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术语、分类标准介绍

合集下载

机动车类型术语和定义

机动车类型术语和定义

机动车类型术语和界说(GA802)令狐采学前言本标准的第4、6、7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依照GB/T 1.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取代GA802—《机动车类型术语和界说》。

与GA80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更如下:——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增加了“路途车辆”的术语和界说(见3.1)——修改了“机动车”的术语和界说(见3.2,版的2.1);——修改了“汽车”的术语和界说(见3.3,版的2.2);——修改了“载客汽车”、“载货汽车”和“专项作业车”的术语和界说(见3.3.1、3.3.2、3.3.3,版的2.2.1、2.2.2、2.2.3);——增加了“中置轴挂车”的术语和界说(见3.4.2);——修改了“半挂车”的术语和界说(见3.4.3,版的2.5.2);——增加了“汽车列车”、“乘用车列车”、“货车列车”、“全挂汽车列车”、“中置轴挂车列车”、“半挂汽车列车”的术语和界说(见3.5、3.5.1、3.5.2、3.5.2.1、3.5.2.2、3.5.3);——修改了“摩托车”的术语和界说(见3.6,版的2.4);——修改了“有轨电车”的术语和界说(见3.8,版的2.3);——修改了“特型机动车”的术语和界说(见3.9,版的2.8);——增加了“拼装车”、“不法改装车”的术语和界说(见3.12、3.13);——修改了机动车规格术语分类表中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的说明(见表1,版的表1);——增加了“机动车实车的车长与《路途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或者其他技术资料记载的机动车车长的公差应合适相关管理规定”的规定(见表1的注c)——增加了“面包车”、“专用校车”、“车辆运输车”、“无载货功能的专项作业车”、“有载货功能的专项作业车”、“中置轴挂车”、“车辆运输半挂车”等机动车结构术语的说明(见表2);——修改了“普通客车”、“专用客车”、“厢式货车”、“仓栅式货车”、“集装箱车”、“特殊结构货车”、“自卸货车”、“厢式全挂车”、“仓栅式全挂车”、“自卸全挂车”、“厢式半挂车”、“仓栅式半挂车”、“自卸半挂车”、“低平板半挂车”等机动车结构术语的说明(见表2,版的表2);——增加了“货车、全挂车和半挂车的载货部位为非栏板结构时,若载货部位具有自动倾卸装置,结构术语确定为‘载货部位的结构特征+自卸’,如‘平板自卸’”的规定(见表2的注c);——修改了机动车的使用性质分类(见6.1,版的第5章);——机动车使用性质细类表中,修改了“运送幼儿”、“运送小学生”的说明,增加了“运送中小学生”、“运送初中生”的说明,删除“其他校车”的说明(见表3,版的表3);——增加了“生产经营性车辆”的说明(见表3的注a)。

汽车分类类型以及汽车术语大全

汽车分类类型以及汽车术语大全

汽车分类类型以及汽车术语大全一楼:国产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二楼:我国汽车分类标准(旧)三楼:汽车的十种类型四楼:常用汽车英文缩写之意!五楼:汽车术语六楼:识别汽车牌照七楼:汽车牌号国产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1988年国家颁布了国家标准GB9417-88《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

汽车型号应能表明汽车的厂牌、类型和主要特征参数等。

该项国家标准规定,国家汽车型号均应由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

汽车型号包括如下三部分:首部――由2个或3个汉语拼音字母组成,是识别企业名称的代号。

例如CA代表第一汽车制造厂,EQ代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等。

中部――由4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左起首位数字表示车辆类别代号,中间两位数字表示汽车的主要特征参数,最末位是由企业自定的产品序号。

在1959年,当时第一机械工业部颁布的旧编号规则(汽130-59)中,这个数字只有3位,其首位与最末位的含义在致与新编号相同,中间1位数字表示汽车的级别。

两者相比,新编号不但较直观,也更确切。

因此,近年来各企业已开始逐渐将其旧编号改换成新编号。

例如解放CA141货车的新编号是CA1091(总质量9310kg),东风EQ240越野汽车的新编号是EQ2080(总质量7720kg)…等等。

尾部――分为两部分,前部由汉语拼音字母组成,表示专用汽车分类代号,例如X表示厢式汽车,G表示罐式汽车等;后部是企业自定代号,可用汉语拼音字母或阿拉伯数字表示。

基本型汽车的编号一般没有尾部,其变型车(例如采用不同的发动机、加长轴距、双排座驾驶室等)为了与基本型区别,常在尾部加A、B、C等企业自定代号。

我国汽车分类标准(旧)我国汽车分类标准中国汽车分类标准(GB9417-89)将汽车分类为8类:1、载货汽车:微型货车Ga=1.8t轻型货车1.8T Ga=6t中型货车6t Ga=14t重型货车Ga 14t 2、越野汽车:轻型越野汽车Ga=5t中型越野汽车5t=Ga=13t重型越野汽车13t Ga=24t超重型越野汽车Ga 24t3、自卸汽车:轻型自卸汽车Ga=6t中型自卸汽车6t Ga=14t重型自卸汽车Ga 14t矿用自卸汽车4、牵引车:半挂牵引汽车全挂牵引汽车5、专用汽车:箱式汽车罐式汽车起重举升汽车仓栅式汽车特种结构汽车专用自卸汽车6、客车:微型客车L=3.5m轻型客车3.5m L=7m 中型客车7m L=10m大型客车L 10m特大型客车7、轿车:微型轿车V=1L普通级轿车1L V=1.6L中级轿车1.6L V=2.5L中高级轿车2.5L V=4L高级轿车V 4L8、备用分类号9、半挂车:轻型半挂车Ga=7.1t 中型半挂车7.1t Ga=19.5重型半挂车19.5t Ga=34t超重型半挂车Ga 34t注:1、Ga――厂定最大总质量(单位:t-吨);L――车厂(单位:m―米);V――发动机排量(单位:l―升).2、载货汽车、自卸汽车、半挂车Ga为公路运行时厂定最大总质量;越野汽车Ga为越野车运行时厂定最大总质量。

