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练习题(大学)(二)烷烃和环烷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烷烃和环烷烃
一.选择题
1.下列环烷烃中加氢开环最容易的是:
(A) 环丙烷 (C) 环戊烷 (B) 环丁烷 (D) 环己烷
2.光照下,烷烃卤代反应的机理是通过哪一种中间体进行的?
(A) 碳正离子 (B) 自由基 (C) 碳正离子(D) 协同反应,无中间体
3.1-甲基-4-异丙基环己烷有几种异构体?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4. 石油醚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机试剂,它的成分是什么?
(A) 一定沸程的烷烃混合物 (C) 醚类混合物
(B) 一定沸程的芳烃混合物 (D) 烷烃和醚的混合物
5.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A) 甲烷 (B) 甲烷和乙烷 (C) 丙烷和丁烷 (D) 戊烷和己烷
6. 汽油馏分的主要组成是什么?
(A) C 1~C 4 (B) C 4~C 8 (C) C 10~C 16 (D) C 15~C 20
7. 烷烃分子中C 原子的空间几何形状是:
(A) 四面体形 (B) 平面四边形 (C) 线形 (D) 金字塔形
9. 2,3-二甲基戊烷(I)、正庚烷(II)与2-甲基己烷(III)三种烃类化合物的沸点次序为:
(A) I > II > III (B) II > I > III (C) II > III > I (D) III > II > I
10. 下列哪些不是自由基反应的特征?
(A) 酸碱对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B) 光、热、过氧化物能使反应加速
(C) 氧、氧化氮、酚对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D) 溶剂极性变化对反应影响很小
11. 为了除去正己烷中的少量己烯,最好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 Pd +H 2 (B) 臭氧分解,然后碱洗 (C) 浓硫酸洗(D) 用Br 2处理,然后蒸馏
12. 三元环张力很大,甲基环丙烷与5%KMnO 4水溶液或Br 2/CCl 4反应,现象是:
(A) KMnO 4和Br 2都褪色 (B) KMnO 4褪色,Br 2不褪色
(C) KMnO 4和Br 2都不褪色 (D) KMnO 4不褪色,Br 2褪色
13. 内消旋体2,3-二氯丁烷的优势构象的Newman 投影式是:
14. 顺-4-叔丁基环己醇的优势构象是:
15. 下图中的化合物的CCS 名称是:
(A) 2,2-二甲基双环[1.2.2]庚烷 (B) 2,2-二甲基双环[2.2.1]壬烷
(C) 1,1-二甲基双环[1.2.2]壬烷 (D) 7,7-二甲基双环[2.2.1]庚烷
16. C 3H 6O 有几种稳定的同分异构体?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17. BrCH 2CH 2Br 的优势构象是:
(D)(C)(B)(A)CH 3H
H CH 3Cl Cl Cl Cl CH 3H H CH 3CH 3H H CH 3Cl Cl Cl Cl CH 3H H CH 3 Bu t t Bu t Bu t Bu OH OH OH OH (A)
(B)(C)(D)
A.全重叠构象(B) 部分重叠构象(C) 邻交叉构象(D) 对交叉构象
18. 反-1,4-二甲基环己烷的最稳定构象是:
二.填空题
1. 2.
化合物的CCS名称是:化合物的CCS名称是: 3. 4. 如下化合物的CCS名称是:
化合物的CCS名称是:
5. 化合物2,6-二甲基螺[3.3]庚烷的结构式是:
6. 化合物反-1-甲基-3-异丙基环己烷的优势构象式是:
7.化合物4-甲基-1-异丙基二环[3.1.0]己烷的结构式是:
8.写出2,3-二甲基丁烷沿C2-C3旋转产生的交叉型构象的Newmann投影式。
9.画出顺-和反-1-乙基-4-叔丁基环己烷最稳定的构象。
10 填充下列反应式:
HCl
+
(B)
H2
+
(A)
三.推结构题
1. 分子式为C5H12的烃, 其三种异构体在300℃时分别氯化,A得到三种不同的一氯化物,B只得到一种一氯化物,C可得到四种不同的一氯化物, 试推测A,B,C之构造。
3. 某化合物A,分子式为C4H8,能使Br2-CCl4溶液褪色,但不能使KMnO4-H2O溶液褪色,加HBr 生成B, B也可从A的同分异构体C加HBr得到。
但C能使Br2-CCl4和KMnO4-H2O两溶液褪色,试推测A,B,C的构造式。
(A)
H
CH3H
3
(B)H
3C
H
CH3
(C)
H CH33
H
(D)
CH3
H
3
H
CH3(CH2)3CH(CH2)3CH3
C(CH3)2
2
CH(CH3)2
CH3CH
C
CH
CH3CH3
CH3CH3
CH3
C H3C H2H C H C H C H3
C H2C H2C H3
C H3
C
H2
C H2
H2C H3
C2H5
H
C2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