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刘渡舟:慢性肾炎治疗经验分享

合集下载

六大中医名家论述慢性肾炎的治法

六大中医名家论述慢性肾炎的治法

六大中医名家论述慢性肾炎的治法一、刘志明:慢性肾炎总是虚实相兼的病证,虚的一面,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脾虚、肾虚等,临床表现明显,已得到普遍的重视。

而实的一面,常为虚象掩盖,容易被疏忽。

然而,实邪在慢性肾炎的各种类型、各个阶段都是存在的,并且对于正虚的程度、疾病的过程都有极大的影响,不能不高度重视。

实邪有痰饮、瘀血、湿热等,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湿热,这是慢性肾炎最基本的病理因素,可以说,没有湿热,就没有慢性肾炎。

尿液的变化足以证明。

无论是哪种类型,也不论在哪个阶段,凡慢性肾炎都必有尿液的变化。

其特点是尿中蛋白、细胞都增多,并常出现管型。

总之是沉渣增多,趋于浑浊,而浑浊正是湿热的显著标志。

从治疗结果也证实了湿热的存在。

慢性肾炎患者大用温补之后,疗效不显,如能注意清化湿热,效果就比较满意。

例如:我曾治傅某某,男,42岁。

患肾炎已2年多,尿蛋白常在(++~+++),腰痛乏力,下肢酸困,稍有浮肿,纳食乏味,小便黄少,面色晦滞。

舌根苔黄腻,脉细滑。

辨证属下焦湿热久稽而致肾虚,立法清利湿热,补益肾元。

处方:猪苓12克,泽泻12克,茯苓12克,滑石15克,阿胶12克,石韦24克,茅根24克,玉竹15克,桑寄生、牛膝各9克,生黄芪18克,甘草6克。

以上方加减,调理半年余,诸症皆除,尿检转阴。

病人已恢复工作,追访两年正常。

这例虽然正虚,但都以清热利湿为主,而且补虚之药也都选清和活泼之品。

黄芪用生而不用炙,就是取其清和,以免助热;补肾用牛膝、桑寄生而不用熟地、萸肉,就是取其流通,以免恋湿。

总之,在慢性肾炎治疗中,清化湿热不容忽视。

二、张镜人: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为湿热内蕴,损伤脾肾气阴所致。

脾虚则运化无能,肾虚则关门不利。

于是水液潴留而形成浮肿,精气不藏而出现尿蛋白及管型,热伤阴络,镜检可见红细胞。

其病因应着眼于湿热,病位应着眼于脾肾。

证属虚实错杂,治宜标本并顾。

面目及肢体浮肿者,治疗重点在促进脾气的转输水湿与肾气的开阖功能,兼佐通利水道,防己黄芪汤当列首选。

刘渡舟医案(110-119

刘渡舟医案(110-119

刘渡舟医案(110-119【110】遗精王⨯⨯,男,32岁。

患慢性肝炎已有五载。

近期出现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头晕耳鸣,每隔三五日即“梦遗”一次,阳易勃起、不能控制,腰膝酸软、口渴思饮、两颊绯红、目有血丝、眼眦多眵、脉弦而数、舌光红少苔。

证属肝阳过亢,下汲肾阴,风阳鼓动,相火内灼。

乃用王太仆“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疗原则:生地20g、熟地20g、丹皮10g、白芍10g、黄柏10g、山药15g、知母10g、龟板10g、山萸肉15g、茯苓12g、天冬10g、麦冬6g、酸枣仁20g、夜交藤15g、丹参12g、黄连8g服至八剂则神倦欲睡。

又进四剂,则觉心神清凉,烦躁顿消,阳不妄动,走泄不发。

后以知柏地黄丸巩固而愈。

[按语]李士材有“乙癸同源”之说。

肾藏阴精,肝藏阴血,二者有相火互相撷颃。

一旦肝肾的阴精不足,不但其间可相互影响,而且可造成相火偏亢,火盛则动,动则内扰阴精,于是屡发遗精走泄、烦热耳鸣等症。

故用肾肝同治之法,壮阴水以制火阳之动。

方证相对,果获良效。

【111】滑精走泄刘⨯,男,56岁,北京人。

既往有冠心病史,经常出现心悸、气短等症。

最近因打制家具,操劳过度,因而大便溏泻、每日三四次,饮食减少、周身疲惫。

并自觉两腿阴股时有麻簌簌之感,甚则上连于前阴,则自行走泄,不能控止。

失精之后,则头晕腿软,无力支持,不能劳作。

切其脉软而无力、舌胖嫩而苔滑。

此证为脾气虚衰,清阳下陷,升举无力,真元不固。

治当补脾升清,提摄真元为法。

黄芪30g、红人参9g、升麻3g、柴胡3g、山萸肉10g、桔梗3g、知母3g连服三剂,气力有增。

又服三剂,阴股发麻与走泄不发。

接连再服,心悸气短等症随之而减。

[按语]滑精多因恣情纵欲,竭伤肾元,使精关不固所致。

而本例则由劳倦过度,使脾气内伤,清阳不升,气不摄精而成。

辨证从大便溏泄之突出证候与滑泄并见,故用参、芪甘温以补之;升麻、柴胡以升之;加山萸肉以敛精气;加桔梗之舟楫以载药上浮;加知母以秘阴而凉肝肾。

刘渡舟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

刘渡舟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

刘渡舟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刘渡舟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全网发布:2011-06-23 20:25 发表者:印利华8395人已访问刘渡舟教授从事中医临床与教学半个多世纪,上溯歧黄之道,下迨诸家之说,力倡仲景之学,博采众长,学验俱丰,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和医疗风格,于临床各科均有自己独到的经验。

现将刘老在脾胃病治疗上的经验简论于后,虽不能赅尽刘老经验,亦能述其大略。

1 尊仲景活用五泻心汤慢性胃炎属于中医学“痞证”、“胃脘痛”、“胃痞”的范畴,其临床症状以胃脘胀满为主,而《伤寒论》五泻心汤是治疗心下痞气的主方,与慢性胃炎正相合拍。

导师刘渡舟教授认为: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首当从脾胃不和入手,脾胃之气不和,升降之机乖戾,使气痞于心下而成心下苦降辛开,寒热并用,以和脾胃,为治疗心下痞的主方,也是导师治疗慢性胃炎的常用方。

1.2 生姜泻心汤药物组成:生姜、甘草、人参、干姜、黄芩、黄连、半夏、大枣。

本方即半夏泻心汤加生姜减干姜用量而成。

治疗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肠鸣下利,或胁下作痛,小便不利,脉沉弦,舌苔水滑。

证属脾胃虚弱,中气不运,饮食不化,水饮内停而成痞。

药用生姜健胃以散水饮,佐以半夏涤痰以消痞气;干姜温中以祛寒气;人参、甘草、大枣甘温扶虚,补中益气;黄芩、黄连苦寒而降,以治胃气上逆。

刘老对生姜泻心汤的使用得心应手,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刘老认为:本方的辨证要点为胁下有水气,临床表现当为胁下疼痛及腹中肠鸣。

在使用本方时通常加茯苓以健脾利水。

本方在治疗慢性胃炎的应用中与半夏泻心汤有异曲同工之妙,临床区别主要在于呕与利的多少,以及有无肠鸣。

1.3 甘草泻心汤药物组成:炙甘草、黄芩、黄连、干姜、半夏、大枣。

本方即半夏泻心汤减人参,加重甘草之剂量而成。

治疗心下痞硬而满,腹中雷鸣,下利频作,水谷不化,干呕心烦不得安之虚气痞。

方以甘草命名,义在缓客气之逆,益中州之虚;佐以大枣之甘,则扶虚之力为大;半夏辛降,和胃消痞;芩、连清其客热;干姜温其里寒。

刘渡舟时方集锦——化肝煎

刘渡舟时方集锦——化肝煎

刘渡舟时方集锦——化肝煎1:刘渡舟化肝煎加味治疗癃闭医案经验。

王xx,女,45岁。

患慢性肾小球肾炎一年有余,尿中常有蛋白及红、白血球,小便量少,一直住院服用“激素”治疗,病情不见好转。

近日因情绪波折使病情陡然加重,小便点滴难下,而有尿毒症之险恶,已发出病危通知。

家属恐慌万分,急邀刘老会诊。

见患者面色青黯无泽、神情抑郁、腹胀如鼓、小便点滴而下、下肢肿胀按之凹陷。

问其大便干结、一周未行,伴胸胁满闷、口燥咽干、五心烦热、低热不退。

视其舌红绛无苔,握其两手,脉弦出于寸口。

辨为肝火刑金,灼伤肺阴,不能通调水道之证。

急以开郁凉肝,清降肺气,开水之源头,以利三焦水道。

处以“化肝煎”加味。

青皮9g、陈皮9g、丹皮9g、栀子9g、白芍12g、土贝母9g、泽泻6g、麦冬30g、沙参30g、紫菀9g、栝蒌皮12g、枇杷叶12g、通草9g、茯苓40g服药后小便缓缓而下,大便畅通,肿胀渐消,两周内体重减去十五斤,余症皆随之好转。