我国界定车辆类型的术语标准解读

我国界定车辆类型的术语标准解读
行业综述
我国界定车辆类型的术语标准解读
李玉刚 1
李云伟 1
冯会健 2
1.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天津,300300
2.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 (武汉) 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56
摘要:做好车辆类型划分是基础管理、设计、生产、销售和市场统计等各方面的现实需求,随着我
国汽车工业产品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车辆类型不断出现。据此,对新版推荐性国家标准 GB/T 37301—
收稿日期:2023-10-12
DOI:1019999/jcnki1004-0226202403001
1 前言
2022 年底,我国修订后的《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的
盖当前的汽车市场应用需求,需要对标准进行修订。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整车分技术委员会组
术语和定义第 1 部分:类型》
(GB/T 37301—2022)国家
大离地高度不大于 16 m
b两厢式乘用车无内部贯通要求。
包含驾驶员不超过 7 座
无专门要求(9 座)
一半以上的发动机长度位于车辆前风窗玻璃最前点以前(纯电
一半以上的发动机长度位于车辆前风窗玻璃最前点以前,或
动汽车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除外),且转向盘的中心位于车辆总
转向盘的中心位于车辆总长的前四分之一部分之后。
据运行距离的不同,又区分为长途、城市、城间等应用场
c越野车型依据车身结构可分别参考三厢式或两厢
景,而且相互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因此结合相关标准
d多用途面包车不分级。
环境)的常见客车类型进行了规定。
式分级。
及行业使用需求,对道路上使用(即不考虑机场等内部
·3·
2024 年第 03 期
总第 322 期

汽车行业专业术语

汽车行业专业术语

汽车行业专业术语1.整车装备质量(kg):汽车完全装备好的质量,包括润滑油、燃料、随车工具、备胎等所有装置的质量。

2.最大总质量kg:汽车满载时的总质量。

3.最大装载质量kg: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的最大装载质量。

4.最大轴载质量(kg):汽车单轴所承载的最大总质量。

与道路通过性有关。

5.车长mm:汽车长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

6.车宽mm:汽车宽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

7.车高mm:汽车最高点至地面间的距离。

8.轴距mm:汽车前轴中心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9.轮距mm:同一车桥左右轮胎胎面中心线间的距离。

10.前悬mm:汽车最前端至前轴中心的距离。

11.后悬mm:汽车最后端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12.最小离地间隙mm:汽车满载时,最低点至地面的距离。

13.缸数:汽车发动机常用缸数有3、4、5、6、8缸。

排量1升以下的发动机常用3缸,2.5升一般为4缸发动机,3升左右的发动机一般为6缸,4升左右为8缸,5.5升以上用12缸发动机。

一般来说,在同等缸径下,缸数越多,排量越大,功率越高;在同等排量下,缸数越多,缸径越小,转速可以提高,从而获得较大的提升功率。

14。

气缸的排列形式:一般5缸以下的发动机的气缸多采用直列方式排列,少数6缸发动机也有直列方式的。

直列发动机的气缸体成一字排开,缸体、缸盖和曲轴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低速扭矩特性好,燃料消耗少,尺寸紧凑,应用比较广泛,缺点是功率较低。

直列6缸的动平衡较好,振动相对较小。

大多6到12缸发动机采用V形排列,V形即气缸分四列错开角度布置,形体紧凑,V形发动机长度和高度尺寸小,布置起来非常方便。

V8发动机结构非常复杂,制造成本很高,所以使用的较少,V12发动机过大过重,只有极个别的高级轿车采用。

15。

气门数:国产发动机大多采用每缸2气门,即一个进气门,一个排气门;国外轿车发动机普遍采用每缸4气门结构,即2个进气门,2个排气门,提高了进、排气的效率;国外有的公司开始采用每缸5气门结构,即3个进气门,2个排气门,主要作用是加大进气量,使燃烧更加彻底。

汽车的分类和含义

汽车的分类和含义

智能汽车
利用最新科技成果,使汽车具有 自动识别行驶道路、自动驾驶、自动调 速等先进功能的模拟人脑汽车。它还包 含有“无人驾驶汽车”、“智能轮胎”、 “智能玻璃”等新名词智能汽车
安全汽车
综合运用当代最新汽车安全技术 成果,以汽车专用电脑控制、指令、协 调汽车各安全机构,保证最佳安全性能 的汽车。安全汽车装有防抱死(AB S),防滑系统(ARS),乘员保护 系统(SRS)等安全装置。
运动轿车Sport car
指加速性好,速度快,发动机功率大,专供驾 驶娱乐的一种轿车。它们深受车迷和年轻人喜 爱。但价格也十分可观。 欧洲一些厂家,专门生产这种运动轿车,如宝 马、保时捷、法拉利、莲花、阿斯顿马丁、兰 博基尼等。美国和日本的一些大公司也生产运 动型跑车。如通用公司雪佛兰部的“克尔维 特”、福特的“野马”、克莱斯勒的“蝰蛇”、 丰田的“超级”、本田的“序曲”等
鞠卫平
汽车的分类
汽车有关的名称、含义 客车 货车 多用途汽车 越野汽车 专用汽车 军用汽车 汽车型号编制规则
绿色汽车
其含义为少污染、低噪音、无公害汽车。如电 动汽车、太阳能汽车,使用天然气、石油液化 气、甲醇、氢气的汽车均属绿色汽车。绿色汽 车还派生出了“生态汽车”、“环保汽车”、 “零污染汽车”、“清洁汽车”等新名词
概念车
汽车生产厂家或汽车设计开发单位为体 现新的设计概念而制作的汽车 具有超前、新奇、探索的特点 概念车虽然不直接用于生产,但对汽车 新产品的开发却有很大的作用,推动了 汽车的技术进步。
克莱斯勒
福特
日产燃料电池汽车
雷诺
捷豹
原型样车
• 汽车生产厂家在开发新产品中试制的样 品车。主要用于对新产品进行各种评价 和性能试验。发现样车的问题并进行修 改后,再试制新的一轮样车。一般要进 行几轮样车的试制和试验,新产品才能 定型投产。样车开始只试制几辆,但到 定型阶段,至少试制6辆以上,有时甚至 几十辆。

汽车术语大全,兼带汽车知识“扫盲”

汽车术语大全,兼带汽车知识“扫盲”

汽车术语大全,兼带汽车知识“扫盲”。

汽车术语大全1. 整车装备质量(kg):汽车完全装备好的质量,包括润滑油、燃料、随车工具、备胎等所有装置的质量。

最大总质量(kg):汽车满载时的总质量。

最大装载质量(kg):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的最大装载质量。

最大轴载质量(kg):汽车单轴所承载的最大总质量。

与道路通过性有关。

必能净超声波(眼镜)清洗机专卖店!详情请登陆了解!应用范围:清洗眼镜、隐形眼镜、金银首饰、项链、耳环、假牙、清洗打印机墨头、钢笔尖、印章等车长(mm):汽车长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

