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清河县清河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清河县清河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唐宋时期是中国正统诗文发展的高峰,从唐至今,诗文选本有一两千种。

现存的一两千种唐宋诗文选本,可分为唐诗选本、唐文选本、唐诗文选本、宋诗选本、宋文选本、宋诗文选本、唐宋诗选本、唐宋文选本八类。

这八类选本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但当代的整理研究工作却相对滞后。

从学术价值来说,一是保存文献之功。

以唐人选唐诗为例,不少中小诗人的作品因选本才得以留存至今。

如刘眘虚诗,《全唐诗》存13首;陶翰诗,《全唐诗》存17首;元结《箧中集》收沈千运等7位诗人诗24首。

有些家族性、地域性的选本,辑佚的材料更为丰富。

这些选本中还有大量异文,可供参考,如《河岳英灵集》中的李白诗,就有不少异文,有的对研究李白诗歌有重要意义。

二是批评史价值。

选本对具体作品的选择具有鲜明的倾向性,著名的选本有引导性——引导一个时代或一段时间文学发展的走向,如清人王士祯选《唐贤三昧集》,倡导“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于是清空淡远的诗歌流行一时;沈德潜选《唐诗别裁集》,首重“鲸鱼碧海”“巨刃摩天”之风,兼及王士祯之说,于是平和厚重之风流行。

通常选本都有一篇或数篇序言,有的还有跋文,唐宋选本也不例外,这些序跋文或为选者自撰,或为师友所撰,作者常常在文中发表议论,许多重要的学术观点即产生于此。

如殷璠《<河岳英灵集>序》主张“声律风骨”兼备,姚铉《<唐文粹>序》认为“止以古雅为命,不以雕篆为工”,等等,无不对当时文坛产生重要影响。

唐宋诗文选本中有大量评点材料,如《河岳英灵集》评李白“白性嗜酒,志不拘检”,评高适“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均被后世奉为圭臬。

又如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被称为我国“现存评点第一书”,开古文评点之先河。

明清两朝,诗文评点蔚成风气,唐宋诗文无疑是评点家关注的主要对象。

从文化价值来看,选本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下的境遇还不尽如人意。

要改变这一现状,应从两方面入手:
学术层面上,应加大对古代优秀选本整理的力度。

现在唐人选唐诗已有较完善的整理本,但宋代至清代的选本,有许多还沉埋在图书馆或博物馆中。

普及层面上,与广大受众对唐宋诗文的喜爱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目前流行的选本尤其新选新注本数量太少,影响不大。

如唐诗选本,最流行的是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毕竟是40年前的作品,且选诗数量明显偏少。

2013年出版的《唐诗选注评鉴》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唐诗选本,该书集选、注、评、鉴为一体,学术性很强,通俗性稍有不足。

钱锺书先生的《宋诗选注》久负盛名,但选诗与注释过分展现了学者的学术个性,选诗数量更少。

除此之外,还有一两种宋诗选本行世,但影响面有限。

建议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唐诗选》《宋诗选注》《唐
文选》《宋文选》及著名诗人个人选本列入大中学生的参考书目,并推出导读系列丛书。

(摘编自丁放《唐宋诗文“选本”的现代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现存的唐宋诗文选本价值很高,但当代的整理研究工作相对滞后,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B.一些家族性、地域性选本中,辑佚的材料更丰富,其中不少异文对研究古代诗歌有重要意义。

C.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开古文评点之先河,引导了明清两代文学发展的走向。

D.《唐诗选注评鉴》《宋诗选注》等选本体现了选者极高的学术水平,但通俗性稍有不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两方面阐述唐宋诗文选本的价值,并就两方面的关系进行了论证。

B.文章第二段以大量资料为论据,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增添了文章的学术色彩。

C.文章论证唐宋诗文选本的文化价值时,从不同角度展开,层次分明,条分缕析,结构严谨。

D.文章在论证唐宋诗文选本价值的基础上,指出了在普及层面上推出新选本的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宋诗文选本极大地推动了唐宋时期的文学创作和发展,对文学鉴赏和批评有着重要意义。

B.唐宋诗文选本的序、跋文中的学术观点对作家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影响着当时的文坛。