继以调理肝脾之法,终于转危为安。

[按语]癃闭一证,情属危急之候,见于临床,有虚有实。

本案癃闭继发于慢性肾炎之后,其危重之势可知,处理不当,每可导致阴阳离决,上下不通的“关格”证。

本案辨证关键在于“脉弦出于寸口”,寸部候肺,弦为肝脉,寸部脉弦,则为肝郁化火,刑金伤肺之象。

金被木刑,肺阴灼伤,肺气失于清肃下降之职,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见小便量少、点滴而下。

正如李用粹《证治汇补》所说:“一身之气关于肺,肺清则气行,肺浊则气壅,故小便不通由肺气不能宣布者居多”。

小便不下,水液因之蓄积于内,则必伴腹胀如鼓。

肝气郁结,则胸胁满闷、面色青黯。

肺失清肃则呼吸不畅、大便不行。

身热、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舌绛无苔,皆为肝火妄,肺阴虚之证。

故治当疏肝清热,润肺降气。

肺气一降,则水之上源洞开;肝气疏达,则三焦水道通利。

“化肝煎”出于《景岳全书·新方八阵》,由青皮、陈皮、芍药、丹皮、栀子、土贝母、泽泻七味组成,为疏肝清热降气之良方。

刘渡舟辨治慢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症状的经验

刘渡舟辨治慢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症状的经验

・老中医经验・刘渡舟辨治慢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症状的经验陈 明作者单位: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 【摘要】 介绍了刘渡舟辨治慢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症状的临床经验:(1)水肿—燮理阴阳,祛邪寓于扶正。

(2)蛋白尿—调理脾肾,补益寓于祛邪。

(3)血尿—着眼湿热,临证须分虚实。

(4)氮质血证—疏利三焦,溃败邪毒为要。

在对主要症状进行辨证时,并须结合辨病以遣方用药,始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关键词】 慢性肾小球肾炎; 老中医经验 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一常见病、疑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浮肿、蛋白尿、血尿、氮质血症等症。

鉴于本病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刘渡舟老师在辨治本病时,常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对慢性肾炎所表现的主要症状进行中医辨证,并结合辨病的经验而遣方用药,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1 水肿———燮理阴阳,祛邪寓于扶正水肿是慢性肾炎的常见表现。

刘渡舟老师认为,慢性肾炎水肿虽多属于“阴水”的范畴,但若遇到六淫等邪诱激,亦可呈急性发作而表现为“阳水”。

不论阴水、阳水,总是水液郁积于体内,从而导致阴阳失衡,气血失调。

其治疗当奉行《素问・汤液醪醴论》“去宛陈艹坐”的原则,以祛除体内郁积的水液废料为先,或发汗以“开鬼门”,或利尿以“洁净府”,调理阴阳,使之趋于平衡。

然而,慢性肾炎水肿常常是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往往具有“虚”的一面,呈现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病机。

因此,在治疗上又要注意邪正的关系,祛邪的同时注意固本扶正,调补肺、脾、肾三脏,以恢复其气化功能。

治疗阴水既注重渗利停积之水湿,又要注意温通脏腑之阳气,因此常以通阳化气、消阴利水为法。

而在调理脏腑时,根据临床又多注重温补脾肾。

如下肢浮肿,时轻时重,伴大便溏薄,畏寒气怯,脉软肢冷者,为脾阳虚水停,以实脾饮加减;若下肢浮肿见脉沉,面色黧黑,小便不利,心悸头晕,背恶寒者,为脾肾阳虚水停,常用真武汤加味;若是尺脉沉迟或细小,腰酸脚弱,小便不利者,则为命门火衰,水气不化,用金匮肾气丸缓治为上。

1959年资料6 我的慢性肾炎治愈的经过

1959年资料6  我的慢性肾炎治愈的经过
我在1957年7月间不知不觉的发生无法治愈慢性肾炎,13个月来,由于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我享受着公费医疗的福利,一直没间断治疗。到58年9月由××中医院出院时,除全身水肿基本消失外,检验情况仍然不好:尿蛋白(+++),红白血球各0一2,血浆非蛋白氮更是不断的往上增加。
我在中医院虽然绝对禁止了食盐,并且每天吃利水的药,但医治了三个月,水肿还是不能消退,就是有时消退了,但不久又肿起来。为了急于使水肿消退,我一方面要求主治医师给我想办法,一方面翻阅医药书籍,找寻验方。我见陈修园金匮要略浅註云:“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为水,小便即难。此言水病之既成,责在肾阳,以少阴主肾阳也……余借用真武汤补肾中之阳,坐镇北方以制水,又加木通,防己,川椒目以导之,守服十余剂,气化水行如江河之沛然莫御矣。”我忽然想起长沙周季良老医师曾给我治疗过,他的处方是:生姜、白芍、白术,附片,茯苓……药,服了6剂以后,小便增多,腹水也消退了一点,尿蛋白也有一点减少。因此,我要求主治医师给我服真武汤,但主治医师说我阴虚太甚,真武汤是补阳的药,于病情不适合;况脉又滑,更不宜吃附子。
编者按:本文作者因患慢性肾炎久治不愈而钻研祖国医学,并以学习心得自己治疗,从而获得基本全愈。文中虽系描述个人的治疗经过,但其中却贯穿着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精神,有供读者参考价值。文稿付梓后,最近又据作者续稿称:本人经过继续治疗以后,虽中途因患胸膜炎、胸腔积液,使肾炎发生过波动,但由于“加味真武汤兼河车补心丸”的效力,终于使残留的不正常现象如尿内存在的少许上皮细胞和尿丝、血浆排蛋白氮尚未达到正结、极轻度的氮质血症等完全消失而痊愈了。
在治疗绝望的情绪下,我同意了病友张同志的劝告“任何药也不吃,好好地继续休养,让肾脏自然地恢复它的功能。”但是我的爱人又劝导我,不要消极,动员我继续找名中医治疗,或继服周家骏医师的药方。

刘渡舟应用五苓散方经验名家医案

刘渡舟应用五苓散方经验名家医案

刘渡⾈应⽤五苓散⽅经验名家医案恩師著名經⽅專家北京中醫藥⼤學劉渡⾈教授,以五苓散⽅治上下百疾得⼼應⼿。

他強調,熟悉和掌握仲景對五苓散證病機的分析和對⽔氣病的認識是應⽤好五苓散的基礎,在隨診的幾年中,劉⽼反復要求我們背誦和理解原⽂,觀⽼師⽤五苓散,⼤致分為以⼩便不利為主癥及兼癥兩種。

⼀、⼩便不利為主要癥狀的病癥 很多患者以⼩便不利為主要癥狀來就診,⼩便不利是五苓散證的⾸要癥狀,最初⾒于傷寒汗后損傷正氣,邪氣由太陽經表傳⾄經府,致膀胱氣化不利,癥⾒⼩便不利,微熱消渴,劉⽼⽤五苓散關鍵是抓住膀胱氣化不利這⼀點最根本的病機,凡⼩便不利同膀胱氣化不利者皆⽤五苓散,與原⽂中⼀樣的外感引起者可以應⽤,其它原因引起的⽼師也同樣應⽤,實際上后⼀情況在臨床上更為多⾒,⽐如⼈⾄中年,正常⼈陽氣會稍有不⾜⽽影響膀胱的氣化功能,這時僅是功能失調,不會有畏寒、肢冷等陽虛癥狀,“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五苓散于淡滲藥中⽤⼀味⾟溫的桂枝助膀胱氣化,僅輕輕溫通⽽已,藥后氣化功能正常,⼩便即可通利。