车宽(mm):汽车宽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

车高(mm):汽车最高点至地面间的距离。

轴距(mm):汽车前轴中心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轮距(mm):同一车轿左右轮胎胎面中心线间的距离。

前悬(mm):汽车最前端至前轴中心的距离。

后悬(mm):汽车最后端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最小离地间隙(mm):汽车满载时,最低点至地面的距离。

接近角(°):汽车前端突出点向前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离去角(°):汽车后端突出点向后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转弯半径(mm):汽车转向时,汽车外侧转向轮的中心平面在车辆支撑平面上的轨迹圆半径。

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时的转弯半径为最小转弯半径。

最高车速(km/h):汽车在平直道路上行驶时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最大爬坡度(%):汽车满载时的最大爬坡能力。

平均燃料消耗量(l/100km):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每百公里平均燃料消耗量。

车轮数和驱动轮数(n×m):车轮数以轮毂数为计量依据,n代表汽车的车轮总数,m代表驱动轮数。

发动机的基本参数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参数主要包括发动机缸数,气缸的排列形式,气门,排量,最高输出功率,最大扭矩。

缸数:汽车发动机常用缸数有3、4、5、6、8缸。

排量1升以下的发动机常用3缸,2.5升一般为4缸发动机,3升左右的发动机一般为6缸,4升左右为8缸,5.5升以上用12缸发动机。

机动车产品术语和定义

机动车产品术语和定义

机动车产品术语和定义1 机动车 power-driven vehicle由动力装置驱动或牵引、在道路上行驶的、供乘用或(和)运送物品或进行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包括汽车及汽车列车、摩托车及轻便摩托车、拖拉机运输机组、轮式专用机械车和挂车等,但不包括任何在轨道上运行的车辆。

2 汽车 motor vehicle由动力驱动,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货物的车辆或特殊用途的车辆;——特殊用途。

本术语还包括:a)与电力线相联的车辆,如无轨电车;b)整车整备质量超过 400kg 的三轮车辆。

2.1 乘用车 passenger car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的汽车,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

它也可以牵引一辆挂车。

2.2 客车 bus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的商用车辆,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超过9个。

客车有单层的或双层的。

2.2.1 卧铺客车 sleeper coach专门设计和制造供全体乘客卧睡的长途客车。

2.2.2 公共汽车 public city-bus专门设计和制造供公众就坐或站立,有固定的线路和车站的城市客车。

2.3 半挂牵引车 semi-trailer towing vehicle装备有特殊装置用于牵引半挂车的商用车辆。

2.4 货车 goods vehicle一种主要为载运货物而设计和装备的商用车辆,它能否牵引一辆挂车均可。

2.4.1 三轮汽车(原"三轮农用运输车") tri-wheel vehicle最高设计车速小于等于 50km/h 的,具有三个车轮的货车。

2.4.2 低速货车(原"四轮农用运输车") low-speed goods vehicle最高设计车速小于70km/h的,具有四个车轮的货车。

2.5 专用作业车 specical motor vehicle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特殊工作的车辆。

【汽车行业类】汽车术语大全

【汽车行业类】汽车术语大全

(汽车行业)汽车术语大全汽车术语大全1.整车装备质量(kg):汽车完全装备好的质量,包括润滑油、燃料、随车工具、备胎等所有装置的质量。

2.最大总质量(kg):汽车满载时的总质量。

3.最大装载质量(kg):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的最大装载质量。

4.最大轴载质量(kg):汽车单轴所承载的最大总质量。

和道路通过性有关。

5.车长(mm):汽车长度方向俩极端点间的距离。

6.车宽(mm):汽车宽度方向俩极端点间的距离。

7.车高(mm):汽车最高点至地面间的距离。

8.轴距(mm):汽车前轴中心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9.轮距(mm):同壹车轿左右轮胎胎面中心线间的距离。

10.前悬(mm):汽车最前端至前轴中心的距离。

11.后悬(mm):汽车最后端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12.最小离地间隙(mm):汽车满载时,最低点至地面的距离。

13.接近角(°):汽车前端突出点向前轮引的切线和地面的夹角。

14.离去角(°):汽车后端突出点向后轮引的切线和地面的夹角。

15.转弯半径(mm):汽车转向时,汽车外侧转向轮的中心平面在车辆支撑平面上的轨迹圆半径。

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时的转弯半径为最小转弯半径。

16.最高车速(km/h):汽车在平直道路上行驶时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17.最大爬坡度(%):汽车满载时的最大爬坡能力。

18.平均燃料消耗量(l/100km):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每百公里平均燃料消耗量。

19.车轮数和驱动轮数(n×m):车轮数以轮毂数为计量依据,n代表汽车的车轮总数,m代表驱动轮数。

20.发动机的基本参数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参数主要包括发动机缸数,气缸的排列形式,气门,排量,最高输出功率,最大扭矩。

缸数:汽车发动机常用缸数有3、4、5、6、8缸。

排量1升以下的发动机常用3缸,2.5升壹般为4缸发动机,3升左右的发动机壹般为6缸,4升左右为8缸,5.5升之上用12缸发动机。

壹般来说,在同等缸径下,缸数越多,排量越大,功率越高;在同等排量下,缸数越多,缸径越小,转速能够提高,从而获得较大的提升功率。

汽车分类及术语解释

汽车分类及术语解释

列车:一辆汽车与一辆或多辆挂车的组合。
中重卡产品常用术语介绍
术语解释 驱动型式:指发动机的布置方式及驱动轮的数量、位 置的形式。欧曼汽车的驱动形式有4×2、 6×2、6×4、8×4、10×4等,前一位数 字表示汽车车轮总数,后一位数字表示驱 动轮数。 例如:
车轮总数——6轮
驱动轮数——4轮 6×4
术语解释
整备质量:指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随车工具、备 胎等),加满燃料、水,但没有装货和载 人时的整车质量。
单车总重:主车额定满载质量。 列车总重:主车与挂车总质量之和。 (GB1589) 鞍载质量:牵引座上的载荷。 准拖挂质量:允许拖挂的全挂车、半挂车或其它装置 的总质量。
中重卡产品常用术语介绍
如 : LT3161 、 LT3256 、 LT1318
又叫“乘用车”
又叫“商用车”
中重卡产品常用术语介绍
术语解释
一类底盘:即整车。 二类底盘:完整车辆去掉货箱(车厢)及专用装置的 机械整体。 三类底盘:完整车辆去掉车身或驾驶室、货箱(车 厢)及专用装置的机械整体。
四类底盘:散件状态的三类底盘。
中重卡产品常用术语介绍
汽车分类
汽车
M类 N类
中重卡产品的定义 第三部分
O类
M1
乘客座位 不超过八 个的载客 车辆。
M2
乘客座位 超过八个, 总 质 量 ≤ 5t 的载 客车辆。
M3
乘客座位 超过八个, 且厂定最 大总质量 >5t 的 载 客车辆。
N1
总质量 ≤ 3.5t 的载货 车辆。
N2
总质 O量 >3.5t 但 ≤12t的 载货车 辆。
产品型号编制规则
BHLT3256X240D7FD

