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2023北京冬奥会观后感(通用1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央视2023北京冬奥会观后感〔通用12篇〕
央视2023北京冬奥会观后感〔通用12篇〕
央视北京冬奥会观后感篇1
2月8日,在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18岁少女谷爱凌夺冠。
这也是中国冬奥历,雪上运动的首枚金牌。
在决赛的最后一跳之前,谷爱凌排在第三,已经可以登上领奖台了。
妈妈建议她做个左边的1440,确保拿到一块银牌。
但她没有采纳妈妈的建议,而是跳出了目前世界难度的左转双周偏轴转体1620。
这一跳,让谷爱凌反超泰丝·勒德,排名升至第一。
相比坡面障碍技巧和U型池,大跳台并不是她的项,训练时间也是最短的。
但她却敢于放手一搏,选择在最重要的时刻挑战自己的历史,做出了一个她从没公开做过的高难度动作:1620。
谷爱凌的勇气并不仅仅来自于她过往的经历和实力,更多的是一种对未知无所畏惧的心态。
在受邀为《纽约时报》撰文时,她在文末这样写道:“在恐惧面前,我永远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浪漫者。
”从这个18岁女孩的身上,我发现了克制恐惧的三种力量。
央视北京冬奥会观后感篇2
在夺得金牌后,有记者问谷爱凌,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她说:“我觉得我跟所有人都一样,只不过我对一件事有很大的热爱,也有很大的梦想。
”她对滑雪的热爱自3岁那年。
那时,热爱滑雪的母亲在美国加州一家度假滑雪场做兼职滑雪教练,她常把爱凌带到滑雪场。
在母亲的影响下,爱凌对滑雪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很快,她就能在雪地上娴熟地穿梭在山林间,完成猫跳这样专业的动作,甚至还能自如地进展后空翻。
在她看来:“滑雪不是每天去打仗的样子。
滑雪本来是飞翔,是好玩,是创造。
每天出去在太阳下面,在美丽大自然中跟朋友们去享受在空中的感觉。
”正因如此,她从不害怕失败,因为对她来说,滑雪并不是为了打败别人,赢得比赛;而是为了挑战自己,看看自己终究能把这个雪上游戏玩到什么程度。
抱着这样的想法,她才会在大跳台决赛的关键时刻,放弃妈妈的保守建议,向高难度动作发起挑战。
很多人因为害怕失败,对未知的事物望而生畏。
因为害怕失败,不敢追求喜欢的人;因为害怕失败,不敢尝试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因为害怕失败,所以放弃努力,宁愿躺平。
之所以如此畏惧失败,大概是因为我们从未真正热爱过什么吧。
什么是真正的热爱?真正的热爱,其实自一种感知力。
谷爱凌所热爱的,是一种在户外自由玩耍的感觉。
她热爱的是在雪上飞翔的感觉,是在山林自如
穿梭的感觉,是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做自己的感觉。
而滑雪恰恰给了她这样的感觉。
这种感知力,是通过不断体验、不断感受而变得越来越敏锐的。
专栏作家山本美芽提出了“感官抽屉”这个概念,就是把你体验到的各种感受积累起来,从中找到你真正热爱的事。
当我们真正热爱一件事的时候,就会忘记恐惧、忘记失败,只剩下好奇、专注和享受。
央视北京冬奥会观后感篇3
滑雪作为高危运动工程,在过程中摔倒是常事,即使是谷爱凌这样的“天才少女”也不例外。
12岁时,她在滑雪中摔断了锁骨,至今还有一个突起的疤痕。
去年3月的世锦赛上,她摔断了右手,造成粉碎性骨折,加上大拇指韧带断裂,有一阵子几乎无法执起雪仗。
2023年,在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世界杯中国站比赛前的训练中,她意外跌落,这一摔,当场把她摔到失忆。
她坐在雪地上嚎啕大哭,却记不起任何事情。
作为一名极限运发动,谷爱凌不得不学习如何与恐惧相处。
她的方法就是“想象”。
每当她尝试一个新的滑雪技巧之前,身体都会变得紧绷。
这时,她会深呼吸,先让自己放松下来,然后闭上眼睛进展想象。
“当我登上宏大的起飞坡道时,我想象着伸展双腿以限度地进步升力。
然后,我会想象我的上半身向我打算旋转的相反
方向改变,在我让它向另一个方向弹回之前产生扭矩。
如今,在我的意识里,我已经是腾空的状态了……
我的耳朵将风当成一首歌,每360度旋转都会为我的动作音乐提供节拍……
在我平安地执行技巧和迎接不可预知的兴奋之间,有一种不稳定的平衡状态。
”
这种通过想象积极的意象来克制内心恐惧和紧张的方法,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意象疗法”。
所谓意象,指的是大脑对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
