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世俗理想:清代苏州木版年画中的母子图像生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21-03-29 作者简介:范银花(1976-),女,江苏扬州人,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绘画理论与创作。
樊媛媛(1993-),女,江苏扬州人,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美术史。 ①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教育部 2015 年度青年基金项目《性别审视 :中国古代女性图像的女性主义视角考察》(15YJC760026)阶段 性研究成果。
(二)孝经与女德中的母子图像
①(晋)干宝《搜神记》搜神记卷八,明津逮秘书本。原文载 :鲁哀公十四年,孔子夜梦三槐之间,丰、沛之邦,有赤烟气起,乃呼 颜渊、子夏往视之。驱车到楚西北范氏街,见刍儿打麟,伤其左前足,薪而覆之。孔子曰 :“儿来,汝姓为谁?” 儿曰 “吾姓赤松,名 时乔,字受纪。” 孔子曰 :“汝岂有所见乎?” 儿曰 :“吾见一禽,如麕羊头,头上有角,其未有肉,方以是西走。” 孔子曰 :“天下已有 主也,为赤刘,陈、项为辅,五星入井从岁星。” 儿发薪下麟示孔子,孔子趋而往,麟蒙其耳,吐三卷《图》,广三寸,长八寸,每卷 二十四字,其言赤刘当起,曰 :“周亡,赤气起,大耀兴,玄丘制命,帝卯金。” 孔子作《春秋》,制《孝经》;既成,使七十二弟子向 北辰星罄折而立,使曾子抱《河》《洛》事北向。孔子斋戒向北辰而拜,告备于天曰 :《“ 孝经》四卷,《春秋》《河》《洛》凡八十一卷, 谨已备。” 天乃洪郁起白雾摩地,赤虹自上下,化为黄玉,长三尺,上有刻文。孔子跪受而读之曰:“宝文出,刘季握。卯金刀,在轸北。 字禾子,天下服。” ②(唐)杜甫,《杜工部集》卷四古诗三十六首,续古逸丛书景宋本配毛氏汲古阁本。语出《和江陵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诸公及舍弟宴书斋》: “渥洼汗血种,天上麒麟儿。才士得神秀,书斋闻尔为。棣华晴雨好,彩服暮春宜。朋酒日欢会,老夫今始知。”
068
复制世俗理想:清代苏州木版年画中的母子图像生产
联句和命名来看,画面突出的还是孩童。一个孩童在 为迎接新年燃放爆竹,另外两个孩童分别捂着耳朵躲 闪,母子四人在庭院和宠物的映衬下其乐融融,充满 节日氛围和吉祥寓意。为什么母子图像突出的是“麟 儿”?母子图像的源头在哪里?在中国艺术史上,母 子图像有哪些相关概念?
美术与设计 | FINE ARTS & DESIGN
2021_03
艺术史与艺术考古
069
图 2《孝经图卷》北宋李公麟绢本 21.9 x 475.6cm 大都会艺术 博物馆藏
图 3《女史箴图全卷(唐摹本)》晋顾恺之绢本设色 26.5x663cm 大英博物馆藏
母子图像的一个来源是慈孝文化。母慈子孝其实 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的重点,汉代孔安国《古文 孝经》中《父母生绩章第十一》曰 :“子曰父子之பைடு நூலகம் 天性也,君臣之谊也。父母生之绩莫大焉,君亲临之 厚莫重焉。”[17]《古文孝经》中用父道比天道,用父 母之情比君亲,注重的是父母对于子女的教化。《尚 书正义》曰 :“正义曰释诂云,徽善也,善亦美也, 此五典与下文五品五教其事一也。一家之内品有五, 谓父母兄弟子也。教此五者各以一事,教父以义,教 母以慈,教兄以友,教弟以恭,教子以孝,是爲五教 也。”[18] 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有大量提倡女德的 图像,不过直接的母子图像还是很少的。在历代的《孝 经图》中也多有母子图像,比如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 术博物馆的北宋李公麟《孝经图卷》中,就有一对年 轻的父母协子女跪坐着侍奉老人(图 2)。画面中有 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反映了古人理想化的一种家族 延续,正如《孝经》所言 :“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 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 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 而治,其所因者本也。”