C.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唐宋诗文,这与唐宋诗文新选本的日益增多和普及有很大关系。

D.我们通过整理唐宋诗文存世选本,不仅可从中获取学术资料,还可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又是一年春天
侯发山
那年我高三,有一天,妈告诉我,妗子①捎来信儿,让我周六去给她帮忙,刨树。

终于盼到周末,又要干活啊。

我把书包甩到沙发上,很不痛快。

还是到舅家去,我心里就更不愿意了。

舅家在小关南边的大山里,虎脑村,路也不好走,还要走好远。

有时走上半天也瞅不见个人影,瘳得慌。

看到我一脸不高兴,妈说:“你舅,还有你表哥都不在家,难为你妗子了。

她有了难,轻易不来信,这次张了口,你就去吧。


“妈,高三课程紧张,还有作业呢。

”我推辞道。

“你舅,还有你妗子,平时白疼你了。

不说别的,哪年少吃人家的核桃了?”妈恼了。

舅家的门前有条蜿蜒小路,路边长着一棵又高又大的核桃树。

核桃每年都结得嘟噜连串,从不空枝。

上小学时,一到星期天,就缠着爸妈到舅家去,害怕核桃长熟了,被表哥他们摘吃完。

稍微懂事了,知道
核桃树是舅家的摇钱树,表哥表姐也很少吃,核桃都卖了,卖核桃的收入要维持全家人平时的一应开销。

再到核桃成熟的季节,即便有其他事,我也就不好意思去了。

不过,每到过年的时候,舅和妗子到镇上来卖核桃,总要留一些送到我家。

想到这里,我对妈说:“好吧,我明个去……”
当时是春天,那个核桃树已经开花了。

一串串、绿绿的核桃花挂在枝头,像女孩的小辫子,在微风中轻盈地舞蹈,煞是好看。

妗子看到我来了,很高兴,忙抓把柴禾去给我煮荷包蛋。

我吃了荷包蛋,背上馒头跟着妗子去刨树。

等来到那棵大核桃树下,我愣住了:怎么刨这棵啊?听妈说,这棵核桃树一年结好几百斤核桃,有上千元的收入。

树又没干枯,怎么舍得刨啊?
妗子也不说话,使劲抡起镬头,发狠地刨着。

“妗子……”我心里藏着多个问号,想弄清刨这棵树的原因,张开嘴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妗子不说话,也没抬头。

