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丰裕社会与国际主义风格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设计伦理观念
由美国设计理论家巴巴纳克提出。 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为眼前的功能、形 式目的服务的,设计更主要的意义在于 设计本身具有形成社会体系的因素。
因此设计的考虑也必须包括对于社 会短期和长期因素的内容。从当代设计 伦理观看,还要考虑第三世界人民、以 及生态平衡、自然资源等目的。这种理 论推动了设计观念的发展。
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
瑞士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 是1959年瑞士出版《新平面设 计》杂志时形成气候的。这本 刊物是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 风格的基本阵地、中心和发源 地,在平面设计史中具有重要 的作用和意义。
《新平面设计》杂志
国际主义平面设计追求几何学 的严谨、简洁明快的版面编 排、无饰线字体的运用、完 整的造型,从而形成了高度 功能化、理性化的设计风格。
4、妇女的经济地位独立,成为强大的消费力量; 5、市场细分日益精细,用毕即弃的消费主义成为西
方消费的主要方式和行为。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审美观念的变化
1.航空航天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 展:“宇宙风格”盛行--银灰色+飞行 器造型
2.各种新材料的出现:色彩鲜艳的 塑料时代。
3.战后经济的复苏:社会进入丰裕 发展阶段,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日趋多样 化。
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马克斯• 比尔)、乌尔姆-布劳恩体系的产品设 计(兰姆斯)都是其影响下的产物。
• 范斯沃斯住宅是1945年密斯为单身女医 生范斯沃斯设计的渡假别墅,建成至今 受到的无数的赞扬和非议。
国际主义风格的产生
西格拉姆大厦 设计:密斯•凡•德•罗
飞利浦.约翰逊 时间:1958 年
•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和玻璃幕墙结构成为国际主 义建筑的标准面貌。到了这一阶段,形式变成了 第一性,原本的目的性被取消了,而为了达到所 采用的手段成为了目的,这是国际主义的核心。
国际主义首先在建筑设计上得到确立。
米斯——西格莱姆大厦,庞蒂——佩莱 利大厦成为国际主义的里程碑,奠定了国际 主义风格形式的基础。
把城市的废弃物作为作品材料,把这些本来不 具备审美特性的东西按照艺术构思拼凑起来,使之脱 离原来的属性在形式上开了“结合”艺术的先河。
并非对现实的讽刺挖苦或反叛,而只是以一个 普通者的姿态观察我们生活的世界。使我们突然意识 到某些东西的存在,而这些习以为常的东西确经常被 我们忽略。
(1)玛丽·匡特(时装)
•从发展的根源来看,美国的国际主义风格与战前欧洲的 现代主义设计是同宗同源的,包豪斯的领导人基本都来 到美国,在美国主持大部分重要建筑学院的领导工作, 贯彻包豪斯思想和体现,从而形成了新的现代主义,即 国际主义风格。
•密斯在早期提出的“少则多”原则在战后有了趋 向于极端的发展,甚至到了一种为了形式的单纯 性放弃某些功能要求的程度。
• 马赛公寓是柯布西耶的 理想居住单元(unite d habitation )的一个具体 应用实例.他为现代工业
社会的大众提供了一种 新的居住模式。
• 这不仅是供人居住的私人住 所,而且公寓大楼还容纳了 商店,餐馆,花园,运动场 等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公共 场地,成为一个有着乌托邦 意味的独特空间。这个具有 巨大革命性的建筑,对二战 后的集合住宅影响性最大。
• 整个建筑的细部处理都经过慎 重的推敲,简洁细致,突出材 质和工艺的审美品质。西格拉 姆大厦实现了密斯本人在20年 代初的摩天楼构想,被认为是 现代 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
• 大厦主体为竖立的长方体, 除底层及顶层外,大楼的 幕墙墙面直上直下,整齐 划一,没有变化。窗框用 钢材制成,墙面上还凸出 一条工字形断面的铜条, 增加墙面的凹凸感和垂直 向上的气势。
波普艺术:
追求日常生活中最为通俗的形式、色彩、结构, 形成大众化、市民化的、有象征意义的风格,追求雅 俗共赏的目的。