這時,⼀般醫家往往⽤腎氣丸治療,⽽⽼師卻⽤五苓散,以病機分析來看,⽤五苓散要更為適宜,腎氣丸顯然過于滋膩厚重了。

⼆、⼩便不利為兼癥的病癥 氣的運⾏直接影響⽔的運⾏,⽼師對仲景⽔氣病的學說有很深⼊的研究,在他的許多著作中都有論述,⽼師認為三焦為⼈之氣⽔通道,有出有⼊⽅為正常,若⽔之通道只⼊不出,⽔無出路,則必致⽔邪逆⽽向上,四處為患,⽔濕之邪上冒清陽⽽為眩暈⽬蒙⾯腫;⽔飲凌⼼可致胸憋⼼悸;⽔飲凌肺可致咳喘;⽔停中焦可致⼼下痞;⽔停下焦可致腿腫,這時讓⽔有出路諸癥⽅能解決。

⽼師⽤五苓散治療上中下諸多癥候意在于此,⽼師曾在他的⼀部著作中記述過這樣⼀個病例:⼀個男青年,患癲癇,雖屢⽤苯妥英那等抗癲癇藥物不能控制發作,⾃述發病前感覺有⼀股氣從下往上沖逆,⾄胃則嘔,⾄⼼胸則煩亂不堪,⾄頭則暈厥,⼈事不知,少頃蘇醒,觀其⾆淡胖苔⽩,⼜詳問知其⼩便頻數,排尿不暢尿量甚少,⽼師診為太陽膀胱蓄⽔,⽔氣上逆,蒙蔽清陽,⽼師以五苓散利⼩⽔,九劑藥后病情⼤減,癲癇竟得以控制,《傷寒論》中有“渴欲飲⽔,⽔⼊則吐者,名為⽔逆”,《⾦匱要略》中也有“假令瘦⼈臍下有悸,吐涎沫⽽癲眩者,此⽔也,五苓散主之”⼀條,此病例正是驗證,⽼師⽤五苓散通過利下竅⽽達到利三焦,除三焦之病變的功能。

名老中医刘渡舟临床经验临证特色

名老中医刘渡舟临床经验临证特色

名老中医刘渡舟临床经验临证特色三、治疗心脏病(de)经验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为阳中之太阳,心脏之阳为君火.心脏其所以能不息地搏动,从生到死,无有歇时,主要依赖阳气(de)运动;心脏主血脉与主神明(de)功能也依赖于阳气.心脏以阳气为用,故心脏病亦恒多阳气之病,或阳气太过,或阳气不足.然就临床观察所见,在现代医学所称(de)心脏病中,其证属心阳虚者多而心火旺者少.如果心阳虚衰,坐镇无权,不能降伏下阴,下焦水寒之气即可能乘虚上冲心胸,尤其是在脾肾阳气同时虚弱(de)情况下,下焦水寒之气上冲更成为一种必然(de)趋势,所以心脏病又多见水气上冲之证.其治疗宜温养心脏之阳以治其本,而用降逆下气、利水消阴以治其标.经方苓桂术甘汤是基本方,无论哪种心脏病,只要其临床表现符合水气上冲(de)特征,就可以也应当使用这一治法.胸中为阳位,清虚之地,水寒为阴邪,故阴邪闭阻,虚阳被遏.在这种情况下,表现为以邪实为主(de)痰饮痹阻证,而心阳虚弱(de)症状反不突出.对这种病证(de)治疗要以祛邪为主,消阴邪、通阳气,而后乃扶正固本.单纯性心火亢盛证主要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或高冠心.心火亢盛合并心肾阴虚以及单纯性心肾阴虚证,从理论上讲,都是继发形成(de).这类病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对单纯心火亢盛证(de)治疗宜用苦寒直泻心火;后两种情况则苦寒清降与甘寒或咸寒养阴合用,或者纯用咸寒养阴,并佐用重镇潜阳之品.要注意(de)是,无论阴虚还是阳虚,由于阴阳互根(de)道理,到后来都可能出现阴阳两虚(de)病变,张仲景炙汤就体现了这种治法,是治疗心脏病阴阳两虚(de)代表方.至于心脏病中瘀血(de)问题,往往是继发(de).心脏病确有夹血瘀为病者,但是瘀血既非心脏病(de)共性,也非疾病之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瘀血阻络是继发于心阳虚衰和水气上冲之后(de)病变.所以活血化瘀不是治疗心脏病(de)根本法则.刘氏治疗心脏病较少单纯使用活血化瘀之法,即使有明确(de)血瘀现象,也只是在主方(de)基础上加入少许活血之品,其指导思想即在于此.心脏病发生发展(de)基本规律可以表示如下:根据刘氏(de)经验,心脏病可以按如下类型分而治之:(一)心火亢盛临床特征为心烦,急躁易怒,胸闷,头晕,头胀,头痛,尿黄便燥,舌红苔黄、脉滑或大;其人多形盛气实,或颜面为脂溢性皮肤.这种类型多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或高冠心,参考辨证指标为高血压、高血脂.治疗宜用苦寒直泻心火,可用三黄泻心汤或解毒汤化裁,血压高者与三草降压汤联合应用.(二)心火亢盛心肾阴虚此型(de)临床特征为心烦失眠,心悸,口渴,舌红,脉细数.治疗用汤泻心火、滋肾阴.此方用、,得三黄泻心汤之半;然阴气已虚,故有、芍药滋养心肾之阴血,此有炙汤养心阴之意.然彼者心脏之阳不足,故不用芍药;此者心火过旺,故芍药可用.(三)心肾阴虚亢阳化风此型(de)临床特征为心悸动不安,身体振振然动摇,头晕,眠差,虚羸少气,动则喘喝,脉细弦或结代,舌红少苔.治疗宜用三甲复脉汤滋养心肾之阴,镇潜熄风安神.(四)心阳不振其主要辨证指标为胸闷或心慌,欲得按之,舌淡、苔白,脉促或脉细.治之宜温养心阳,用汤或去芍药汤.此二方看似简单,药力薄弱,其实如果辨证准确,患者服汤后往往心悸定,胸闷止,有云开雾散之感.如果心阳虚弱较重,证见脉微恶寒,四肢不温,亦应遵循张仲景方法,用去芍药加汤温心肾之阳而散寒.剂,如汤、小建中汤等,皆可依据仲景辨证论治方法选用.(五)心阳不振痰饮凝阻临床特征为胸闷或闷痛,彻背连肩,舌苔白腻,脉滑.先祛邪后温阳,用白酒汤.如果兼有失眠,汤,通心胸之阳而化痰安神.如果兼见胁下气逆,上冲于胸,用汤,通阳降逆.刘氏在治疗此型病证时,也用杏仁汤.(六)心阳虚弱水气上冲这种病证临床最为多见,刘氏称之为“水气上冲”性心脏病.根据刘氏(de)经验,水气上冲(de)特征可归纳如下:水舌:舌质淡嫩,舌苔水滑.这是由于阳气虚弱,水饮从下而上,在舌象上(de)反映.水色:即面色黧黑或面见“水斑”.所谓“水斑”,即见于额部或面颊、目下、颧部、下颌部位(de)褐色斑点,其色黯滞.此由于水之色黑,水邪为患,故面色黧黑;水寒久客,而心不华面,荣卫凝涩,故面生水斑.这种表现在临床上往往被认为是瘀血所致,而多用活血化瘀之法.但刘氏认为此是阳虚水气上冲(de)确切特征,用温阳化饮方法治疗,效果甚佳.水脉:脉沉弦.脉沉主水,弦主饮,两种脉象皆属阴脉,反映水寒为病.水症:水气凌心则悸,阻闭心胸之阳则胸闷、短气、喘息.水为阴邪,阳虚为阴病,夜晚属阴而阳气渐退,故胸闷等现象有夜间加重(de)倾向.此外,若水气上冲于头是头晕目眩、咽噎耳鸣、脸面浮肿.水气上冲性心脏病(de)基本治疗方法是温心阳、化水气、降逆气,其基本方剂是苓桂术甘汤.无论何种心脏病,只要具备上述水气上冲特征,就可以使用该方,并根据具体病情加减.如若头晕较甚,其舌大者,是为水湿阻碍清阳,则加,取法于金匮汤;若胸闷脘痞、呕恶、苔腻,此属痰湿内阻,加、橘红,则二陈汤已寓其中;若肝气激扬,作嗳,头晕目胀,可加、疏肝下气;若血压偏高,头目胀痛,此为肝阳引血上逆,加、、草(此为“三草降压汤”,刘氏临床习用此汤治疗高血压之具有肝火特征者)以降气血之逆;若胸闷较重,舌苔白润,此为寒凝突出,加重,甚者加以温通阳气;如果心前区疼痛控背,手臂麻木,舌有瘀斑,是为夹有瘀血,则加、以活血化瘀,此为“苓桂茜红汤”,亦可加、,以加重活血化瘀力量;若心悸明显,胸闷短气,入夜尤甚,则加炮、;烦躁者,加、重镇安神;冲气突出者,亦须加重降逆平冲;少气明显者,加用(或,重者用);如果同时见有血瘀征象,则再加入沙参、,这便成为“苓桂三参汤”.此方对于水气上冲性心脏病合并有明显气虚血瘀病机者,效果甚佳.如果脉结代,其属中气虚陷者,加入参、芪益气升提;合并气阴两虚者,则苓桂术甘汤与生脉散合方;如果舌淡白如纸,下肢浮肿而小便不利,则以苓桂术甘汤与真武汤合用,或二方交替使用,同时宜再加用;如果小便不利比较突出,则方中一味必须减量或者去而不用,再加、,是取五苓散法.由于有(de)存在,能够益气、化气行水,是春泽煎法.本为阳气不振而水气上冲(de)阴性证候,然亦有水蓄久之而蕴热者,这时舌苔转为黄厚腻,舌质微红,口反渴,纯用温药于病不妥,则取桂苓甘露饮意,于方中加入生、、.脉迟者为阳虚寒凝,参、附在所必用;如果寒凝无汗,可以将苓桂术甘汤与汤合为一方;如果脉数而无力,多为阳虚阴逼,心阳虚浮所致,亦需使用和益气温阳,用收敛,用和潜镇.(七)心阳虚弱水气泛滥此型(de)临床特征是:心悸,头眩,小便不利,身体浮肿或沉重、疼痛,或大便不实,手足不温,恶寒,舌淡苔白,脉沉,治之宜用真武汤温心肾之阳而利水.(八)心阴阳两虚其临床特征是心动悸,即心悸并伴有明显(de)身体同节律(de)振动感,脉结代.治之用炙汤,此较之复脉汤多与辛温通阳之品(从源流上讲复脉汤是炙汤去辛温之姜桂而成).临床上观察到,姜桂不仅有温阳通脉(de)作用,而且还可以预防或减轻、地黄诸阴寒凝敛之品对脾胃可能(de)副作用.如有(de)患者在服复脉汤以后脾胃之气受到抑制,出现纳呆、脘痞症状,当加入姜、桂以后,这类症状即可消失.后世温病学家有时对温热性质(de)药物畏若蛇蝎,如用小青龙汤要去麻、辛,用炙汤要去姜、桂,一概而论,未免太偏.此是有感而发,尚望同道留意焉.以上为心脏病在临床上(de)几种主要(de)和常见(de)证型,此外还有几种情况也值得提出,如少阳、厥阴为枢,肝、胆(de)疏利有助于心阳(de)运布,有助于心脉(de)通畅.若肝、胆失于疏利,则有可能影响于心,使心阳内郁,使心脉迟涩,治疗宜用小汤疏利肝、胆.如果同时见有项背强痛、肩臂疼痛或麻木者,表明病涉太阳,当以小汤合汤两解太、少.如果以气机郁结为主,以致心烦易怒而又手足不温者,则当用四逆散疏而泻之.又有肝郁而脾虚者,肝郁使心脏之血气不畅,脾虚使心脏之血脉不充,因而可能引发心脏病变,其治疗宜用逍遥散疏肝健脾,兼有郁热者,用丹栀逍遥散治疗.又有阳明胃热而又上熏于心,见虚羸少气,心悸不宁,口渴,面垢,脉大而芤,舌红苔黄,用汤治疗.医话1案王某,男,36岁.包工头,1995年8月16日来诊.自述心悸气短,憋胀3年,在某医院检查:52次/每分钟,诊为心动过缓.曾用参麦、复方丹参注射液等静点,症状暂缓,近日因工程紧迫,,操劳过度,心悸加重并伴乏力.于8月9日晚,突然心悸胸闷,气促汗出,口干舌燥,畏寒肢冷,时欲大便,眩晕欲倒,急送当地医院抢救,心电图检查:心率44次/每分钟,经吸氧、静滴(药名不详),住院数日后,心率始达55次/每分钟而出院.为求用中药彻底,慕名请刘渡舟诊治.刻下:胸闷,气短乏力,口干不欲饮,畏寒肢冷,(正值炎暑,身着夹克),大便3日未行,舌淡苔少,脉沉迟时结,证属心阴阳两虚,以心阳虚为主之心悸证.治宜温阳通脉,气血阴阳并补,拟伤寒论炙甘草汤合附子汤:炙甘草15克,红参10克(另炖),桂枝15克,生姜10克,麦冬30克,生地黄30克,阿胶15克(烊化),大枣15枚,麻子仁10克,熟地黄20克,蜜麻黄5克,炮8克,细辛5克.5剂,每日一剂,清酒合水各半煎,每日两次分服.侍诊诸生私议:暑气蒸蒸,老师缘何置麻黄于方中,不虑汗出亡阳,犯“虚虚”之戒有曰:老师用药不必多虑,只是吾等不晓个中玄奥耳药尽,患者心悸胸闷、诸症明显减轻,大便日行一次,已着单衫,脉沉无力,结象消失,脉率可达60次/每分钟.上方减麻子仁,又投7剂.服后,患者又欣然来诊,自述神清气爽,料病已愈.诊其脉率,已达68次/每分钟.刘渡舟令再取7剂.隔日一剂,以巩固疗效.老师曰:认识疾病在于证,疾病则在于方.总观是证,为心阴阳两虚尤以心阳虚为主证之,其治必从阴阳两方面权衡,用伤寒论炙甘草汤,当属合拍.然炙甘草汤补心阴之力大,补心阳之功稍逊.而患者又偏以心阳虚为主,故合用伤寒论附子汤,以补偏救弊,并非取其温经解表,而用于鼓动心阳,以治心动过缓,故使数年顽疾得愈.又曰:合方中虽有麻黄一药,汝等勿虑其有发汗亡阳之弊,因“麻黄得熟地则通经络而不发表”(中国医学大辞典谢观论阳和汤),验诸临证,其言不欺.讲毕,学生啧啧称羡,用麻黄之疑亦随之冰释.。

