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信令流程图(端到端平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DD-LTE 基本信令流程图
1概述
本文主要针对TD-LTE端到端信令流程图进行分解,为端到端平台提供分析流程呈现依据。

由于部分流程无S1口信令支撑,当前根据相关文档进行的绘制,后续具备条件后进行补充调整。

2 TDD-LTE 网络结构概述
LTE 的系统架构分成两部分,包括演进后的核心网EPC (MME/S-GW )和演进后的接入网E-UTRAN 。

演进后的系统仅存在分组交换域。

LTE 接入网仅由演进后的节点B (evolved NodeB )组成,提供到UE 的E-UTRA 控制面与用户面的协议终止点。

eNB 之间通过X2接口进行连接,并且在需要通信的两个不同eNB 之间总是会存在X2接口。

LTE 接入网与核心网之间通过S1接口进行连接,S1接口支持多—多联系方式。

与3G 网络架构相比,接入网仅包括eNB 一种逻辑节点,网络架构中节点数量减少,网络架构更加趋于扁平化。

扁平化网络架构降低了呼叫建立时延以及用户数据的传输时延,也会降低OPEX 与CAPEX 。

由于eNB 与MME/S-GW 之间具有灵活的连接(S1-flex ),UE 在移动过程中仍然可以驻留在相同的MME/S-GW 上,有助于减少接口信令交互数量以及MME/S-GW 的处理负荷。

当MME/S-GW 与eNB 之间的连接路径相当长或进行新的资源分配时,与UE 连接的MME/S-GW 也可能会改变。

E-UTRAN
2.1 EPC 与E-UTRAN 功能划分
与3G 系统相比,由于重新定义了系统网络架构,核心网和接入网之间的功能划分也随之有所变化,需要重新明确以适应新的架构和LTE 的系统需求。

针对LTE 的系统架构,网络功能划分如下图:
E-UTRAN
eNodeB功能:
1)无线资源管理相关的功能,包括无线承载控制、接纳控制、连接移动性管理、上/下行动态资源分配/调度等;
2)IP头压缩与用户数据流加密;
3)UE附着时的MME选择;
4)提供到S-GW的用户面数据的路由;
5)寻呼消息的调度与传输;
6)系统广播信息的调度与传输;
7)测量与测量报告的配置。

MME功能:
1)寻呼消息分发,MME负责将寻呼消息按照一定的原则分发到相关的eNB;
2)安全控制;
3)空闲状态的移动性管理;
4)SAE承载控制;
5)非接入层信令的加密与完整性保护。

服务网关功能:
1)终止由于寻呼原因产生的用户平面数据包;
2)支持由于UE移动性产生的用户平面切换。

2.2E-UTRAN接口的通用协议模型
E-UTRAN接口的通用协议模型如下图所示,适用于E-UTRAN相关的所有接口,即S1和X2接口。

E-UTRAN接口的通用协议模型继承了UTRAN接口的定义原则,即控制面和用户面相分离,无线网络层与传输网络层相分离。

继续保持控制平面与用户平面、无线网络层与传输网络层技术的独立演进,同时减少了LTE系统接口标准化工作的代价。

2.3S1接口
S1接口是MME/S-GW网关与eNB之间的接口,S1接口与3G UMTS系统Iu接口的不同之处在于,Iu接口连接包括3G核心网的PS域和CS域,S1接口只支持PS域。

2.3.1S1接口的用户平面
用户平面接口位于E-NodeB和S-GW之间,S1接口用户平面(S1-UP)的协议栈如
下图所示。

S1-UP的传输网络层基于IP传输,UDP/IP之上的GTP-U用来传输S-GW与eNB之间的用户平面PDU。

GTP-U协议具备以下特点:
1)GTP-U协议既可以基于IPv4/UDP传输,也可以基于IPv6/UDP传输;
2)隧道端点之间的数据通过IP地址和UDP端口号进行路由;
3)UDP头与使用的IP版本无关,两者独立。

S1用户面无线网络层协议功能:
1)在S1接口目标节点中指示数据分组所属的SAE接入承载;
2)移动性过程中尽量减少数据的丢失;
3)错误处理机制;
4)MBMS支持功能;
5)分组丢失检测机制;
2.3.2S1接口控制面
S1控制平面接口位于E-NodeB和MME之间,传输网络层是利用IP传输,这点类似于用户平面;为了可靠的传输信令消息,在IP曾之上添加了SCTP;应用层的信令协议为S1-AP。

S1接口控制面协议栈如下图所示:
S1控制面功能:
1)SAE承载服务管理功能(包括SAE承载建立、修改和释放);
2)S1 接口UE上下文释放功能;
3)LTE_ACTIVE状态下UE的移动性管理功能(包括Intra-LTE切换和Inter-3GPP-RAT切换);
4)S1接口的寻呼;
5)NAS信令传输功能;
6)S1接口管理功能(包括复位、错误指示以及过载指示等);
7)网络共享功能;
8)漫游于区域限制支持功能;
9)NAS节点选择功能;
10)初始上下文建立过程;
11)S1接口的无线网络层不提供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功能。

