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日本中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
第七节图画工作
第1目标
通过表现和鉴赏活动,发挥感性,在体验创作的乐趣的同时,培养造形创造活动的基础能力,陶冶丰富的情操。
第2 个年级的目标和内容
1年级和2年级
1、目标
(1)养成乐于表现和观察的态度,体验创作的乐趣。
(2)享受造形活动的乐趣,发挥丰富的想象,并能运用全身的感觉及技能。
(3)能从身边的作品感受到趣味和乐趣。
2、内容
A表现
(1)通过根据材料展开的造形游戏活动,进行以下事项的指导:
①根据身边的自然物或人工材料的外形和色彩等进行构思并创作。
②调动感觉和情绪愉快地进行创作。
③用排列、连接或堆积等方式让全身活动起来进行创作。
(2)通过把所感或所想用绘画、立体、工作的方式进行表现的活动,进行以下事项的指导:
①从所感或所想中发现要表达的主题并表现出来。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色彩,创造各种各样的造形,边体验乐趣,边进行表现活动。
③动手使用身边的材料和易于使用的工具的同时,思考表现的方法并进行表现。
B鉴赏
(1)通过鉴赏身边作品的活动,进行以下事项的指导:
①愉快地观赏自己和同学的作品以及身边的材料。
②诉说自己所感受到的,倾听同学的诉说,留意作品的形状、色彩、表现的趣味、材料的感觉等。
[共同事项]
(1)通过“A表现”以及“B鉴赏”的活动,进行以下事项的指导:
①通过自己的感觉和活动,捕捉形状和色彩。
②基于形状和色彩,形成自己心中的印象。
3年级和4年级
1、目标
(1)养成乐于表现和鉴赏的态度的同时,体验创作的乐趣。
(2)根据材料发挥丰富的想象,让手和全身充分活动起来,思考表现方法,发展造形能力。
(3)能感受身边作品的优点和趣味。
2、内容
A 表现
(1)通过根据材料和场所而展开造形游戏活动,进行以下事项的指导:
①根据身边的材料和场所等进行发想并进行创作。
②在创作新的造形的同时,从其外形出发进行发想,并和大家进行交流,一边
思考一边创作。
③灵活运用1、2年级所获得的有关材料和工具的经验,采用组合、切割和连接、变形等方式进行创作。
(2)通过把所感、所想、所见的事物用绘画、立体、工作的方式进行表现的活动,进行以下事项的指导:
①从所感、所想、所见中发现表现的主题并表现出来。
②思考所要表现的主题、用途等,灵活运用形状和色彩、材料等,制定计划并表.
现出来。
③根据表现主题,灵活发挥材料和工具的特征,在使用的同时思考表现方法并
表现出来。
B鉴赏
通过鉴赏身边作品的活动,进行以下事项的指导:
①鉴赏自己的作品和同学的作品、周围的美术作品及其创作过程等,能感受出
其中的优点和趣味。
②诉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和同学进行交流,能区分由各种表现方法和材料引
起的不同感觉。
[共同事项]
(1)通过“A表现’及“B鉴赏”的活动,进行以下·事项的指导:
①通过自己的感觉和活动,捕捉形状、色彩、组合等的感觉。
②基:f形状和色彩等的感觉,形成自己心中的印象。
5年级和6年级
1、目标
(1)在养成创造的表现和鉴赏的态度的同时,体验创作的乐趣。
(2)能捕捉材料等的特征,发挥想象力进行发想,在思考表现主题的方法的同时,思考各种各样的表现方法,提高造形能力。
(3)能体会熟悉作品中的优点和美感,并加以珍重。
2、内容
A 表现
(1)基于材料和场所等特征进行造形游戏活动,注意以下·事项的指导:
①基于材料和场所等特征展开发想,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
②进一步地根据材料和场所的情况,一边进行构成,一边思考如何适应周围的环境,进行创作。
③综合运用1—4年级所获得的有关材料、工具等的经验和技能进行创作。