“妗子,您咋啦?”我又叫了一声。

妗子扔掉馒头,抱着树干哭泣起来。

我一下子手足无措,不知该怎么安慰妗子。

没了这棵核桃树,等于妗子家的银行被盗了,她能不伤心吗?
“瞧我这没出息样儿……村里要修水泥路,这棵树碍事,不刨掉不中。

”妗子朝我凄然一笑,细碎的泪珠如朝露般挂在她长长的睫毛上。

原来是这样。

我顺嘴说道:“赔偿多少钱?少了可不中!”
“哪能这样说话?修路是为了咱自己方便,比起人家,咱,唉!”妗子说罢,摇了摇头。

我看着妗子,不明白她话里的意思。

妗子说:“李支书为了咱村,丢了在郑州每年上百万的生意。

为了修路,人家带头捐款。

还有在外办厂的苏家,头一次捐了8万,第二次捐了2万……”说罢,妗子又抡起钁头刨起来。

眨眼间,几年光景过去了。

今年春上,得知我从大学回来了,妗子打来电话,让我到南岭新村给她帮几天忙。

南岭新村?妗子家搬家了?挂断电话,我急忙问妈。

没搬家。

妈说,小关镇的荻坡、杨树洼、虎脑三个村合成一个村,就是南岭新村。

如今那里大变样了,城里人都争抢着去旅游呢。

听妈这么一说,我来了兴致,问给妗子帮啥忙。

会是啥忙?妈说。

眼前富,拾粪土;长远富,栽树木。

我骑上摩托直奔南岭新村。

路是水泥路,宽阔,平整,像飘带似的,时而挂上山脊,时而落入谷底,时而钻进树林,时而缠在山腰。

不时有各种小轿车、摩托车从我身边经过。

我循着水泥路把车骑到了一栋两层小楼前,楼房像是刚竣工的。

没错,就是舅家,因为楼房旁边还保留着原来的石窑。

几年不见,妗子不但不显老,好像年轻了不少,脸色红润,一扫过去的沉重。

跟着妗子来到地里,地里已栽了不少树。

相邻的地里,不少村民也在栽树。

我问:“妗子,都是栽的啥树啊?”
妗子说:“核桃树。

老辈人讲,高山松树核桃沟,溪河两岸栽杨柳。


“妗子你说得老关哩。

这些树苗要不少钱吧?”
“政府补贴一部分,咱自己掏一点。


我说:“妗子,都种树,不种庄稼了?”
妗子说:“山上的地,不能机械化,种地不划算。

一亩地种40棵,五六年后就能挂果,一棵树按1000块来说,一亩地就是40000块。

若是种粮食,也就是千把块钱的收入。


听妗子这么一说,我感到种核桃是比种地强,但依靠这点收入想脱贫奔小康,那是戴草帽亲嘴,差远喽。

我不便打扰妗子的兴致,把话题引开了:“舅呢,在外打工赚了不少钱吧,小楼都盖起来了。


妗子撇了一下嘴.说:“打工也不中,这不都回来了,打算整农家乐呢。

今儿你舅和你表哥去镇里买装修材料了……一个农家乐镇里补助两万块呢。


“不算咱家,村里已经开了十家,生意好的,一年能挣二十多万。

”妗子说这话的时候,眉毛、眼睛里都透露出掩饰不住的喜色。

妗子忍不住告诉我:“你表哥找了个对象!明年春上结婚,你可来啊。


“真的?”表哥已经三十好几了,之前谈了几个,都黄了,就是因为住在山窝里,家里还穷。

“一定来!一定来!”我忙不迭地答应,心里也跟吃了表哥的喜糖似的,甜丝丝的。

(有删改)【注】①妗子:民间用以称呼舅母。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画线句子中,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摹出核桃花花色繁多美丽的状态,呼应了前文描述核桃树果实丰硕的文字。

B.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展现了虎脑村村民在政府的扶持下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奔小康的精神面貌,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C. 妗子很舍不得自家的核桃树,但想到修路为大家,她主动刨掉了自家珍爱的核桃树,可见妗子顾全大局,
D. 小说使用“俺”“不中”等方言词,“眼前富,拾粪土;长远富,栽树木”等俚语,让语言通俗且富有地方特色。

5. 小说以“又是一年春天”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 小说的灵魂是叙述,请简要分析本文在叙述技巧上的特点和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

司马迁在编排人物传记时显示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

本纪、世家的传主基本上都是传说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皇帝侯王,根据政治地位决定他们入本纪还是入世家。

但情况又不尽然,西汉惠帝虽然当了几年天子,实际上有职无权,没起什么作用,所以本纪中没有他的地位。

项羽是秦汉之际主宰天下的人物,吕后是惠帝朝的发号施令者,他们虽然没有天子称号,却被列入本纪。

孔子没有侯爵,陈胜是自立为王;二人都列入世家,因为他们的历史地位堪与王侯相比。

司马迁的上述安排可谓独具慧眼,是对历史事实的充分尊重,也是合乎逻辑的归纳。

《史记》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了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

如司马穰苴、孙武、吴起、伍子胥都是军事家,所以,他们的传记前后相次。

苏秦、张仪是战国策士,他们的传记也紧紧相连。

再看西汉人物的传记:韩长孺、李广、卫青、霍去病都是抗击匈奴的将领,故韩长孺、李广传记后面插入《匈奴列传》,然后是卫青、霍去病的传记。

通过叙述西汉中央王朝与周边各民族的交往,几位相关人物的传记以类相从,前后相次,发展轮廓非常清晰。

司马迁对人物传记次序的巧妙编排,造成了《史记》一书婉转多变的叙事脉络,在明灭起伏中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史记》的人物传记有分传与合传。

分传即人各一传,合传则是把几个人的传记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

合传是以类相从,把某些相同类型的人物放在一起,《游侠列传》《佞幸列传》《滑稽列传》《循吏列传》《酷吏列传》《货殖列传》等,都是专门为人物设立的合传。

在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有时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叙事手法非常高超。

