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指导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公共服务的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指导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公共服务的探索
作者:梁瑞青,朱士祥,刘志国,等
来源:《河北渔业》 2012年第8期
梁瑞青1,朱士祥2,刘志国3,崔宝存4,林艳青1,陈笑冰1,郭从霞2
(1.山东省渔业技术推广站,山东济南 250013;2.临沂市渔业技术推广站,山东临沂276003;
3.东营市渔业技术推广站,山东东营 257091;
4.无棣县渔业技术推广站山东无棣251900)
摘要:发展渔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渔民组织化程度,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社会化大
市场之间的对接,通过合作互助来降低生产交易成本,提高渔业生产规模与效益,对于增加渔
民收入、发展现代渔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如何在新形势下,指导并联合各类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公益性技术服务,是当前水产技
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从山东省渔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水产技
术推广机构加强对渔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与联合,多途径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效率的角度,对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探索。
提出积极发挥国家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的主导作用,指导渔业合作经
济组织开展公共服务,“一主多元”水产技术推广新机制新模式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渔业;合作经济组织;渔技推广机构;公共服务
为深入了解在新形势下山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指导合作经济组织(以下简称合作组织)
开展公共服务的有关情况,研究探索多途径提升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公共服务能力的新机制
新模式,全面建设新型渔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根据农业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要求,我们对
全省渔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及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指导合作组织开展公共服务的情况开展了专题
调研。
在分析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推进山东省渔业合作组织发展,提升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公共
服务能力的意见和建议。
1山东省渔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
近年来,山东省渔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
条例》和山东省《关于扶持农村经济协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立足渔业资
源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渔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培植、发展
渔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手段,按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采取“四个一”经营战略(即:组建一个
协会,领办一处示范基地,发展一批会员,带动一个产业),整合人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多措并举,构筑起“政府引导、集中繁育、规模养殖、协会服务”的渔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培植了一批带动能力强、特色突出、运营规范、效益显著的渔民专业合作组织,同时,不断加
大对合作组织在渔业基础设施、基地品牌和现代渔业园区建设以及新品种引进、市场运营和技
术服务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渔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据统计,目前山东省共有渔业专业合
作社680家,社员3万多人,在渔业技术推广、鱼病防治、公共信息服务、水产品质量安全管
理等各项公共服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山东省渔民增收和渔业健康快速发展。
1.1主要类型
山东省渔业合作组织形式主要有专业(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两种,按类型分为牡蛎、
海参等水产养殖专业协会;鲆鲽鱼类健康养殖专业合作社、海参养殖专业合作社、虾蟹养殖专
业合作社、网箱养鱼专业合作社、滩涂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淡水鱼类养殖专业合作社等。
成功的
渔民合作组织典型,对繁荣渔区经济、促进渔民收入增长、提高渔民整体素质和组织化程度、
增强渔业市场竞争能力、提升渔业产业化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
