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班级文化管理
班级物质文化管理必须通过载体实现,包括: ① 环境载体:主要指班级物质环境设计; ② 理念载体:体现班级的育人价值取向,是班主任教 育哲学思想的结晶,它表现在班训、班歌、班徽、班级目标 等层面; ③ 活动载体:是动态的班级文化,包括班级纪念日、 班(团、队)会、升旗仪式、艺术节、运动会、兴趣小组、科 技活动等层面。
第七章 班级文化管理
4.激励功能 激励理论认为,最出色的激励手段是让被激励者觉得自 己确实做得不错,能发挥出自身的特长和能力。心理学也证 明,人越认识自己行为的意义,行为的社会意义就越明显, 也就更能产生行为的强大推动力。在一种“人人受重视,个 个被尊敬”的班级文化气氛下,同学的贡献就会得到及时肯 定、赞赏和奖励,学生时时受到鼓舞,处处感到满意,就会 有极大的荣誉感和责任心,自觉地向更高目标努力。班级文 化所倡导的观念和宗旨,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激励的标 尺。
第七章 班级文化管理
班级文化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 班级文化管理概述 第二节 班级文化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学习思考
班级文化管理
第一节 班级文化管理概述
文化是指凡是超越人类本能的、人类有 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及人自 身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它是人类社会 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包括三个层面的 内容,即器物层、制度层和精神层。
第七章 班级文化管理
第二节 班级文化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班级文化管理实际上是把具有不同家庭文化背景、不同 社区文化背景、不同性格、不同气质的学生结合成一个集体, 形成一个“文化生态圈”。因此,在实施班级文化管理时只 有遵循一定的原则并且采用一定具体的管理方法,才能把具 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班级成员有机地协调起来,才能保障班级 经营的顺利进行。
第七章 班级文化管理
(二) 班级物质文化管理原则 班级物质文化是指班级活动环境、设备设施、绿化美化 等班级硬件以及表现班级精神文化的雕塑、标语、橱窗、板 报、班徽与对联等。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中“人”的活动所 创造的、体现着一种精神价值的物质结构,这些物质形式是 班级价值的客观反映。静态的班级文化是一首无声的歌、无 言的诗,无论是班级的橱窗,还是板报与标语,都应以反映 现实为目的,同时绘上时代色彩。
第七章 班级文化管理
(一) 班级文化管理的内涵 班级文化管理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与管理方式,是一个系 统的工程,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在实现班级目标 的过程中,通过班级成员所创造的班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的总和来代替班级教师空洞的说教,以集体的力量去克服困 难、排除障碍,师生在人格上彼此尊重,思想上互相交流, 以激励为主,通过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成长氛围, 进而让每个学生内在的潜力都能得到自主、充分而又生动的 发展,同时带动班级快速发展,实现班级的组织目标。
第七章 班级文化管理
班级文化寄托着班级成员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他 们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共同的心理 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 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 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这种向心力、凝聚力 和群体意识又会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清醒地意 识到“这是我的班级,我是这个班级的学生”。实践表明, 在班集体中,班级文化建设的水平越高,这种向心力、凝聚 力和群体意识越容易得到体现。
第七章 班级文化管理
一、班级文化的内涵 什么是班级文化呢?从本质上看,班级文化是一种产生
于班级之中的文化现象;从管理的角度看,班级文化是为达 到管理目标而应用的管理手段。因此,班级文化不仅具有文 化现象的内容,还具有作为管理手段的内涵。
作为文化现象的班级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第七章 班级文化管理
第七章 班级文化管理
(二) 班级文化管理的特点 班级文化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班级文化管理的价值理念在于实现人性与物性的 辩证统一。 第二,班级文化管理的方式在于实现软管理与硬管理的 辩证统一。 第三,班级文化管理的内在品质在于实现实践性与理论 性的辩证统一。 第四,班级文化管理的核心在于实现人的理性与非理性 的班级文化管理的原则 班级文化是由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构成
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为:整 体和部分是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 联系、不可分割。因此,我们既要着眼于整体,又要搞好局 部。
第七章 班级文化管理
(一) 班级文化管理总原则 班级文化管理应遵循以下几项总原则。 1. 方向性原则 2. 育人性原则 3. 学习性原则 4. 可操作性原则 5. 创新性原则 6. 整体性原则 7. 个性化原则
第七章 班级文化管理
3.制约功能 班级文化所形成的规范与价值体系,制约着学生的言行。 这种规范价值体系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使班 级成员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班级共同的 规范与价值观念。班级文化对成员的这种制约功能主要通过 以下三条途径得以实现:氛围制约(环境、关系、风气等)、 制度制约(规章、纪律、守则等)和观念制约(理念、道德、舆 论等)。
第七章 班级文化管理
总之,班级文化最终能够促使班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 叶圣陶先生曾提出,“教是为了不教”。众所周知,物质资 源总有一天会枯竭,但是班级文化却是生生不息的,它会成 为支撑班级发展进步的支柱。虽说没有好的班级文化的班级 也可以成长,但却难以实现后期的自觉进步与发展。没有文 化就好像没有灵魂,没有指引班级长期进步的明灯,因而无 法获得牵引班级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文化不直接解决班级 成绩好坏的问题,但文化决定着班级学生最终的思想和行为。
第七章 班级文化管理
二、班级文化管理的内涵与特点 管理是对现有人、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等组织资
源进行有效整合,并不断促其更新以达成组织动态目标的人 的创造性实践活动。管理的本质即为整合,既包括整合组织 无形的资源,核心是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又包括整合组织 有形的资源,即组织成员的行为、财力、物力、时空、信息, 进而能够更快、更好、更方便、更合适、更有效地实现组织 动态目标,作为一种产生于班级之中的文化现象的班级文化, 它不仅具有文化现象的内容,从管理的角度看,班级文化还 是为了达到管理目标而应用的管理手段。