特征:通俗的、短暂的、可消费的、便宜的、批 量的、年轻的、诙谐的、诡秘的刺激的。
设计口号:艺术不应该是高雅的,艺术应该等同 于生活。
艺术手段:拼帖、放大、组合、模仿。 波普设计:反叛正统的追求完美、整洁、高雅的 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
建筑被巨大的支柱支撑着,看上去像大象的四条腿,它们都 是未经加工的混凝土做的,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粗面混凝土,它 是柯布西耶在那个时代所使用的最主要的技术手段,立面材料形 成的粗野外观与战后流行的全白色的外观形式形成鲜明对比 。
巴基斯坦达卡政府中心
3、有机功能主义
1910年 生于芬兰艺术家家庭,父亲是 建筑师,母亲是雕塑家。 1923年 全家移居美国。 1929年 赴巴黎学习雕刻,一年后返美。 1934年 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建筑系后, 在父亲的建筑事务所工作。 1950年独自开业。 1961年9月1日 死于脑科手术中。 1962年 美国建筑师协会追授他金质奖 章。
设计元素:最普通的、最常见的工 业产品或废弃物
波普设计的特征:多种风格的混杂。 (1)设计与创作题材直接取材于充 分商业化的日常世界,是商业主义的。 (2)设计作品的形象简洁取自日常 生活用品。 (3)设计风格基本上接纳商业性艺 术的直接效果。
2.波普风格下的英国设计
(1)玛丽·匡特(时装) (2)[美]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奥登伯 革
《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具有魅力》拼帖画
波普设计: 产品专注于形式的表现和纯粹的表 面装饰,而不是功能、合理的生产一类 现代主义的观念。 波普设计强调灵活性与可消费性, 即产品的寿命应是短暂的,以适应多变 的社会、文化条件。
追求大众化的、通俗的趣味,反对 现代主义自命不凡的清高。强调消费产 品的象征意义而不是其形式上和美学上 的质量。
现代主义被称为国际风格的开端是约翰 逊认为威森霍夫现代住宅建筑展的风格会成 为国际流行的建筑风格,而称这种理性、冷 漠的风格为国际风格。
国际主义的风格特点: (1)国际主义设计具有形式简单、反 装饰性、系统化; (2)理性、冷漠、缺乏人情味,漠视 功能; (3)设计方式上受“少则多”原则影 响较深,50年代下半期发展为形式上的 减少主义特征。

二、英国“波普”设计运动
背景:战后成长的青年一代厌倦了现代 主义风格单调、冷漠的设计,渴望有新的消 费观念和新的文化风格的出现。
新兴的大众文化(肥皂剧、爵士乐、摇摆 舞、电子游戏)正在赶超传统的高雅文化。 艺术的色彩与装饰因此被重新运用。
1.波普(POP)艺术与设计
波普(pop):这个词来自英语的大众化 (popular),与60年代的文化、艺术、思想、 设计建立起密切联系以后,它不仅仅指“大 众享有的文化”,更加具有“反叛正统”的 意义,也是这个时代的最大特征。
埃罗·沙里宁(EeroSaarinen,19101961)是20世纪中叶美国最有创造性 的建筑师之一。1910年8月20日生于 芬兰一个艺术家家庭,父亲G·E·沙里 宁是建筑师,母亲是雕塑家。
郁金香椅
纽约市-约翰肯尼迪 机场 TWA候机厅
埃罗沙里宁(Eero Saarinen)1962年的 标志候机厅。设计主 题是诸多的俯冲、曲 线,有如飞机在航行 时的模式。这项建筑 至今是内行建筑师们 的设计标准,也如沙 里宁曾说的,标志着 “航空旅行的乐趣”。
贝多芬音乐会招贴画 设计:约瑟夫·穆勒·布鲁克曼 1955年
国际主义风格的招贴画 1927-1961年
国际主义风格的招贴画 1927-1961年
阿兰·琼 斯
彼得·穆多
1969
正后着和
统者的一
设是半把 年
计一裸坐 阿
不个女椅 兰
·
可半雕,
同裸像前 琼
日的,者 斯
而坐她的 (
Allen Jones
语椅用下
。,背面
其脊是
造托一
型 与 设 计 观 念 和
着 一 块 玻 璃 桌 面 ,
个 极 为 逼 真 的 跪
) 设 计 一 张 桌 子
(2)[美]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奥登伯革
三、国际主义风格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主义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的国 际主义风格。这种风格特别是在60、70年代以 来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影响世界各国的建 筑、平面及产品设计风格,成为垄断性的国际 风格。
