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
城关中学史安龙
转眼间,踏上讲台已经11年了,我也从一个稚气未脱的毛孩子成长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所成长有所收获的语文教师。

一路走来,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遇见着,进步着,收获着,快乐着!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我永远记得小时候住在农村老家,九十年代,当了五六年文盲的我刚经过一年级老师的扫盲,就开始嗜书如命。

然而家中几乎没什么书籍可读,我用雷达似的眼睛扫描着家里的角角落落,忽然盯着墙壁久久舍不得挪开了——四面的墙壁上糊满了报纸,上面密密麻麻的全是字。

哇偶!我发现了新大陆。

站上凳子,挪上桌子,爬上柜子,登上梯子……《平凉日报》《甘肃日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我转战四方,几乎读完了所有凳子桌子柜子梯子能帮助我够到的报纸。

小小的农村娃,刚识了几个字,在偏僻的山村里,就已经了解了苏联解体、海湾战争、波黑战争、卢旺达大屠杀,知道了平凉有个玄鹤洞,上海有座东方明珠塔,美国有个克林顿。

那时的我,就像枯萎的树苗渴求甘霖的滋润,遇到一点儿带文字的东西便迫不及待地扑上去,孜孜不倦地读了又读,哪怕有些字不认识,一知半解,也阻挡不了我了解这个世界的渴望。

现在想来,阅读的幼苗,自那时起,便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潜滋暗长。

中学时,财政街开了一家“华中希望书社”,借一本书一天一毛钱,一次可以借六本。

我省吃俭用攒够了36块钱,办了一张借书卡。

于是,在别人去网吧打CS 的时候,我则流连忘返于书社。

有段时期,迷恋武侠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就连上课也埋头在桌框里,沉浸在“仗剑走天涯,杀尽人间一切不平事”的臆想中,不亦乐乎。

曾经捏着我的耳朵把我从桌框里拽出来的语文老师可能也没想到,当初那个不务正业的学生如今成了朝夕与共的同事。

但我记得他曾指着那本从桌框里搜出来的小
册子对我说:“你要看就看点金庸的书啊,看这些盗版书能读出什么东西?”我暗自腹诽,金庸新出的《大侠风清扬》老师估计没看过吧。

直到上了大学,翻遍了金庸的作品集,也没找见《大侠风清扬》,后来又听说了那幅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我才知道,当年我所读的那些署名“金庸新”的《大侠风清扬》《九阴九阳》《射月英雄传》,作者还真就是“金庸新”,你没听错,不是金庸的新作,就是一个笔名叫“金庸新”的家伙。

即便如此,读过的那些作品,那些或铮铮铁骨,或铁汉柔情的人物形象,都慢慢地融入了我的骨血,成了我个人修养与气质的一部分。

而那些“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又促使我在后来的工作中,矢志不渝地践行着向学生灌输爱国爱民思想的教育理念。

刚参加工作那几年,可能是忙于适应环境,即使有书可读,却没了时间,没了耐心。

渐渐地,我就发现,上课的时候会卡壳,聊天的时候会卡带。

加上后来生活遭受了点儿磨难,工作也遇到了挫折。

一时间就觉得整个世界都在负我,整夜整夜的失眠,辗转反侧,黯然神伤,头发也大把大把地掉,颓废的我如掉冰窟。

朋友提点我说:“你不如看看书,也许能调适一下心情。

”我听了他的话,挪开枕头,拿出压在下面好久的一沓书开始阅读,以度过漫漫长夜。

初读纳兰性德的《饮水词》,再读仓央嘉措的诗集,压抑的思绪,职场的抑郁,并未被排解,反而被无限放大。

后来翻到了《苏轼词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仅凭一蓑烟雨来从容应对,这种不畏坎坷,旷达超脱的胸襟,令我欣喜若狂,深感终于觅得知音。

进而又读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更是对东坡先生顶礼膜拜,心向往之。

苏轼的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虽大起大落,命运多舛,却处变不惊,仿佛打不死的小强,不管在什么环境中,都是那么地热爱生活,于一地鸡毛中活出了自己的不凡,活出了令后世景仰的精彩。

发明东坡肉、发现羊蝎子、烤生蚝、酿蜜酒……上帝为他关上了一扇窗,却为他打开了一扇门。

他独创的美
食与他的诗词书画共分秋色,流传后世,经久不衰。

苏轼说:“我看着这普天之下没有一个人是坏人,我看着这普天之下没有一件事是坏事,凡物皆可观,豁达点,没什么大不了。

”读懂了苏东坡,我终于明白:人生的痛苦或许并不在于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我们计较的太多。

明白了这一点,我慢慢地释怀了,尝试着换一种心态,面对生活,面对工作,与自己和解,与世界握手言和。

近几年逐渐爱买书,爱读书,爱藏书,爱借书,也爱送书。

尤其有了孩子后,保持着平均一周买一本书的习惯。

女儿五岁了,给她买的书占满了书柜,每天睡前一起阅读成了家里的常态。

日常教学工作中,也会根据学生的表现予以奖励,奖品毫无例外都是书。

每周日晚自习,雷打不动都是我们师生的课外阅读分享日。

在阅读中认识天地万物,在分享中体悟人生百态。

曾经有学生喜欢《诗经》,我们便一起阅读《诗经》,分享心得。

我教他们用《诗经》的语言去描绘所见所闻。

比如,春天到了,桃花盛开,我告诉他们:“你看,‘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有学生毕业留言说:“感谢您,老师,认识您之前,我以为语文仅仅是一门学科,听说读写,按部就班地学便罢了。

直到遇见您,我才发现,原来语文还可以这么浪漫。

”我告诉她,语文学习的核心就是要广泛阅读,在阅读中涵养人的精神,锻造人的气质,诗画人的品格,飞扬人的心灵,从而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感谢书籍,感谢阅读,使我有了白天的清醒,夜晚的慰藉,让我不用执拗于过去,迷茫于未来,活在当下,以书为伴,以读为友,这恐怕就是遇见自己的最好方式吧。

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朵夫》中写道:“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漫步书海,沐浴花香,愿在坐的各位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做幸福的人!感谢大家的聆听。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