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安全警钟长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装安全警钟长鸣
作者:闫文佳
来源:《中国纺织》2011年第06期
苏丹红、毒豇豆、地沟油、三聚氰胺奶、瘦肉精、染色馒头……这些特殊的名词不断提醒我们,食品市场乱象丛生,我们的胃甚至生命都正经受着考验。
但听听下面这些报道,你会发现,经受考验的不只是我们的胃。
日前,媒体公布了一项对国内在售的57个品牌休闲裤样品的检测结果。
报告显示,一些知名服装品牌,在纤维含量、色牢度、甲醛含量等方面都没有达到国家标准,存在安全问题。
被抽检的不合格休闲裤涉及多个消费者熟知的品牌,包括ZARA、万宝路、暇步士、G2000、金鳄、罗蒙、观奇等。
同时,“广东童装质量安全堪忧染料超标四成童装染毒”等新闻标题频现报端。
很多专家出面表示,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贴身衣物如果长期穿着将会致癌。
也许确实有些危言耸听,但一直被我们所忽视的服装安全问题却一时间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硝烟四起。
其实仔细揣摩,这次的矛头似乎对准的正是这些外来的大牌。
那么这次事件引起消费者关注的究竟是服装安全问题,还是对国际大牌失去信心和购买欲望呢?其实,消费者却十分平静。
事件发生后,再次走进位于北京西单的ZARA专卖店,你会发现依然是人头涌动的景象。
而ZARA在事件发生之后数月宣布召回,且并无其他致歉等回应。
你见惯了在收银台旁边放着扣子的盒子依然存在,那是消费者买到的商品掉了扣子的时候,用来自己找到合适的扣子回家自行处理所用的。
看着一切照旧的景象,不禁要问服装安全问题真的存在吗?服装标签虚报成分含量,甲醛等有害物质超标这些问题并不是今天一次媒体批露才有的。
那我们的质检部门平时的监控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当事件发生之后,所有部门在做的,至少是我们看得见在做的就是一再提醒消费者购买时要注意。
仅仅提醒处在消费终端的消费者注意就够了吗?根源还在我们的监控环节和服装企业。
必须高举法律利器,全面加强和改进监管工作,同时呼唤企业的血管里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才能让消费者挑选服装时挑选的是服装样式,比较的是服装价格,而不是充当成分检测者!
但作为消费者,对于服装安全的来龙去脉还是值得了解的。
我们至少要做到对自己负责。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这一技术规范对色牢度、甲醛含量、PH值等的规定是最基本的标准,算不上苛刻,是纺织产品必须要达标的,不管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都要符合这个标准。
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纺织服,装分为A、B、C类,A类为婴幼儿产品;B类为直接接触皮肤类产品;C类为非直接接触皮肤类产品。
B类产品甲醛含量
≤75mg/kg,C类产品甲醛含量≤300mg/kg,甲醛含量过高的服装产品,在穿着过程中会逐渐释放出游离甲醛,通过人体的皮肤和呼吸,对人体产生危害。
除了关注服装安全问题,我们也应该正视国内消费群体对外来名牌的盲目崇拜。
很多理智的消费者是在挑选服装样式,但不乏很多“买名牌”的消费者。
现在国内服装的消费市场处在两
个极端之中,一部分被国外名牌所垄断,另一部分却是国内的加工作坊的廉价产物。
我国的名牌正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
在2010纺织年度创新人物的论坛上,山东舒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健民说“我国的服装市场高端品牌被LV、GUCCI等垄断了,而低端却被掉扣子都成为正常现象的ZARA、H&M 垄断着。
我们自己优质的服装品牌却只能被遗落在角落里。
”这样的现象一方面纠责于企业,缺乏能够征服消费者的产品。
但我国企业在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上不断创新,它们的发展和努力我们有目共睹。
现在,更需要的是消费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