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八年级(上)
期末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 中国白手起家
....,一切从零开始。
B. 杨树像加工过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
C. 他炒菜一绝,秀色可餐,油光可鉴
....。
D. 他们正襟危坐
....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2.下列说法有误的
...一项是()
A. 《红星照耀中国》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真实反映了社会现实。
B. 《红星照耀中国》内容上还有“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C. 罗兰称法布尔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D. 《长征》既有对毛泽东等革命领袖的描绘,又有很多红军战士的刻画。
3.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②让自
己牺牲③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④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⑤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⑥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
A. ④③①②⑥⑤
B. ①④⑥⑤②③
C. ⑥⑤①④③②
D. ③①④②⑥⑤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4.填空。
(1)东皋薄暮望,______。
(《野望》)
(2)______,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
(3)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
(《渔家傲》)
(4)______,霜重鼓寒声不起。
(《雁门太守行》)
(5)月下飞天镜,______。
(《渡荆门送别》)
(6)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赤壁》)
(7)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
(《黄鹤楼》)
(8)______,沉鳞竞跃。
(《答谢中书书》)
(9)______,必先苦其心志。
(《孟子》)
(10)春冬之时,______。
(《三峡》)
(11)______?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
(12)它没有婆娑的姿态,______。
(《白杨礼赞》)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28.0分)
5.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昆明和翠湖分不开。
很多城市都有湖,然而这些湖和城的关系都还不是那样密
切。
似乎把这些湖挪开,城市也还是城市。
翠湖可不能挪开。
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
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眼睛。
②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
湖之中,有一条很整齐的贯通南北的大路。
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
多数人只是从这里穿过。
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
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
从喧嚣扰攘的闹市和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
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
即使仍在匆忙地赶路,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了。
翠湖每天每日,给了昆明人多少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啊。
因此,昆明人--包括外来的游子,对翠湖充满感激。
翠湖这个名字起得好!湖不大,也不小,正合适。
小了,不够一游;太大了,游起来怪累。
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
堤边密密地栽着树。
树都很高大。
主要的是垂柳。
“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
湖水极清,常年盈满。
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没有看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
翠湖的水不深。
浅处没膝,深处也不过齐腰。
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
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
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
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
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拔刺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大鱼,吓你一跳。
湖水、柳树、粉紫色的水浮莲、红鱼,共同组成一个印象:翠。
③一九三九年的夏天,我到昆明来考大学,寄住在同济中学的宿舍里,几乎每
天都要到翠湖。
学校已经发了榜,还没有开学,我们除了骑马到黑龙潭、金殿,坐船到大观楼,就是到翠湖图书馆去看书。
图书馆不大,非常安静整洁。
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一个妙人。
他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
他来了,谁也不理,开了门,走进阅览室,把壁上一个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拔,拨到八点,这就上班了,开始借书。
过了两三个小时,这位干瘦而沉默的有点像陈老莲画出来的古典的图书管理员站起来,把壁上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拨,拨到十二点:下班!我们对他这种以意为之的计时方法完全没有意见。
因为我们没有一定要看完的书,到这里来只是享受一点安静。
④路东伸进湖水,有一个半岛。
半岛上有一个两层的楼阁。
阁上是个茶馆。
茶馆
的地势很好,四面有窗,入目都是湖水。
夏天,在阁子上喝茶,很凉快。
茶馆卖盖碗茶,还卖炒葵花子、南瓜子、花生米,都装在一个白铁敲成的方碟子里,昆明的茶馆计帐的方法有点特别:瓜子、花生,都是一个价钱,按碟算。
喝完了茶,“收茶钱!”堂倌走过来,数一数碟子,就报出个钱数。
我们的同学有时临窗饮茶,嗑完一碟瓜子,随手把铁皮碟往外一扔,“pia--”,碟子就落进了水里。
堂倌算帐,还是照碟算。
这些堂倌们晚上清点时,自然会发现碟子少了,并且也一定会知道这些碟子上哪里去了。
但是从来没有一次收茶钱时因此和顾客吵起来过;并且在提着大铜壶用“凤凰三点头”手法为客人续水时也从不拿眼睛“贼”着客人。
把瓜子碟扔进水里,自然是不大道德。
不过堂倌不那么斤斤计较的风度却是很可佩服的。
⑤我是一九四六年离开昆明的。
一别翠湖,已经三十八年了,时间过得真快!
⑥我是很想念翠湖的……
⑦但是我又听说,翠湖现在很热闹,经常举办“蛇展”什么的,我又有点担心。
这
又会成了什么样子呢?我不反对翠湖游人多,甚至可以有游艇,甚至可以设立摊篷卖破酥包子、焖鸡米线、冰淇凌、雪糕,但是最好不要搞“蛇展”。
我希望还我一个明爽安静的翠湖。
我想这也是很多昆明人的希望。
(1)文章为什么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2)根据第2段内容概括昆明翠湖在作者笔下有何特点?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2段画线句子。
(4)第4段运用了什么描写?其用意是什么?
