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热敷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266例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热敷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266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随珠陈郁林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第26期
摘要目的:观察神阙穴中药热敷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

方法:将加热后的热敷中药袋置于神阙穴为中心的小腹部保留40分钟,并辨证选穴药物贴敷。

结果:总有效率100%。

关键词神阙穴中药热敷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6.001
对266例盆腔炎患者应用神阙穴中药热敷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疗效良好,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3月~2009年8月盆腔炎患者26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6例,年龄23~52岁;对照组154例,年龄22~49岁。

B超提示均有盆腔炎性包块,只有少量盆腔积液而无盆腔炎性包块者不在观察之列。

两组年龄、病程长短无明显差异。

方法:①治疗组:中药研末(草红花、肉桂、白芥子、麻黄、生半夏、生附子、没药等)1000g 置盆中加白酒和醋各100g左右,浸透拌匀,装入布袋,入蒸笼蒸30分钟取出,室温放置5~10分钟,置于神阙穴为中心的小腹部热敷40分钟,以少腹微出汗为佳,每天1次。

1付中药可重复用7天,每次加热时可加酒、醋适量。

然后根据患者病灶部位及腹痛情况辨证选穴进行药物贴敷(菟丝子、附子、干姜、山药、当归、巴戟天、仙灵脾、肉桂、细辛、樟脑等),1次/日。

②对照组:糜蛋白酶4000万U肌肉注射、青霉素800万U和甲硝唑0.5g静滴治疗,1次/日。

观察方法:分别于用药后7、14、21天B超观察盆腔内炎性包块的缩小、盆腔积液吸收情况以及对腹痛减轻时间比较。

结果用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结果
见表1、2。

例1:患者,女,38岁,已婚,农民,于2008年12月3日就诊,患者两年前药物流产不全清宫后出现下腹部持续性隐痛,憋胀,无定时加重,按压时更甚,白带量少,月经规律,量中等,颜色黑红,有血块,
经期腹痛,孕3产1,妇科检查:外阴已产型,阴道通畅,少许白带,宫颈中度糜烂,子宫平位,正常大小,质中等,活动欠佳,压痛,左侧附件区可触及4cm×3cm包块,活动差,压痛,曾用抗生素治疗无效;B超提示:右侧附件区炎性包块,盆腔少量积液。

诊断为慢性盆腔炎。

治以自拟方药物热敷神阙穴每次40分钟,1次/日,并于十七椎、次髎、中极、关元、子宫、足三里、神阙穴位药物贴敷,1次/日,治疗1周后腹痛消失,两周后复查B超,盆腔包块及积液消失。

讨论
中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多因素体虚寒,复感外邪入侵瘀积胞中,导致冲任脏腑功能失调,气机不利,经络受阻,寒湿凝滞而成。

本方法根据致病机理采用多种辛温药物以温补脾肾,通络止痛,散寒化瘀消徴为治疗原则,通过将加热后的药物敷在具有特殊结构的神阙穴使脐部组织温度上升,促使药物更有效地经脐部吸收,调理冲任,平衡脏腑功能,补肾助阳,调畅气血,使人体正气恢复,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并改善盆腔血液循环,有效促进炎症渗出物吸收,使粘连松解,增厚组织及结节变薄,血肿、包块消散[1]。

兼用穴位贴敷加强疏通经络,激发经气,行气血、营阴阳的整体作用,使药性及疏通经络的作用持久。

两法合用不但提高人体抗病能力[2],还能使药物作用直达病所,又可通过经络传输有效促进气血运行,作用于炎性包块,很快发挥治疗作用,达到迅速控制病情,消除症状的目的,不但缩短了治病疗程,还可调整人体气血阴阳,疏通全身经络,起到了强身健体驱邪外出的作用。

所用的中药热敷方及穴位贴敷方是我科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而成。

自拟热敷方以炮姜、肉桂、白芥子、胆南星、麻黄、生半夏、生附子为主药温通经络,红花、没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加入白酒、食醋促进通达透皮,热敷加速药物吸收,通达贯通任督二脉,促使气血运行通畅,阴平阳密,驱邪外出。

穴位贴敷方以菟丝子、附子、干姜、山药、当归、巴戟天、仙灵脾、肉桂、细辛等为主药温补脾肾;方中附子,本是辛温大热,其性善走,故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外达皮毛而除表寒,里达下元而温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有真寒,无不可治[3],现代药理研究附子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环作用;麻黄以轻扬之味,而兼辛温之性,故善达肌表,走经络,能表散风邪,祛除寒毒,若寒邪深入少阴、厥阴筋骨之间,非用麻黄、官桂不能逐也;红花,善通利经脉,为血中气药,能泻而又能补,各有妙义,现代药理红花镇痛和镇静作用抗炎作用;诸药合用可温经散结,化瘀止痛。

本病病变的部位主要在任脉,故以该经腧穴关元、中极为主穴。

冲脉起于关元,可益精血,养冲任;中极通于胞宫,为血中之气穴,可调畅胞脉,气行血畅。

而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与胃经经穴足三里,可益气养血、健脾利湿,调生化之源。

研究证实,足三里穴有明显的消炎作用,可使绝大多数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增加,并维持3~4天;可使白细胞总数增高,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4]。

与关元、中极共调下焦,为妇科要穴;经外奇穴子宫穴能活血通络,调节冲任,理气止痛,专治生殖系统疾病;血海调气活血。

参考文献
1 张争昌,陈小燕.神阙艾盒灸为主治疗妇科病验案举隅[J].陕西中医,2002,23(5):447.
2 胡之冬,俞虹,胡秀苇,等.神阙穴温灸贴对红细胞免疫指标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4(4):254-255.
3 清•张德裕.本草正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