汽车工业名词解释

汽车工业名词解释

汽车工业名词解释
1. 车型(Car Model):汽车制造商按照车辆的功能、设计和
市场定位等因素进行分类的标志,包括轿车、SUV、MPV、
跑车、卡车等各种类型。

2. 排量(Engine Displacement):汽车发动机的容积大小,通
常用单位升(L)表示,越大代表发动机的气缸容积越大,产
生的动力和扭矩也相应增加。

3. 马力(Horsepower):表示发动机的功率大小的单位,代表发动机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产生的功率。

4. 扭矩(Torque):汽车引擎输出的力矩,描述发动机输出力量的大小,通常与发动机的转速相乘得到实际输出功率。

5. 动力系统(Powertrain):汽车的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
变速器和传动轴等组件,用于提供动力并将动力传递到车轮上。

6. 四驱(Four-wheel Drive):汽车的驱动方式之一,四个车
轮都具有驱动力,在低附着力路面或者越野等条件下,提供更好的牵引力和操控性能。

7. 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是一
种用于防止汽车在紧急制动时车轮锁死的技术,通过控制制动力的大小和分布,保持车轮旋转并提供最大制动效果。

8. 气囊(Airbag):汽车安全装置之一,是一种可以在碰撞时
迅速充气并缓冲乘客撞击力量的装置,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性。

9. 轮胎(Tire):汽车与地面接触的部件,负责提供摩擦力和
支持重量,对车辆的操控性、行驶平稳性和制动效果等有重要影响。

10. 悬挂系统(Suspension System):汽车的悬挂装置,用于
支撑车体、吸收震动和保持车辆与地面的接触,提高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汽车术语大全

汽车术语大全

汽车术语大全1. 整车装备质量(kg):汽车完全装备好的质量,包括润滑油、燃料、随车工具、备胎等所有装置的质量。

2. 最大总质量(kg):汽车满载时的总质量。

3. 最大装载质量(kg):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的最大装载质量。

4. 最大轴载质量(kg):汽车单轴所承载的最大总质量。

与道路通过性有关。

5. 车长(mm):汽车长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

6. 车宽(mm):汽车宽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

7. 车高(mm):汽车最高点至地面间的距离。

8.轴距(mm):汽车前轴中心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9. 轮距(mm):同一车轿左右轮胎胎面中心线间的距离。

10. 前悬(mm):汽车最前端至前轴中心的距离。

11. 后悬(mm):汽车最后端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12. 最小离地间隙(mm):汽车满载时,最低点至地面的距离。

13. 接近角(°):汽车前端突出点向前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14. 离去角(°):汽车后端突出点向后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15. 转弯半径(mm):汽车转向时,汽车外侧转向轮的中心平面在车辆支撑平面上的轨迹圆半径。

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时的转弯半径为最小转弯半径。

16. 最高车速(km/h):汽车在平直道路上行驶时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17. 最大爬坡度(%):汽车满载时的最大爬坡能力。

18. 平均燃料消耗量(l/100km):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每百公里平均燃料消耗量。

19. 车轮数和驱动轮数(n×m):车轮数以轮毂数为计量依据,n代表汽车的车轮总数,m代表驱动轮数。

发动机的基本参数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参数主要包括发动机缸数,气缸的排列形式,气门,排量,最高输出功率,最大扭矩。

缸数:汽车发动机常用缸数有3、4、5、6、8缸。

排量1升以下的发动机常用3缸,2.5升一般为4缸发动机,3升左右的发动机一般为6缸,4升左右为8缸,5.5升以上用12缸发动机。

一般来说,在同等缸径下,缸数越多,排量越大,功率越高;在同等排量下,缸数越多,缸径越小,转速可以提高,从而获得较大的提升功率。

中国质量标准汽车术语

中国质量标准汽车术语

中国质量标准汽车术语中国质量标准汽车术语是指在中国汽车行业中所使用的标准化术语。

这些术语涵盖了汽车制造、技术、性能、安全等多个方面。

在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了解并理解这些术语对于消费者以及从业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解答问题。

一、汽车制造术语1. 组件:指汽车中的各个零部件,例如发动机、变速器、底盘等。

2. 高精尺寸:指汽车零部件的尺寸精度要求非常高,确保零部件的装配配合性和运行性能。

3. 焊接技术:指汽车组件之间通过焊接工艺连接,包括点焊、线焊、激光焊等。

二、汽车性能术语1. 动力性能:指汽车的加速性能、最高车速等指标。

2. 燃油消耗量:指汽车在特定条件下的油耗情况,通常以百公里油耗来衡量。

3. 排放标准:指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采用不同的排放标准。

三、汽车安全术语1. 主动安全:指汽车通过各种主动安全装置来预防事故发生,例如车身稳定控制、自动紧急制动等。

2. 被动安全:指汽车在发生交通事故时保护乘车人员的能力,例如安全气囊、安全带等。

3. 败坏标准:指汽车在碰撞测试中的表现,根据不同测试标准进行评估。

四、汽车技术术语1. 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指汽车电子系统的主控装置,负责各个子系统的控制和协调。

2. 自动驾驶技术:指汽车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智能算法实现无人驾驶或辅助驾驶的技术。

3. 新能源汽车:指使用非传统燃料(如电能、氢能等)驱动的汽车,例如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

文章整体大纲如下:一、引言:介绍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和导致术语标准化的原因。

二、汽车制造术语:介绍汽车制造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术语和技术。

三、汽车性能术语:解释汽车性能指标的意义和相关标准。

四、汽车安全术语:探讨汽车安全技术的分类和应用。

五、汽车技术术语:介绍一些现代汽车技术的术语和应用。

六、总结:归纳总结中国质量标准汽车术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通过以上对中国质量标准汽车术语的解答,读者可以对中国汽车行业中的标准化术语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ga802-2019机动车类型术语和定义

ga802-2019机动车类型术语和定义

ga802-2019机动车类型术语和定义
目前,中国大陆地区的机动车类型术语和定义按照《机动车登记规定》进行分类和界定。

根据该规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机动车类型术语和其定义:
1. 普通小型汽车:车长小于等于3.8米,发动机排量小于等于1.6升的载客汽车。

