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语言生活状况调查报告——普通话和南昌话使用比例在南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城市语言生活状况调查报告——普通话和南昌话使用比例在南昌的消长研究
作者:江燕刘静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3年第12期
本文运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调查研究表明:总体看时下南昌语言生活中市民普通话的使用
比例(普及率、覆盖率和使用率)高于南昌话,和八十年代“南昌话大街小巷不绝于耳”相比
呈现出“南消普长”的趋势。

普通话正逐步成为一种“全民语言”、“全社会语言”和“高频
语言”,相反南昌话日益边缘化。

对于今后南昌话的生存和发展应积极关注和保护。

江燕刘静
普通话推广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大中城市绝大部分由“单语社会格局”演变成“双语
社会格局”,即普通话和方言双语并存和兼用。

在语言接触和文化接触的双语环境中,普通话
和方言两种生活语言从不接触到接触再到广泛深入的接触,两者的语言功能和语言结构都随之
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变化。

语言功能方面主要指语言使用比例的扩大或缩小和语言使用能力的增
强或减弱。

本文讨论前者“语言使用比例”消长变化规律。

以笔者土生土长的南昌为例,小时
候(八十年代)南昌市“大街小巷不绝于耳”的基本上是南昌话,尤其是日常生活中很少人使
用普通话,个别人偶尔说几句普通话往往会被大家讥笑“打官腔”。

可见在当时的南昌语言生
活中说南昌话是普遍的,而说普通话却是另类的,南昌话从使用人数、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上
看都占有绝对优势。

随着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广泛使用,南昌语言生活中普通话和南昌话的使
用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那么这两种生活语言的使用比例在语言生活中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消
长变化?变化的趋势又是如何?本文以“南昌语言生活状况问卷调查”为依据,探究南昌语言
生活状况之二:南昌市普通话和南昌话使用比例的消长变化和趋势。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笔者在南昌城区开展了“南昌语言生活状况调查”,本次调查采取非随机抽样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问卷452份。

调查的对象是具备语言能力的南昌市民,从幼儿园小朋
友到老年人,年龄从3岁至80岁之间,最后有效调查人数共计452人,其中男女大致各占一半。

在选择样本时,基本做到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结构、出生地结构和居住地结构等大
致均衡、合理,因此样本是可信的,具备对总体的代表性。

通过对452位被试者调查材料的统
计分析,可以大致宏观地了解南昌语言生活中市民普通话和南昌话使用比例消长变化的情况。

二、普通话和南昌话使用比例的消长变化和趋势
普通话和南昌话使用比例的消长变化从三个方面考察:(1)普及率(使用人数)的消长变化;(2)覆盖率(使用范围)的消长变化;(3)使用率(使用频率)的消长变化。

(一)普通话和南昌话普及率的消长变化
普通话和南昌话普及率是考察南昌市普通话和南昌话的使用广度,它是指该地区掌握使用
普通话和南昌话的人数分别占地区总人数的比例。

调查问卷中“现在能用哪些话与人交谈”一
题的统计数据(见下表1)反映了被试人群普通话和南昌话普及率情况。

表1显示:被试人群“会说普通话”的幼儿园小朋友比例最高,成年人比例最低。

“会说南昌话”的成年人比例最高,幼儿园小朋友比例最低。

从数据可以看出成年人普通话和南昌话普及率都在一半的水平;而未成年人中普通话普及率则远远高于南昌话普及率,可见未成年人中会说普通话很平常(比例高),但会说南昌话则不到半数。

综上从普及率看,被试人群中未成年人普通话普及率均在80%以上,南昌话普及率均在一半以下;而成年人的普通话和南昌话普及率都在一半的水平。

可见这些年来普通话不仅在未成年人教育中普及广泛,在成年人中也得到了一定范围的扩大。

相反南昌话的普及率跟八十年代“几乎人人都说南昌话”相比明显降低了。

从调查结果可见南昌市普通话和南昌话普及率消长变化的趋势是:普通话的普及率正逐渐扩大,已经渗透到城市的大部分阶层人群中,逐步演变成为一种“全民语言”;相反南昌话的普及率正逐步缩小,其使用人数不断萎缩。

