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备战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推断题综合备战高考模拟和真题汇总含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备战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推断题综合备战高考模拟和真题汇总含详
细答案
一、无机非金属材料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是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甲、乙均为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某些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甲可以与NaOH 溶液反应放出H 2,则丙一定是两性氧化物
B .若甲为短周期中最活泼的金属,且戊为碱,则丙生成戊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 .若丙、丁混合产生大量白烟,则乙可能具有漂白性
D .若甲、丙、戊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则三种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可能为甲<丙<戊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甲为单质,若甲可以与NaOH 溶液反应放出2H ,则甲为Al 或Si ,所以丙可能是氧化铝,也可能是二氧化硅,不一定是两性氧化物,故A 错误;
B .若甲为短周期中最活泼的金属,且戊为碱,则甲为Na ,乙为氧气,所以丙可以为氧化钠或过氧化钠,当丙为氧化钠时,丙生成戊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 错误;
C .丙、丁混合产生白烟,则丙、丁可为HCl 和3NH 或3HNO 和3NH 等,甲、乙均为单质,则乙可能是氯气或氢气或氮气,都不具有漂白性,故C 错误;
D .若甲、丙、戊含有同一种元素,当甲为S ,乙为氧气,丙为二氧化硫,丁为HClO 等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戊为硫酸,则含S 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为甲<丙<戊,故D 正确;
故答案为D 。

2.下列溶液中,不能存放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的
①碱石灰②NaCl ③KNO 3④CaO ⑤CuSO 4⑥NaOH ⑦Na 2CO 3
A .①④⑥⑦
B .①③⑤⑥
C .②③④⑦
D .①⑥⑦
【答案】A
【解析】
【分析】
玻璃的主要成分中含有二氧化硅,能和二氧化硅反应的药品不能盛放在带有玻璃塞的试剂瓶中,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①碱石灰为CaO 和NaOH 的混合物,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盐和水,因此
不能存放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符合题意;
②NaCl与玻璃中的成分不发生反应,因此能存放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不符合题意;
③KNO3与玻璃中的成分不发生反应,因此能存放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不符合题意;
④CaO为碱性氧化物,溶于水生成的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盐和水,因此不能存放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符合题意;
⑤CuSO4与玻璃中的成分不发生反应,因此能存放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不符合题意;
⑥NaOH能与二氧化硅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盐和水,因此不能存放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符合题意;
⑦Na2CO3水解呈碱性,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钠,所以Na2CO3不能盛放在玻璃瓶中,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硝酸银溶液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B.锂保存在煤油中
C.硅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
D.实验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硝酸银在光照或加热条件下会分解生成Ag、NO2、O2,因此一般将硝酸银溶液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A不符合题意;
B.锂单质的密度小于煤油,不能保存在煤油中,一般保存在石蜡中,故B符合题意;C.根据硅的化学性质,在自然界中应该有游离态的硅存在,但Si是亲氧元素,其亲氧性致使Si在地壳的演变中,全部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故C不符合题意;
D.玻璃塞中含有SiO2,NaOH能够与SiO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Na2SiO3,因此实验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SO2通入Ba(NO3)2溶液中
B.O2通入Na2SO3溶液中
C.Cl2通入Na2SiO3溶液中
D.NH3通入Ca(HCO3)2溶液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二氧化硫被硝酸氧化为硫酸根离子,SO2通入Ba(NO3)2溶液中生成硫酸钡沉淀,故不选A;
B.O2通入Na2SO3溶液中,Na2SO3被氧化为Na2SO4,无明显现象,故选B;
C.Cl2通入Na2SiO3溶液中,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和Na2SiO3反应生成硅酸白色胶状沉淀,故不选C;
D.NH3通入Ca(HCO3)2溶液中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碳酸铵,故不选D;
故选B。

5.我国成功地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测卫星,对月球土壤中14种元素的分布及含量进行探测等。

月球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仅月球表层 5 cm 厚的沙土就含铁单质有上亿吨,月球上的主要矿物有辉石(CaMgSi2O6)、斜长石(NaAlSi3O8)和橄榄石[(Mg或Fe)2SiO4]等。

