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三单元测试卷 语文S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1.补全诗句。
(4分)
2.在六盘山上,毛主席看到了哪些景象?(3分)
3.这首词中有两处地方是写毛主席的感叹,请找出来。
(2分)
(二)课外阅读(12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叫伯诺德夫人。
她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为了把德国入侵者赶出自己的国家,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来取。
为了情报安全,她想过许多办法,最后,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的搜查。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
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着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
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她连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说着轻轻地把蜡烛吹熄。
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刚才熄灭的蜡烛芯子重新点燃。
“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
”他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端起烛台,说“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
”中尉抢下蜡烛:“外面有月光。
”杰克没有说什么,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
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
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
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
”
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给短文加标题。
(2分)
2.“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3分)
3.为了保护秘密情报,兄妹二人是如何做的?(4分)
4.母子三人为了保护机密所采取的行动,表现出他们、、
的优秀品质。
(3分)
九、作文。
(30分)
请你简要介绍一部电影中,最让你感动或者给你留下深刻影响的一个片段。
要求:内容具体;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一、D
二、堡城堡
论议论
度度过
逃逃跑
三、不但还甚至
四、1.感天动地此起彼伏
2.绿油油绿茸茸
3.纹丝不动岿然不动
五、1.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了,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然的芦花里。
2.他们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3.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
六、1.毛泽东《七律·长征》
2.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
3.比喻邱少云钢铁般坚强的意志。
七、略
八、(一)1.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2.天、云、雁、峰、旗、战士
3.不到长城非好汉何时缚住苍龙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二)1.生死攸关的烛光。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2.解释说明
3.借口搬柴,端走蜡烛;推说睡觉,拿走烛台。
4.镇定、勇敢、机智。
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