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日月》自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飞蛾”“夸父”“月” “姮嫦”
二.课文包含了哪两个神话传说?对这两 个人物和飞蛾的行为,你是怎么看的?
夸父追日、嫦娥奔月。
飞蛾扑火、夸父追日、嫦娥奔月,这 三者是不是有相似之处呢?
他们为了自己的追求,不屈不挠,坚韧
顽强,心甘情愿,在所不惜。
三.如何理解“日”、“飞蛾”、“夸 父”、“姮娥”等的象征意义?
巴
金
1907年全家福。左三为怀抱巴金的外婆,右三是巴金的母亲。
巴金,生于1904年11月25日,原名李尧棠,祖 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自传: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的大家庭,
在二三十个所谓“上等人”和二三十个所谓 “下等人”中间
度过了我的童年,在富裕的环境里我接触了听差、轿夫 们的悲惨生活,在伪 善、自私的长辈们的压力下,我听 到年轻生命的痛苦呻吟。 我感觉到我们的社会出了毛病, 我却说不清楚病在什么地方,又怎样医治,我把这个大 家庭当作 专制的王国,我坐在旧礼教的监牢里,眼看着许多亲近的人在那里 挣扎,受苦,没 有青春,没有幸福,终于惨痛地死亡。他们都是 被腐朽的封建道德、传统观念和两三个人一 时的任性杀死的。我 离开旧家庭就像摔掉一个可怕的黑影。我二十三岁从上海跑到人地 生疏 的巴黎,想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路。说救人救 世,未免有些夸大,说救自己, 倒是真话。当时的情况是这样: 我有感情无法倾吐,有爱憎无处宣泄,好像落在无边的苦海 中找 不到岸,一颗心无处安放,倘使不能使我的心平静,我就活不下去
五.联系两篇文章,找出贯穿两者之间的 中心思想。 激情洋溢
《日》:飞蛾扑火 追求光和热
寄托作者 人格理想
夸父逐日
细腻幽静
《月》:
嫦娥奔月
改变冰冷
对 人生 、对 生活的一种 希望和信念
飞蛾,夸父,嫦娥都代表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
拓展:
运用象征手法,写出以下词 语可以寄寓的象征义。
例:灯光——帆
本文写于抗战时期的1940—1941 年,当时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 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 屠杀侵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生 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 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作 者写此文,就是由此而发。
返回
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0 年秋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读书,1927年赴法 国巴黎求学,发表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时, 始用巴金的笔名。 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奖”,1983年获法国的荣 誉勋章,1985年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授予他名誉外 籍院士称号。 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 主席、主席,上海文联主席,《上海文学》、《收获》等杂志主编。 2003年11月,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巴金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鲁、郭、茅、巴、老、曹”现代文学史上的6位文学大师如今只 剩巴金,他成了硕果仅存的国宝。2003年11月25日是老人99岁生日, 按照中国民间习俗为百岁寿辰。
背景
课堂小结
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 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 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 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 冷和热是一种极强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 下,特征才会更加明显突出,这就是为什么作者 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正因 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 渴望,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 以作者才别有深意地这样写。将两篇文章贯通起 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 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 的心情。
巴金,(1904年-2005年),原名李尧棠,字芾(fú ) 甘,四川成都人。中国现当代著名文学家。1928 年发表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开始使 用“巴金”笔名。 《家》
长篇小说
《激流三部曲》《春》 《秋》 《雾》 《爱情三部曲》 《雨》 《电》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些人和物都寄托了作者的理 想,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拒绝 寒冷的思想感情。
四.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 冷的、寂寞的死,却不如轰轰烈烈的 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 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日》《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
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 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 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巴金借“日” 来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光和热 的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一.听朗读,画出文中的关键性词语并思 考其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