下列说法或分析不正确的是
A.辉石、斜长石及橄榄石均属于硅酸盐矿
B.斜长石的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Na2O·Al2O3·3SiO2
C.月球表层沙土中有游离态铁是因为月球的表面几乎没有氧气
D.橄榄石中铁元素为+2价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辉石(CaMgSi2O6)、斜长石(NaAlSi3O8)和橄榄石[(Mg或Fe)2SiO4]的成分均属于硅酸盐类,属于硅酸盐矿,A正确;
B.硅酸盐的氧化物表示方法:先写活泼金属氧化物,然后是不活泼的金属氧化物,再是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最后是水,所以斜长石的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
Na2O•Al2O3•6SiO2,B错误;
C.月球上有游离态铁是因为月球环境中没有氧化金属铁的物质或者条件,所以月球的表面几乎没有氧气,故C正确;
D.[(Mg或Fe)2SiO4]中,镁元素化合价是+2价,硅元素化合价是+4价,氧元素化合价是-2价,所以铁元素化合价是+2价,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6.医用外科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过滤层所用的材料是熔喷聚丙烯,具有阻隔部分病毒和细菌的作用。

下列关于医用外科口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防水层具有阻隔飞沫进入口鼻内的作用
B.熔喷聚丙烯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C.熔喷聚丙烯材料难溶于水
D.用完后应投入有标志的垃圾箱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医用外科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防水层具有阻隔飞沫进入口鼻内的作用,A项正确;
B.熔喷聚丙烯通过丙烯加聚反应制得,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B项正确;
C.熔喷聚丙烯材料通过丙烯加聚反应制得,属于烃类无亲水基,难溶于水,C项正确;
D.口罩用完后属于有害物质,所以用完后应不能投入有标志的垃圾箱,D项错误;
答案选D。

7.青石棉(cricidolite)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一种致癌物质,是《鹿特丹公约》中受限制的46种化学品之一,青石棉的化学式为:Na2Fe5Si8O22(OH)2,青石棉用稀硝酸溶液处理时,还原产物只有N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青石棉是一种易燃品,且易溶于水
B.青石棉的化学组成用氧化物的形式可表示为:Na2O·3FeO·Fe2O3·8SiO2·H2O
C.1mol Na2Fe5Si8O22(OH)2与足量的硝酸作用,至少需消耗8.5 L 2 mol/L HNO3溶液D.1mol Na2Fe5Si8O22(OH)2与足量氢氟酸作用,至少需消耗7 L 2 mol/L HF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青石棉属于硅酸盐,不易燃,也不溶于水,A错误;
B.青石棉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和+3价两种,根据原子守恒和化合价不变的思想,化学组成用氧化物的形式可表示为:Na2O·3FeO·Fe2O3· 8SiO2·H2O,B正确;
C.8.5 L2 mol·L-1HNO3溶液中硝酸的物质的量为17mol,青石棉用稀硝酸溶液处理时,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硝酸被还原为一氧化氮,产物为NaNO3、Fe(NO3)3、NO、H2O、SiO2,1mol该物质能和18molHNO3反应,C错误;
D.7L2 mol·L-1HF溶液中HF的物质的量为14mol,1mol青石棉能与34mol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D错误。

答案选B。

8.赏心悦目的雕花玻璃通常是用某种物质对玻璃进行刻蚀而制成的,则这种物质是
()
A.盐酸B.氢氟酸C.烧碱D.纯碱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盐酸和二氧化硅不反应,不能用于在玻璃上进行刻蚀,故不选A;
B、氢氟酸与二氧化硅易反应,生产四氟化硅气体,能在玻璃上进行刻蚀,故选B;
C、二氧化硅与烧碱反应,但反应缓慢,不能用于在玻璃上进行刻蚀,故不选C;
D、纯碱与二氧化硅在高温下反应,不能用于在玻璃上进行刻蚀,故不选D。

9.下列实验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是( )
A.氨水中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
B.NO2通入水中,气体由红棕色逐渐转变为无色
C.向Fe2(SO4)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
D.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有透明的凝胶形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氨水中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是由于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缘故,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NO2通入水中,气体由红棕色逐渐转变为无色,是由于反应生成NO和硝酸,N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向Fe2(SO4)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有透明的凝胶形成,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生成硅酸,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0.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镁燃烧不能用CO2灭火,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铝制品不能盛放碱性食品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能用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盛装碱液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种石棉矿叫做青石棉,其化学式为Na2Fe5Si8H2O24,写成氧化物形式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5)已知CuCL是白色难溶的物质,写出CuCL2溶液与S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O 2 + 2Mg 点燃 C + MgO 2Al+2OH -+ 2H 2O = 2AlO 2-+3H 2↑ SiO 2+2OH -=SiO 32-+H 2O Na 2O·3FeO·Fe 2O 3·8SiO 2·H 2O 2Cu 2++2H 2O +SO 2+2Cl -=2CuCl↓+2SO 42-+4H +
【解析】
【分析】
(1)镁燃烧不能用CO 2灭火:22Mg+CO =2MgO+C 点燃