也可以称为轿车。

2. 小型新能源汽车:车长小于等于
3.8米,发动机排量小于等于1.6升的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主要指使用电力、混合动力等非传统燃料的汽车。

3. 中型车:车长大于3.8米,小于等于6.0米,发动机排量小于等于3.0升的载客汽车。

也可以称为中型轿车。

4. 大型车:车长大于6.0米,发动机排量大于3.0升的载客汽车,包括大型轿车、大型面包车、大型客车等。

5. 越野车:专用于越野旅行、野外探险等的车辆,具有较好的越野能力。

6. 特种车:用途特殊的车辆,包括工程车、消防车、救护车、警车等。

7. 半挂牵引车:用于挂接半挂车的牵引车辆。

8. 摩托车:有两个以上的轮子,用于牵引挂车的车辆。

9. 电动自行车:由电动机辅助驱动的自行车。

10. 自行车:由人力驱动的双轮脚踏车。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地区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术语和定义,例如特定地区的交通管理部门可能对特定用途的车辆进行更为具体的分类和定义。

因此,在具体情况下,还需要参考当地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汽车分类类型以汽车术语(大全)

汽车分类类型以汽车术语(大全)

汽车分类类型以及汽车术语大全一楼:国产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二楼:我国汽车分类标准(旧)三楼:汽车的十种类型四楼:常用汽车英文缩写之意!五楼:汽车术语六楼:识别汽车牌照七楼:汽车牌号国产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1988年国家颁布了国家标准GB9417-88《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

汽车型号应能表明汽车的厂牌、类型和主要特征参数等。

该项国家标准规定,国家汽车型号均应由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

汽车型号包括如下三部分:首部――由2个或3个汉语拼音字母组成,是识别企业名称的代号。

例如CA代表第一汽车制造厂,EQ代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等。

中部――由4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左起首位数字表示车辆类别代号,中间两位数字表示汽车的主要特征参数,最末位是由企业自定的产品序号。

在1959年,当时第一机械工业部颁布的旧编号规则(汽130-59)中,这个数字只有3位,其首位与最末位的含义在致与新编号相同,中间1位数字表示汽车的级别。

两者相比,新编号不但较直观,也更确切。

因此,近年来各企业已开始逐渐将其旧编号改换成新编号。

例如解放CA141货车的新编号是CA1091(总质量9310kg),东风EQ240越野汽车的新编号是EQ2080(总质量7720kg)…等等。

尾部――分为两部分,前部由汉语拼音字母组成,表示专用汽车分类代号,例如X表示厢式汽车,G表示罐式汽车等;后部是企业自定代号,可用汉语拼音字母或阿拉伯数字表示。

基本型汽车的编号一般没有尾部,其变型车(例如采用不同的发动机、加长轴距、双排座驾驶室等)为了与基本型区别,常在尾部加A、B、C等企业自定代号。

我国汽车分类标准(旧)我国汽车分类标准中国汽车分类标准(GB9417-89)将汽车分类为8类:1、载货汽车:微型货车Ga=1.8t轻型货车1.8T Ga=6t中型货车6t Ga=14t重型货车Ga 14t 2、越野汽车:轻型越野汽车Ga=5t中型越野汽车5t=Ga=13t重型越野汽车13t Ga=24t超重型越野汽车Ga 24t3、自卸汽车:轻型自卸汽车Ga=6t中型自卸汽车6t Ga=14t重型自卸汽车Ga 14t矿用自卸汽车4、牵引车:半挂牵引汽车全挂牵引汽车5、专用汽车:箱式汽车罐式汽车起重举升汽车仓栅式汽车特种结构汽车专用自卸汽车6、客车:微型客车L=3.5m轻型客车3.5m L=7m 中型客车7m L=10m大型客车L 10m特大型客车7、轿车:微型轿车V=1L普通级轿车1L V=1.6L中级轿车1.6L V=2.5L中高级轿车2.5L V=4L高级轿车V 4L8、备用分类号9、半挂车:轻型半挂车Ga=7.1t 中型半挂车7.1t Ga=19.5重型半挂车19.5t Ga=34t超重型半挂车Ga 34t注:1、Ga――厂定最大总质量(单位:t-吨);L――车厂(单位:m―米);V――发动机排量(单位:l―升).2、载货汽车、自卸汽车、半挂车Ga为公路运行时厂定最大总质量;越野汽车Ga为越野车运行时厂定最大总质量。

汽车术语名词解释

汽车术语名词解释

汽车术语名词解释汽车术语名词解释引擎(Engine):汽车的动力部分,负责产生和传递动力。

汽油机(Petrol Engine):一种使用汽油作为燃料的内燃机。

柴油机(Diesel Engine):一种使用柴油作为燃料的内燃机。

传动系统(Transmission):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的系统。

离合器(Clutch):传动系统的一部分,用于在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传递动力。

变速器(Transmission):传递和控制发动机动力的装置,使驾驶员可以选择不同的速度。

自动变速器(Automatic Transmission):一种可以自动控制换挡的变速器。

手动变速器(Manual Transmission):驾驶员需要手动操作离合器和换挡杆来换挡的变速器。

四轮驱动(Four-Wheel Drive):车辆的四个车轮都能够获得动力的驱动方式。

前驱(Front-Wheel Drive):车辆的前两个车轮能够获得动力的驱动方式。

后驱(Rear-Wheel Drive):车辆的后两个车轮能够获得动力的驱动方式。

刹车系统(Braking System):用于减速和停车的系统,包括刹车盘、刹车片和刹车液等。

制动系统(Brakes):刹车系统的一部分,用于减速和停车。

电池(Battery):储存电能并为车辆提供电力的装置。

引擎舱(Engine Compartment):安放发动机和相关设备的车辆前部区域。

底盘(Chassis):汽车的框架部分,包括车身和悬挂系统。

悬挂系统(Suspension System):支撑车身并提供乘坐舒适性的系统,包括悬挂弹簧和减震器。

转向系统(Steering System):用于控制车辆方向的系统,包括方向盘、转向器和转向节等。

车身(Body):车辆的外部部分,包括车顶、车门、车窗等。

车顶(Roof):车辆的上部覆盖部分。

车门(Door):用于进出车辆的开口。

车窗(Window):车辆的侧面和后面的透明玻璃。

中国汽车术语、分类标准介绍

中国汽车术语、分类标准介绍

中国汽车术语、分类标准介绍;一、汽车行业车辆术语、分类标准1. 主要内容2. 术语、分类标准的使用 3. 汽车行业外的车辆分类标准二、车辆识别代码(VIN) 1. 背景介绍 2. 解读VIN码 3. VIN码在汽车的位置三、汽车公告 1.公告申报流程 2.汽车公告号构成;一、汽车行业车辆术语、分类标准;车辆的术语、分类标准是构成汽车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础的标准是起草相关汽车标准的基础,政府对车辆的管理、车辆统计、以及学术交流等离不开规范的车辆术语和分类。