名中医治疗慢性肾炎水肿或肾病综合征的心得!

名中医治疗慢性肾炎水肿或肾病综合征的心得!

名中医治疗慢性肾炎水肿或肾病综合征的心得!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后天必本先天为主宰,先天必赖后天为滋养。

脾虚失运,胃阳不足,均可导致土不制水而水聚为病。

胃主降浊,胃气降则诸浊阴皆降。

只有胃的降浊,才能使水谷之浊气下达大小肠,从便溺而消。

故肾主二便与胃之降浊相关。

可见,无论脾还是胃,在生理病理上与肾均有密切的联系。

慢性肾炎水肿期或肾病综合征,水肿日久,反复消长不愈,甚至全身水肿,纳呆便溏,神疲乏力。

此时应健脾渗利,方选防己茯苓汤、春泽汤加减,并重用白术、苍术、茯苓、苡仁等药。

如晨起头面肿甚,小便量正常,则宜补脾化湿为主,不宜过于分利,方选参苓白术散加黄芪、赤小豆等。

脾胃气虚不运,易致水停为肿;水湿停聚又易致脾胃气滞。

气滞水停,气不行,水难消。

故对水肿日久难消者,应注意调气。

除疏肝调气外,调理脾胃气滞亦不容忽视。

肾炎水肿长期不消,腹部胀大,皮肤增厚,小便不利,时有呕恶,常用五皮饮、大橘皮汤加减,可加苏叶梗、莱菔子等药。

如为其他证型兼有水肿,脾胃气滞,则可在辨证方中选加苏梗、橘皮二味,尤其是苏梗用量宜偏大,可酌情用至二三十,临床效果颇佳。

肾炎蛋白尿常须从脾胃调治方能取效。

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脾虚气弱最为多见。

常见气短纳少,倦怠无力,腹部微胀,大便不实,脉细,苔薄白等。

方用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并重用黄芪、白术。

如患者无自觉症状,仅尿检有蛋白,则以补脾固精为主。

并重用芡实、怀山药、黄芪、白果。

脾虚湿困或脾胃湿热在肾炎蛋白尿中颇为常见。

脾虚湿困者多见胸脘胀闷,纳少便溏,头重,身微肿,脉细濡,苔白腻。

治以胃苓汤、参苓白术散加减。

其中苍术可用至三十,白术可用至20克,茯苓可用至30~60克。

如为脾胃湿热,则多见胸闷纳差,口干而饮水不多,口粘口苦,心烦,尿黄或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