(2)在把所感、所想、所见和想传达的事物用绘画、立体、:工作的方式进行表现的活动中,注意以下事项的指导:
①从所感、所想、所见和想传达的事物中发现主题进行表现。
②思考形状,色彩、材料的特征、构成的美感等感觉以及用途等,构想表现方法并进行表现。
③根据表现主题,灵活发挥材料和:工具的特征,在使用的同时,配合适当的方法进行表现。
B鉴赏
(1)通过鉴赏熟悉的作品的活动,进行以下事项的指导:
①鉴赏自己和同学的作品、日本及外国的熟悉的美术作品、生活中的作品等,能感受优点和美感。
②诉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和同学进行交流,能捕捉表现方法的变化、表现意图和特征等。
[共同事项]
(1)通过“A表现”及“B鉴赏’的活动,进行以下事项的指导:
①通过自己的感觉和活动,捕捉形状和色彩、动感和深度等造形的特征。
②基于形状、色彩等造形特征,形成自己心中的印象。
第3 指导计划的做成与内容的处理
1、关于指导计划的制定,应考虑以下事项:
(1)第2的各年级内容的“共同事项”,是指表现及鉴赏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相问且必要的要求,应考虑在表现和鉴赏活动中进行充分指导的方法和手段。
(2)有关第2的各年级内容的“A 表现”的(2)的指导的课时,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用工作的方式表现的内容的课时与用绘画和立体的方式表现的内容的课时应是基本相同的。
(3)有关第2的各年级内容的“B鉴赏”的指导,应考虑与“A表现”相关联。
但是如果为了提高指导效率,在必要的场合中,根据儿童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也可以开展独立的鉴赏活动。
(4)有关第2的各年级的内容“A表现”的指导,适宜地导入共同创作的活动。
(5)在低年级,积极地与生活科等学科相关联,提高指导的效率。
特别在1年级,要考虑与幼儿园教育中的有关表现的内容相关联。
(6)根据第1章总则的第l的2及第3章道德的第1中所揭示的道德教育的目标,要考虑与道德的时间等的关联,同时有关第3章道德的2所揭示的内容,应根据图画[:作科的特点进行适当的指导。
2、关于第2的内容的处理应考虑以下事项:
(1)能开展发挥每——位儿童个性的活动,使学习活动和表现方法等的范围更广泛。
(2)有关各年级“A表现”的(2),要适应儿童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使儿童能开动脑筋、愉快地体验版画创作和陶器烧制。
(3)有关材料和工具,根据以下要点进行处理,根据需要,本年级应导入前年级中初步掌握的使用材料和工具的技能,在之后的年级中反复练习:
①在1年级及2年级中,儿童能够十分习惯地使用土、粘土、木、纸、蜡笔、软蜡笔、剪刀、胶水、简单的小刀等身边的易于使用的材料和工具。
②在3年级和第4年级中,儿童能恰当地使用切木、板材、钉子、水彩颜料、小
刀、易于使用的锯子、铁锤等。
③在5年级和第6年级中,儿童能根据表现方法灵活采用金属丝、线锯等。
(4)注意防止发生事故。
(5)有关各年级的“B鉴赏”的指导,与儿童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利用当地的美术馆等,并考虑与美术馆连携。
3、在校内的适当的场所展示作品,考虑在平常的学校生活中偏于鉴赏。
2008年3月修订
日本中学校学习指导要领
第6节美术
第1目标
通过广泛的表现和鉴赏活动,体验美术创造活动的喜悦,培育爱好美术的情感,与此同时,丰富感性,发展美术的基本能力,加深对美术文化的理解,培养丰富的情操。
第2 个年级的目标和内容
[1年级]
1、目标
(1)在愉快的美术活动中培育爱好美术的情感,培养创造精神丰富的生活的欲望和态度。