目前汽车行业主要采用的标准:GB/T 15089-2001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GB/T 3730.1-2001 《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T 5359.1-1996《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术语车辆类型》QC/T 775-2007 《乘用车类别及代码》;GB/T 15089-2001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该标准是汽车强制性标准的编写及强制性标准的实施(实施型式认证的基础)的基础,汽车强制性标准的制订依据该标准车辆分类确定标准的适用范围,其他领域可参照执行。

该标准将车辆主要划分为L、M、N、O,同时规定了G类车(M、N类车中的一种)须满足的指标要求L类: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包括L1、 L2、 L3、 L4、 L5五类—L1、 L2 排量不超过50mL,最高车速不超过50km/h的两轮和三轮车辆(术语中的轻便摩托车)—L3、L4、L5 排量超过50mL,最高车速超过50km/h的两轮和三轮车辆(术语中的摩托车);承保政策的制定原则;M类:至少有四个车轮并且用于载客的机动车辆包括M1、 M2、 M3三类—M1类:包括驾驶员座位,不超过9座的载客车辆(乘用车); —M2 、M3类:为超过9座的载客车辆,M2 (不超过)、M3 (超过)类的划分以最大设计总质量,5000kg划分(客车)—M2。

汽车术语及定义

汽车术语及定义

汽车术语及定义一、车辆类型—GB/T 3730.1—881.汽车—motor vehicle.2.货车(载货汽车)—motor truck..3.微型货车—mini truck.4.轻型货车—light truck.5.中型货车—medium truck.6.重型货车—heavy truck.7.越野汽车—off—road vehicle.8.轻型越野汽车—light off—road vehicle.9.中型越野汽车—medium off—road vehicle.10.重型越野汽车—heavy off—road vehicle.11.超重型越野汽车—extra heavy off—road vehicle.12.自卸汽车—dump truck.13.轻型自卸汽车—light dump truck.14.中型自卸汽车—medium dump truck.15.重型自卸汽车—heavy dump truck.16.矿用自卸汽车—mining dump truck.17.牵引汽车—towing vehicle.18.半挂牵引汽车—semi—trailer towing vehicle.19.全挂牵引汽车—full—trailer towing vehicle.20.专用汽车—special purpose vehicle.21.厢式汽车—van.22.罐式汽车—tanker.23.起重举升汽车—crane/lift truck.24.专用自卸汽车—special tipper.25.仓栅式汽车—box/stake truck.26.特种结构汽车—special construction vehicle.27.客车—bus.28.微型客车—mini—bus.29.轻型客车—light bus.30.中型客车—medium bus.31.中型城市客车—medium city bus.32.中型长途客车—medium intercity bus.33.中型旅游客车—medium sightseeing bus.34.中型团体客车—medium private bus.35.大型客车—large bus.36.大型城市客车—large city bus.37.大型长途客车—large intercity bus.38.大型旅游客车—large sightseeing bus.39.大型团体客车—large private bus.40.特大型客车—extra bus.41.铰接客车—articulated bus.42.双层客车—double—deck bus.43.轿车—passenger car.44.微型轿车—minicar .45.普通级轿车—subcompact car.46.中级轿车—compact car.47.中高级轿车—intermediate car.48.高级轿车—limousine car.49.半挂车—semi—trailer.50.轻型半挂车—light semi—trailer.51.中型半挂车—medium semi—trailer.52.重型半挂车—heavy semi—trailer.53.超重型半挂车—extra heavy semi—trailer.二、车辆质量—GB/T 3730.2—921.底盘干质量—chassis dry mass;2.底盘整备质量—chassis kerb mass;3.底盘与驾驶室干质量—chassis and cab dry mass;4.底盘与驾驶室整备质量—chassis and cab kerb mass;5.整车干质量—complete vehicle dry mass;6.整车整备质量—complete vehicle kerb mass;7.最大总质量—maximum total mass;8.厂定最大总质量—maximummanufacturer’s total ma ss;9.允许最大总质量—maximum authorized total mass;10.最大装载质量—maximum laden mass;11.厂定最大装载质量—maximum manufacturer’s laden mass;12.允许最大装载质量—maximum authorized laden mass;13.最大轴载质量—maximum axle laden mass;14.厂定最大轴载质量—maximum manufacturer’s axle laden mass;15.允许最大轴载质量—maximum authorized axle laden mass;16.最大拖挂质量—maximum towed mass;17.厂定最大拖挂质量—manufacturer’s maximumtowed mass;18.允许最大拖挂质量—authorized maximum towed mass;19.汽车列车最大总质量—maximum total mass of train;20.汽车列车厂定最大总质量—maximum manufacturer’s total mass of train;21.汽车列车允许最大总质量—maximum authorized total mass of train;22.铰接车最大总质量—maximum of an articulated vehicle;三、车辆尺寸—GB/T 3730.3—921.车长—vehicle length;2.汽车长—motor vehicle length;3.全挂车长—full trailer length;4.半挂车长—semi- trailer length;5.车宽—vehicle width;6.车高(无装载质量)—vehicle height(unladen);7.轴距—wheel space;8.汽车及全挂车轴距—motor vehicle or full trailer wheel space;9.半挂车轴距—semi-trailer wheel space;10.轮距—track;11.前悬—front overhang;12.后悬—rear overhang;13.最小离地间隙—ground clearance;14.纵向通过角—ramp angle;15.接近角—approach angle;16.离去角—departure angle;17.车架高度—height of chassis above ground:18.驾驶室后车架最大可用长度(带驾驶室的车辆)—maximumusablelengthofchassisbehindcab(vehicle with cab);19.车身长度—bodywork length;20.轿车和客车车身长—bodywork length of passenger car and bus;21.带有驾驶室的底盘上的车身长度—bodywork length of chassis with driver’s cab;22.车箱(厢)内部最大尺寸—maximum internal dimensions of body;23.牵引架长—draw gear length;24.牵引杆长—drawbar length ;25.牵引装置的位置—position of towing attachment;26.牵引装置高度—height of towing attachment;27.牵引装置前置距—distance of towing attachment in front of rear of vehicle;28.牵引座前置距—fifth-wheel lead;29.长度计算用牵引座前置距—fifth-wheel lead for calculation of length;30.质量分配计算用牵引座前置距—fifth-wheel lead for calculation of mass distribution;31.牵引座结合高度—height of coupling face;32.牵引装置至车辆前端的距离—distance between towing device and front end of towing vehicle;33.牵引座牵引销孔至车辆前端的距离—distance betweenfifth-wheel coupling pin andfront end oftowing vehicle;34.半挂牵引车后回转半径—rear fitting radius of semi-trailer towing vehicle;35.