对于蛋白尿持续不降,经多种方法治疗无效者,尽管病人可以没有湿热表现,但我们认为患者可能存在隐性湿热病灶,可在辨证方中加用青风藤、黄蜀葵、辣寥、爵床等药治疗,常能取得明显效果。

名老中医经验方(1)

名老中医经验方(1)

名老中医经验方◆◆◆这是独特经验,是常期的临床累积经验结果,建议大家合理吸收,增长见闻。

◆◆◆一、柴胡解毒汤(刘渡舟)【组成】柴胡10g、黄芩10g、茵陈蒿12g、土茯苓12g、凤尾草12g、草河车(即蚤休)6g。

【主治】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表现为谷丙转氨酶会显著升高,证见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

【用法】水煎服,日1剂。

二、加味五金汤(俞慎初)【组成】金钱草30g、海金砂15g、鸡内金10g、金铃子10g、川郁金10g、玉米须15g。

【主治】肝胆结石、尿路结石,以及肝炎、胆囊炎、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用法】日1剂,水煎分服。

【加减】1、肝胆结石,加枳壳6g、朴硝6g。

2、大便不通,加元明粉12g。

3、尿路结石,加石苇12g、猫须草12g。

4、有绞痛者,加元胡10g、生甘草3g,以缓解疼痛。

【典型病例】林某,男,60 余岁。

患者侨居印度尼西亚40 余年,4 年来患胆囊结石症,经常右胁部胀痛,多在清晨四、五点左右,小便经常色黄如茶,年老不愿手术。

俞氏鉴于以往多服西药,目前症状为胁痛,小便黄,乃处以加味五金汤治之,嘱其连服30剂。

【处方】金钱草30g、海金砂15g、鸡内金10g、金铃子10g、郁金10g、京丹参12g、绵茵陈15g、山栀子6g、川黄柏6g、制大黄10g(便通停用)。

【用法】水煎服,连服30 剂,每天1 剂,日以金钱草、玉米须各20 g,水煎代茶。

三、止咳定喘汤(俞慎初)【组成】蜜麻黄6g、光杏仁5g、炙甘草3g、紫苏子10g、白芥子6g、葶苈子6g(布包)、蜜款冬6g、蜜橘红5g、结茯苓10g、清半夏6g。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或轻度肺气肿,尤对风寒咳喘痰多者有较好的疗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1、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表证明显者,可酌加荆芥、防风、紫苏叶等。

2、痰粘稠、咯吐不爽者,加桑白皮、浙贝母。

3、胸闷不舒者,加瓜萎、郁金。

刘渡舟应用五苓散方经验 五苓散验案集 五苓散

刘渡舟应用五苓散方经验 五苓散验案集 五苓散

刘渡舟应用五苓散方经验+五苓散验案集+五苓散刘渡舟应用五苓散方经验+五苓散验案集+五苓散刘渡舟应用五苓散方经验恩师著名经方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教授,以五苓散方治上下百疾得心应手。

他强调,熟悉和掌握仲景对五苓散证病机的分析和对水气病的认识是应用好五苓散的基础,在随诊的几年中,刘老反复要求我们背诵和理解原文,观老师用五苓散,大致以小便不利为主症及兼症两种。

一、小便不利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很多以小便不利为主要症状来就诊,小便不利是五苓散证的首要症状,最初见于伤寒汗后损伤正气,邪气由太阳经表传至经府,致膀胱气化不利,症见小便不利,微热消渴,刘老用五苓散关键是抓住膀胱气化不利一点最根本的病机,凡小便不利同膀胱气化不利者皆用五苓散,与原文中一样的外感引起者可以应用,其它原因引起的老师也同样应用,实际上后一情况在临床上为多见,比如人至中年,正常人阳气会稍有不足而影响膀胱的气化功能,这时仅是功能失调,不会有畏寒、肢冷等阳虚症状,“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五苓散于淡渗药中用一味辛温的桂枝助膀胱气化,仅轻轻温通而已,药后气化功能正常,小便即可通利。

这时,一般医家往往用肾气丸治疗,而老师却用五苓散,以病机分析来看,用五苓散要更为适宜,肾气丸显然过于滋腻厚重了。

二、小便不利为兼症的病症气的运行直接影响水的运行,老师对仲景水气病的学说有很深入的研究,在他的许多著作中都有论述,老师认为三焦为人之气水通道,有出有入方为正常,若水之通道只入不出,水无出路,则必致水邪逆而向上,四处为患,水湿之邪上冒清阳而为眩晕目蒙面肿;水饮凌心可致胸憋心悸;水饮凌肺可致咳喘;水停中焦可致心下痞;水停下焦可致腿肿,这时让水有出路诸症方能解决。

老师用五苓散治疗上中下诸多症候意在于此,老师曾在他的一部著作中记述过这样一病例:一个男青年,患癫痫,虽屡用苯妥英那等抗癫痫药物不能控制发作,自述发病前感觉有一股气从下往上冲逆,至胃则呕,至心胸则烦乱不堪,至头则晕厥,人事不知,少顷苏醒,观其舌淡胖苔白,又详问知其小便频数,排尿不畅尿量甚少,老师诊为太阳膀胱蓄水,水气上逆,蒙蔽清阳,老师以五苓散利小水,九剂药后病情大减,癫痫竟得以控制,《伤寒论》中有“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为水逆”,《金匮要略》中也有“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者,此水也,五苓散主之”一条,此病例正是验证,老师用五苓散通过利下窍而达到利三焦,除三焦之病变的功能。

真实医案:慢性肾炎—我的半官半医之路

真实医案:慢性肾炎—我的半官半医之路

真实医案:慢性肾炎—我的半官半医之路在杏林九针之前发布的文章中,有读者留言家中亲人患有慢性肾炎三余年,希望求药方,小编特发此文以觞读者,文章来源自学中医者张黔,为中医爱好人士,文中药方出自名医赵绍琴老师的临床医案,有意者仅供参考,作者联系方式恕不提供。

(以下原文)网上到处充斥着慢性肾炎的消极言论,这对很多寻求帮助的慢肾患者无疑来说是一个更大的打击,想当初,我也是这样被各种负面信息打击得抬不起头,(顺便说一下,不是我的得了慢肾,是我妻子有慢肾),不过还好我路子走对了,没有没那些可恶的西医误导,妻子的慢肾没有夺走我对妻子的爱,反倒成了我人生的转折。

我想我先应该自我介绍下,再谈谈我的慢肾诊治经验。

我是个普通人,政府公务员,我对中医从小就热爱执着,很小的年纪,我就看了《黄帝内经》、《本草》、还有关于养生的,讲秘方的书,特多,都是杂七杂八的,当年考大学,本想报考中医学,可惜眼睛有色弱,不让报,后来我就稀里糊涂的念了法律,最后又混进了革命队伍,大家知道,当上公务员,生活应该就是很轻松的了,可我呢,一开始也是这样,直到我妻子怀孕快临产的时候,她才吞吞吐吐的告诉我,她有慢肾,临产的时候会很危险,怕这一关过不了。

我当时倒还对慢肾不是很了解,我想不是癌症就行,所以根本也没放心上,只是单纯的安慰妻子,运气的是,她生产过程十分顺利,没有出现慢肾的并发症。

就这么过了大半年,有一天我莫名其妙的钻进书店看了一本流行养生书,里面谈到慢性肾炎是如何如何严重,这病永远治不好。

最后转尿毒症,就得等死,妈的!越看我心情越低落!后来好几天我都很悲观,老想着以后亲人离散的场景,搞得茶不思饭不想。

不过呢,人都有能动性的嘛,我不可能就这么坐以待毙吧?于是我想起了从小就相信的中医,整好我也有些基础吧,我为啥要把妻子交到不负责任的医院去等死呢?我决定自己研究中医来治疗妻子的病!好在慢肾是个慢性病,这给了我足够的时间去学习传统医学!家里书柜上一翻,就找出了一本《中医必读》(这本书,是当年我在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口看病,正好有人在卖盗版书,我就选了这么一本。