《廉颇蔺相如列传》首叙廉颇事迹,很快又引入蔺相如,然后叙述两人恩怨,中间又插入赵奢、李牧传记,最后以廉颇事终结。

这篇传记叙述的都是赵国将相的故事,可谓以类相从,是合乎逻辑的归纳;又生动地展现了赵国兴亡的历程,具有高度的历史真实性。

通过叙述某一类型人物的所作所为,描绘出特定领域的总体风貌,人物合传以这种方式集中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史记》的叙事没有停留于对表面现象的陈述,而是追根溯源,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司马迁非常重视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探究,具有敏锐的目光和正确的判断力。

他批判项羽“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说法,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是“自矜功伐,奋其私智”,“欲以力征经营天下”(《项羽本纪》)。

在分析造成吴起乱箭穿身悲惨结局的原因时,认为这缘于他的“刻暴少恩”(《孙子吴起列传》)。

以上见解都是很
7.下列对《史记》人物传记的“合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中的人物合传是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

B.《史记》中的人物合传是把相同类型的人物放在一起写成的传记。

C.《史记》中的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叙事手法也很高明。

D.《史记》中的人物合传中的历史和逻辑的高度统一体现在通过叙述某一类型人物所作所为来描绘特定领域的总体风貌上。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司马迁编排人物的技巧十分高超,使《史记》形成了独特的叙事脉络。

B.《史记》对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以时间为序,但又遵从以类相从的原则。

C.司马迁根据政治地位决定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皇帝王侯入本纪还是世家,是对历史事实的充分尊重。

D.《史记》的叙事不仅对表面现象进行陈述,而且还追根溯源,提示出内在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9.依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把项羽列入本纪,司马迁是根据项羽的政治地位来决定的。

B.人物传记后面所附的“太史公曰”的内容,表现了司马迁在对事物因果关系探究时敏锐的目光和正确的判断力。

C.《史记》把老子、庄子和韩非子三人合记在一个传记中,这是司马迁根据以类相从的原则来决定的。

D.《廉颇蔺相如列传》首叙廉颇事迹,很快引入相如,中间又插进赵奢、李牧传记,最后又以廉颇事终结,可以说遵循了以类相从的原则,但没有按时间顺序来排列。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仁和严君墓志铭序
【清】姚鼐
君讳守田,字谷园,杭州仁和严氏。