1.2组织方式
从创办的专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组织形式来看,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1.2.1龙头企业创办型指有实力的工商企业进入渔业领域,主动找渔民联合创办的合作组织,合作模式,一般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渔户(基地)”,该类型主要利用龙头企业
的资金、技术优势,发挥专业合作组织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将分散的渔户组织起来。
这类合作
组织实行定单生产,既保证了水产品加工企业稳定的原料供应,又实现了渔民生产的计划性、
销售的稳定性和收入的可靠性,此类合作组织运行比较规范。
如东营市的景明黄河口大闸蟹养
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1.2.2村级干部领办型指有特色产业的专业村,围绕本村的主导产业或产品,由村委会或
村干部发起,从事主导产业或产品的渔民参与成立,形成“基层组织+专业合作社+渔户(基地)”的组织模式。
村“两委”干部为合作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一并行使合作组织的各项管理
职能。
渔民利用各自的池塘养殖同一品种,采取以池塘、劳力、资金入股,按股份多少分红,
实现决策民主化和利益、风险共享共担的紧密合作组织。
这类合作社成员分布呈较强的区域性。
如东营市垦利县牛圈大闸蟹农民专业合作社。
库群联合型,如沂水县渔丰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
社等。
1.2.3能人大户创办型由头脑灵活、懂技术、会经营管理,从事养殖、运销、经营的能人
或专业大户为了适应市场需要牵头兴办合作社,主要依托能人大户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资金、
销售网络优势,组织渔民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共享购销信息和渠道,此类
合作社具有一定的技术力量和销售渠道,一般运作状况较好。
如临沂市罗庄区福勇鲟鱼养殖合
作社等。
1.3运行特点
一是组织内部对会员的要求逐步规范,合作组织的基础是会员,大多数的合作组织对会员
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每年要缴纳会费、养殖要具备一定规模等,制定各种措施来维持组织的正
常运营;二是组织结构基本完整,民主选举、自我管理。
大多数的渔业合作组织具有完整的组
织架构,包括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并组建了经营部门,协会理事长、理事会、监
事会的选举和组建方法基本遵循民主选举的方法,加强了组织内部的管理;三是定期地开展各
种活动,加强沟通交流,促进合作组织的良性发展。
1.4发挥作用的情况
渔业合作组织的建立,为渔业科技创新发展开拓了一条路子,提高了渔民的组织化程度,
延长、拓宽了渔业产业链条,解决了渔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或办了不合算的实际问题,
架起了渔民顺利进入市场的桥梁,实现了由“行政干预”向“市场机制调节”的渔业生产转变,有力推进了渔业产业化进程和全省渔业的大发展。
水产技术推广机构,通过省站联系市县区站,市县区站联系县区渔业协会或渔业大户,大户联系众多的养鱼户,在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形
成服务链条,对渔业技术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改变了基层渔业技术推广断层和养殖户
分散经营所导致的竞争弱势状态。
2山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机构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指导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公共服务的探
索
2.1协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渔业合作组织发展
山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积极指导渔业合作组织规范发展,指导渔业专业合作社按照《农
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的要求,依法规范合作社登记和管理,
在《章程》中制定开展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的内容,促使合作社广泛开展服务活动。
为便于合
作社对农户进行水产品质量监管,指导合作社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养殖中
不得使用违禁渔药,生产的水产品经相关部门抽检合格后方可销售,并且规定了相关责任条款。
特别是县级技术推广机构,在合作社日常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无棣县渔业技术推广站,注重对渔业专业合作社的培植与监管,去年上半年督促各合作社召开社员大会,补选了副
理事长、增加了执行监事,建立健全了合作社的中层机构,在合作社成员中选举产生了部门负
责人,提高了渔民的组织化程度。
定期公布账目,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协调会员关系,监督会
员依法经营、公平竞争,促进了渔业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
2.2指导渔业合作组织推广名特优品种与先进养殖技术,带动周边渔民致富省渔业技术推
广站通过实施科技推广项目和渔业科技入户工程,每年向全省发布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与渔
业合作经济组织密切联系,建立核心示范区,不断增强科技示范与辐射带动作用。
据统计,2011年30个省级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县主导品种示范面积达14 067 hm2,总产量达12.9万t,