第七章 班级文化管理
班级物质文化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 隐性原则 班级物质文化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 的东西。 2. 主体性原则 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 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是学生的班级,班主任应带领全班同 学,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身体力行地投入其中, 使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第七章 班级文化管理
现代教育正在由单纯的学科教学向有形的学科教学与无 形的人文熏陶相互渗透的综合化方向发展;现代管理正在由 外显的行政管理向内隐的文化驱动方向转变。“软文化”影 响力的大小已成为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是否具有现代性的重 要标志。当前建设与管理好学校精神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已 经成为现代学校与班级管理共同追求的首要任务和最高境界。
第七章 班级文化管理
那么,怎样才能使班级精神落到实处呢?通俗地讲就是 要处理好“做”与“说”的关系。“做”和“说”在班级文 化建设具体操作的战略战术上,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 但是,二者在班级精神的整体发展历程上有先后关系。由此, 可以演变出班级文化建设的两种基本操作模式,即“先做后 说”,先创造扎实的班级优势和特色,然后提炼班级精神, 是归纳模式;也可“先说后做”,先提出班级精神,然后依 此创造班级优势和特色,是演绎模式。
第七章 班级文化管理
狭义的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创造出来的独特的精 神文化,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灵魂。美国麻省理工学 院教授埃德加·沙因通过研究认为:狭义的班级文化是指在 班级同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同学所认同的, 并用来教育同学的一套价值体系,也就是班级成员在学习、 生活以及日常活动中,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一种大家 共有的行为,这包括价值观念、道德信仰、精神追求、生活 习俗、思维方式等,即在一个班级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 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使班级同学彼此之 间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因此,狭义的班级文化就 是用来组织班级同学思想与行为的心理依据。
第七章 班级文化管理
作为管理手段的班级文化,其本质内涵是指以一种价值、 心理等精神文化为导向,对班级特定的教书育人目标产生匹 配作用的柔性战略管理手段。此时作为一种价值的、心理的 管理手段的班级文化,其对班级目标的匹配作用主要是通过 班级精神的形成来实现的。班级精神是整个班级文化的基因, 一切班级文化的要素都是由其衍生出来的。判断某种班级文 化是否成熟的标志就是看它是否有一种比较明确的班级精神。 因此,班级文化建设的操作模式要以班级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为线索来考查问题。只有将班级精神落到实处,班级文化的 目标匹配作用才能真正发生。
第七章 班级文化管理
三、班级文化管理的功能 存在决定意识。人是环境的产物,而文化是人的生存环
境和生活方式,人类生活的任何方面无不受着文化的影响, 并随着文化的变化而变化。
班级文化是班级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有机结合体, 班级文化管理对于学生成长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功能,由此 推动班级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班级文化管理的功能具体体 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七章 班级文化管理
1.育人功能 国家的教育方针要落实到学校,学校的教育目标要落实 到班级,因此班级文化对学生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班级中的学习分为显性学习和隐性学习。显性学习即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按照规定好的教 学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习活动,显性学习主要是在教师的 指导下完成的。隐性学习也可以叫潜在学习,即学生在班级 正式教育教学活动之外的学习,这种潜在的学习实际上就是 通过班级文化来体现的。班级文化也就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 的直接的文化环境。
广义的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 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 在一个班级中是客观存在的。广义的班级文化内容主要包括 精神层(如班级道德、班级舆论、人际关系和班级风气等)、 制度层(如每日常规、课堂常规以及各种奖惩制度等)、物质 层(如张贴名人名言、悬挂国旗及班训、出板报等教室内部 环境的布置)。
第七章 班级文化管理
2.凝聚功能 班级是由不同文化的个体组成的集体,班级文化作为一 种群体文化,能够把班级所有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命运 和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每一个 学生的特长提供展示的舞台,学生也因此而寻找到自己为班 级作贡献的途径,从而体验到为班级作出贡献后的喜悦和兴 奋,这种喜悦和兴奋反过来又可以转化成激励学生进一步提 高自己的动力,因此,班级文化使班级中每一个体与班级 “同甘共苦”。
班级文化管理
其中,器物层与制度层的文化是文化的外显部分, 它是可见之于形、闻之于声的文化现象,其主体是 物,因此称之为“硬文化”;精神层的文化是文化 的内隐部分,它是不可称量、无形的,主要包括人 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谐氛围、精神风貌等心 理层面的内容,它与人的精神相关,其主体是人, 因此称之为“软文化”。
第七章 班级文化管理
中学生正处在自我认识的重要转变时期,他们的自我发 现不可能通过自身来完成,需要借助于他人的参照,只有在 与他人的相处中才会最终完成这一过程。在一个班级文化浓 郁的班级中,全体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班级文化能够给予学 生最好的发展条件,使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 因而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
第七章 班级文化管理
从这个意义上说,班级文化对学生思想的缔造与塑造起 着极大的作用。当然,一个班级的文化有好文化,也有劣文 化。如果一个班级没有好的班级文化,它就会失去持续发展 的动力,最终走进失败的深渊。而引导、执掌这个班级文化 使其走向正确和完善的缔造者——班主任,他的个人素质、 修养与学养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