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法几何透视投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 后
当画面倾斜于基面,建筑物的三组轮廓线均与画面相交,即建筑体的

正立面和侧立面、水平面(V面和W面、H面)均与画面倾斜相交,即
内 容
X轴和Z轴、Y轴均与画面倾斜相交;X轴和Z轴、Y轴的轴向透视线上均
有灭点。这样产生的透视图称三点透视。
由于建筑物的各主立面均与画面成一倾角,画面又倾斜于基面,故又 称斜透视。
原线 变线
一些小空间的室内透视,多灭点易造成透视 变形过大,为了显示室内家俱或庭院的正确 比例关系,一般也适合用一点透视。
2.两点透视 只有Z向平行于画面P
,X、Y向与画面相交, 存在两个主向灭点FX、 FY。


点 一
两点透视 (长宽有灭点)
点 二
当画面垂直于基面,建筑物只有一主向轮廓线与画面平行(一 般是建筑物高度方向),其余两主向轮廓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 向的棱线均与画面相交,即建筑体的正立面和侧立面(V面和 W面)与画面倾斜相交,有两个灭点F1和F2,这样产生的透 视图称两点透视,由于建筑物的各主立面均与画面成一倾角, 故又称成角透视。
透视图的动画效果
透视图的插画效果
透视基本术语
理解透视图基本术语的含义,它 是掌握透视作图方法的前提。
●立点(s) ●视点(S) ●视高(sS) ●视平线(hh) ●基面(G) ●画面(P) ●基线(gg) ●心点(s0)
透视
基线 基面
基透视
画面 视平线 视线 视点
站点
透视图的基本术语
基面(H)—地面。建筑形体所在的地平面,相当于水平(H)投影面。
特点:一点透视能显示主要面的正确比例关 系(此例为正立面V面)。
适用于横向场面宽广,希望显示纵 向深度的室内和建筑群。同时它还 具有整齐对称、庄重严肃、一目了 然、平展稳定、层次分明,场景深 远的特点。
一点透视的图像平衡、稳定,适合表现一 些气氛庄严,横向场面宽广,能显示纵向深 度的建筑群,如政府大楼、图书馆、纪念堂 等
透视图的特点
近大远小 近高远低, 近长远短 近宽远窄 互相平行的直线的透视汇交于一点。
透视图的建筑效果
透视图形象直 观,既符合人们 的视觉印象,又 能将设计师构思 的方案比较真实 地预现,故一直 是建筑设计人员 用来表达设计意 念,推敲设计构 思的重要手段。
透视图绘制的方法很多, 目前较常用的有计算机绘 制的三维效果图、徒手草 图
结束
三点透视的三度空间表现力强,竖向高度感 突出,适合于表达一些高层建筑,以突出其 高大的形象。
当画面与基面的夹角δ>90°时,为俯视的三 点透视;
当画面与基面的夹角δ<90°时,绘制出的透 视效果为仰视的三点透视
平视 俯视 仰视 平视时,地平线与视平线重合,地 平线即是视平线。
俯视时地平线在视平线的上方,
远景
近景
St. Ivo Rogier van der Weyden
近景
为什么近景的英文字较清 晰,而远景的人物模糊不清呢 ?
远景
哪一条线看起来较长?ab?cd?为什么?
哪只猫较大? A?B?为什么?
B A
与正投影图相比较,透视图有如下特点:
1.使用中心投影:透视图是用中心投影法所得的投影图,投射线集中交 于一点(投射中心),而且一般不垂直于投影面;正投影图则使用平 行正投影,各投影线互相平行且垂直于投影面。 2.使用单面投影:透视投影是单面投影图,形体的三维同时反映在一 个画面上;正投影是一种多面投影图,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投影 图,才能完整地反映出形体的三维。 3.不反映实形:透视图有近大远小等透视变形,一般不反映形体的真实 尺度,不便于标注尺寸,故这种图样不作为正式施工的依据,而正投影 图却能准确反映形体的三维尺度,作为施工图使用的平面图、立面图、 剖面图,都是正投影图。
画面(P)—透视图所在平面,与基面垂直。透视图所在的平面,它一般与基面垂 直,相当于正面(V)投影面。一般情况下,画面与基面相互垂直。
基线(PP)--基面与画面的交线。在画面上以P-P表示基线,在基面、平面图中以PHPH表示画面的位置。相当于OX投影轴。
视点(S)—人眼所在的位置,即 投影中心。
画面 P
一、透视图的概念
透视投影图简称透视图(或透视),它不 同于轴侧投影图的平行投影,它是由人眼引向 物体的视线与画面的交点组合而成。
通俗的讲:就是当人透过玻璃窗看室外建筑 物时,在玻璃窗上留下的图形,就是建筑物的 透视图。透视投影相当于以人的眼睛为投影中 心的中心投影,符合人们的视觉形象,富有较 强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基面H 视 高P
s'
视 距
P 视点 S
视 s高
站点
透视术 语
透视图的基本术语
站点(s)—人站立的位置,即视点在基面上正透影。视点S在基面上的正投影, 相当于人站立的地点 心点(s')—视点在画面上的正投影。垂直于画面,称为中心视线。 视平面--过视点S所作的水平面。
视高(Ss)—视点至基面的距离。一般为人眼的高度。当画面为铅垂面时,视
视线—过视点所引出的直线。即投射线,是视点与形体上的点的连线。 点的透视—由视点向空间点引出的视线与画面的交点。
直线的透视—直线两端点的透视的连线。
灭点—直线上离画面无限远点的透视。
直线的透视方向—直线和画面的 交点与灭点的连线。
P
画面 h
灭点 V
视平线
B
A点透视
b
基面H
在绘制透视图时,是
将画面P和基面G,沿 着基线PP分开后画在 一张图纸上,至于画
透视投影的基本知识 透视图的基本作图方法 透视图的选择 透视图的简便作图方法 曲面和曲面体的透视图画法
透视的起源与发展
透视起源于绘画艺术,其时空状 态分为一次元、二次元、三次元 、四次元四种状态,一次元是指 点和线的状态,二次元是指平面 状态,三次元是指立体的状态, 四次元是指立体加上时间的状态 。人类的绘画艺术是逐步由一次 元状态进步到四次元状态的,其 中,由二次元平面上表现三次元 立体的透视图法是这一进步的关 键。
利用中心投影法将物体投 射在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 图形。
透视投影的形成过程:从投射中心 向立体引投射线,投射线与投影面 交点所组成的图形,即为立体的透 视投影
透视投影过程
透视投影
透视是用中心投影法绘出 的,即视点引向空间形体的视 线与画面的交点连成的图像。