(2)铝制品不能盛放碱性食品:2222Al+2OH 2H O +=2AlO H +3↑-- ;
(3)不能用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盛装碱液:-2-232SiO +2OH =SiO +H O ;
(4)Na 2Fe 5Si 8H 2O 24,写成氧化物形式的化学式为Na 2O·
3FeO·Fe 2O 3·8SiO 2·H 2O ; (5)CuCl 2溶液与SO 2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2+--2-+224 2Cu 2H O+SO 2Cl 2CuCl +++2SO +4H = .
【详解】
(1)镁燃烧不能用CO 2灭火:22Mg+CO =2MgO+C 点燃
;故答案为:
22Mg+CO =2MgO+C 点燃;
(2)铝制品不能盛放碱性食品:2222Al+2OH 2H O +=2AlO H +3↑-- ;故答案为:2222Al+2OH 2H O +=2AlO H +3↑--;
(3)不能用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盛装碱液:-2-232SiO +2OH =SiO +H O ;故答案为:-2-232SiO +2OH =SiO +H O ;
(4)Na 2Fe 5Si 8H 2O 24,写成氧化物形式的化学式为Na 2O·
3FeO·Fe 2O 3·8SiO 2·H 2O ;故答案为:Na 2O·3FeO·Fe 2O 3·8SiO 2·H 2O ;
(5)CuCl 2溶液与SO 2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2+--2-+224 2Cu 2H O+SO 2Cl 2CuCl +++2SO +4H = . 故答案为:
2+--2-+224 2Cu 2H O+SO 2Cl 2CuCl +++2SO +4H =。

11.A 、B 、C 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纯净物,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其中①②③均为有单质参与的反应。

(1)若A 是常见的金属,①③中均有同一种黄绿色气体参与反应,B 溶液遇KSCN 显血红色,且②为化合反应,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检验上述C 溶液中的阳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B是太阳能电池用的光伏材料,①②③为工业制备B的反应。

C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属于置换反应____________,(填序号)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Fe+2Fe3+=3Fe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氯水,溶液变成血红色,则证明含Fe2+ SiCl4①③ 2C+SiO2Si+2CO↑
【解析】
【分析】
(1)由转化关系可知A为变价金属,则A应为Fe,B为氯化铁,C为氯化亚铁,②为Fe与氯化铁的反应;
(3)B是太阳能电池用的光伏材料,可知B为Si,①为C与二氧化硅的反应,①②③为工业制备B的反应,则C为SiCl4,③中SiCl4与氢气反应,提纯Si,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1)A是常见的金属,①③中均有同一种气态非金属单质参与反应,且②为化合反应,则该非金属气体为Cl2,B为氯化铁,则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
(2)由分析知C为氯化亚铁,检验Fe2+的操作方法是取少量溶液于试管,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氯水,溶液变成血红色,则证明含Fe2+;
(3)B是太阳能电池用的光伏材料,可知B为Si,①为C与二氧化硅的反应,①②③为工业制备B的反应,则C为SiCl4,其中②为Si和Cl2化合生成SiCl4,③中SiCl4与氢气反应,提纯Si,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 Si+2CO↑,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有①③。

12.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大量古代化学的研究成果。

回答下面问题:
(1)我国最原始的陶瓷约出现在距今12000年前,制作瓷器所用的原料是高岭士,其晶体化学式是Al4[Si4O10](OH)8,用氧化物表示其组成为______________。

(2)《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 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

”反应原理为:S+2KNO3+3C K2S+N2↑+3CO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_ ,反应转移4mol电子时,被S氧化的C有____________mol。

(3)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新修本草》记载的药物有844种,其中有关“青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瑁璃…烧之赤色…。

”我国早期科技丛书《物理小适-金石类》记载有加热青矾时的景象:“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载木不盛。