半挂车间隙半径—rear tractor clearance radius of semi-trailer;36.半挂车前回转半径—front fitting radius of semi-trailer;37.车轮外倾—camber angle;38.主销内倾—kingpin inclination;39.主销偏移距—kingpin offset;40.前束—toe-in;41.主销后倾距—castor;42.车轮铅垂动行程—vertical clearance of wheel;43.车轮提升高度—lift of wheel;44.转弯直径—turning circle diameters;45.转弯通道圆—turning clearance circles.四、轿车车身术语—JB3653—84(一)、设计术语1.车身—body; body assembly.2.车身本体—body shell; main body.3.车身机构—mechanical hard ware of body.4.车身覆盖件—cover panel; body outer panel.5.车身结构件—structural member; body structure.6.非承载式车身—body chassis frame construction; separate frame construction.7.承载式车身—unitary construction body; unit body construction; integral body; panel structure body.8.折背式车身—pontoon type; notch back body; three—box type body.9.直背式车身—fast back body; two—box type body.10.舱背式车身—hatch back body; two—box type body.11.短背式车身—cut—off back body; two—box type body.12.客厢—passenger compartment.13.发动机舱—engine compartment.14.行李箱—trunk; luggage compartment; luggage hold.15.车身前部—front body.16.车身后部—rear body.17.车身底部—under body.18.车身侧部—side body.19.车身裙部—skirt .20.腰线—waist line; belt line; door belt; fascia.21.开缝线—opening line.22.轮口—wheel opening; wheel arch.23.脚部空间—foot well.24.内饰—interior trimming.25.外饰—exterior trimming.26.内饰件—upholstery.27.外饰件—exterior trimming part.28.车身附件—body accessories.(二)、结构术语1.板件—pressing ; panel.2.骨架件—member.3.支撑件—brace.4.加强件—reinforcement; stiffness.5.固定件—stay.6.角撑件—gusset.7.衬板—patch.8.罩—housing.9.盖—lid.10.支架—support; supporter.11.托架—bracket.12.挡板—guard.13.隔板—retainer.14.护板15.衬垫—pad.16.槽—gutter.17.沟—groove.18.筋—rid.19.装饰条—moulding.(五)、零部件名词1.前翼板—front fender; front wing.2.发动机罩前支撑板—front end panel; nose panel.3.发动机罩—engine hood bonnet.4.发动机罩安全拉钩—hoodsafetycatch;hoodsafetylock;hoodauxiliarycatch;hook;hoodsecondary latch.5.前裙板—frontvalancepanel;frontskirtpanel;frontlowershroud;frontbumperstone;reflector;fairi ng panel ; front apron.6.散热器固定框—radiator support; lamp support; shroud panel; front bulkhead; front baffle; deflector.7.前挡泥板—front fender apron; wheel apron; fender skirt; hood ledge .8.前横梁—front cross member; front cross rail.9.前纵梁—front side member; front side rail.; front side frame.10.前围上盖板—cowl top; cowl upper; shroud upper panel; front panel.11.前围板—dash panel; dash board; toe board; fire wall.12.前围侧板—cowl side panel; dash side; shroud side.13.后围上盖板—upper back panel; rear waist panel; back window lower panel; rear deck panel.14.后围板—rear end panel; lower back panel; rear skirt panel.15.行李箱盖—trunk lid; rear compartment lid; luggage compartment door; deck lid; boot lid.16.后窗窗台—shelf panel; package tray panel; parcel shelf panel; rear shelf; rear luggage shelf panel.17.地板—floor pan ; floor panel; floor board.18.后纵梁—rear side member; floor side member; floor side rail ; rear floor side frame.19.地板横梁—floor cross member.20.车轮档泥罩—wheel housing panel.21.顶盖—roof panel; top.22.上边梁—roof rail.23.顶盖横梁—roofbow;roofpanelmember;roofpanelreinforcement;roofpanelreinforcementpiece.24.流水槽—roof drip; roof drip channel; roof side drip rail; gutter channel.25.前柱—front pillar; front post; “A” pillar.26.中柱—center pillar; center post; “B” pillar.27.后柱—rear pillar; rear post; “C” pillar.28.门槛—side sill; rocker panel; sill panel.29.后翼板—rear fender; rear wing.30.后门—rear door.31.前门—front door.32.背门—back door; tail gate.33.后顶盖侧板—quarter panel.34.地板通道—floor tunnel.35.仪表板—fascia; instrument panel.36.仪表罩—instrument frame.37.副仪表板—console.38.杂物箱—glove box; glove compartment.39.遮阳板—sun visor .40.后视镜—rear view mirror; spotlight.41.刮水器—wiper.42.风窗洗涤器—washer.43.车身悬置点—jack up point.44.保险杠—bumper.45.保险杠防撞块—bumper guard.46.保险杠联结板—jointing plates of bumper.47.保险杠托架—bumper stay; bumper arm ; bumper bracket.48.保险杠镶条—bumper pad.49.风窗玻璃—front windshield glass; front screen; front windscreen.50.后窗玻璃—back window glass; back light; rear window glass.51.后侧窗玻璃—opera window glass.52.后角窗玻璃—quarter window glass.53.前角窗玻璃—door ventilation glass; anti—draft ventilation glass.54.中隔墙玻璃—glass of the glass partition.55.中隔墙—glass partition.56.门窗框—door window frame; door sash.57.门锁—door lock.58.内锁提钮—knob.59.门外手柄—door handle; outside door handle.60.玻璃升降器—window regulator.61.门铰链—door hinge.62.门内手柄—inside door handle.63.助力撑杆—gas spring.64.门玻璃导轨—glass run; glass run channel.65.门密封条—weather strip.66.空调装置—air conditioner;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67.暖风装置—heater.68.冷气装置—cooler ; cool air.69.通风装置—ventilation.70.除霜装置—defroster; demister ; deicer.71.