它是表示感觉的心理形象。
心理学家朱建军曾指出,意象与情绪严密相连,持久盘桓的意象造就心境。
当我们把心中消极的意象,想象为积极的意象,我们就会克制情绪的困扰,变得积极、英勇、充满力量。
积极的意象不断累积,我们的人生就会发生改变。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受到一些伤害。
这是不可防止的。
受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害怕受伤,再也不敢尝试。
克制恐惧,不妨学习谷爱凌的方法,想象积极的画面来交换消极的感受。
利用想象的力量,激活你的勇气和探究欲。
央视北京冬奥会观后感篇4
北京冬奥会既是一个体育竞技的舞台,也是一扇亮丽的“中国窗口”。
世界首条智能高铁京张高铁开通运营、冬奥会全部场馆实现城市绿色电网全覆盖、首次大规模采用更环保的
二氧化碳制冷剂进展制冰……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北京冬奥会不仅实现了在____普及冰雪运动的宏大愿景,也以“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办奥形式树立了新标杆。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不仅考验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而且也承载着满足群众安康生活、建立体育强国的重要使命,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开展的重要抓手;它的顺利筹办不仅助力“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美妙愿景变成现实,也点燃了我们建立体育强国的万丈豪情;它不仅是国家现代化的“最美集锦”,也是展现我们民族自信的重要舞台。
疫情之下,“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新奥林匹克精神正超越国界,在全世界深化人心。
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
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天,我们要一鼓作气、善始善终,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各项任务,把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向全国人民、向国际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答卷,为奥林匹克运动事业作出新奉献,在世界舞台唱响“中国好声音”。
央视北京冬奥会观后感篇5
我从小就是个爱运动的孩子,因为我觉得运动能带给人快乐。
每年到了冬季,爸爸妈妈总会带我去郊区的滑雪场滑雪,
我渐渐地从喜欢玩雪变成了喜欢滑雪,没想到冬天的运动也能这么精彩,我们全家也开场关注冬奥会的滑雪工程和比赛。
每次看到中国运发动站在领奖台上唱着国歌身披国旗,我都会冲动不已,心中悄悄有了一个美妙的愿望,那就是我也想站在奥运会的领奖台上,为国争光。
这次冬奥会要来北京举行,我非常期待,希望可以近间隔地看到高程度运发动的比赛,同时也有时机仔细观察和学习他们的动作。
每次在电视上看到滑雪运发动们那轻盈而敏捷的身姿,在空中旋转的动作,我都会惊叹和羡慕不已,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像他们那样可以在雪场上自由地穿梭,希望有一天能把金灿灿地奖牌挂在胸前,让全场奏响国歌。
我的爸爸妈妈都是滑雪爱好者,他们看出我也喜欢滑雪,非常快乐。
周末有时机就会带我去滑雪场练习滑雪动作,我最开场的教练是我的爸爸,他非常有耐心,从最根本的动作教我一点点进步。
虽然在电视上看到运发动们的动作轻盈而流畅,但是滑雪学习起来并不轻松,因为穿上厚厚的雪服和雪具会让人变得笨拙,我已经记不清在雪道上摔倒过多少次了,为了可以控制雪板的速度和练习转弯,我经常会失去重心,重重地摔在地上滑出去很远。
这是学习滑雪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不经过一次次理论和动作打磨就没有方法很好地掌握滑雪技巧。
有时候速度太快摔在地上非常疼,我会忍不住流眼泪,看着爸爸委
屈地说:“我不想学习了,怎么努力都学不好”。
这时爸爸会心疼地看着我说:“假如你真的愿意放弃了,爸爸不会勉强你。
可是你想想那些站在领奖台上的运发动,他们都是这样练出来的,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会成功哦,你真的愿意放弃吗?”妈妈也会跟我说:“虽然这次摔倒了,可是你尝试着做出了新的动作,说明你已经进步了。