(5)文章题为“翠湖心影”,有何深意?结合全文做简要分析。
(两点即可)
6.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最初,人类以为只有自己才配有喜怒哀乐这样高级的情感。
后来,科学家的研
究发现,不少动物也具有这样的情感。
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植物其实也有喜怒哀乐。
②所有植物都是喜好颜色的。
各种植物不但自身有美丽的外衣,而且有着良好的
视觉,它能辨别各种波段的可见光,尽可能地吸收自己喜爱的光线。
近年来,农业学家发现,用红照射农作物,可以增加糖的含量;用蓝光照射植物,则蛋白质的含量增加;紫色光可以促进茄子的生长。
所以,根据植物对颜色的喜好和具体的生产
需要,农作物种植者可以给植物加盖不同颜色的塑料薄膜。
同样,在培育观赏植物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植物喜好颜色的习性。
一些生物科学家开始研究植物喜好颜色的习性,并由此形成了一门叫“光生物学”的科学。
③植物不仅喜好颜色还喜好声音。
科学家研究发现,植物可以对各种各样的音乐
做出不同的反应。
如果植物伴随着音乐成长,根系和叶绿素都会增多。
玉米和大豆“听”了《蓝色狂想曲》,心情舒畅,发芽特别快。
不同的植物对音乐的欣赏也是很挑剔的,胡萝卜、甘蓝和马铃薯偏爱音乐家威尔第、瓦格纳的音乐,而白菜、豌豆和生菜则喜欢莫扎特的音乐。
有些植物宁愿不听音乐,也不愿意听不喜欢的音乐,为了表示厌恶,它们会付出死亡的代价。
比如玫瑰这种高雅的植物在听到摇滚乐后就会加速花朵的凋谢,而牵牛花更加“刚烈”,听到摇滚乐的4个星期后就完全死亡。
④植物还有强烈的同情心。
美国某一研究中心曾经用植物做了一些有名的情感实
验。
实验之一,科学家把活的小虾从一个容器中缓缓倒入滚烫的开水锅中,再把在一旁“目睹”这一悲剧的植物的叶片和测试仪连接起来。
当小虾快掉入开水锅时,植物的“情感曲线”开始波动,好像人类焦急时的表现。
当小虾掉入开水锅的时候,植物的“情感曲线”突然上升,好像被吓了一跳似的,也好像人类悲痛时的表现。
实验之二,在有两株植物的房间进入了6个人,其中一个人掐断了一株植物,然后6个人离开,研究者把测试仪和没有“被害”的植物叶片连接起来。
过了一会儿,6个人分别在不同时间进入房间,其他5个没有掐断植物的人进入房间的时候,没有“被害”的植物表现平静。
当掐断植物的“罪犯”进入房间的时候,没有“被害”的植物的“情感曲线”出现大的波动。
就像人们发怒一样。
⑤关于植物的情感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
首先,这些发现提示了所有生
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另外,这些发现还告诫人类要尊重所有生命,因为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生存权利和情感。
如果过分掠夺植物资源,植物可能最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报复人类,所以人类要尽力保护好现有生态环境。
(1)请简要说出文章从哪些方面说明植物有情感的?
(2)第③段为了说明“不同的植物对音乐的欣赏也是很挑剔的”这一特性,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选出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______
A植物也有喜怒哀乐。
B.某农户在种植茄子的大棚里安装了紫光灯,在稻田里安装了蓝光灯在西瓜地里安装了红光灯,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C.第④段列举了美国一研究中心的两个具体实验说明植物有强烈的同情心,它们会因为“目睹”悲剧而“悲痛”“发怒”。
D.实验显示,6人进入栽有两株植物的房间,其中1人掐断一株离开。
过后没有“被害”植物的“情感曲线”对进房间的6人均出现大的波动。
7.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各题。
读永恒的书
周国平①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通过各种物质形式保存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文字。
因而,在我们日常的精神活动,读书便占据着很大的比重。
一般而言,我们很难想像一个关注精神生活的人会对书籍毫无兴趣。
“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高尔基说的这句话,非常贴切地表明了这一点。
②然而,古今中外的书不计其数,该读哪些书呢?从精神生活的角度出发,我
们也许可以极粗略地把天下的书分为三大类。
一是完全不可读的书这种书只是外表像书罢了,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印刷垃圾,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艺术的欣赏或有用的知识。
在今日的市场上,这种以书的面目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比比皆是。
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这种书读了也许不无益处,但不读却肯定不会造成重大损失和遗憾。
世上的书大多属于此类。
我把那些专业书籍也列入此类,因为它们只对有关专业人员才可能是必读书,对于其他人却是不必读的书,至多是可读可不读的书。
三是必读的书。
这类书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读,不读便会是种欠缺和遗撼。
③应该说,这第三类书在书籍的总量中只占极少数,但绝对量仍然非常大。
它们
实际上是指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那些不朽之作,即所谓经典名著。
这些伟大作品不可按学科归类,不论它们是文学作品还是理论著作,都必定表现了人类精神某些永恒的内涵,因而具有永恒的价值。
在此意义上,我称它们为永恒的书。
要确定这类书的范围是一件难事,事实上不同的人就此开出的书单一定有相当的出入。
不过只要开书单的人确实有眼光,就必定都会选中一些最基本的好书。
例如,他们决不会遗漏掉《论语》、《史记》、《红楼梦》这样的书,柏拉图、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这类作家的著作。