”青矾就是绿矾( FeSO4·7H2O)。

根据以上信息,写出“青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l2O3·2SiO2·2H2O S,KNO3 1/6或0.17或0.167
2FeSO4·7H2O Fe2O3+SO3↑+SO2↑+14H2O
【解析】
【分析】
(1)化学式改写成相应的氧化物的形式,按照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SiO2•H2O 的顺序来书写,并要遵守原子守恒来分析解答;
(2)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失电子做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做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反应中得电子数等于失电子数来分析计算;
(3)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瑁璃…烧之赤色,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载木不盛。

”青矾就是绿矾( FeSO 4•7H 2O),说明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氧化铁和水。

【详解】
(1)铝的氧化物为Al 2O 3,硅的氧化物为SiO 2,氢的氧化物为H 2O ,则根据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SiO 2•H 2O 得顺序可知Al 4[Si 4O 10](OH)8可改成:2Al 2O 3•4SiO 2•4H 2O ;
(2)S+2KNO 3+3C K 2S+N 2↑+3CO 2↑,反应中硫元素化合价0价降低为-2价,氮元素化合价+5价降低为0价,反应中做氧化剂的是S 、KNO 3,电子守恒计算,碳元素化合价0价升高为+4价,电子守恒分析电子转移总数12e -,其中硫得到电子2e -,氮元素得到电子10e -,电子转移总数12e -时,被硫氧化的碳0.5mol ,反应转移4mol 电子时,被S 氧化的C 有40.512 mol=16
mol ; (3)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瑁璃…烧之赤色,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载木不盛。

”青矾就是绿矾( FeSO 4•7H 2O),说明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氧化铁和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FeSO 4•7H 2O Fe 2O 3+SO 3↑+SO 2↑+14H 2O 。

13.高纯二氧化硅可用来制造光纤。

某蛇纹石的成分见下表:
通过下图流程可由蛇纹石制备较纯净的二氧化硅。

(1)蛇纹石中涉及的可溶性金属氧化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步骤①中涉及SiO 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滤渣 A 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4)步骤②中洗涤沉淀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进行步骤③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坩埚、泥三角、酒精灯、玻璃棒、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答案】Na 2O 、K 2O SiO 2+2OH -=SiO 32- +H 2O MgO 和Fe 2O 3 向漏斗中注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让水自然流下,重复操作2~3次 H 2SiO 3
加热SiO 2+H 2O 坩埚钳 三脚架
【解析】
【分析】
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浸泡,二氧化硅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过滤得滤液A 为硅酸
钠溶液,MgO和Fe2O3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滤渣A为MgO和Fe2O3,氧化钠、氧化钾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生成硅酸沉淀,过滤、洗涤得滤渣B为硅酸,煅烧硅酸可得二氧化硅;
(1)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铁、氧化镁、二氧化硅中,氧化钠、氧化钾为可溶性金属氧化物;
(2)二氧化硅为酸性氧化物,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
(3)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的氧化物为滤渣;
(4)加入盐酸后的沉淀为硅酸,选择洗涤过滤后的硅酸的方法;
(5)硅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硅和水;依据灼烧固体操作选择合适的仪器。

【详解】
(1)蛇纹石中含有的可溶性金属氧化物有Na2O、K2O,它们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
(2)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2+2OH-=SiO32- +H2O;
(3)氧化钠与氧化钾属于可溶性氧化物,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上述四种物质都能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氧化镁和氧化铁属于碱性氧化物且难溶于水,因此,滤渣A的成分有MgO和Fe2O3;
(4)步骤②生成沉淀的成分是硅酸,洗涤过滤出的沉淀的方法是:向过滤器中注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出后,重复上述操作两到三次;
(5)步骤③用灼烧的方法使硅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硅,化学方程式为:H2SiO3加热SiO2+H2O,实验室灼烧固体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坩埚、泥三角、酒精灯、玻璃棒、坩埚钳和三脚架。

14.某同学设计如图装置,探究非金属性质变化规律.
(1)已知硅酸(H2SiO3)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弱酸,呈白色.现有硝酸、碳酸钙、澄清石灰水、硅酸钠溶液,选择试剂并用如图装置证明N、C、Si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
①A中试剂为________;B中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③该实验方案中明显不合理之处是________.
(2)利用上图装置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的氧化性.
①A 中装浓盐酸,B 中装入高锰酸钾粉末,C 中试剂为______________;.
a.碘水 b.碘化钾溶液 c.碘的四氯化碳溶液 d.碘酸钾溶液
②C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③该实验装置有明显不足,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
(3)如果C 中装氢硫酸(H2S 溶液),A 中装浓盐酸,B 中装高锰酸钾粉末,反应开始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C 中产生淡黄色沉淀,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
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