”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我一次次地爬起来,握紧小拳头再次向着心中的目的出发,就这样一遍遍地重复练习动作不断进步:犁式转弯,平行转弯,中级道,高级道……
去年寒假我终于有时机参加了崇礼滑雪冬令营,那是我第一次分开父母独立参加营地训练,和来自不同地方的小朋友们吃住在一起,训练在一起。
教练每天除了教我们理论和技术以外,还会教我们独立生活和管理自己的才能,会给我们讲那些闪闪发亮的运发动们训练背后的故事,每次我们都听得眼睛发亮,深深地被他们的刻苦努力所折服,第二天的训练也会格外的认真,即使摔倒了也不再害怕。
经过这一周的集训,我拿到了滑雪6级证书,那一天真是开心极了。
就是奥运带给我的力量,她在我们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鼓励着我们不断地为自己的爱好而不懈地努力。
央视北京冬奥会观后感篇6
2023年北京-张家口冬季奥运会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2023年02月04日至2023年02月2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和张家口市结合举行。
这是中国历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北京、张家口同为主办城市,也是中国继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会后,中国第三次举办的奥运赛事。
北京张家口奥运会设7个大项,102个小项。
北京将承办所有冰上工程,延庆和张家口将承办所有的雪上工程。
北京成为奥运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也是继1952年挪威的奥斯陆之后时隔整整70年后第二个举办冬奥会的首都城市。
同时中国也将成为一个举办过五次各类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国家。
2023年中国北京申办到了奥运会,对于我以及所有国人来说都是既冲动又骄傲的。
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心中的“中国梦”。
眼下,北京已经申办成功2023年的冬季奥运会,我想这又是一次展现中国的辉煌和进步的。
时刻。
中国人绝不能错过这样一个难得的时机。
同时,这也是一次千万人心中“中国梦”的实现。
在奥运会开幕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异常的.冲动与兴奋。
当我看到一幕幕精彩的画面,看到活字印刷,看到一卷卷画
轴,看到漂亮的烟花脚印,我被深深的震撼到了,尤其是看到点燃奥运火炬的那一幕,我禁不住想哭。
央视北京冬奥会观后感篇7
冬奥开幕式正逢立春,寓意着新的开场,也同样代表了冬奥会进入了新的篇章。
与2023年不同,我们不像以往那样谈及过去五千年的璀璨、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敞开博大的胸怀,从“我”到“我们”。
充分印证了中国人和世界人一样,真诚、仁慈、浪漫。
其中印象最深化的是代表所有参赛国家名字的一片片雪花,会聚在一起成为一片大的雪花升向空中。
完全不同的雪花会聚到北京,成为一朵人类的雪花,一朵共同的雪花。
表达了冬奥会的主题“一起向将来”以及我国和而不同的理念。
这次开幕式,我不仅体会到了国家科技的进步、形式的创新……更加认识到了国家的富强、国际地位的进步和外交理念的进步。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生为华夏人,我倍感自豪。
央视北京冬奥会观后感篇8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一年之计在于春,万紫千红总是春。
而今年的立春之日,又恰是北京2023年冬奥会开幕。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全世界都将目光投向中国,投向这场冰雪运动的赛事。
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次圆梦之约,在“一起向将来”的愿景里,展现人类面对困境的坚强姿态,指明战胜挑战的成功之道,承载着亿万梦想,共同奔往美妙明天。
在这场特殊的冰雪盛宴中,我校有幸参与其中,众多学子与老师奉献出自己的“北影力量”,并持续秉承着学校的“红色风韵”与“专业风范”,为祖国的重要时刻奉献出自己的专业力量,在举世瞩目的这一刻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在这冲动人心的时刻,让我们为祖国祝福,为冬奥加油,也为北影喝彩!