实现产值21.6亿元,平均产量和效益分别比去年增长约8%和12%以上。
辐射带动面积172 600 hm2,产量达94.5万t,实现产值145.4亿元。
各地市技术推广机构,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引导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引进名优品种,调整产
业结构。
例如,临沂市渔业技术推广站和罗庄区渔业技术推广站指导罗庄区福勇鲟鱼养殖合作社,从2000年开始试养鲟鱼,年底获得成功。
2001年开始规模养殖。
2006年在市渔技站指导
下进行鲟鱼人工催产试验,获得成功,2007年开始进行规模生产,年产受精卵约500万粒,年
培育苗种100万尾,产值达300余万元。
在2008-2010年连续三年批量繁育生产的基础上,去
冬今春鲟鱼人工繁育再获大丰收,繁育史氏鲟、杂交鲟受精卵600多万粒,出售受精卵300万粒,出售鲟鱼苗50多万尾,培育鱼种10万尾,总产值600多万元,纯效益近300万元,成为
山东省最大的鲟鱼养殖繁育专业合作社。
带动临沂市的罗庄、河东、沂南等县区掀起了鲟鱼养
殖热潮,促进了临沂市以鲟鱼为主的冷水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临沂市以鲟鱼、虹
鳟鱼、狗鱼、哲罗鲑等冷水性鱼类为主养殖的企业发展到41家,总占地面积32.6 hm2,流水
养殖面积14.8 hm2,育苗车间7 950 m2,育苗水体3 424 m3;1-5月份生产鲟鱼、狗鱼等商品鱼511 t,繁育鱼苗484万尾,人工获取鲟鱼受精卵600多万粒,总产值3 000多万元。
2.3加强技术培训指导,提高渔民养殖技术水平
山东省各级渔业技术推广部门十分重视对渔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提高
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覆盖面。
借助渔业科技入户、规范用药科普下乡活动、渔民培训、科技项
目实施等大力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优先组织行业协会、合作社成员参加。
引导行业协会、合
作社使用水产(原)良种、优质配合饲料、微孔增氧技术和微生态制剂综合水质调控技术、节
能减排高效养殖技术等,有效降低了病害的发生,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水产养殖业由数量
型向质量型转变,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4规范养殖生产,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到渔民增收、渔业增效、消费者健康,是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
为履行好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在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指导和管理方面的职能,省市县(区)
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利用大多数渔业合作组织实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和“渔业合作社+基
地+农户”生产模式的特点,指导合作组织内部实行统一培育鱼种、统一供应饲料、统一饲养
管理、统一防病治病、统一销售等措施,同时,各级渔技站还充分利用现有检测设备和技术条件,对渔业合作组织定期进行药残检测,开展标准化、规模化渔业生产,从源头上保证了水产
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无棣县,在渔业技术推广站的指导监督下,各合作社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和
规章的要求规范操作,生产的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部分产品已经达到绿色标准。
目前全
县被认定无公害水产养殖面积已达2.9万hm2,占全县海水养殖总面积的57.2%,有12个养殖
品种通过无公害认证。
2011年养殖的22个品种经过了严格的环境评价、产品检测等环节考验,全部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产品认证。
认证面积达2万hm2,水产品质量实现了质的
飞跃。
2.5合理配置项目资源,促进合作社发展壮大
山东省渔技推广机构把各渔业合作组织的生产场所作为推广项目的试验、示范基地,一方
面通过项目给渔业合作组织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动其发展,同时又通过合作组织扩大渔业
先进技术辐射范围;另一方面,渔业组织给渔技推广部门提供了试验、示范场所,有利于渔业
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
例如,无棣县渔业合作社凭借自身区位、资源优势为国家支农惠农项目搭建了平台,每年
都有大批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修复、技术推广等支农项目落户合作社,2008年无棣北海渔业
合作社在渔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协调下,667 hm2海水养殖池塘标准化生态整理改造工程项目得
到省海洋渔业厅顺利批复并完成了年度改造任务,争取到省级扶持资金240万元;2009年依靠
渔业技术推广部门、北海渔业合作社和海生渔业专业合作社的努力争取到省优质鱼产业标准化
池塘改造项目,获得省级以上资金533万元,对两个项目实施区域754 hm2废旧池塘进行升级
改造,获得养殖净水面558 hm2,彻底改变了池塘设计落后,年久失修,淤积严重不能进行正
常养殖生产的状况。
同时、通过科技推广项目实施,大力推广虾蛏生态立体混养以及优质鱼虾
蟹贝的高产高效养殖,项目区单产由原来的450 kg/hm2提高到4 500 kg/hm2,总产量由原来
的261.9 t增加到2 619 t,年产值由原来的876.8万元增加到3 682.8万元。
通过项目区的
示范带动,全县水产品产值、渔业经济总产值分别与上年相比增幅10%以上。
项目区社员人均