2.4X2接口
X2接口是eNB与eNB之间的接口。

X2接口的定义采用了与S1接口一致的原则,体现在X2接口的用户平面协议结构与控制平面协议结构均与S1接口类似。

2.4.1X2接口用户平面
X2接口用户平面提供eNB之间的用户数据传输功能。

X2-UP的协议栈结构如下图所示,X2-UP的传输网络层基于IP传输,UDP/IP协议之上采用GTP-U来传输eNB之间的用户面PDU。

2.4.2X2接口控制平面
X2接口控制平面协议栈如下图所示,LTE系统X2接口的定义采用了与S1接口一致的原则,其传输网络层控制平面IP层的上面也采用了SCTP,为信令提供可靠的传输。

应用层信令协议表示为X2-AP。

X2接口应用层协议功能:
1)支持LTE_ACTIVE状态下UE的LTE接入系统内的移动性管理功能;
2)X2接口自身的管理功能,如错误指示等;
3)上行负荷管理功能。

2.5S5接口
S5接口是S-GW和P-GW之间的接口,提供S-GW和P-GW间的用户面隧道和隧道管理功能。

该接口点用于S-GW和P-GW分设时,S-GW建立到P-GW的连接过程以及在用户移动性管理中S-GW重定位过程。

S8接口是在用户漫游的时候,VPLMN的S-GW和HPLMN的P-GW间的参考点,它的功能和S5接口相同。

S5接口的控制平面功能,主要包括承载的建立、修改或释放,控制平面采用GTPv2-C 协议,遵循3GPP TS 29.274;用户平面采用GTPv1-U协议,遵循3GPP TS 29.281
2.6S11接口
S11接口是MME和S-GW之间的参考点,用于支持移动性和承载管理流程,其功能跟S4接口的控制平面相似,包括承载的建立、修改或释放;或者用于修改用户承载的QoS 参数修改;或者在有下行数据的时候,用于通知MME需要寻呼空闲态的用户;或者在发生InterRAT切换的时候,用于转变数据的转发方式,删除或者建立间接转发方式。

S11接口采用GTPv2-C协议,遵循3GPP TS 29.274。

3附着流程3.1正常附着流程
attach湾流.xls
3.2异常附着流程
3.2.1RRC建立失败
RRC建立失败根据信令又分为三种:
1、RRC建立请求无响应:(或是空口因素导致eNodeB未收到,或是收到但无法正确解码)
2、RRC建立请求正确到达eNodeB,但eNodeB下发的rrc connection setup 消息UE未
收到或收到后无法按照要求建立。

3、UE上发的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 消息在空口丢失导致建立超时。

3.2.2核心网拒绝
3.2.3eNodeB未收到初始化上下文建立请求
3.2.4RRC重配置请求丢失
4寻呼流程
4.1寻呼成功流程
4.1.1空闲态寻呼
寻呼成功:MME发起寻呼(S1 接口发送Paing 消息)后收到S1 接口相应的INITIAL UE MESSAGE(NAS: Service Request),则判做寻呼成功
4.1.2连接态寻呼
4.2寻呼失败流程
寻呼失败:MME发起寻呼(S1 接口发送Paing 消息),2 秒内未收到S1 接口相应的INITIAL UE MESSAGE,则判做一次寻呼失败
4.2.1Paging消息不可达
Paging消息在S1口丢失
Paging消息在空口丢失
4.2.2RRC建立失败
RRC建立失败根据信令又分为三种:
1、RRC建立请求无响应:(或是空口因素导致eNodeB未收到,或是收到但无法正确解码)
2、RRC建立请求正确到达eNodeB,但eNodeB下发的rrc connection setup 消息UE未收到或收到后无法按照要求建立。

3、UE上发的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 消息在空口丢失导致建立超时。

4.2.3eNodeB未上发Initial UE message或达到超时
5去附着流程
5.1非关机去附着流程
5.1.1连接态非关机去附着
detach湾流.xls
5.1.2空闲态非关机去附着
5.2关机去附着流程
UE关机去附着时,发起去附着请求后不再响应E-UTRAN侧任何消息,直接释放本地所有EPS承载和RB资源。

如果是连接态关机去附着,则下图流程中没有RRC建立过程。

6TAU流程
当UE进入一个小区,该小区所属TAI不在UE保存的TAI list内时,UE发起正常TAU 流程,分为IDLE和CONNECTED(即切换时)下。

如果TAU accept分配了一个新的GUTI,则UE需要回复TAU complete,否则不用回复。

6.1TAU成功流程
6.1.1空闲态TAU
IDLE下,如果有上行数据或者上行信令(与TAU无关的)发送,UE可以在TAU request 消息中设置an "active"标识,来请求建立用户面资源,并且TAU完成后保持NAS信令连接。

如果没有设置"active"标识,则TAU完成后释放NAS信令连接。

IDLE下发起的也可以带EPS bearer context status IE,如果UE带该IE,MME回复消息也带该IE,双方EPS承载通过这个IE保持同步。

TAU Request中不含ACTIVE标识,TAU完成后释放连接
TAU Request中含ACTIVE标识,用户完成TAU后可继续进行数据业务传输
6.1.2连接态TAU
6.2TAU失败流程
同3.2
7ftp流程
ftp湾流数据.xls
8切换流程
8.1eNodeB内切换流程
8.2eNodeB间EPC内切换流程
8.3eNodeB间EPC间切换流程
8.4TD-LTE到TD-SCDMA切换流程8.5TD-LTE到GSM切换流程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