幼芽、幼根吸收后,迅速转移到杂草体内的其它部位,有效的抑制杂草体内的蛋白质的合成,使芽和根停止生长以导致杂草死亡.乙草胺在大豆、玉米、花生、棉花等作物体内降解速度快,故较安全.乙草胺的活性高于拉索和杜耳,持效期可达成8~12周,成本低,使用方便,并且可与多种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混用.由于乙草胺具有诸多优点,所以是目前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旱田除草剂,但在应用过程中,也时有出现乙草胺防除杂草效果不好的现象.根据各地使用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及我们调查结果,出现除草效果不好的原因很多,归纳如下:
【总页数】1页(P46-46)
【作者】肇艳坤;赵季秋
【作者单位】辽中县植物保护站,辽宁,辽中,110200;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辽宁,沈阳,1101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51.2
【相关文献】
1.影响除草剂效果的原因及对策 [J], 徐峰
2.影响乙草胺除草效果原因剖析 [J], 甄志高;潘正茂
3.乙草胺除草效果不好的原因 [J], 红梅
4.影响稻田化学除草效果的原因浅析与对策 [J], 简迎龙;李医
5.影响稻田化学除草效果的原因浅析与对策 [J], 简迎龙;李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创新论文题目:乙草胺对青蛙卵孵化率的影响目录摘要 (3)1.前言 (3)2.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材料 (4)2.1.1实验材料 (4)2.1.2 实验试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 实验仪器 (4)2.2实验方法 (4)2.2.1 材料处理 (4)3.实验结果 (5)3.1用乙草胺处理受精卵时期胚胎的发育情况 (5)3.2用乙草胺处理8-细胞时期胚胎的发育情况 (6)3.3用乙草胺处理囊胚期胚胎的发育情况 (6)3.4用乙草胺处理原肠胚期胚胎的发育情况 (7)4.结论与分析 (7)4.1青蛙早期胚胎对乙草胺敏感时期分析 (7)4.2乙草胺对青蛙卵致畸致死效应分析 (8)5.参考文献 (9)乙草胺对青蛙卵孵化率的影响研究摘要超量农药对土壤、水体的污染随降雨排水而广泛分布,严重影响了许多生物的生存,如赖以水生殖的青蛙。

本课题通过用浓度为1.0、0.5、0.2、0.1 和 0.05mg/ ml乙草胺溶液分别对青蛙受精卵、8-细胞期、囊胚、原肠胚四个阶段作用。

结果发现: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孵化率明显降低;不同发育时期的青蛙卵对乙草胺的敏感程度和耐受程度都有所不同,其中,原肠胚期的胚胎对乙草胺最为敏感,在1.0mg/ml浓度下全部死亡,在0.05mg/ml的处理下,孵化率仅有68.5%。

实验表明乙草胺对青蛙卵的孵化有明显的致畸致死效应。

关键词:乙草胺;青蛙卵;孵化率;发育Effects of acetochlor on hatching rate of eggs of the frog studies Author: Li Manyi, He Jiaojiao, Du Zhengran, Chen JianghuaiAbstract:Excess pesticide pollution of the soil, water drainage and extensive distribution of rainfall, severely affecting the survival of many organisms, on which the water such as reproduction of frogs. This subject through the concentration of 1.0, 0.5, 0.2, 0.1 and 0.05mg/ml solution of acetochlor on fertilized eggs, respectively 8-cell stage of four phases, the blast cyst, the intestinal germ. Results found: as the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reduced hatching rate; frog egg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acetochlor on sensitivity and tolerance levels vary, in which the original intestinal germ embryo most responsive to acetochlor, all died in the 1.0mg/ml concentration, under 0.05mg/ml, and hatching rate of only 68.5%. Experiments have shown that acetochlor on Frog eggs hatch has significant teratogenic effects of death.Key words: acetochlor; frog eggs; hatching rate; development1.前言为提高农作物产量,使农田杂草及害虫的消灭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大家想到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使用化学农药了,然而各种化学试剂的使用和有害物质的排放, 使得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已经对许多生物如蛙类等对人类有益的动物造成了极大的危害[1,2]。

本文以不同浓度乙草胺处理青蛙早期胚胎, 就乙草胺对青蛙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以及青蛙早期胚胎对乙草胺的耐受程度、敏感时期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青蛙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民间把蛙科的蛙类统称青蛙,我国常见的种类有黑斑蛙、金线蛙和中国林蛙,在我国分布甚为广泛。

根据张孟阴的记载,西至西康,东至舟山、台礴、北至蒙古,南至海南都有其踪迹。

它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是农业害虫生物防治的重要成员之一,“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是人们对青蛙在农业生产上贡献的肯定。

乙草胺[3],是一种除草剂类农药, 对许多田间杂草有致死作用, 是由美国 Monsanto 公司开发,在我国由化工部沈阳化工研究院于1982年研制成功, 是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 3种除草剂之一。

但是乙草胺等除草剂在使用过程中的残留同样给人类及动物带来了危害。

因此,乙草胺被美国环境保护局定为 B-2 类致癌物,欧洲许多国家将乙草胺逐渐排除在农药使用之外[4]。

目前,许多实验已经证实了乙草胺对一些动物的毒害。

Xiao等报道中指出,在实验条件下, 当乙草胺的浓度 > 20mg /kg时, 蚯蚓的生长率以及蚕茧的孵化率将大大降低[5];杨晓梅等表明乙草胺对早期胚胎发育具有明显的致畸致死效应,并随着乙草胺浓度的增加致畸致死效应增强[6]。