纯收入比上年增收2 806元,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项目的实施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支持,使广大社员切实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增强了合作社的凝聚力。
2.6扶持合作社注册品牌,做好宣传推广工作
各级渔业技术推广部门积极帮助渔业专业合作社申报渔业品牌,策划推介活动,提升产品
质量和知名度。
例如,经过几年努力,济宁市形成“微山湖牌乌鳢”、“八条腿牌大闸蟹”、“望云牌泥鳅”、“邹渔牌有机鳙鱼”、“秋野牌甲鱼”、“泉林牌鲟鱼”、“泉林牌”哲罗
鲑等。
东营市形成“黄河口甲鱼”、“黄河口大闸蟹”等一系列渔业知名品牌。
同时,各地市
县积极开展品牌推介活动,先后组织赴北京、深圳、西安、青岛、曲阜参加了中国高新技术博
览会、山东省名优农产品博览会和青岛国际渔业博览会,并在济南、北京、上海成功举办了渔
业品牌推介会,通过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100余家新闻媒体
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报道。
2.7指导开展无公害双认,培植典型,扩大示范带动作用
近年来,山东省通过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和科技推广项目实施,建立名优主导品种核心示范
区近百个,指导并协助各类渔业合作社申请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等质量提升工作。
比如
济宁市鱼台县,在渔业技术推广站的引领和指导下,鱼台县玉龙龙虾养殖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
成为占地133 hm2的龙虾养殖基地。
合作社年产龙虾500 t,年产值1 000万元,年利润600
万元,产品远销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和地区。
2009年,合作社通过了省级无公害产地认定
和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2010年获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农业部“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011年,“鱼台龙虾”、“鱼台甲鱼”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定;2012年合作社获“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
在玉龙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示范下,
全县龙虾养殖面积发展到1 333 hm2,全县仅龙虾一项,年产量为3 000 t,产值达到了6 000
多万元。
济宁市渔业技术推广机构针对新形势,将发展鱼台龙虾养殖作为全市高效渔业的一个
重点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泰安市渔业专业合作社积极打造“泰山赤鳞鱼”、东平湖绿色水
产品、水库有机鱼等品牌,积极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品认证,大力推进品牌渔业建设。
东平吉城渔业合作社的鲤鱼、大青虾,东平金山乌鳢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乌鳢,东平银山草鱼养
殖专业合作社的草鱼等品种均获得国家无公害认证;赤鳞鱼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泰山赤鳞鱼和小
安门水库鲢、鳙鱼均通过了国家绿色产品认证;新泰市东周水库鳙鱼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
2.8搭建交流平台,开拓视野
各级渔业技术推广部门经常召开各渔业合作组织座谈会,交流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探讨
渔业发展趋势;还带领一些渔业合作组织的带头人到外地参观学习。
开拓视野,解放思想,学
习了解先进养殖技术、管理理念和供求信息,增加了渔业合作组织的活力。
3渔业合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3.1合作组织社员文化程度不高,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注册登记的渔业合作组织法定代表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其法定代表人组织现代渔业生产经
营的能力和水平欠缺;缺乏民主管理意识和专业管理知识,习惯于采用单纯搞行政或企业的方
式管理合作社。
专业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同时,由于
资金不足,合作社难以聘请到一些懂管理善经营的管理人才。
3.2建设资金不足,融资手段单一
渔民专业合作社在推动渔业标准化、产业化和实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等过程中,
由于资金投入量大、周转时间长,其建设资金相对不足。
而金融机构的信贷较难,导致合作社
融资手段较为单一,一般只能以成员集资或民间借贷为主,限制了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
3.3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数量少、规模小、市场参与度偏弱目前,山东省渔民专业合作社只
有680余家,带动渔户8万多户,而全省有渔业养殖户40万多户,覆盖面还很低。
就个体情况看,大多数渔业合作经济组织会员少、注册资金较少,生产经营规模小,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低。
除了部分规模较大的渔业合作社在专业经营环节上有比较明确的分工外,为数众多的小规模组
织缺乏有效的专业分工,合作社之间缺乏必要的资金、业务联系,导致合作社整体上参与市场
的能力不足。
难以参与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也相应增加了组织、人力成本。
3.4合作组织运