④在我看来,真正重要的倒不在于你读了多少名著,古今中外的名著是否全读
了,而在于要有一个信念,那便是非最好的书不读。
有了这样的信念,即使你读了许多并非最好的书,你仍然会逐渐找到那些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最好的书,并且成为它们的知音。
事实上,对于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追求的人来说,他的必读书的书单绝照抄别人的,而是在他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个书单本身也体现着他的个性。
正像罗曼•罗兰在谈到他所喜欢的音乐大师时说的:“现在我有我的贝多芬了,犹如已经有了我的莫扎特一样。
一个人对他所喜爱的历史人物都应该这样做。
”
⑤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
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
从
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位。
一个在阅读和深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轶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
天下好书之多,一辈子也读不完,我们岂能把只有一次的生命浪费在读无聊的东西上。
(1)第一段画线句子意在说明什么?
(2)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永恒的书?
(3)结合全文,作者对读书提出哪些建议?简要概括(三点即可)。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8.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耶!”称善者久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
..词。
①军.棘门______
②居.无何______
③改容式.车______
④曩.者霸上______
(2)下列选项中“之”的用法与“行天下之大道”中相同的
...一项是______ A.已而之细柳军 B.不闻天子之诏
C.此之谓大丈夫 D.与民由之
(3)用“/”给画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并翻译。
(4)如何理解汉文帝所说的“此真将军矣”?
五、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9.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巨大的漕船,zhú lú______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
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
(1)根据选文中读音,正确、规范地写出这两个汉字。
(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3)解释画线词语“脚店”在文中的含义。
(4)“艘”字共______画,第五画是______。
10.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食品接力涨价,从“蒜狠”“豆你玩”到“姜你军”,再从“糖高宗”到“油你涨”“苹什么”接力不,网络热词也层出不穷。
为了应对涨价,不少人还成了“海豚族”
(海量囤积一族)……
材料二部分网络热词释义:
蒜你狠:从2009年开始,大蒜价格疯涨。
网友们借鉴陈小春《算你狠》的歌名,别有用心地调侃出风行网络的“蒜你狠”一词。
材料三网络语言起初主要是网友们为了提网上聊天效率及张扬个性而采取的一种快捷的自我表达方式,因为特点鲜明、生动传神、意趣盎然、简洁准确,久而久之逐渐成为网语的主流。
对网络语言批评者中,声音最为响亮的当属一些语言学家。
他们普遍认为网络语言不伦不类,不能登大雅之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颠覆。
(1)从以上材料中提炼出两条主要信息
(2)材料二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
(3)根据材料三内容,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对网络语言的看法。
(30字左右)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
11.按要求作文。
我不再______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如填孤独、自卑、天真、害羞、等待、贪玩、空想、贫穷、想爸爸、赶时髦、拥有宁静、相信眼泪、低人一等、放纵自己……
(2)写成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3)不套作,不抄袭,不透露个人真实信息。
(4)语言简练,尽量不要使用网络语言。
(5)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A、符合句意,使用正确;
B、符合句意,使用正确;
C、油光可鉴:意思是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形容非常光亮润泽。
鉴:照。
语出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不符合句意,使用错误
确;
D、符合句意,使用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语境考虑成语的词义、词语范围、
感情色彩是否运用恰当,是否有书面语和口语之别,用筛选法或淘汰法得出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运用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2.【答案】A
【解析】
A.表述错误;《红星照耀中国》通过访谈和对话,搜集了大量有关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B.表述正确;
C.表述正确;