但总的来说关于乙草胺的残留毒性对两栖动物和人类的造成的负面影响的报道还不够全面,研究乙草胺对青蛙卵的孵化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乙草胺等农药试剂,关注生物防治,保护身边动物。

2.实验材料与方法2.1 材料2.1.1 实验材料青蛙卵采集于衡阳县的一池塘中,PH值为6.6-6.8。

用来试验的卵是同种青蛙产后当天的卵。

实验用水为静置2d后的自来水,温度保持在15~ 20℃。

乙草胺LD50,为2 000 mg/ kg。

2.1.2实验仪器5支大试管、锥形瓶7个、放大镜两个、移液管一支、量筒一个、大小烧杯各两个、温度计一支、ph试纸。

7个90mL的培养皿、2个1000ml的烧杯,一个50ml量筒。

2.2 实验方法与流程2.2.1 方法单一变量控制法2.22 材料处理用静置2天后的自来水清洗采集回来的青蛙卵4~ 5 次,去除原本参杂的杂物,并用静置2天后的自来水做为溶剂,将乙草胺配成1.0、0.5、0.2、0.1 和0.05mg/ ml 共5 种浓度对受精卵、8 -细胞、囊胚期和原肠胚期4 个不同时期的胚胎分别进行作用[6](药物处理只针对单个时期,另外各时期用静置后的自来水正常培养。

)设置一自然对照组进行对照。

实验中各胚胎培养于90 ml 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中放置120~ 150 枚胚胎,置于15~20℃室温下培养,每天换水2 次。

定期用放大镜观察各组的胚胎发育情况,并及时记录相应数据。

每个浓度处理重复2次。

附:孵化至各阶段所需时间[7]阶段时长(h)受精卵—8-细胞期 3.3±0.088-细胞—囊胚期 5.4±0.2囊胚—原肠胚时期15.9±0.3整个胚胎发育70.4±3.03.实验结果3.1用乙草胺处理受精卵时期胚胎的发育情况表1 列出了经乙草胺处理的青蛙受精卵的发育情况。

实验表明:受精卵经0.05~ 1.0 mg/ ml 浓度的乙草胺处理后发育直至原肠胚期未见有明显异常发生,各浓度组发生原肠外突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

但随着发育的进行,经1.0 mg/ ml和0.5 mg/ ml 乙草胺处理的受精卵发育成的蝌蚪却分别出现了4.0%和 2.86%的畸形,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研究发现,除了造成一定比例的畸胎外,乙草胺还能延缓胚胎的发育速度,当对照组发育至囊胚期时,实验组胚胎仍处于16或32细胞期。

表 1 经乙草胺处理的受精卵的发育结果浓度胚胎总数原肠外突( %) 畸胎( %) 正常胚胎( %) 对照组252 0 2(0.79)250(99.21)1.0 250 6(2.40)10(4.0)234(93.60)0.5 280 4(1.42)8(2.86)268(95.72)0.2 244 2(0.82)4(1.64)238(97.54)0.1 264 2(0.76)4(1.56)258(97.78)0.05 300 2(0.67)4(1.33)294(98.0)3.2 用乙草胺处理8 -细胞时期胚胎的发育情况表2 列出了经乙草胺处理的青蛙8 -细胞胚胎的发育结果。

从表2的数据中可以看出8 -细胞胚胎对乙草胺的敏感程度明显高于受精卵,出现了较高比例的原肠外突。

其中1.0 mg/ ml 和0.5mg/ ml浓度组产生的原肠外突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并明显高于经乙草胺处理的受精卵所产生的原肠外突比例。

各浓度乙草胺处理的8 -细胞胚胎所产生的畸胎比例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同样在经乙草胺处理的8 -细胞胚胎的发育中发现了发育延迟的现象。

表 2 经乙草胺处理的8 -细胞胚胎的发育结果浓度胚胎总数原肠外突( %) 畸胎( %) 正常胚胎( %)对照组256 2(0.78)4(1.56)250(97.66)1.0 264 84(31.8)24(9.09)146(59.11)0.5 250 66(26.40)12(5.60)172(68.0)0.2 260 32(12.31)8(4.80)220(82.89) 0.1 258 12(4.65)8(3.10)238(92.25) 0.05 284 4(1.41)6(2.11)274(96.48)3.3 用乙草胺处理囊胚期胚胎的发育情况表3 列出了经乙草胺处理的囊胚期胚胎的发育结果。

实验表明:乙草胺浓度为1 mg/ ml 实验组的胚胎全部导致原肠外突,比例明显高于同浓度乙草胺处理的受精卵和8 -细胞胚胎。

0.5 mg / ml浓度乙草胺处理的囊胚期胚胎也产生了较高比例( 22.66%) 的原肠外突,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除1.0 mg/ ml 浓度组全部因原肠外突而停止发育外,0.5 mg/ ml和0.1 mg/ ml 浓度组分别产生了4.69%和2.82%的畸胎,也高于对照组。

表3 经乙草胺处理的囊胚期胚胎的发育结果浓度胚胎总数原肠外突( %) 畸胎( %) 正常胚胎( %)对照组247 1(0.41)2(0.81)243(98.38)1.0 268 268(100)0 00.5 256 58(22.66)12(4.69)186(72.65)0.2 264 34(12.88)10(3.79)220(83.33)0.1 284 12(4.23)8(2.82)264(92.95)0.05 248 4(1.61)4(1.61)240(96.78)3.4 用乙草胺处理原肠胚期胚胎的发育情况经乙草胺处理的原肠胚期胚胎的发育结果见表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