(二)普通话和南昌话覆盖率的消长变化
普通话和南昌话的覆盖率是考察南昌市普通话和南昌话的使用宽度,它是指该地区普通话和南昌话在日常生活的覆盖面占总体语言使用面的比例。

由于这个面积是抽象的,在这里根据调查问卷中被试者“不同场合语言选用”的调查统计结果,把各种场所使用普通话和南昌话的人数比例相加除以场所总数量的平均值来表示普通话和南昌话的覆盖率,最后再计算出不同年龄段人群使用普通话和南昌话的平均覆盖率。

(见下表2-5。

注:为排版方便,普通话简写为“普”,南昌话简写为“南”。

另所有数字均为百分比数字。


(1)幼儿园小朋友的语言覆盖情况
表2显示:总体看被试的幼儿园小朋友人群,普通话和南昌话的覆盖面包括了被调查的所有10个活动场所,但普通话的覆盖率远远高于南昌话。

其中“上课发言”普通话覆盖率最高(97.14%),相反南昌话覆盖率最低(2.86%);“在家与爷爷奶奶对话”南昌话覆盖率最高(21.43%),相反普通话覆盖率最低(也达到72.86%)。

最后计算出普通话和南昌话在幼儿园小朋友日常活动场所的平均覆盖率分别为88.86%和9.14%。

由此可见在被试幼儿园小朋友日常生活中,普通话的平均覆盖率占绝对优势,高出南昌话近八十个百分点。

(2)小学生的语言覆盖情况
表3显示:总体看被试的小学生人群,普通话的覆盖面包括了被调查的所有11个活动场所,南昌话的覆盖面包括除了“上课发言”和“下课后与老师对话”之外的其他9个活动场所,同
样普通话的覆盖率远远高于南昌话。

其中“下课后与老师对话”和“上课发言”普通话覆盖率
最高(分别为98.57%和97.14%),相反这两种场合下南昌话的覆盖率为0%;“在家与家庭成
员对话”南昌话覆盖率最高(37.14%),相反普通话覆盖率最低(58.57%)。

最后计算出普通
话和南昌话在小学生日常活动场所的平均覆盖率分别为82.47%和15.71%。

由此可见在被试小学生日常生活中,普通话的平均覆盖率占绝对优势,高出南昌话近六十七个百分点。

(3)中学生的语言覆盖情况
表4显示:总体看被试的中学生人群,普通话的覆盖面包括了被调查的所有11个活动场所,南昌话的覆盖面包括除了“上课发言”、“下课后与老师对话”和“文化场所参观”之外的其
他8个活动场所,同样普通话的覆盖率远远高于南昌话。

其中“文化场所参观”、“下课后与
老师对话”和“上课发言”三种场合普通话覆盖率最高(分别为98.25%、96.49%和96.49%),相反这三种场合南昌话的覆盖率为0%;“在家与家庭成员对话”南昌话覆盖率最高(31.58%),相反普通话覆盖率最低(68.42%)。

最后计算出普通话和南昌话在中学生日常活动场所的平均
覆盖率分别为88.52%和10.53%。

由此可见在被试中学生日常生活中,普通话的平均覆盖率占绝对优势,高出南昌话近七十八个百分点。

(4)成年人的语言覆盖情况
表5显示:总体看被试的成年人群,普通话和南昌话的覆盖面包括了被调查的所有16个活动场所,普通话的覆盖率略高于南昌话。

其中“与非南昌籍朋友对话”普通话覆盖率最高(95%),相反南昌话覆盖率最低(5%);“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菜场买菜”南昌话覆盖率最高(66.67%和65%);“在家与父母对话”普通话覆盖率最低(13.33%)。

最后计算出普通话和南昌话在成年人日常活动场所的平均覆盖率分别为55.56%和42.04%。

由此可见在被试成年人日常生活中,普通话和南昌话平均覆盖率相当,普通话略高出约十四个百分点。

综上从平均覆盖率看,在被试人群中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中普通话占绝对优势,普遍高出南昌话七八十个百分点;而在成年人日常生活中普通话和南昌话则相当,普通话略高出南昌话十四个百分点。

