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起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它:右冠窦,无冠窦
精品文档
LVTO不同(bù tónɡ)起源
AB
A 左冠状窦下 B左冠状窦内
精品文档
3 三尖瓣环起源(qǐyuán) (5%)
(右-左,后-前)
❖左束支阻滞型
(V1-3S型,V5-6 R型,移行晚V3-4)
II,III,avF 呈S型(偏后)
或R型(偏前)
I,avL 呈R型
(定位依据向量方向)
❖ V1 导联:定左右
LBBB形(S型)—右室
RBBB形(R型)—左室
下壁导联: 定上下
(II,III,aVF)
R型—上(流出道)
S型—下(心尖部)
v2-v4导联:定前后(qiánhòu)
R型—后(心脏后壁)
S型—前(心脏前壁,心尖部)
精品文档
三 室早常见 的起源部位 (chánɡ jiàn)
左室前间隔上部(左前分支区) 左室下后间隔部(左后分支区)
精品文档
(1)左室间隔起源(qǐyuán)
(2)左束支分支(fēnzhī)阻滞电轴
正常
左前分支阻滞 左后分支阻滞
精品文档
C
A 前 间 隔
(jià n
gé)
上 部 B
下 后 间 隔 部
A
B
6 乳头肌起源(qǐyuán)
❖左侧(zuǒ cè)乳头肌:RBBB 右侧乳头肌:LBBB
分为(fēn wéi) 游离壁(前,中,后)
间隔部(前,中,后)
前上
(时钟法)
精品文档
后下
三尖瓣环起源(qǐyuán) 定位
前上
后下
AB
A后


B 前 游 离

精品文档
4 二尖瓣环起源(qǐyuán)(3%)
(左室最后方,后—前,左-右)
❖右束支阻滞(zǔ 型 zhì)
(移行早V1-V2)
II,III,avF 呈S型(后下部)
1. 右室流出道(最常见)
• 左束支阻滞型.(胸前导联
右后上
移行晚,≥V4)
• II,III,avF呈R型
• avL ,avR 一般(yībān)呈QS型
左前下
RVOT进一步分为
前间隔,后间隔,前游离壁, 后游离壁四个区
精品文档
RVOT不同(bù tónɡ)起源
(上-下,右-左)
精品文档
A
B
C
D
点,指导消融。
精品文档
心电图基本原理
❖ 心肌细胞除极方向——探测电极位置
心脏空间(kōngjiān)心电向量环——额面,横面——肢体导 联,胸导联
精品文档
QRS环
心室除极顺序(shùnxù): 室间隔(左向右)—心尖 部—前壁—侧壁—后壁— 基底部
额面(émiàn)心电轴
精品文档
二 室早体表心电图定位(dìngwèi)原则
或R型(前上部)
分为游离壁(前侧壁,侧壁,后侧壁)
间隔部(前间隔,中间隔,后间隔)
前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精品文档
后下
二尖瓣环起源(qǐyuán)定位
前上
后下
精品文档
A
B
CD
A前 间 隔 (jià n gé)
B 后 间 隔
C 前 游 离 壁
D 后 游 离 壁
5 左室间隔部起源(qǐyuán)
❖ 右束支阻滞+左前/左后分支(fēnzhī)阻滞 ❖ 常呈室性并行心率,有室性融合波 ❖ 分为:
否则,为RVOT起源 部分起源于主肺动脉干(流出道延伸),此处有
肌袖组织,与前间隔相比的特点:
II,III,avF的R波更加高大:总和≥7.0mv 胸导联移行更快,≤ V2-V3
精品文档
2 左室流出道(10%)
(上—下,左-右) ❖ 右束支阻滞型,胸前导联移行早(≤V1-2) ❖ II,III,avF呈R型 ❖ 形态多变 ❖ 最常见(chánɡ jiàn)起源为:左冠状窦下,左冠状窦内
A
B
C
D
A 前间隔(jiàn gé) B后间隔(jiàn gé) C后游离壁 D前游离壁
精品文档
❖ 部分起源于肺动脉瓣,形态与间隔(jiàn gé)部相似, 体表心电图不易区分
❖ 部分起源于LVOT,但V1导联呈LBBB型(rS) ,胸导联移行区在V1-V2,若此时
R波时间比(tR/tQRS)≥ 50% R波电压比(tR/tS)≥30%
精品文档
实际工作中,室性早 搏定位较为复杂,相邻部 位心电图较为相似,难于 区分,合理(hélǐ)定位遵循 总原则,也有赖于临床经
验总结及统计分析。
精品文档
内容摘要
室性早搏起源 体表心电图定位。心肌细胞除极方向——探测电极位置。心室除极顺 序:室间隔(左向右)—心尖部—前壁—侧壁—后壁—基底部。R型— 后(心脏后壁)。II,III,avF呈R型。部分起源于肺动脉瓣,形态与间 隔部相似,体表心电图不易区分。部分起源于LVOT,但V1导联呈LBBB 型(rS),胸导联移行(yí xínɡ)区在V1-V2,若此时。II,III,avF的R波更加 高大:总和≥7.0mv。最常见起源为:左冠状窦下,左冠状窦内。分为 游离壁(前,中,后)。间隔部(前,中,后)。分为游离壁(前侧 壁,侧壁,后侧壁)。右束支阻滞+左前/左后分支阻滞。左室前间隔 上部(左前分支区)。左室下后间隔部(左后分支区)。右侧(右前+ 右后+右隔)。侧壁,心尖部
精品文档
左侧(左前+左后) 右侧(右前+右后+右隔)
消融较困难
(解剖变异大,基底宽厚,起源位置深,振 动剧烈等)
精品文档
乳头肌起源(qǐyuán)定位
A
B
C
A 左 D前 乳 头 肌
B
左 后 乳 头 肌
C 右 前 乳 头 肌
D 右 隔 乳 头 肌
精品文档
7 其它(qítā)
❖ 近希氏束部位(bùwèi)起源 ❖心外膜起源 ❖侧壁,心尖部 ……
室性早搏起源 (qǐyuán) 体表心电图定位
精品文档
Contents
1
概论(gàilùn)
2
体表(tǐ biǎo)定位总原则
3 常见起源部位(bùwèi)心电图特征
精品文档
一 概论(gàilùn)
室早较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包括健康人和心脏病患者 部分需消融治疗(zhìliáo) 可起源心室各部,体表各导联QRS形态不同,可初步标测起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