君少游济南。

寄籍运学为诸生,遂中乾隆辛卯科山东乡试举人。

初任阳江县,未至境,有迎吏来,与君语少习,见君囊橐(náng tuó)贫甚,诱君以利。

君问何以取利,吏曰:“邑有卖浆者殴人死而多引富室系数十人矣君至咸胁以罪千金立致也。

”君曰:“诺。

”至县日,即坐堂上,出所冤系囚,尽纵之去。

独留一囚讯之,囚即服罪,卖浆者也。

迎吏捧牍在侧,捽下痛杖,黜之。

调仁化,与巡抚孙公士毅争狱,君辞厉,孙公变色,既而卒从君议,更以重君,遂调之番禺,凡狱事多委君。

以母忧去官,服阙,再赴广东,补顺德知县。

治海盗有绩,屡辨难狱。

又调南海。

番禺、南海,
皆大府治所,君两莅之,人见其意思如暇,然而政无不尽。

是时孙公擢为总督,率兵出关,讨安南之乱,公故奇君才,檄之从军。

及市球江之捷,叙功入奏,赐孔雀翎五品顶带,君才盖见端绪矣。

既而与孙公偕返。

孙公内召。

嘉勇公福康安代其任。

福公亦重君才,君议论其前必尽,福公常听其说,于事多便,为保题君。

其署淮安知府时,值旗丁以各县助之费少为词,数百人大噪淮上漕使之门,君往召众前,使诉其意。

君徐曰:“助费在州县,今为尔白漕使,饬下道,道下州县,取费至,则汝候久矣,不亦病乎?”众曰:“然。

”君曰:“是诚非吾职,然吾当为公济汝以私财,汝等张帆疾行可矣!”于是命之次第发,而稍资给之,竟无事。

江淮人咸称颂君有定乱才。

君文章无不能,而奏牍尤善。

通晓兵事,便骑射。

为举人时,偕人游塞上,与侍卫武人共宴饮角射,君最后发,三矢中的如一,武人大愕沮屈,君从容就坐,题诗便面而去。

其在孙公军中,诚欲尽其谋,以共立功于域外。

不幸值阮氏之变,军溃功不就。

世孰由知其才之异也。

(选自《惜抱轩文集》,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邑有卖浆者/殴人死/而多引富室/系数十人矣/君至/咸胁以罪/千金立致也
B. 邑有卖浆者殴/人死而多/引富室/系数十人矣/君至咸/胁以罪千/金立致也
C. 邑有卖浆者/殴人死而多/引富室/系数十人矣/君至咸/胁以罪千/金立致也
D. 邑有卖浆者殴/人死/而多引/富室系数十人矣/君至/咸胁以罪/千金立致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试:明、清两代规定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含京城)举行一次乡试,考中者称举人。

B. 服阕:古代丧礼规定,父母死后,为官者一般要辞官回家守孝三年,期满后除去丧服。

C. 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用于晓喻或声讨,不可用于征召。

D. 漕:古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水上河道及运输方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严守田刚到阳江县,就有人建议他借审案敲诈富户敛财。

他表面听从,审案时却将无辜的富户当堂释放,并严惩了献计者。

B. 严守田几度在广东为官,治海盗,审疑案,参与平叛,献计献策,言无不尽,深受前后两任总督的信任与赏识。

C. 严守田在任淮安知府时,用不多的私财巧妙地平息了漕运旗丁的骚乱,维护了漕运的安全,为此受到江淮人的赞颂。

D. 严守田文武双全,曾在军中初露头角,本可在后来的军事行动中大显其能,却因意外未能建功。

作者对
此深为惋叹。

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

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司马迁《屈原列传》)
(2)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李密《陈情表》)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

②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

”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14.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B.“客心洗流水”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诗人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畅快、愉悦。

C.颈联处使用俞伯牙与钟子期和“霜钟”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和蜀僧濬是人生的知音,都曾具有大济苍生的抱负。

D.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和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

15.诗的第二联中“挥手”和“万壑松”分别描写了什么?
16.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很多文学作品所表现出的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即使跨越时空,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比如意大利诗人但丁在《神曲》中的名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与《逍遥游》中宋荣子“①_______,②________”的做法是类似的;《论语》中孔子说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和《离骚》中的“③________,④________”两句都强调了“道不同不能相安”的处世原则;《墨子•尚同》中“善人赏而暴人罚,则国必治”的注意赏罚的治政理念,在《出师表》中的“⑤_______,⑥_________”中也得到了很好体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下面两句话都出自《三国演义》,请指出这两句话分别是谁说的,并就这两句话谈谈你的看法。

(不少于60字)
甲: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乙: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下面是张华写给王老师的一份留言条,其中有五处用语不恰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尊敬的王老师:
您好!
时光如梭,转眼高中毕业已一年有余。

今天,我登门造访。

一则受家父嘱托,前来聊表感恩之情;二则您敬赠给我的佳作,已经拜读完毕,前来切磋。

不想老师您不在家中,特留下此便条,望知悉。

学生:张华
9月19日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经常在一起玩耍。

小男孩收集了很多贝壳,小女孩拥有很多雨花石。

小男孩想用所有的贝壳与小女孩的雨花石做个交换,小女孩同意了。

但是小男孩却把最大最好看的贝壳藏了起来,仅把剩下的给了小女孩,而小女孩则如她允诺的那样,把所有的雨花石都给了小男孩。

那天晚上,小女孩睡得很香,而小男孩却彻夜难眠,他始终在想:小女孩是不是也跟自己一样,藏起了很多雨花石。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会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C项,“引导了明清两代文学发展的走向”于文无据,文章第二段最后只是说“又如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被称为我国‘现存评点第一书’,开古文评点之先河”,并没有说“引导了明清两代文学发展的走向”。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证、论据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