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思考论文.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思考论文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的产业结构和开展模式都发生着重
大的变化。
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产业开展和资源结构配置,使得
旅游产业和旅游消费也需要通过开展和改革,来适应第三产业的转
型和开展。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育的高职院校,也需顺应
时势,因势利导地大力开展和创新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1.国家行政机关的主导不够
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在社会、经济和开展等方方面面,
占据着主导、标准和执行的重要地位,其引领着社会生活和国家的
开展,在国民的高等教育、旅游产业和职业培训领域也同样存在。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现状,尚未形成高职教育经济和产
业经济的大气候。
新常态下以效劳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是拉动社会
消费的重要引擎,而高质量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更是不
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这亟待政府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推动和扶持,而这些仅靠高校和企业的“单兵独斗”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国家层
面主导下的社会气氛和经济推动。
2.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法规和机制尚不健全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一整套有关明晰校企合作双方的责、权、
利方面的法律体系,同时,也未成立专门负责指导、管理、监视与
推进的管理、协调机关,没有出台具有行业权威和标准的校企合作
条规和体系。
这就使得高校与企业在合作时,缺乏应有的管控和法
律的保障,制约了高职院校与旅游相关企业合作培养新型复合型人
才模式向更深层次的开展。
并且,高职教育的社会化办学与规模效
应均未市场化,因此,旅游企业参与合作的意愿缺乏。
同时,社会
专职的培训机构也未形成规模、气候。
有些校企合作仅在学生实训
岗位、基地的提供以及高校为企业举办讲座、员工培训等松散型联
合形式上,而基于商业性经济利益、对口专业开发、科研合作、教
学实践和师资队伍建立等领域的紧密型利益合作还有待开发和深入。
3.旅游产业变化的影响
新常态下消费需求已出现群众化与家庭化、个性化与多样化、
团体化与自助化、休闲化与体验化、品质化与高端化的开展趋势,
个性化、多样化和效劳型消费逐步成为主流。
旅游产业中资源配置
的同质化、数量扩张和低价竞争的格局,也朝着品牌化、效劳化、
差异化的资源和文化创意等方向开展。
同时,人性化的效劳和高品
质特色导游更是未来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立尚需加强
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
没有深厚专业理论知识背景和充分实践经验的教师,也不可能
培养出高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
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
也非常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鼓励老师具备丰富的科研理
论知识和教学经验。
由于旅游行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才崛起的新
兴文化、旅游和消费产业,因此,即便那些拥有“双师型”资格的
教师,也相对缺乏旅游行业的具体实践,更缺乏从旅游管理和旅游
经济的科研实践中,升华到理论研究的高度。
因此,高职院校“双
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是亟待加强的课题。
5.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体系亟待完善
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设立相对较晚,根本是处于
摸索和转型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大多沿用传统的专
科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模式,课程根本还是以传授理论知识和课堂
实践教学为核心,同时,由于资源和基地的限制一般教学均缺乏实
战性和岗位针对性的实训过程,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和职业规划的热情。
1.完善旅游行业管理部门的法治机制
高职教育中旅游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是实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融入新常态下旅游产业经济开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也是新常态下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开展的最根本要求。
国家需要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强力推进和促进校企合作的开展。
根据国外的开展经验,结合我国高职教育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现状,进行产业化的引导和开发,加大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政策宣传和扶持力度,使之成为国家在旅游产业经济开展中新的教育产业模式。
2.建立校企双赢的产业机制
通过校企合作寻求双方经济利益增长的契合点,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同时,提高、壮大旅游企业的人才素质和效劳规模,促进企业效益的增长,到达双赢的局面才能建成长久、规模、经济的校企合作教育产业。
通过国家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政策扶植、财税优惠,引导优质旅游企业直接参与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中,通过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产业经济活动中的获利,提高其接纳学生实训和教师实践积极性,也能提高其对高职教育的投入热情。
同时,校企合作所建立企业实训培养、优先选才使得合作的企业能够优先考核、优先录用岗位匹配的优秀学生。
再者,在校企合作教育产业化的过程中,双方均可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人才共享。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可以聘请一流的业界人士到校任兼职教师或做讲座,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教授最新行业开展管理理念,针对性地参与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中,
协助编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旅游专业管理的课程设
计等等。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也可返聘于企业,帮助企业方进
行讲座和培训等活动,提高企业在职员工的理论素养。
使其在实际
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岗位技能。
3.加强“双师型”人才队伍的建立
优质的师资团队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高
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须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功底,扎实的实践
知识能力,即集知识与实践为一身的“双师型”复合型教师。
高校
分期分批地按照教师培养方案,把有能力、有空间的教师派驻到合
作企业展开科研合作,甚至可以带队实训学生直接进行顶岗实习。
这样就能在学、研、训的实际结合中,锤炼出一批既有理论、科研
知识,又具有专业岗位实践能力的“双师型”队伍。
同时,高校也
可通过社会招聘和聘请企业旅游管理专业的专家人才直接参与到高
校的教学、科研中来,从而壮大和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
4.建立以校企合作培养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保障学生从入学到毕业
完成其人才培养的关键。
在校企合作架构下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
需要全面完成“市场需要—定向规划—专业实训—人才培养”的完
整目标。
这就需要根据这一目标,结合合作企业所拥有的旅游资源、管理素养、企业文化和利益指标等,制定出完备的高职旅游管理专
业的技术核心课程,最后,根据积累的校企合作实践和经验,从理论、科研深度和实训技能的结合,构建出在以技术核心课程为根底
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构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课程体系,应坚持把握旅游管理行业人才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基于校企合
作模式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出的优质人才,才能满足
整个旅游文化产业经济高增长的持续需求;关键在于如何通过高职旅
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保证,使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符合旅游管理
专业需求的人才。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既完备了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学术能力的过程教育,又充分完善了旅
游就业市场对旅游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5.校企合作资本运作下的企业经营性开展措施
随着新常态下行业壁垒的消除,有实力的高职院校,可通过参股、控股和直接投资具有良好的旅游资源企业,并与高校文化创意
的优势、人才“教、学、研”相结合,进行旅游企业的经营。
既扩
大了院校的经营收益,又储藏了良好的实训基地。
同时,优质的旅
游企业也可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和资金实力,参股、控股和投资具有
规模和体系的高职院校,通过决策、参与和影响来直接组织高职旅
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导向和定位。
总之,通过市场化的资本运作,在开展的常态下,培育出集高职教育、企业经营、人才培养、“产、学、研、运”的一体化、跨界型大型旅游特色教育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