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比重过大的加工贸易简析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应对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比重过大的加工贸易简析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应对
措施
邓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如今已经跻身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进出口总量也位居世界第三。
但是,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存在诸多隐患,只能称的上是贸易大国,还算不上贸易强国。
一、加工贸易比重过大是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巨大问题
我国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对外进出口贸易也迅速增长,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6207.9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由第32位上升到第五位。
到2010年,我国的对外贸易额已经达到了29000亿美元。
但是,2010年我们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样也高达14079亿美元,占对外贸易总额48.55%。
从比重将近过半的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也为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加工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数据
年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亿美元)中国对外贸易额(亿美元)
加工贸易占中
国对外贸易比
重
2000 24.85 4742.97 5.64% 2004 5497 11547.92 47.60% 2006 8319 17606.86 47% 2007 9861 21738.33 45.40% 2008 10535.9 25616.32 41% 2009 10506.3 22072 47.60% 2010 14079 29000 48.55%
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与对外贸易额对比
我国近几年加工贸易额占对外贸易额的比重变化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2000200420062007200820092010我国加工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
诚然,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产品的出口,取得了我国经济发展中所需要的外汇收入,为我们带来了大量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 直接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 推动了技术进步,还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岗位, 加快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了我国的贸易顺差, 使我国有能力购买所需的先进技术与设备等。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清醒的意识到:我国目前处于国际分工的劣势地位。
国际分工的收益在发达国家与我国之间的分配时严重不对称的。
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以及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员,而我国只有大量的低素质的劳动生产力。
国际分工收益的绝大多数被发达国家获得,而我国只能得到一小部分的加工费。
二、比重过大的加工贸易给我国的产业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一)加工贸易比重过大造成产业收益率低下
按照产业结构的理论, 伴随产业发展, 产业结构应呈现上升的趋势, 表现之一是高附加值化。
这些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 却没有相应出现高附加值化的特征, 反而出现了增加值率下降的趋势。
原因可以从宏基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提出的“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 )理论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微笑曲线中间是生产制造;左边是
研发,属于全球性的竞争;右边是营销,主要是当地性的
竞争。
当前制造产生的利润低。
但是,我国在全球制造业中所占的份额约为12%,正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间区域。
(微笑曲线)
加工贸易具有增值率低的特点, 尤其是
我国加工贸易多为低技术生产环节, 这一特点更为明显。
我国劳动力成本低, 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对我国进行产业转移主要把劳动密集的加工装配等生产环节转移到我国, 这些环节技术含量不高、进入门槛较低,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供给过量状态,近年来价格不断下跌,产品附加值也不断下降。
跨国企业把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研发、关键零部件生产以及品牌、营销等产
品高附加值部分仍留在了国内,产品高附加值部分便由发达国家赚取。
拿美国市场的上,中国出口的玩具“芭比娃娃”来说,它的零售价为9.99美元,在美国海关的进口价仅为2美元,两者相差8美元的产品高附加值被美方拿走。
而除掉运输费、管理费以及原材料的成本费用,中国只拿到35美分的加工费。
(二)加工贸易形成的统计偏差加剧了国际间贸易摩擦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关联度低,中间产品国产率不高,需要使用大量的进口部件。
由于国际惯例统计出口是依照原产地原则,因而,加工贸易中大量的进口部件被计入到我国出口额,形成统计上我国与发达国家间贸易顺差的扩大,加剧了我国同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摩擦。
(三)加工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产业结构失衡状况
目前我国加工工业过分膨胀和产业结构失衡问题已相当突出,而加工贸易一旦形成,其机器设备就成了沉淀资本,需要有足够的原料供应以维持其生产能力。
这势必加大我国原已存在的落后的原材料、种植业与日益增大的加工生产能力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挤占一般贸易生产企业所需的原材料供应,从而引起其生产成本的上扬,削弱我国出口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三、如何转变产业分工格局,高新技术产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对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努力维护和营造一个稳定的国际和国内环境
我们知道,稳定的环境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也是必要考虑的问题。
努力维护和营造稳定的环境,一方面可以是自己本土的企业蓬勃的发展,努力的开拓市场;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外商的投资,繁荣经济。
(二)建立和完善高新技术投资的风险保障机制
面临日益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政府不仅要在金融政策、配额许可证管理等外贸政策、减免关税和便利通关的海关政策、减免税收和出口退税等税收政策以及进出口经营权等多方面给予支持,而且还应通过税收政策,对出口企业按外贸出口额一定比例提取费用或合理利用配额招标费等办法筹措资金,设立外贸高新技术出口风险基金,对企业的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等风险进行超前保护,切实保障企业对高新技术风险投资的利益,以增强其高新技术开发运用的积极性。
(三)采用多种方法, 积极引进跨国企业研发机构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能够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对我国进行的产业转移,但跨国企业大多只是将劳动密集的低技术环节转移到我国,研发等高技术环节仍留在了国内,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收益率低, 国际竞争能力差。
为此,我们应采取措施积极引进跨国企业的研发机构,此举一方面可以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增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稳定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发展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外资企业居主导地位,导致产业发展受到诸多限制,为改变这种局面,我
们必须大力发展我国自己的高新技术企业。
我们应当努力提高国内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积极推动国产品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最终改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为主的现状,提高产业发展质量,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