这跟八十年代“几乎处处都说南昌话”相比明显大相径庭了。

从调查结果可见南昌市普通话和南昌话覆盖率消长变化的趋势是:普通话的覆盖面正逐渐扩大,已经渗透到城市的大部分场合中,逐步成为一种“全社会语言”;相反南昌话的覆盖面正在逐步缩小,其使用空间日益萎缩。

(三)普通话和南昌话使用率的消长变化
普通话和南昌话的使用率是考察南昌市普通话和南昌话的使用频度,它是指该地区普通话或南昌话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的大小。

这个指标比较难科学地测量,在问卷中则直接设计了相关问题考察被试者对使用频率变化情况的评价。

(1)普通话使用率的消长变化
调查问卷中“日常生活中说普通话的频率比以前(80年代)”一题的统计数据显示各年龄段人群中100%的被试者选择“明显增多”,由此可见“时下南昌日常生活中普通话的使用率比以前(80年代)明显增多”已是被试者的共识。

(2)南昌话使用率的消长变化
调查问卷中“日常生活中说南昌话的频率比以前(80年代)”一题的统计数据(见下表6)反映了被试者对南昌话使用率的消长变化的评价。

表6显示:所有各年龄段被试人群中选择“明显减少”的人数比例最高,均在30%以上。

由此可见“时下南昌日常生活中南昌话使用率比以前明显减少”是被试者中比较突出的第一感受。

下面再进一步合并归类后结果会更加明朗些:
小学生选择“增多”的32.85%,选择“减少”的54.29%,选择“不变”的12.86%。

中学生选择“增多”的24.57%,选择“减少”的57.90%,选择“不变”的15.79%。

成年人选择“增多”的23.34%,选择“减少”的50.00%,选择“不变”的26.67%。

由上可见,三类人群虽然选择五个选项的比例前后不同,但分类归纳后三种结果的人数比
例很接近。

50%以上的被试者都认为日常生活中说南昌话的频率比以前“减少”。

由于小学生和中学生正处在南昌话不断学习增长的过程,所以有二、三成人认为说南昌话比以前“增多”也
是情理之中。

而成年人由于语言比较定型,他们中一半的被试者认为说南昌话比以前“减少”,26.67%的被试者认为“不变”,这与他们的实际情况也是基本相符的。

综上从使用率的变化看,全部被试人群普遍认为时下南昌语言生活中市民说普通话比以前(80年代)“明显增多”了;一半以上的被试者认为说南昌话比以前(80年代)“减小”了,其中有30%的被试者认为“明显减少”了。

这跟八十年代“几乎时时都说南昌话”相比也是今
非昔比了。

从调查结果可见南昌市普通话和南昌话使用率消长变化的趋势是:普通话的使用率
正逐渐提高,已经频繁地出现在市民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逐步成为一种“高频语言”;相反南昌话的使用率正逐步降低,其使用频度日益下降。

总结从普及率、覆盖率和使用率三个方面的考察结果看,时下南昌语言生活中市民普通话
的使用比例高于南昌话,变化呈现出“南消普长”的趋势。

在普通话日渐普及并深入人心、南
昌话日趋边缘并失去人心的今天,作为语言工作者对于今后南昌话的生存和发展应积极关注和
保护,这样古老灿烂的方言文化才能长久不衰,发扬光大。

三、结论
本文关于“南昌市普通话和南昌话使用比例消长变化”调研结论如下:(1)总体看时下南昌语言生活中市民普通话的使用比例(普及率、覆盖率和使用率)高于南昌话。

和八十年代
“南昌话大街小巷不绝于耳”、“时时、处处、人人都说南昌话”相比,时下南昌市普通话和
南昌话使用比例的变化呈现出“南消普长”的态势。

(2)总体看南昌语言社会普通话和南昌话
使用比例变化的趋势是:普通话的使用人数、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正不断增长,并逐步演变成为一种“全民语言”、“全社会语言”和“高频语言”;相反南昌话的使用人数、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正不断萎缩,日益边缘化。

对于今后南昌话的生存和发展语言工作者应积极关注和保护。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