刘渡舟先生使用真武汤经验总结

刘渡舟先生使用真武汤经验总结

刘渡舟先生使用真武汤经验总结(一)刘渡舟先生用真武汤的思路与手法1.关于方证辨识刘渡舟先生认为,真武汤所治水证的特点是,证中既出现了阴寒内盛的附子证,又出现了水气内停的水证。

附子证的特征性表现有脉沉(或沉微,或沉细),恶寒,背寒,四肢冷等。

水证的特征性表现有舌胖大,苔水滑,小便不利等。

在明确附子证与停水证后,就真武汤证而言,还要辨识本方证的以下主证。

第一是“四肢沉重”。

第316条有“四肢沉重疼痛”一症,刘渡舟先生认为,如果仅仅少阴有寒,那么四肢只是疼痛而不会沉重,要是沉重而疼痛,沉重在前,沉重为主者,就不只是寒凝,而是还有停水。

因此,临床上但见腿沉,或四肢沉,或全身沉重者,就首先考虑真武汤证。

第二是“水肿”。

仲景真武汤两条均没有提水肿,而刘渡舟先生认为,真武汤证“小便不利”提示有水肿,水肿是辨识真武汤证的重要指征,尤其是下肢肿,包括心性水肿、肾性水肿等。

临床上凡见水肿而有四肢沉、脉沉少阴阳虚寒盛的附子证者辄用真武汤。

第三是“小便不利”。

第316条有“小便不利”,这是水气不行的特征性表现。

临床上凡是小便不利而见附子证者,刘渡舟先生则用真武汤。

第四是“肌肉跳动或振颤”。

第82条有“身瞤动”一症,凡是肌肉跳动、振颤或肢体颤动者,刘渡舟先生多从阳虚停水考虑,用真武汤。

第五是“头眩”“振振欲擗地”。

第82条有“头眩”“振振欲擗地”。

头眩指头眩晕,“振振欲擗地”,指站立不稳,欲倒,也包括头重脚轻,腿软等。

临证但见头眩晕、站立不稳、头重脚轻,或腿软者,刘渡舟先生多辨为真武汤证。

第六是“心下悸”。

第82条有心下悸,刘渡舟先生认为,此既指心悸,也指心下胃院动悸,这是阳虚水气上冲的表现。

因此,凡是心悸、心慌,或胃脘动悸者,刘渡舟先生则从阳虚水气冲逆考虑,用真武汤。

2.关于同类方证的鉴别第一、真武汤证与四逆汤、白通汤证:太阳和少阴为表里,如少阴阳虚寒盛,一般会是四逆汤证,或者是附子汤证,如果不但有寒,而且还有停水,突出的症状就是小便不利和四肢沉重,这是水邪的特征性表现,这时应该祛寒、扶阳、利水,用真武汤。

慢性肾炎诊治经验总结

慢性肾炎诊治经验总结

慢性肾炎诊治经验总结【关键词】慢性肾炎吾师赵法文主任医师,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一直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至今,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深厚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内科杂病的诊断和治疗,现任潍坊医学院教授、潍坊市老年医学会副主任委员,被潍坊市卫生局评为潍坊市名医,潍坊市首届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导师。

吾师对于慢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出发,以保护和扶助人体自我调节能力为立足点,辨证论治从脾肾入手,重视病机的转化,深究标本先后,临床收到较好疗效,对于改善症状,稳定病情,延长生命,减轻痛苦确有效果。

慢性肾炎是一种临床综合征,起病缓慢,病情迁延,有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等一种或数种表现。

临床表现为多样性,可轻可重或时轻时重。

随着病情发展,出现肾功能减退、贫血、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属于中医“水肿”、“虚劳”、“腰痛”、“血尿”等范畴。

1 病因病机慢性肾炎的发生以脾肾虚损为基本病机,脾虚不能摄精,脾气不升,清气下陷和肾虚不能藏精,精气下陷而导致蛋白尿的发生。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与中医理论中的“精”的概念类似,精宜藏而不宜泻,肾为“封藏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脾主升清”。

若肾不藏精,或脾不摄精,便可导致精气下泄而出现蛋白尿。

导致脾虚功能失调的原因:一是从正虚而言,不外气血阴阳亏损和脏腑功能失调,不论是气血虚弱,还是阴阳不足,均可影响到脾摄精、肾藏精的功能。

由于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相关,所以其他脏腑的病变亦可影响到脾肾,致使脾不摄精、肾不藏精的发生。

《素问·经脉别论篇》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表明饮食精微的吸收输布与各脏腑相关,若肝失疏泄,则致脾不升清而精下泄,肾不闭藏,精气外泄,肺气膹郁,宣降不利,脾气上输之精气不得归于肺而布散全身,径走膀胱,亦可形成蛋白尿。

刘渡舟甘姜苓术汤(肾着汤)治疗带下医案经验

刘渡舟甘姜苓术汤(肾着汤)治疗带下医案经验

刘渡舟甘姜苓术汤(肾着汤)治疗带下医案经验
白xx,女,38岁。

体肥而白带反多,且有秽浊气味,久治不愈。

视之皆为治湿热之药。

切其脉沉缓,视其苔白滑不燥。

疏方:
白术30g、干姜14g、茯苓30g、炙甘草10g
服至五剂,白带减少大半,至十剂则痊愈。

进修学生张君不解,问曰:带为湿浊之邪,味臭秽自是“湿热”所变。

先生竟用“肾着汤”之温燥而又反加重干姜之剂量,而不知其理为何也?刘老曰:其人脉沉缓是为阴,是为寒湿,寒湿带下味秽,乃湿郁阳气而使之然。

今方去其寒湿,则使下焦阳气不为湿邪所著,是以带止,而味亦自除也。

[按语]妇人带下,属热属寒,当据证而断。

本案带下见舌苔白滑不燥、脉象沉缓,更无口渴、溲赤、便结之症,则为阴寒之证。

故不可只据带下秽浊味臭而断为有热。

前医不识,率用寒药治之,必然久治不愈。

本证为脾阳不运,寒湿下注所致,故以《金匮》甘姜苓朮汤(又名“肾着汤”)燠土以制水。

土健则湿去,脾温则寒除,带下自能痊愈。

刘渡舟荆防肾炎汤治疗慢性肾炎轻度尿毒症

刘渡舟荆防肾炎汤治疗慢性肾炎轻度尿毒症

刘渡舟荆防肾炎汤治疗慢性肾炎轻度尿毒症
黄某,女,32岁,慢性肾炎七八年了,轻微尿毒症,舌红苔薄,脉弦滑有力,高血压,头痛,经常恶心,小便不利,大便干燥,双下肢浮肿,心烦易怒。

辨为三焦湿热,气机不利。

【处方】荆防肾炎汤加减。

荆芥、防风、柴胡、前胡、羌活、白芷、苏叶、枳壳、桔梗1、川芎、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炒槐米、生地榆、丹皮、茜草、茯苓、水红花子、车前子、益母草、生大黄。

7剂,水煎服,日3次。

1周后复诊,呕恶止,大便通,小便利,血压也略为下降。

人精神好转,信心大增,要求继续中医治疗,效不更方,前后用该方为主调整3个月,诸症平息。

后以丸药常服,肾病基本痊愈。

刘渡舟辨治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刘渡舟辨治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刘渡舟辨治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陈明
【期刊名称】《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2(43)10
【摘要】慢性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为浮肿、蛋白尿、血尿、氮质血症等症。

兹将刘渡舟老师治疗经验介绍于下。

【总页数】2页(P740-741)
【关键词】刘渡舟;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药疗法;名医经验
【作者】陈明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7.523.1
【相关文献】
1.高继宁从湿热辨治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经验探微 [J], 柳思源;赵彤
2.伍炳彩六经辨治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撷英 [J], 宋高峰
3.赵振昌教授辨治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J], 张舒婷;刘艳华
4.刘渡舟辨治慢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症状的经验 [J], 陈明
5.刘渡舟辨治心系病证经验 [J], 路军章;吴红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肾炎6年,辗转3地,治疗多年而无效,我重用「麻黄」,1月愈

慢性肾炎6年,辗转3地,治疗多年而无效,我重用「麻黄」,1月愈

慢性肾炎6年,辗转3地,治疗多年而无效,我重用「麻黄」,1月愈患者慢性肾炎6年,辗转3地,治疗多年而不效,我重用【麻黄】,宣肺散邪,升举清阳,1月愈患者杨先生,39岁,患慢性肾炎6年,千里迢迢从浙江过来。