【答案】硝酸碳酸钙 CO2+SiO32﹣+H2O=H2SiO3↓+CO32﹣硝酸易挥发,硝酸进入 C 中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 b 2I﹣+Cl2═I2+2Cl﹣增加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尾气吸收装置
Cl2+H2S═S↓+2HCl能
【解析】
【分析】
(1)根据强酸制弱酸的规律结合硝酸溶液、碳酸钙、澄清石灰水、硅酸钠溶液,选择试剂用题中装置证明:酸性:HNO3>H2CO3>H2SiO3;
(2)利用题中装置证明氯气氧化性强于碘单质的氧化性,C中发生的是氯气和碘离子的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遇淀粉变蓝;生成的氯气有毒需要尾气吸收处理;
(3)A中装浓盐酸,B中装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氯气具有氧化性,通入氢硫酸溶液,反应开始后观察到的现象是C中产生淡黄色沉淀,说明氯气氧化硫化氢为硫单质;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进而判断非金属性。

【详解】
(1)①现有硝酸、碳酸钙、澄清石灰水、硅酸钠溶液,选择试剂用题中装置证明:酸性:HNO3>H2CO3>H2SiO3,根据强酸制弱酸可知,A中试剂是硝酸、B中物质是碳酸钙;
②硝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生成硅酸沉淀,装置C中离子反应是:CO2+SiO32-+H2O=H2SiO3↓+CO32-;
③硝酸易挥发,硝酸进入C中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所以不能确定C中反应物是二氧化碳还是硝酸,故该实验方案中明显不合理之处是:硝酸易挥发,硝酸进入C中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
(2)①利用题中装置证明氯气氧化性强于碘单质的氧化性,C中发生的是氯气和碘离子的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遇淀粉变蓝,所以C中加入碘化钾溶液;
② C中发生的是氯气和碘离子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I-+Cl2═I2+2Cl-;
③生成的氯气有毒,需要尾气吸收处理,该实验装置的明显不足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改进的方法是在C后增加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尾气吸收装置;
(3)如果C中装氢硫酸(H2S溶液),A 中装浓盐酸,B中装高锰酸钾粉末,反应开始后观察到的现象是C中产生淡黄色沉淀,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S═S↓+2HCl,说明氯气氧化硫化氢为硫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因此能判断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

15.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装置对焦炭还原二氧化硅的气体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

已知:
PdCl2溶液可用于检验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 PdCl2 + H2O= CO2+ 2HCl + Pd(产生黑色金属钯粉末,使溶液变浑浊)。

(1)实验时要先通入足够长时间的N2,其原因是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

(3)装置C、D所盛试剂分别为______、______,若装置C、D中溶液均变浑浊,且经检测两气体产物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该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该装置的缺点是_________。

【答案】用氮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避免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对实验产生干扰作安全瓶,防止倒吸澄清石灰水 PdCl2溶液 3SiO2+4C2CO2↑十2CO↑+3Si没有尾气处理装置将CO吸收
【解析】(1)碳与二氧化硅反应要在高温下进行,而高温下碳与空气中氧气反应,所以实验时要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所以实验时要通入足够长时间的N2,故答案为:要用氮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避免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对实验产生干扰;
(2)根据装置图可知,B装置可以作安全瓶,防止倒吸,故答案为:作安全瓶,防止倒吸;
(3)根据元素守恒,碳与二氧化硅反应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也可能生成二氧化碳,所以C装置用来检验有没有二氧化碳,D装置用来检验一氧化碳,所以置C、D中所盛试剂分别为澄清石灰水、PdCl2溶液;若装置C、D中溶液均变浑浊,说明既有二氧化碳又有一氧化碳,检测两气体产物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元素守恒可知化学方程式为
3SiO2+4C2CO2+2CO+3Si,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PdCl2溶液;
3SiO2+4C2CO2+2CO+3Si;
(4)一氧化碳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而该装置没有尾气吸收装置将CO吸收,故答案为:没有尾气吸收装置将CO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