D.表述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
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
名著试题主要考点有名著的名称、作者、体裁、主要人物、重要情节、片段赏
析等;考查的内容具体、细致、多元。
考生不读原著,很难保证考场不失分。
因而,课外应尽量多读原著。
3.【答案】D
【解析】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
能力,先整体阅读语段,照顾好前后文意,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
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本语段中只有第③句提到了这个语段阐述的主人公是母亲,故③作为首句,①③④之间是转折关系,依据句意排列是
③①④,接下来是母亲的做法,故选:D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
做该题时,要先了解文段的内容,找出写作的顺序,并弄清楚句子之间的关
系,方可得出答案。
4.【答案】徙倚欲何依;萧关逢候骑;我报路长嗟日暮;半卷红旗临易水;云生结海楼;折戟沉沙铁未销;芳草萋萋鹦鹉洲;夕日欲颓;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则素湍绿潭;岂不罹凝寒;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解析】
答案为:
(1)徙倚欲何依(重点字:倚)
(2)萧关逢候骑(重点字:萧)
(3)我报路长嗟日暮(重点字:嗟)
(4)半卷红旗临易水(重点字:卷)
(5)云生结海楼(重点字:结)
(6)折戟沉沙铁未销(重点字:戟)
(7)芳草萋萋鹦鹉洲(重点字:萋)
(8)夕日欲颓(重点字:颓)
(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重点字:任)
(10)则素湍绿潭(重点字:湍)
(11)岂不罹凝寒(重点字:罹)
(12)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重点字:虬)
本题考查理解并默写常见的名篇的名句。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题干要求,
然后根据题干中的关键点及平时积累进行解答。
注意字形,不要出现错别字,
写后要检查。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的认知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凡是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目能熟练背诵,对其中的重点句子还要做到准
确默写。
5.【答案】(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解答时首先可以看出这个句子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翠湖比作昆明的眼睛;再阅读下文,可以看出作者着意于表现翠湖的美,并以它为代表表现对昆明的喜爱与赞美。
由此可见,作者是用了“眼睛是人的心灵之窗”将二者相联系,意在突出翠湖如眼睛一样,是昆明美的表现。
(2)本题考查内容的归纳概括。
阅读第二段,可抓住段落中“翠湖这个名字起得好!湖不大,也不小,正合适”,“湖水极清,常年盈满”“湖水、柳树、粉紫色的水浮莲、红鱼,共同组成一个印象:翠”这三个描写并评价翠湖的句子来概括。
(3)本题考查修辞句的赏析。
阅读画线句子,作者以“习惯”“安静”“悠然”等人的行为心理来写鱼,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翠湖里的鱼对人的不畏惧,突出环境的和谐。
(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
从本文的标题与内容可见,作者的抒情对象是“昆明翠湖”,以翠湖的“静”与“美”来表现昆明的美。
可是作者在描写翠湖的同时,却写了翠湖边上的茶馆,以及茶馆里人的大度,结合本文的中心来看,目的是以人的大度之心,即内心的宁静,来侧面表现翠湖的“静”与“美”。
也可以说,人心之静再是翠湖“静”的一种表现。
(5)本题考查标题的理解与分析。
本文描写翠湖,表现翠湖之美,最后又以茶馆的人心之美来突出其“静”“美”的程度,可以看出“翠湖心影”表面是指翠湖的静与美,也暗指人心的静与美。
将这一理解结合文中的内容具体分析出来即可。
答案: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翠湖比作昆明的眼睛,眼睛是人的心灵之窗,形象的写出了翠湖之于昆明的作用,给昆明带来了美。
(2)同时还写出了二者的密切关系。
(2)①大小规模合适;②湖水清澈、盈满、不深;③堤边垂柳碧绿,与粉紫色水浮莲、红鱼相映成趣,给人留下“翠”的强烈印象。
(3)运用拟人手法,以鱼儿的“习惯”“安静”“悠然”形象地表现出人与环境的和谐以及作者宁静悠闲的心境;
(4)运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目的:写翠湖之翠,即写翠湖的明爽安静
(5)①翠湖的美让作者难以忘怀。
翠湖的树多且高大,湖水清浅且常年盈满,粉紫色的水浮莲热闹地开放,红鱼自由地游弋;一切都是那么地和谐,明爽安静。
②翠湖给人们带来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
生活在喧嚣扰攘与刻板枯燥中的人匆匆走进翠湖就会感到轻松,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从生活的重压中暂时逃脱出来,享受翠湖的湖光树影。
③翠湖让作者享受到了读书的快乐。
翠湖图书馆的藏书很丰富,凡是作者想看的书,大多都能借到;在翠湖读书可以没有目的,不计时间,没有外界的干扰,安安静静地享受读书的快乐。
④翠湖使作者领略到昆明人的大度。
对于有些客人偷偷扔掉瓜子碟的行为,堂倌未必不清楚,但却从不为此斤斤计较;堂倌的大度让作者佩服之余也能感到一份人与人之间的温馨与包容。
⑤翠湖承载着作者年轻时的梦想。
对于生活在抗战期间、囊中羞涩的作者而言,翠湖是包容的;翠湖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作者年青的足迹,青春的梦想。
⑥翠湖一直萦绕在作者心头。
即便是分别三十八年后,作者对翠湖的想念也从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