竖杆离画面越远,
显 示
图像越小,当AD、
4.点的基透视相对于基线ox(g-g)的位置,反映空间 点相对于画面的位置。
点的透视作法
求点的透视与基透视可归结为求视线(直线)与画面 V(平面)交点的作图。
sa、s’a’ 直线 是SA的两面 投影
则sa与OX轴 的交点a1是A° 的水平投影
A°的正面投 影在s’a’上, 并与其自身重 合。
画面与基面展开为一个平面
即为A点的基透视。
直线的透视与画法
1. 透视分析
直线与画面的交点必在 直线的透视上,即A°B°过交 点T。
直线上无限远点的透视称 为直线的灭点。即与直线平 行的视线与画面的交点。
1) 直线的透视与基透视 一般仍为直线。
2)直线延长后通过视点时 ,透视为一点。
3)直线垂直于基面,透视 仍为铅垂线
2. 直线的透视画法
高就是视平线与基线间的距离。
视距(Ss')—视点至
画面 P
画面的距离。即中心
视线的长度。当画面
为铅垂面时,视距。 即站点与基线间的距 离。
s'
P 视点
S
基面H

高P
视 距
视 s高
站点
透视术 语
透视图的基本术语
透视术
视平线(h-h)—过视点的水平面与画面的交线。视平面与画面的交线。当画 语
面为铅垂面时,视平线通过心点S。
V面不动,H面向下旋转90°后,并移到V面的下 方。OX轴分为两根,分属于V、H。V面上的OX 轴用o’x’(g-g)表示;H面上的OX轴用ox表示。
点的透视作图方法与过程
作图步骤: 1.连sa并过交点a1作铅垂方向的线a1m。 2.连s’a’ ,与a1m的交点A°即为A点的透视;连s’ax’,与a1m的交点a°,
A

V a°
o
S
a
ax s
x
点的透视规律3
V
B
B1

B1°
o
S

b
b1°
s
b1
x
3.点的透视与基透视决定空间点的位置。
点的透视规律4
A
V A°
B
B° a° o
S
a
C° b
C
b° c
s
x c°
A点在画面后方,基 透视在基线的上方
B点在画面上,基透 视在基线上
C点在画面前方,基 透视在基线的下方
3. 直线透视的基本规律
规律一:互相平行 的画面相交线存在 公共灭点。