面诊时,我观察到患者面色晦暗,神情疲惫。

患者告诉我,自己老感觉腰酸,尿中泡沫多,色黄。

大便溏,舌绛红,有红瘀点,又见舌面两条痰线。

左脉弦数有力,右脉偏弱。

询问病史时,我提问:以前得过咽喉炎或者别的上呼吸道疾病?患者说:是的,你怎么知道呢?我说:根据我的经验,慢性肾炎的患者大部分都有过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并且较严重。

时间一长,就有可能发展成慢性肾炎。

根据检查:患者血压、尿素、肌苷都偏高。

治疗多年而不愈,问题必定出在辩证一步,根据这一例的情况。

辩证的难点在于舌红无苔、脉数而有力。

有的大夫一见是舌红、脉数,会从【养阴】入手,这就是误诊的开始。

患者虽舌红、脉数,但见2条明显的痰线,这说明【内湿】的存在。

血水同源,湿重也会出现脉数的情况。

患者长期服药而不见效,加上内湿严重,肾气必定亏虚。

从便溏、面暗等方面来看,都可以佐证肾气亏虚、气化无力。

湿为阴邪,其性趋下肾气虚则无力升清,邪不能除则日久化热,这是肾火的根本。

所以治疗的根本在于补肾气而助其气化,兼以除下焦湿热瘀毒。

【拟方】生黄芪,麻黄,炮附子,泽泻,土茯苓,菟丝子,覆盆子,炒山药,芡实,益母草,连翘。

14剂后复诊,患者面色好转,更有力气,肾功能检查恢复正常,肌苷恢复正常水平,尿色转清,泡沫减少,腰酸基本消失。

舌红苔薄,脉沉涩弦数,右关偏弱。

简单调方,续服15剂后诸症告愈,血压亦有所下降。

简析用药,方中黄芪、炮附子、麻黄、菟丝子、覆盆子、山药、芡实补气固肾,宜升清阳;土茯苓、泽泻、益母草、连翘去下焦湿热瘀毒。

麻黄我特意叮嘱患者将前医所拟之方带上,以供对比学习,患者欣然同意,我一共整理了三张方子,大家可以简单看看。

A方(杭州):黄芪,丹参,金樱子,当归,牛膝,三棱,北沙参,积雪草,石韦,土茯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秘刘渡舟:慢性肾炎治疗经验分享一、燮理阴阳,祛邪寓于扶正,以治水肺水肿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见症状,是由于水液瘀积于体内,从而导致阴阳失衡,气血失词。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水肿大部分属于中医的“阴水”范畴,但如果慢性肾小球肾炎遇到六淫等邪诱激而急性发作,则又可属于“阳水”范畴。

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往往是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既具有虚的一面,又呈现出虚实夹杂、体虚标实的病机。

在治疗方面,总以祛除体内瘀积的水液为先,正如《素问·汤液醪醴论》所云“去菀阵莝”的原则,或发汗(即《内经》所说的“开鬼门”)。

或利尿(即《内经》所说的'洁净府“),但在治疗上又要注意邪正的关系,祛邪的同时注意图本扶正,调补肺、脾、肾三脏,以恢复其气化功能。

(一)阳水肿势较剧,治以外散内利,务使水道疏通。

若周身水肿、二便不利、脉浮滑、体力不衰者,药效可峻猛,用疏凿饮子(商陆、羌活、秦艽、槟榔、大腹皮、茯苓皮、椒目、木通、泽泻、赤小豆、生姜皮)加减化裁,但要中病即止,水利后即改用越婢加术汤(麻黄、石膏、生姜、甘草、大枣、白术)加减化裁或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白术、甘草)加减化载。

若患者形气较差,或年老体弱之人,在外散内利的同时,要兼以固本,用茯苓导水汤(茯苓、泽泻、白术、桑白皮、大腹皮、木香、木瓜、陈皮、砂仁、苏叶、麦冬、槟榔)加减化裁治之最宜。

(二)阴水在治疗时,既要注重渗利停积之水湿,更要注重温通脏腑之阳气,通阳化气,消阴利水。

如见下肢浮肿、时轻时重、大便溏薄、畏寒气怯、肢冷、脉象软等症者,为脾阳虚水停,治以实脾饮(厚朴、白术、木瓜、木香、大腹皮、附子、茯苓、干姜、甘草)加减化裁。

如见下肢浮肿、面色黧黑、小便不利、心悸头晕、背恶寒、脉象沉等症者,为脾肾阳虚水停,治以真武汤(白芍、生姜、茯苓、白术、附子)加减化裁。

如见腰酸脚软、小便不利、尺脉沉迟或细小等症者,为命门火衰,水气不化,治以金匮肾气丸(桂枝、附子、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加减化裁,缓治为宜。

如见下肢浮肿、时轻时重、小便短黄、舌苔薄黄腻、脉象虚滑等症者,是湿热为患,治以《医宗金鉴》当归拈痛汤(当归、茵陈、茯苓、白术、猪苓、泽泻、羌活、防风、人参、升麻、黄芩、甘草、苦参、知母、葛根、苍术)加减化裁,清热利湿,鼓动气化,屡有效验。

【病案举例】包某,女,40岁。

刻诊:患者面部、下身俱肿,下肢尤甚,按之如泥囊,小便短少,腰部酸楚,乏力,呼气短,纳呆泛恶,舌质淡,舌苔白腻,脉象沉而弱。

尿检有蛋白、颗粒管型、红细胞及白细胞。

既往史:素体虚弱,3个月前下肢轻度浮肿,当时未介意,后浮肿日趋加重,并逐渐波及全身,此时才去当地医院诊治,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经用中西药治疗,肿势渐减。

因时值秋收秋种,患者勉强劳动2日后,水肿再起,赴医院诊治数次,疗效不显。

今来刘老处求诊。

刘老诊断为“阴水未愈,阳水又发”。

由过劳伤中,脾虚不运,水湿内泛,上干肺娇,下壅肾关所致。

本着急则治标、标本兼顾之意,既要去菀陈莝,外散内利,又要虑其素体虚弱,不任大伐,故选获苓导水汤治之,药用:茯苓、泽泻、白术、桑白皮、大腹皮、木香、木瓜、陈皮、砂仁、苏叶、麦冬、槟榔。

2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后小便量增多,肺势顿挫,大便溏薄,日行2次,气短乏力,畏寒,两手指尖发凉,带下量多质稀,舌脉如前。

此乃脾肾阴气不振,气化不及,虽水邪已十去七八,但仍残留为患。

治以通阳消阴,化气利水。

方用实脾饮加防己、黄芪。

20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服药后水去肿消,诸症皆愈,尿检正常。

嘱长期服用金匮肾气丸,以巩固疗效。

二、调理脾肾,补益寓于祛邪,以治蛋白尿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若水湿困脾或脾虚不运,则精微不为全身而下陷。

肾主蛰封脏腑精气,水气伤肾,肾失固封,则精微必然下漏于尿中。

蛋白尿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与脾、肾二脏功能失调最为相关,因此,紧紧抓住调理脾肾一环,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之关键。

首先是补脾气,因脾执中央以灌四旁,脾土封疆,则水不泛滥,精微不散,而肾之蛰藏,必藉土封之力,正如《杂病源流犀烛》所云:“试观江湖河海,未有不载于土上,行于土中者。

”其次,应注意祛邪,邪不去则正难安,蛋白尿是由于邪气困正、伤正所致。

故治疗中应以补益与祛邪并重,切不可专事补涩,否则,越补邪气越恋,越涩病情越重,关门留寇病终难愈。

在补益时,重在助其脏用,而非一味补其脏体,要因势利导,充分调动脏腑之生化机能,以提高其抗病能力。

首先治以健脾益气,利湿化浊,使邪去正复。

若蛋白仍有渗漏者,再以固肾收涩法。

方用参苓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扁豆、陈皮、甘草、山药、莲子肉、桔梗、砂仁、苡仁)加白豆蔻、焦三仙、泽泻、芡实等。

若浮肿者,加用五皮饮(陈皮、大腹皮、桑白皮、茯苓皮、生姜皮);或用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加减化裁。

【病案举例】张某,男,干部。

刻诊:下肢轻度浮肿,面色黄白,腰酸乏力,小便短少,口干不欲饮,舌质淡,舌苔厚略腻,脉象左滑右濡。

尿检:有蛋白、颗粒管型。

血检:胆固醇、血红蛋白均不正常。

患者患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型已3年,在北京某大医院诊治,但蛋白尿长期居高不下,患者出示旧服处方,皆为滋补固涩剂。

