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显微镜和望远镜》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微镜和望远镜》说课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 级上册《透镜及其应用》单元中的课文《显微镜和望远 镜》,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 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 指正。
作业: 1.搜集资料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历史; 2.用望远镜看远处运动的汽车,其运动速度比实际上的速度快了还是 慢了?
七、板块设计
根据学生本阶段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显微镜和望远镜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和目 镜的工作原理,要想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必须使学生具 备一定的先前知识,那就是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学生只有在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才能够上好本节课。
显微镜是学生生物课上使用过的实验器材,望远镜不见得所 有学生都用过,但是放大镜的原理同学们一般是知道的。本节课 涉及透镜组合,教学设计采用了较多的多煤体课件展示和利用学 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让学生分析原理、再实践探索、逐 步突破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一、说教材
《显微镜和望远镜》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中的最后1节课内容。本课围绕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的核心内容 上展开的,通过了解透镜组合应用后产生的实际效果,有助于学生加深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感悟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用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了人的观察能力,好的显微镜可以放大2000倍,能够看清0.2微米 的结构。但要观察更小的结构,光学显微镜就无能为力了,20世纪 30年代出现了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80万倍。而隧道扫描显微镜 更进一步能看到单个原子。
(四)、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①拿显微镜时,要一手紧握镜臂,一手托镜座,不要单手提拿,以 防目镜或其他零件滑落。 ②显微镜不可放置在实验台的边缘,以免碰翻落地。 ③不要随意取下目镜或拆卸显微镜的各种部件,以防灰尘落入内部 或发生丢失损坏等。
板块四、小制作:自制水滴显微镜 1.将待观察的白纸(上面印有一小箭头)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将玻璃片放在白纸上,再在盒盖上用滴管滴一小滴水,透过水观察 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3.再利用一块放大镜(凸透镜)在上面观察水滴中的箭头,看到一个 被放大得更大的箭头。
板块五、课堂总结与作业 小结: 1.内容总结:请同学自己总结。 2.方法归纳:这节课运用了观察、实验、讨论探究式学习。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三、说教学目标
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 ⒉尝试应用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尝试 用组合法学习及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⒊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
利用组合透镜成像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④使用显微镜时,操作要正规,养成两眼同睁、两手并用的习惯, 边观察边计数和绘图等。 ⑤要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发现有灰尘或操作中不慎使镜头和载物台 沾上染料、水滴等,应及时擦去。光学和照明部分的镜面只能用擦 镜纸轻轻擦拭,切勿用手指、手帕和绸布等擦摸,以免磨损镜面。 机械部分可以用布擦拭。
⑥显微镜使用完毕,转动粗调螺旋上升镜筒或下降载物台,取下标 本片,转动转换器使物镜离开通光孔,然后再下降镜筒或上升载物 台使接近物镜,垂直反光镜,下降集光器,关闭虹彩光阑,复原倾 斜关节和报片器位置,把显微镜放回镜箱。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不能现场拆装实物,在后续的教学中, 可以考虑把可拆解的器材带入课堂,让每位学生都能亲身参与实 物的拆装和还原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加深学生对 显微镜、望远镜原理的理解。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体会到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少一些束 缚,多一些放手,多一点指导。学生就会多一份自由的天地,就 能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 仍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教学能力,弥补不足之处,最大程度提 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呈现给学生一个更优质的课堂。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 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望远镜的物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 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是力 求把物镜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注意:显微镜经过两次放大后看到倒立放大虚像。 望远镜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但视角被放大。 天文望远镜多用反射式望远镜,因为容易得到更大的口径。
Hale Waihona Puke 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有好 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缺乏经验,在实验数据的处 理和分析上,记录数据后,分析这些数据归纳得到结论,这是学生比较 陌生的。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并不陌生,生物学科中已经学习了一些 显微镜使用的知识,而望远镜也常在日常生活或影视节目中有所了解。 但是他们对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易混淆,理解不到位。本节的显 微镜、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些困难。
4.物镜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生活中哪种透镜的作用相似?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5.目镜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生活中哪种透镜的作用相似?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6.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的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为什么? 学生阅读完毕,对照示意图回答上述问题。 用凹面镜作为反光镜,起聚光作用。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的课我们认识了放大镜,它可以使我们看到较小 的物体,但是太小的物体像细胞,用放大镜却不能看到。为了能看 到细小的物体,人们制成了显微镜。为了看清远处的物体,人们又 制成了望远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揭示课题)
板块二、显微镜 (一).出示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3页的相关 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1.显微镜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2.什么叫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 3.什么叫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
(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放大倍数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 积。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和宽的倍数 ③物镜、目镜的焦距越短,放大率越高。
板块三、望远镜 1、作用:利用望远镜能看清远处的(大)物体。 2、组成:有一种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 近物体的叫物镜,焦距较长;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焦距较短。物镜 的第二焦点与目镜的第一焦点重合。 3、原理: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 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八、教学反思
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应用于生活。所有的物理规律必须通 过实验现象真实的反映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并能 总结规律。将得到的规律应用到对自然物理现象的解释之中,所 有的一切应该是水到渠成,自然形成的。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 ,学习的主体也是学生,教师仅仅是课堂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 者。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必须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和准 备,因材施教。
4.望远镜的类型 望远镜有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哈勃 太空望远镜,还有普通望远镜、军事望远镜、红外线望远镜。 5.视角:物体离物镜很远,它的像却离物镜很近,根据凸透镜成像 的规律可知,这样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 时会感到物体放大了?
说明:我们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 重要,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 睛的距离有关。
(二)、作用:用来观察细微物体或物体细微部分。 (三)、原理:先用一个接近物体的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 然后再用另一个接近眼睛的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 清很微小的物体了。
离物体近的这个透镜叫物镜,其焦距较短;离眼睛近的这个透镜 叫目镜,其焦距比物镜稍大。两镜间的'距离可以调节。
拓展: 人眼只能看清大小0.1~0.2毫米左右的细节,显微镜大大地提高
五、说教学策略
⒈教法:采用探究式、启法式、讨论式和直观教学法。 (由一个小实验水凸透镜看字引出要放更大能否用两个透镜对物体放大 两次呢?引出显微镜结构教学及成像原理学习。由用一个凸透镜看远处 物体,得到总是缩小像,能否再用一个透镜把这个缩小像放大呢?引出望 远镜结构及成像教学。)
⒉学法:小组合作探究,釆用模拟方法,发现方法,对比方法,训练方 法形式学习。 (具体中让学生利用课堂小实验,通过简单手段,用简单的凸透镜作为 基本元件,进行两块透镜的组合,自制模型显微镜和望远镜,来获得光 学仪器成像的神奇效果,使学生通过体检和实践性的操作性学习活动来 获得本节学习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