央视北京冬奥会观后感篇9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我们的祖国2023年2月4日迎来中国历第一个冬季奥运会。
我们的首都北京连同张家口市共同作为主办城市。
这是我国继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会之后举办的第三个奥运赛事。
北京已成为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
同时,这也是继1952年挪威的奥斯陆之后,时隔整整70年,第二个举办冬奥会的首都城市。
08年奥运会时我才两岁,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这将是怎么样的盛世,将为祖国来带怎么样强大的影响。
但这次冬奥会,
我看到了,祖国日益强大,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日益幸福,大国逐渐崛起,我们生活在这样的国家,我真心的感到幸福。
看着开幕式中张艺谋导演精心筹划的表演,虽不同于奥运会开幕式时那样饱满震撼,但却从中可以体会到我们几千年文明的内涵,同样也令我震撼。
我们作为青年,祖国的栋梁,定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央视北京冬奥会观后感篇10
闭幕式伊始,12辆晶莹剔透的冰鞋车在孩子们的簇拥下被推入“鸟巢”。
参照中国民间虎头鞋的造型,12辆车子仿假设十二生肖冰鞋,在短短2分钟内,以车轮“痕迹”组成了象征桔祥团结、美美与共的“中国结”形状。
在“中国结”的映衬下,各代表团运发动入场,谷爱凌开心到蹦蹦跳跳,徐梦桃坐在高亭宇的肩膀上,成为全场“最高”的旗手……全场观众用掌声和欢呼声,向体育健儿们表达热烈的祝贺和由衷的敬意,“鸟巢”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
现场大屏幕播放短片《2023,有我!》,再现了运发动们奋勇拼搏、激情飞扬的精彩瞬间。
在此前承受采访时,冬奥会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表示,运发动将成为闭幕式万众瞩目的焦点,“这是他们经过辛苦训练和赛场拼搏后的欢庆聚会”。
正是这些来自全世界的运动健儿,共同绘就了北京2023年冬奥会的逐梦画卷。
“要做到自己最好”,谷爱凌在一次次凌空飞跃中创造佳绩;“站在雪板上就是最开心的时候”,苏翊鸣用高难度动作刷新单板滑雪的历史;“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努力”,徐梦桃历经四届冬奥会终于如愿登顶;“全力以赴,放手一搏”,齐广璞技压群雄夺得金牌;“没有人能动摇我”,荷兰选手伊雷妮·斯豪滕化压力为动力两破奥运纪录;“拼搏的心永远年轻”,49岁的德国运发动克劳迪娅·佩希施泰因第八次征战冬奥……
冬奥会花滑男子单人滑比赛完毕,中国选手金博洋和____选手羽生结弦在休息区合体“比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后,获得金牌的谷爱凌抚慰哭着的对手;在徐梦桃确定赢得金牌后,竞争对手考德威尔立即冲上去与冲动的徐梦桃紧紧相拥,祝贺她在自己家乡赢得了奥运冠军……
几乎每个小项的奥运纪录都在北京冬奥会被改写,无数感人瞬间被定格。
世界各地的运发动在拼搏竞争中友爱互助,在
共同挑战极限中一次次刷新冰雪纪录,生动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
欢聚与团结,不仅在场内。
国际奥委会____托马斯·巴赫在2月1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国际奥委会的社交媒体账号在北京2023年冬奥会期间的阅读量到达27亿人次,明星运发动的社交媒体账号的评论量到达10亿条。
北京冬奥会吸引了中国观众前所未有的关注,在电视媒体上吸引了6亿观众观看,以及有至少一百万新的年轻人通过各种数字平台来关注赛事。
运发动们将带着“双奥之城”的祝福,迈向新的开场,一起向将来。
央视北京冬奥会观后感篇11
雪花飞起,所有代表团的旗帜围绕在场地内,星星会聚成一个五环,这是北京2023年奥运会开幕式升起的“梦幻五环”,2023年夏季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唱响。