•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的一批大师,移居美国后,成为了美 国建筑界的魁首,领导了整个国家建筑风格的主流。他 们设计的一些重要建筑,成为国际主义建筑的典范,从 而又影响到全世界的公共建筑风格。
(一)、国际主义建筑设计
1、密斯主义
SOM建筑设计事务所
SOM在60年代设计的办公楼 大都是直上直下、不加装饰 的各式高层框架建筑。 希尔斯大厦(Sears Tower) 是 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 的一幢摩天大楼,用作办公 楼,SOM建筑设计事务所为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西 尔斯百货公司设计。高442.3 米,共地上108层,地下3层 。
美国环球航空公司侯机楼
四、典雅派(形式主义派)
世贸大厦 山崎实
五、高科技派
理查德.罗杰斯 ——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
(二)、国际主义平面设计
国际主义风格的快速发展
国际主义设计作为一种设计风格,不但从建筑设计开 始而影响到其它设计范畴特别是平面设计、产品设计, 成为流行一时的风格,并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主 义设计,影响西方各国。
国际主义平面设计
作为国际主义建筑风格的响应,在平面设计上,出现了与 建筑上国际主义设计相呼应的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追 求几何学的严谨、简洁明快的版面编排、无饰线字体的运 用、完整的造型,从而形成了高度功能化、理性化的设计 风格。由于这种风格简单明确,传达功能准确,因此流行 全世界,成为二战后影响最大、国际最流行的设计风格。 国际主义平面设计的关键人物 1、西奥.巴尔莫(1902—1965) 2、马克斯.比尔(1908—) 西奥.巴尔莫和马克斯.比尔都是毕业于包豪斯的瑞士平面 设计家。 巴尔莫是最早采用完全的,绝对的数字方式从事平面设计 构造的设计家之一。 马克斯则重视设计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坎贝尔汤罐头》-重复构成产生的拓展延伸
《二百一十个可口可乐瓶》-重复构成产生的拓展延伸
《玛丽莲·梦露》
《毛泽东》
色调的分离
安徒生-运用重叠的"图底"建立空间
“波普”是一场自发的运动, 没有系 统的理论来指导设计,也没有找到一种有 效的手段来填平个性自由与批量生产之 间的鸿沟。许多波普设计出自年轻人之 手,也只有追求新奇的年轻人乐意一试。
但新奇一过,它们也就被抛弃了。这 也许正是波普设计的目标之一。
波普设计的本质是形式主义的,它 违背了工业生产中的经济法则、人机工 程学原理等工业设计的基本原则,因而 昙花一现便销声匿迹了。但是波普设计 的影响是广泛的,特别是在利用色彩和 表现形式方面为设计领域吹进了一股新 鲜空气,由此剌激了这方面的探索。
• 顶棚以下有四层,底层为门厅 和并列的8个小法庭以及一个 大法庭。法院入口没门,只有 三个直通到顶的高大柱墩,形 成一个开敞的门廊,柱墩分别 涂以红、黄、绿三种颜色,鲜 明地突出了入口。主要立面上 满布尺寸很大的遮阳板,法院 外表是裸露着的混凝土,上面 保留着模板的印痕和水迹。
2、粗野主义
马赛公寓是粗野主义达 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设计:柯布西耶
安迪·沃霍 尔
《100个罐头》
安 迪 · 沃 霍 尔 招 贴 设 计
天堂的地震
奥登伯格的作品
拟定《权利 自由法案》 活动招贴
汤 罐 头 凳
罐 头 图 案 厨 房 用 品
·
罗 杰 迪 安 的 “ 充 气 ” 塑 料 椅
“蟒蛇”灯
国际羊毛标志
《毛泽东在1972》局部图
《米老鼠》
用热点传播符号表达流行文化
第九章 丰裕社会与国际主义风 格
一、丰裕社会时代背景
1、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西方各国度过艰难的战后 重建进入到丰裕社会;
2、美国出现了独立的设计事务所,美国大众文化对 设计的影响深入;
3、二战后,出现了“战后婴儿”、家庭消费力,对 传统价值的淡漠感,青少年一代对于非传统产品 设计独立,成为强大的消费力量;
约翰.汉考克中心大厦
时间:1969 设计:som建筑设计事务所
昌迪加尔高等法院
• 位于印度旁遮普邦省会昌迪 加尔,由勒.柯布西耶设计, 建成于1956年。
• 它的外形轮廓简洁,建筑物 的主要部分用一个长100多米, 由11人连续拱壳组成的巨大 顶棚罩了起来,顶棚断面为V 形,前后檐翘起,既可遮阳, 又不阻断穿堂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