规律二:水平画面
后 边
相交线的灭顶点必
内 容
在视平线上。
结束
规律四:画面平行 线的透视与空间直 线平行,反映空间 直线的基面倾角。
规律三:画面垂 直线的灭点就是 心点s°。
点 击 左 键 显 示 后 边 内 容
结束
后 边
A1D1延长无限远时,透
内 容
视汇交与一点F。
结束
透视的应用
透视作为表现设计思想,追求最后效果的一种最佳手段, 被广泛运用于插画、电脑动画、电子游戏、建筑设计、城市 规划、工业设计、展示设计等多种领域。
日常生活中的透视
透视的原理
透视投影正是归纳了人的单眼观看物体时,在视 网膜上成像的过程(人的眼睛相当于透视投影的投 射中心)
灭点
1.一点透视
两个主方向X、Z
平行于画面P,Y向
与画面垂直相交,只
有Y向存在主向灭点
s°。
当画面垂直于基面,且建筑物有两个主向轮廓线平行于画面时,所 作透视图中,这两组轮廓线不会有灭点,第三个主向轮廓线必与画面 垂直,其灭点是心点s',这样产生的透视图称一点透视。 由于这一透视位置中,建筑物有一主要立面平行于画面,故又称平 行透视。
视 高
面画在基面的上方或
下方,都是可以的。
h A Ao
N a n ap P
Bo
bp 视距
P 视点 vS
视 s高 站点
B点透视
建筑透视图的分类和特点
建筑形体通常看作是由若干个基本几何体组成。基本体长、宽、高三
个主方向与画面P的相对位置。根据形体的坐标轴与画面位置的不同,可分
为如下三种,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
透视投影的基本知识 透视图的基本作图方法 透视图的选择 透视图的简便作图方法 曲面和曲面体的透视图画法
点的透视规律1
A
V A°
B
S

C

1.点的透视为通过该点的视线与画面的交点。 点在画面上,其透视为其自身。
点的透视规律2
2.点的透视与基透视位于同一条铅垂线上,并通过sa与ox轴 的交点ax。
仰视时地平线在视平线的下方。
平视状态
俯视状态
将其视点提高到观察物体之上,就会出现俯视效果 ,好象空中飞翔的鸟儿在俯视大地,故形象地称之 为“鸟瞰图”。————上帝视角
鸟瞰图一般用于表现一些规模较大的建筑群 体,以充分显示其建筑与周围道路和环境之 间,以及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关系
仰视状态
灭点
灭点
灭点
灭点
两点透视的效果真实自然,易于变化,适合表达各种环境和气氛的建筑物, 在表现室内、单体建筑及周围环境时,最为常用
建筑二点透视图
室内四个面透视图 室内五个面透视图
灭点一


三点透视

(长宽高有灭点)
3.三点透视
此时画面与基面倾
斜,三个主向都与画 面相交,存在三个灭


击 左
点。

键 显
1) 延长ab交基线于t。 2) 过s作ab的平行线交基线于f,将f、t移至画面上。连FT,得画面 后,直线全长的透视。 3) 连sa、sb交基线于ag、bg。作垂线交FT相交。 4) 直线在G面上,透视与基透视重合。
已知条件
演示作图


F


b°B°

a°A°
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

Bb



Aa
f
bg
ag t
结束
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 中,透视图法诞生了。 15世纪初,建筑家、画家菲 力浦·布鲁乃列斯基首先根据 数学原理揭开了视觉的几何 构造,奠定了透视图法的基 础,并提出了绘画透视的基本 视觉原理。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空间观 念
中国有着优久的绘画历 史,古代的画论中曾论述过 画风景要注意“远山无石 、远树无枝、远水无波、 远人无目”、浓淡虚实以 及“三远法”等纵深空间 的问题。
虽然中国的画家只停留在这种近大远小的感觉上, 没有像西方学者那样运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论证。但由 于中国人重主观感知,认为绘画是艺术而非科学,重 主观、求本质、讲艺术。强调依靠对物体的感知、记 忆、想像将物像通过“似与不似”之间艺术地反映出 来。
这是由于中国人的文化传统、绘画观念、思维方 式所决定的,不能用已知的西方焦点透视,简单评判 中国画的空间表现方法,否则会造成误解。
直线的分类-画面相交线
根据直线与画面的相对位置不同,我们将直线分为两类: 1.画面相交线:与画面V相交的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