雪花火炬台与梦幻五环交汇,这一刻时空交织,从2023年到2023年,北京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双奥之城”。
梦幻五环高悬在场地,现场音乐变成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主题歌《雪花》,在孩子们稚嫩的歌声中,雪花影像层层熄灭,最后雪花中心的奥运之火缓缓熄灭。
冬奥会闭幕式上,“致敬双奥”理念融入奥运之火熄灭环节,成为亮点之一。
闭幕式导演沙晓岚表示:“闭幕式最重点的环节就是表达‘双奥’理念。
”
北京冬奥会主火炬在奥运历史上首次使用“微火”方式,“四两拨千斤”的点火方式惊艳世界,但却给熄灭环节带来难度。
冬奥会闭幕式分场导演黄辉介绍,主火炬点燃有足够过程,但熄灭只有两秒,无法成为真正的过程。
主创团队于是想到,北京是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于是“致敬双奥”理念被交融进来,“尽管仍然是熄灭‘微火’,但情怀变得宽广、厚重。
”
“我们想突出‘双奥’,毕竟这个场馆、这个城市、这个国家a都是唯一的‘双奥’。
”张艺谋表示,2023年夏天,北京奥运会给予了中国人乃至全世界人民难以忘怀的时代记忆。
2023年,北京再度因举办冬奥会为世界瞩目,这一设计也表达了“一起向将来”的愿景。
主火炬熄灭的短暂留白后,雪花形象又再次出现,伴随主题歌《雪花》的温暖歌声,“鸟巢”上空用烟花打出“天下一家”和“ONE WORLD ONE FAMILY”中英文字样,象征“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主题表达和“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在“意大利时间”的表演中,一个地球仪在冰面上滚动,冰面不断发出裂开的声音,裂开的冰面呈现出
“双城璧合、聚力联辉”八个大字,这是意大利米兰和科尔蒂纳丹佩佐的“八分钟”的表演主题,该主题有
“Together”(译为:“在一起、更团结”),与北京冬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将来”(英文为:“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和新参加的奥林匹克格言“更团结”(英文
为:“Together”)保持一致。
米兰和科尔蒂纳丹佩佐冬奥会交接仪式艺术总监莉达·卡斯特利在承受采访时表示,他们在确定主题之前,并不知道北京冬奥会主题口号,因此可以说双方“不谋而合”。
“我们不约而同要展现这个主题,说明这正是当今世界所需要的,我们要一起为了这个目的而努力。
”
“冬奥会闭幕,奥运之火其实没有熄灭,因为更多火种已化作雪花,伴风入夜,飘散到每个人的心里——一曲笙歌毕,千门灯火莹。
今宵挥别后,一起向将来!”张艺谋道出他对闭幕式的理解。
央视北京冬奥会观后感篇12
2023年2月4日晚,一场隆重的、壮观的、无与伦比的开幕式在中国北京“鸟巢”里举办了,这场全世界的盛会是多么的精彩啊,让中国人感受到了骄傲!
冬奥会开幕式的日子恰逢中国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北京冬奥刚好又是第24届,有心的节目组就将中国24个节气
制成了一段视频,用于开幕式开场的倒计时。
视频的效果美极了,让我为之震撼,为之感动,配上一句句经典诗词佳句,喜上加喜,美上加美!“清明时节雨纷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特别的诗情画意,这场运动与文学的碰撞,这场国际奥林匹克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碰撞,擦出了与众不同的绚烂火花!
2023年在北京举办了夏季奥运会,2023年在北京又举办了冬季奥运会,北京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举办过双奥的城市,让全球的人民感到敬仰。
冬奥会开幕式现场,没有大牌明星、没有专业歌手,有优秀的运动健儿,有老人,有得意的小朋友,这让世人看到了奥运会开幕式的亲民,也让世人看到了活力,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将来。
从2023到2023年,从夏奥会到冬奥会,北京的开展举世瞩目。
北京再次张开臂膀,欢送世界各地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