(2)提高发现、感受和捕捉对象的能力和想象力,掌握丰富的发想、构思能力以及根据形状、色彩进行表现的技能,开动脑筋根据意图激发创意,培养美的表现能力。
(3)扩展对自然的造形和美术作品的基本的理解和见解,提高对美术文化的关注程度,培养体验优点和美感的鉴赏能力。
2、内容
A 表现
(1)通过根据感受和想法而展开的绘画和雕塑等的表现活动,有·关发想和构思的方面进行以下事项的指导:
①根据发现对象后感受和捕捉对象的形状、色彩的特征和美感、想象的事物等,衍生出主题。
②根据主题等,考虑全体和部分的关系,培养思考创造的方法和手段,精神丰富地锤炼表现的构思。
(2)考虑传达、使用等的目的和功能,在设计和工艺等的表现活动中,在发想和构思方面注意以下事项的指导:
①墓于目的和条件等,调动美的感觉,考虑构成和装饰,锤炼表现的构思。
②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想要传达内容的易于理解程度和美感等,锤炼表现的
构思。
③考虑用途、功能、使用者的心情、材料等,并考虑美感等,锤炼表现的构思。
(3)在基于发想和构想的表现活动中,关于技能注意以下事项的指导:
①掌握形状和色彩等的表现方法,思考根据意图灵活使用材料和工具的方法,
考虑创意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表现。
②从材料和1:具的特性出发,考虑制作的顺序,预测效果并进行表现。
B 鉴赏
(1)在感受、捕捉、体验美术作品的优点和美感的活动,有关鉴赏注意以下是事项的指导:
①感受和体验造形的优点和美、作者的心情和意图、表现方法和手段,美和功能的协调,生活中的美术的作用等,说明和交换对于作品等的想法,拓展对于对象的见解和感受。
,
②鉴赏周边的、日本和外国的美术文化遗产等,感受和体验作品的优点和美
感,提高对美术文化关/b的程度。
[共同事项]
(1)通过“A表现”及“B鉴赏”的活动,进行以下·事项的指导:
①理解形状和色彩、材料、光等的性质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情。
②基于形状和色彩等特征,捕捉对象的意象。
2年级和3年级
1、目标
(1)主动地参加美术活动,加深爱好美术的情感,培养创造精神丰富的生活的欲望和态度。
(2)进·步提高深入发现、感受和捕捉对象的能力和想象力,培养独创的、综合的见解相思考方法。
展开丰富的发想,富有创意地构思并找到自己的表现方·法,发展创造的表现能力。
(3)加深对自然的造形、美术作品以及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见解,关注精神丰富的生活与美术之间的关联,提高体验优点和美感的鉴赏能力。
2、内容
A 表现
(1)基于所感、所想,在绘画和雕刻的表现活动中有关发想和构思的指导注意以下事项:
①基于深入地发现、感受和捕捉对象、考虑的事物、梦、想象和感情等精神世界,衍生出
主题。
②基于主题发挥想象力,考虑中纯化和省略、强调、材料的组合等,思考创造的方法和手段,锤炼精神丰富的表现的构思。
(2)考虑传达、使用等的目的和功能,在设计和工艺等的表现活动中,在发想和构思方面注意以下事项的指导:
①基于目的和条件,发挥美的感觉,对形状和色彩、图案、材料、光等的组合采用简洁或综合化的方式,考虑构成和装饰,锤炼表现的构思。
②为了向更多的人传达想要传达的内容,思考如何发挥形状、色彩的效果、容易理解、富有美感,锤炼表现的构思。
③综合地考虑使用者的心情、功能、梦和想象、造形的美感等,锤炼表现的构
思。
(3)在基于发想和构想的表现活动中,关于技能注意以下事项的指导:
①发挥材料和工具的特性。
思考与自己的表现意图相适应的新的表现方法和
手段,进行创造表现。
②综合考虑从材料和工具、表现方法的特性,到制作的顺序等,预测效果并进
行表现。
B 鉴赏
(1)在感受、捕捉、体验美术作品的优点和美感的活动中,有关鉴赏注意以下的事项的指导:
①深入感受和体验造形的优点和美感、作者的心情和意图、以及创造性地表现、目的和功能相协调的洗练的美感,对作品持有自己的价值观进行相互评论,开展交流,提高美的意识,进行广泛地体验。
②感受在美术作品中所汲取的自然的优点、以及自然和身边的环境中看得到的造形的美感,从安乐和自然共生的角度出发,理解美术具有使生活更美好和丰富的作用。
③调查日本美术的概括的变迁及作品的特质,鉴赏这些作品,加深对日本美术、传统和文化的理解和情感,了解与外国的美术和文化的异同,体会各自的优点和美感,通过美术加深国际理解,提高对于继承美术文化和创造的关注程度。
[共同事项]
(1)通过“A表现”及“B鉴赏”的活动,进行以’下事项的指导:
①理解形状和色彩、材料、光等的性质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
②基于形状和色彩等特征,捕捉对象的意象。
第3 指导计划的作成和内容的处理
1、有关指导计划的作成,应考虑以下事项:
(1)第2的各年级的内容里“A表现”与“B鉴赏”的指导中要注意相互的关联。
(2)第2的各年级内容的“共同事项”,表现及鉴赏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相同且必要的要求,应考虑在表现和鉴赏活动中进行充分指导的方法和手段。
(3)第2的各年级内容的“A表现’中,原则上(1)和(2)与(3)要有关联地实施,(1)和(2)的内容中,无论是描绘活动和制作活动都尽量让学生体验。
有关这一点,在2年级及1年级的各年级中,(1)和(2)的内容中可以选择描绘或制作活动,在两年中需协调进行描绘和制作活动。
(4)有关第2的内容“B鉴赏”的指导,各年级都应确保恰当且充分的课时。
(5)根据第1章总则的第l的2及第1章道德的第1中所揭示的道德教育的日标,要考虑与道德的时间等的关联,同时有关第3章道德的第2所揭示的内容,应根据美术科的特点讲行适当的指导。
2、有关第2的内容指导,要考虑以下事项:
(1)各年级的“A表现”的指导里,根据中学生的学习经验、能力和发展特性等的实际情况,中学生能选择与自己的表现意图相吻合的表现形式、技法和材料等进行创意,思考创意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表现,要注意以下事项
①为了培养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思考能力、描绘能力,有效导入写生的学习。
②为了拓展美术表现的可能性,积极地灵活运用照相、摄像、计算机等影像媒
体。
③能灵活运用日本和外国的作品的独特的表现形式,以及漫画、插图、图形等多
样的表现方式。
④有关表现的材料和题材,尽量选取当地自己身边的材料和题材或传统的材
料和题材。
(2)有关各年级“B鉴赏”的题材,取材于日本及外国的中小学生的作品、亚洲的文化遗产的同时,积极地灵活使用美术馆、博物馆等设施和文物。
(3)通过从生成主题到表现的确认以及完成作品的全过程,使中学生抱有理想和目标,形成发现自己的优点、体验喜悦、逐步完成自我实现的态度。
(4)为了体验发挥相互的个性、合作进行创造的喜悦,选择适当的机会获得共同进行创造活动的经验。
另外,在各表现的完成阶段中发表作品进行交流,开展承认和尊重各自表现的优点和个性的活动。
(5)考虑与美术相关的知识产权和肖像权,形成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创造物的态度。
3.为了防止事故,特别注意刃物、涂料、器具等使用方法的指导和保管,对活动场所的安全进行彻底指导。
4。
为使中学生能随时进行鉴赏,在校内适当的场所展示鉴赏作品,与此同时,根据中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学校圈书馆的鉴赏图书、影像资料等。
2008年3月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