行机制还不够规范合作经济组织内部运行机制上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主要表现在:一是章
程不规范。
有的流于形式,有的不够规范,有的甚至没有章程;二是内部制度不健全。
缺乏有
效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组织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不强,成员利益难以得到保障;三
是合作经济组织与会员之间利益联结不紧密。
多数合作经济组织以提供信息、技术等中介或科
技服务为主,兼营代购部门生产资料,与成员利益联结不紧密,缺乏合理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
3.5 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还不够宽松一是一些地方对发展农村合作组织的重要性
认识不足,重视、关心、支持的力度不够,缺少具体可操作性的扶持发展措施办法;二是部门
服务效率不高。
当前,农村合作组织申报还存在着“多头管理”,登记“多而繁”,注册收费
标准不一等现象。
许多相关部门,如农经、民政、工商等部门都参与农村合作组织的登记管理
工作。
在合作组织需要解决一些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时,相关部门服务难以到位,特别是在农
村合作组织的注册、审批、资金、税收、信贷、管理等方面,缺少行之有效的扶持手段;三是
氛围还不够浓厚。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但很多地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合作组织的目的意义、作用效果宣传还不够,致使很多地方基层干部、群众
对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概念模糊,甚至有许多错误的认识,在行动上不敢放开手脚大力发展。
4创新机制,促进合作组织发展,建立以国家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的公共服务新模式2012年,山东省计划结合园区建设培育一批省级渔业合作社示范社,鼓励和支持渔业专业合作
组织进园区,争取各类渔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 1 000家,入社渔户占全省渔户总数的20%以上。
到2015年,争取入社渔户达到全省渔户总数的80%以上。
为山东省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明确了方向。
4.1争取财政政策支持,壮大合作组织,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将渔业合作组织纳入渔业社会
化服务领域,积极争取财政政策支持,在良种补贴、渔用燃油补贴、渔用机械补贴、信贷支持、用地用电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打造助推渔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绿色通道”。
整合支农
资金,将渔业综合开发项目、标准化示范项目、渔业产业化项目、渔业科技入户项目等各类财
政支渔惠渔项目,委托有条件的合作组织实施,为渔业技术推广创建更大的平台,提升公共服
务能力。
4.2加强培训指导,提高合作组织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将合作组织人才培训列入渔民
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要内容,结合山东省“新型渔民培训”、“金蓝领培训”和阳光培训
等培训工作,组织专门的师资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每年定期举办合作社管理
人员培训班,帮助他们掌握合作社运行规则,学习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及现代经营管理知识,树立职业理念。
4.3 强化联合协作,创新水产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加强与渔业合作组织的联
合协作,鼓励渔业合作组织利用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实验室、示范基地、培训场所、信息网络等,构建为渔民服务的公共平台;建议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在合作组织中设立试验示范基地和培训基地,扩大公共服务范围,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探索“水产推广机构+合作组织+养殖户”的推
广服务模式,创新水产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4.4组织开展
评先创优活动,树立典型以开展创先评优活动为手段,树立渔民专业合作社典型和样板。
开展
以“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品牌化”为主要内容的渔农民
合作组织示范社创建活动。
召开合作社现场观摩会和经验交流会,加大典型宣传力度,扩大示
范带动作用;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对运作规范、科技示范带动作用大的合作组织予以表彰奖励。
对于具有一定规模且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帮助做大做强,打造出全省渔
民合作组织的先进典型,为渔业技术推广树立样板,扩大示范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童日晖.合作社经营机制创新迫在眉睫.农村经营管理,2011(6):34-36
[2] 温泉.兴文县浅谈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EB/OL].2010-11-08,
[3] 宋刚,马俊驹.农业专业合作社若干问题研究---兼评《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浙江社会科学,2007(5):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