刘老说,湿浊内阻,脾气不健,若纯事止涩,邪恋不去,故收效缓慢。

应治以分利湿浊、健运脾气法。

处方参苓白术散加减化裁: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淮山药、白蔻仁、砂仁、焦三仙、莲子肉、炒扁豆、桔梗、茜草、泽泻、芡实、陈皮、生苡仁等。

3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后,尿量增多,尿蛋白及颗粒管型减少。

继服10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近几日稍有劳累,两眼脸晨起微肿如卧蚕,动则汗出,乏力,舌质淡,舌苔白,脉象沉。

用防己黄芪汤化裁:防己、黄芪、白术、茯苓、泽泻、桑白皮、生姜、大枣。

10剂,每日1剂,水煎服。

四诊:尿检蛋白转阴。

嘱服八珍丸(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白芍、地黄、川芎),以善其后,巩固疗效。

三、着眼湿热,临证须分虚实,以治血尿《金匮要略》云:“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也。

”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浮肿并不明显,而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肉眼血尿如洗肉水样或咖啡样,或见镜下红细胞满视野,治疗颇为棘手。

刘老认为与下焦湿热密切相关,湿热伤及肾与膀胱血络所致。

若湿热下注伤肾,迫血妄行,除血尿外,并伴有一系列湿热证,治当以清利为法,方用小蓟饮子(小蓟、生地黄、滑石、通草、蒲黄、竹叶、藕节、当归、栀子、甘草)加减化裁。

若镜检红细胞多、小便短赤、心烦、失眠、舌质红、少苔、脉象细数等,是肾阴不足,湿热稽留,损伤血络所致。

治宜猪苓扬(猪苓、茯苓、滑石、阿胶、泽泻)加减化裁,育肾阴,清湿热。

方中药性缓和,有补有利,补而不带湿,利而不伤阴,既可清下焦湿热,又可滋少阴之源。

刘老指出肾阴与肾阳一样,在肾主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肾阴虚与肾阳虚所导致的水液病变类型不同,一方面阴虚导致停水,另一方面肾阴虚不能上济心火,又能产生内热,停水与内热相互搏结,形成了水热互结这一特殊病理结果。

本方为阴虚水热互结而设,育阴,清热,利水,止血。

刘老说,慢性肾炎尿血不宜使用止涩之品,否则易致血瘀于内,反使出血加重,或生变证。

正如《医学心悟》所说:'凡治尿血,不可轻用止涩药,恐积瘀于阴茎,痛楚难当也。

慎之,慎之。

'【病案举例】贾某,女,工人。

患慢性肾小球肾炎半年余,症见腰痛、小便不利、眼睑浮肿、小腹坠胀、口渴、心烦、失眠多梦、舌质红、少苔、脉象细数等。

尿检:有红细胞、蛋白、白细胞。

此乃肾阴亏损,湿热下侵所致。

治以滋肾阴,清湿热,用猪苓汤加减: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女贞子、旱莲草、白茅根、半枝莲、茜草。

10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后眼睑肿消,舌脉如前。

尿检:红细胞及蛋白均减。

守方继服10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尿检已无蛋白及白细胞,惟红细胞(±)。

上方去半枝莲、茜草,再服5剂,每日1剂,水煎服。

药后,尿检阴性,诸症悉平。

四、疏利三焦,溃散邪毒,以治氮质血症氮质血症是由慢性肾小球肾炎逐渐发展而来,是肾功能不全的表现,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很快向尿毒症阶段转化。

刘老认为,本证是湿毒壅滞三焦,三焦气化不利,使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肾失蒸腾,肺、脾、肾的功能俱损,表里升降出入之机弛废,邪毒伤正使然。

治以祛邪以扶正,损散三焦邪毒之主,疏利三焦表里上下升降出入,使三焦畅,气血利,表里通,上下达,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刘老自拟荆防肾炎汤:荆芥、防风、柴胡、前胡、羌活、独活、桔梗、枳壳、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生地榆、炒槐花、川芎、赤芍、茜草、茯苓。

本方为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桔梗、川芎、甘草)加减而成,方中羌活、独活出入表里;荆芥、防风发表达邪,有逆流挽舟之用;柴胡、前胡疏里透毒,以宣展气机为功;桔梗、枳壳升降上下;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化湿解毒;生地榆、炒槐花溃邪止血;川芎、赤芍、茜草、茯苓入血逐邪,以祛血中之湿毒。

【病案举例】杨某,男,农民。

近半个月来,浮肿加剧,以下肢为甚,小便短少,腰酸冷,纳差,腹胀,肢软,便溏,时有咽痒、咳嗽,面色晦暗不泽,舌苔厚腻,脉象滑略弦。

尿检: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

生化检查:尿素氮、肌酐等均异常。

既往史:患者于3年前患慢性肾小球肾炎,常因感胃、劳累等使浮肿、腰痛反复发作,经多方治疗,效果不彰。

治以溃邪解毒,通利三焦。

予荆防肾炎汤,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浮讲明显消退,小便量增多,诸症减轻。

尿检及生化检查均有好转。

再服10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药后浮肿尽退,舌质淡,舌苔白微腻,脉象软而无力。

尿检及血生化均已正常。

此大邪已退,正气来复,须将息之,以参苓白术散加减化裁。

数月后,诸恙皆瘥。

朱曦琴中医师朱曦琴中医师幼承庭训,执业后先后跟随多位民间身怀绝技的名老中医拜师学习,尽得真传。

为振兴中医,弘扬国粹,感谢广大中医同仁、中医爱好者、患者、朋友们的支持,朱曦琴中医师特别为大家奉献出已做分类整理的近百种疾病的中医秘方,藏方、及我的临床验方,秘方,方便大家查阅,此方都是科学严谨,行之有效的方子。

并非网络非专业人士流传的偏方,土方!一般只需要诊断清楚,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药方,都会收到很好的疗效,可以放心使用!在此朱曦琴中医师对您的默默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为了广大患者的健康,我会更加努力,感恩一路有你!免费查询中医秘方点击本文标题下,“祖传奇效秘方”关注后(搜输入以下疾病名称搜索,免费查阅中医秘方)妇科: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炎、阴道炎、白带过多、外阴瘙痒、痛经、月经推迟、月经过少、月经提前、月经过多、崩漏、闭经、更年期综合症、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丰胸、外阴瘙痒、子宫肌瘤输、输卵管不通、女性不孕症、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产后缺乳、断乳、产后风男科:阳痿、早泄、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前列腺增生大、阴冷、睾丸疼痛、阴囊冰冷、鞘膜积液、肾虚腰痛、补肾壮阳、男科五官科:急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鼻塞、鼻息肉、牙齿松动、脱齿、牙痛、口臭、口腔溃疡、急性咽炎、慢性咽炎、喉炎、声带炎、梅核气、声带小结、打呼噜、中耳炎、甲状腺肿大、甲亢、甲状腺瘤、甲状腺癌呼吸系统:肺炎、感冒咳嗽、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消化系统:腹胀、胃炎、胃溃疡、胆囊炎、胆结石、慢性结肠炎、腹泻、阑尾炎、肝癌、肝腹水、脂肪肝、打呃、呃逆、肛周脓肿、痔疮泌尿系统: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尿道炎循环系统:高血脂、低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律失不齐、早搏神经系统: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失眠、耳鸣、耳聋、癫痫运动系统:颈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风湿、类风湿、骨折、四肢麻木、颈肩腰腿痛、腰腿疼痛、腰椎盘突出、坐骨神经痛、面瘫、中风偏瘫、痛风、痛风石、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症、足跟痛、强直性脊柱炎、脉管炎皮肤病:湿疹、荨麻疹、痱子、成人麻疹、银屑病(牛皮癣)、疔疮、痈、各种疮痈肿毒、皮肤溃疡、带状疱疹、白癜风、白斑、烧烫伤、扁平疣、冻疮、狐臭、癣、牛皮癣、手足癣、体癣、股癣、神经性皮炎、脚癣、脚气、白斑、疤痕儿科:小儿高烧、小儿厌食、小儿食积、疳积、小儿夜啼、小儿遗尿、腮腺炎、性早熟、小儿腹泻美容:美白、祛斑、黄褐斑、雀斑、痤疮、面疱、青春痘、粉刺、酒糟鼻、朱曦琴中医师私人微信号免费在线咨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