[19]8-9 在这张图的左侧配文《孝 经》:“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 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 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 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 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19]11 事亲的居、 养、病、丧、祭五方面在《孝经》里都有要求。
109×59cm×2 墨板套色敷彩
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 清乾隆姑苏信德号高福民收藏 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 麒麟儿。大儿九龄色清澈,秋水为神玉为骨。小儿五 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头。吾知徐公百不忧,积善 衮衮生公侯。丈夫生儿有如此二雏者,名位岂肯卑微 休。”[9] 就是“天上麒麟儿”一句也出自杜甫,用来 比喻有才华的人,②后来民间俗语用“天上麒麟儿, 人间状元郎”来比喻人的出类拔萃。这样来看,麟儿 题材相关作品一开始就是重视孩童的,作为母亲的女 性虽必不可少,但主要还是处于从属地位。
复制世俗理想:清代苏州木版年画中的母子图像生产①
范银花 樊媛媛(扬州大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 摘 要 ] 清代苏州木版年画存在较多母子图像作品,从画面场景来看可以分为庭院、居室、戏曲神话故事类型;从画面内容来看可以 分为教子、女红、休闲、游戏等;从画面寓意来看有祈福、祐子、祈求功名等。不管是场景、内容,还是寓意,清代苏州木版年画中 的母子图像都非常丰富。有意思的是传统绘画中的母子图像,在画史中往往被称为“教子图”“婴戏图”“仕女图”“美人童子”等, 女性要么处在“教子”的从属地位,要么处在“美人”的物化身份,母子图像蕴含的是男性视角的世俗理想。清代苏州木版年画中的 母子图像是文化和商业高度融合的产物,一方面母子图像赋予了女性一定的身份和自由,使得闺阁景观化;另一方面木版年画具有明 确的商业性,在复制男性世俗理想的过程中,母子图像的生产方式呈现出多元化模式。本文从清代苏州木版年画中的母子图像切入, 还原女性的景观化和年画生产的商业性,运用图像学的方式挖掘母子图像生产背后的逻辑。 [ 关键词 ] 苏州木版年画;母子图像;景观化;图像生产;图像学 [ 中图分类号 ] J21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8-9675(2021)02-0068-09
自已。盖所谓由衷之言,虽不及识其人,而谂其为克 孝者矣。诗云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夏氏子孙,其 尚勗之。”[11] 母亲深夜绩线教子,一边劳作一边教育 孩子,情真意切,思母感怀,“使人黯然不能自已”。 除了母亲作为教子图中的一员,也有记载父亲教子图 像相关作品,比如明人欧大任记载的《华亭徐参军教 子图赞》,[12] 焦源溥记载的《赵仲木教子图》,[13] 只 不过男性教子图中对于父亲的称赞往往溢于言表,比 如 :“有美徐君,云间贵族。八座台阶,三孤鼎轴。 郑纪缁衣,衞歌淇澳。公子象贤,满庭兰玉,训以诗 书乐哉。丝竹里表八荀世,嫓诸陆爰植其槐。厥贻维 谷,盛德永绥,以保天禄。”[12] 图赞中对徐参军和家 族渊源进行了描述,兰玉、诗书、丝竹、天禄等都是 对徐参军教子的赞美。不过明清以来,教子图题材还 是以母亲为主,比如清人高士奇文集中载 :“薄黛凝 朱写不眞,生前悔未为传神。虽留教子图盈尺,难貌 柔和婉淑人。”高士奇是通过画家禹鸿胪所绘自己妻 子《教子图》,怀念妻子的柔和温婉。高士奇自己在 诗注中说:“春间禹鸿胪在余斋,亡荆屡欲写照而未言。 病笃时尚以遗像为意,时禹鸿胪在吴门。今仅于数年 前所写《教子图》小卷摹出,究不能得其神情也。”[14] 高士奇妻子错过了画家禹鸿胪的时间,未能如愿留有 遗像,后来遗像是根据之前的《教子图》摹写,高士 奇觉得摹写之作“不能得其神情”。另外,这段文字 反映出清代文人有请画家作《教子图》的风气。清晚 期刘凤诰《存悔斋集》载《题同年程任斋太母教子图 兼以录别》曰 :“乡有贤母夙所闻,护花祝我同年君。 图为图识曰教子,年七十矣怀恩勤。黄山苍苍宜水绿, 母兮母兮抱芳躅。……慈母之明达,实惟教能言,教 子以诗书识字,教子以忠孝兄弟,寻师路佰仟,师教 仍如母教然……”[15] 清代女性读书识字人数比例较大, 原因之一应为母亲很重要的一项职能是教子。另根据 清光绪年间《湖南通志》记载 :“洪如坦妻陈氏,年 二十七而寡。有劝改适者,截发拒之。奉姑尽孝,教 子图攀成立。”[16] 在清代的地方志中有大量女性人物 志,多是奉守封建礼教,最终获得地方旌表的案例, 仅清代长沙府莜县就有 300 女性有人物志,其中多有 奉孝教子的美名,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年画“教子 图”这类作品的教化功能。
一、母子图像题材溯源与辨析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中有一幅《麟儿图》,是对 屏中的一幅,作品尺幅较大,作于清乾隆年间(图 1)。 作品本身没有命名,所谓“麟儿图”是后人根据画面 中的联句“麟儿吉庆新年瑞”命名,旁款写有“姑苏 信德号”字样,推测为苏州当时的画店名字。这件作 品是典型的西风版木版年画,画面一方面保留了传统 年画元素 ;另一方面吸收了焦点透视、明暗表现等铜 版画技法。虽然母亲在画面中处于主体地位,但是从
清代是苏州木版年画发展的全盛时期,尤其是清 康熙至嘉庆年间,苏州木版年画出现了大量精品。清 晚期,苏州木版年画影响到上海小校场年画,在作品 题材方面也有新的发展。清代苏州木版年画题材丰富, 作品风格整体细腻妍丽,早期受宫廷画师和西画影响 比较大 ;中期作品在文学化方面突破较大,存在大量 小说、戏曲人物故事相关作品 ;晚期作品受众人群较 为广泛,具有典型的世俗化倾向。清代苏州木版年画 中母子图像相关作品一直存在,常见的题材有“教子 图”“麟儿图”“美人童子图”“五子登科图”“合家欢”“闹 新房”等,不过在画史中母子图像的命名基本都比较 忽视母子亲缘关系,母亲在图像中的地位要么是从属 于“教子”的次要地位,要么是处在“美人”的物化 身份,母子图像中作为“母亲”的身份是缺失的。母 子图像为什么会面临女性身份缺失的状况?清代晚期 的“合家欢”“闹新房”等题材作品背后,表面上女 性主体地位得到重视,不过商业化的倾向又在深刻影 响苏州木版年画审美世俗化。木版年画作为一种商品, 在母子图像复制过程中有哪些方法?图像生产理论视 域下,清代苏州木版年画的发展有哪些图式化、景观 化和模式化的迹象?
近年来学者关注清代木版年画中女性形象的研究 越来越多,有人将女性形象作为一个整体,在宏观的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下做研究,[1] 有人针 对女性形象特征的建构方式做深入探讨,[2] 虽然文中
也涉及相关母子图像,不过目前少有聚焦木版年画中 母子图像女性身份的研究。在苏州木版年画研究方面, 王树村、冯骥才、[3] 王稼句、[4] 包黎华、张道一、高 福民 [5] 等人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徐艺乙也有专论,[6] 也有学者专门论及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色彩,[7] 或 者讨论基于苏州木版年画进行传承和设计,[8] 这些研 究丰富了苏州木版年画的研究方向,不过对于清代苏 州木版年画内容的分析和图像生产方式的解读都还有 较大的研究空间。梳理清代苏州木版年画中的母子图 像,我们一方面要追溯母子图像在中国艺术史脉络中 的来源 ;另一方面要追问母子图像中作为母亲的女性 身份缺失的原因,再者要细读母子图像中的元素被景 观化、意象化的痕迹,最后还原木版年画在商业推动 下,基于特定的图像元素和创作母题进行图像生产模 式的逻辑。
(一)麟儿与教子图像
“麟儿”较早的文献 来源,是在干宝《搜神记》 卷八“孔子夜梦”,①孩 童打伤了麒麟,丰沛之 地赤烟起,预言了汉朝 刘氏天下的未来,可以 说麒麟与儿童的结合一 开始就充满了神话色 彩。到了唐代,杜甫就 在诗文中明确用“麒麟 儿”来赞美友人的孩子, 《徐卿二子歌》诗曰:“君 不 见 徐 卿 二 子 生 绝 奇, 图 1 《麟儿图(对一)》对屏
在“教子图”类题材作品中最早的画史记载是龙 公教子,也非常具有神话色彩。元人顾瑛记载《云龙 教子图》:“龙公头角何崭然,教子拏云飞上天。语之 慎勿习痴懒,旱水盘盘井底眠。”[10] 到了明代,“教子图” 题材作品才具有了日常化、伦理化的特征。较早的教 子图有明人程敏政记载的《题夜绩教子图》:“夏氏世 居邑南,以徳善著闻。曰齐永仁者,龙泉县丞郁之弟, 少孤,力学为里塾师,性极孝。乡人类能道其详,此 其所赋思母诗也。永仁去世已久,其子思廷章以能书 名邑中,间持视予诵其诗,味其意,犹使人黯然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