座椅—seat.72.靠枕—head rest; head restrain.五、客车车身—GB/T 12484—9073.肘靠—armrest.74.脚登—foot rest.75.折合座—folding seat.76.拉手—77.扶手—hand grill.78.安全带—safety belt.79.车轮装饰罩—wheel disc; rim embellisher.80.轮毂装饰罩—hub embellisher.81.车标—mark; insignia; emblem.(一)、设计术语1.车身—body; body assembly.2.车身本体—body shell; main body.3.车身骨架—body frame; body skeleton.4.车身覆盖件—skin; cover panel.5.车身结构件—body structural member.6.承载式车身—unitary construction body; chassisless body; full—monocoque body.7.半承载式车身—semi—integral body; semi—monocoque body.8.非承载式车身—body—chassis frame construction; separate frame construction.9.车身结构—mechanical hardware of body; body mechanism.10.车厢—passenger compartment.11.乘客区—passenger zone.12.驾驶区—driver zone.13.发动机舱—engine compartment.14.行李舱—luggage compartment; luggage hold.15.工具箱—tool box.16.蓄电池箱—battery compartment.17.行李架—luggage rack; parcel rack; baggage holder.18.行李梯—luggage ladder.19.座椅—seat.20.车身裙部—body skirt.21.轮口—wheel—arch.22.开缝线—opening line.23.通道—gang way.24.内饰—interior trim; upholstery.25.外饰—exterior trim.26.车身附件—body accessories.(二)结构术语1.板件—panel.2.蒙皮—outer panel; skin .3.护板—fender; shield .4.挡板—baffle.5.连接板—connecting panel.6.导流板—flowguide; air deflector.7.衬板—patch.8.加强件—reinforcement; stiffener.9.固定件—stay; retainer; fixed part.10.支撑件—brace.11.装饰件—trimming; garnish; molding .12.密封件—weather strip ;sealing .13.支架—support; bracket.14.衬垫—pad; packing; gasket.15.拉手—handle.16.扶手—assist grip; handrail; banister.17.铰链—hinge.18.立柱—pillar; post.19.梁—rail ;beam.20.罩—housing.21.盖—lid ; cap .22.槽—guide; grove.(三)、零部件1.前围—front wall.2.前围骨架—front wall frame; front wall skeleton.3.前围立柱—front wall pillar.4.前围搁梁—front wall shelf beam.5.前围裙边梁—front skirt rail.6.前围蒙皮—front wall outer panel; front wall skin.7.前围护板—front wall inner shield: front wall interior panel.8.驾驶区搁板(栏)—driver partition ;diver barrier panel.9.前面罩—radiator grille.10.风窗框架—windshield frame.11.风窗中立柱—windshield central post.12.风窗框上横梁—windshield header crossbar.14.风窗玻璃—windscreen; windshield.15.仪表板—instrument panel; dashboard.16.副仪表板—auxiliary faciaconsolt .17.仪表板护面—dashboard facing.18.保险杠—bumper.19.刮水器—wiper.20.风窗洗涤器—washer; windscreen washer.21.后视镜—rearview mirror.22.遮阳板(帘)—sun visor .23.发动机罩—engine hood.24.后围—back wall; rear wall.25.后围骨架—rear wall frame; rear wall skeleton.26.后围立柱—rear wall pillar.27.后围搁梁—rear wall shelf beam.28.后围裙边梁—rear skirt rail.29.后围蒙皮—rear wall outer panel; rear wall skin.30.后围护板—rear wall inner shield: rear wall interior panel.31.后窗框架—rear window frame.32.后窗中立柱—rear window central post.33.后窗框上横梁—rear window header crossbar.35.后窗玻璃—rear window glass.36.助力撑杆—power—assisted brace gas spring.37.侧围—side wall.38.侧围骨架—side wall frame; side wall skeleton.39.侧窗立柱—side window pillar.40.侧围立柱—side wall pillar.41.腰立柱—waist pillar.42.门立柱—door pillar.43.侧围蒙皮—side wall outer panel; side wall skin.44.侧围护板—side wall inner shield: side wall interior panel.45.侧窗—side window.46.侧窗框—side window frame.47.侧窗玻璃—side window glass.48.侧窗锁—side window lock.49.上边梁—roof side rail.50.腰梁—waist rail.51.侧围搁梁—side wall shelf beam.52.侧围裙边梁—side skirt rail.53.斜撑—bracing piece.54.轮罩—wheelhouse; wheel arch.55.翼板—wing; fender.56.挡泥板—mudguard; fender apron.57.踏步板—step plate.58.流水槽—roof drip; gutter channel.59.驾驶员门—driver door.60.乘客门—passenger door.61.安全门—emergency door.62.发动机舱门—engine compartment door.63.行李舱门—luggage compartment door.64.蓄电池箱门—battery compartment door.65.售票台—conductor table.66.驾驶员座椅—driver seat.67.售票员座椅—conductor seat.68.乘客座椅—passenger seat.69.导游座椅—guide seat.70.加座—additional seat; folding seat.71.肘靠—armrest; elbow rest.72.安全带—seat belt ;safety belt.73.门锁—door lock.74.门内锁柄—inside door handle.75.门外锁柄—outside door handle.76.玻璃升降器—window regulator; window lifter .77.压条—trim strip; binding .78.压条封盖—trim strip cap; binding end cap.79.嵌条—moulding; insertion strip;80.顶盖—roof.81.顶盖骨架—roofframe; roof skeleton.82.顶盖纵梁—roof rail.83.顶盖横梁—roof cross rail ;roof bow.84.顶盖蒙皮—roof outer panel; roof skin.85.顶盖护板—roof inner shield.86.顶窗—sky—light window.87.地板—floor; floor panel; floor board.88.地板护面—floor carpet; floor covering.89.底架—foundation; body understructure.90.空调装置—air conditioner;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91.暖风装置—heater.92.冷气装置—cooler.93.除霜装置—defroster; frost removal.94.通风装置—ventilator; ventilating equipment.95.标牌—name plate.96.路牌—guide board.97.伸缩蓬—telescopic tarpaulin.98.中间框架—central frame.99.梭梁—stabilizing beam.100.蓬杆—tarpaulin rod.21/ 21。

我国汽车分类级分级知识介绍

我国汽车分类级分级知识介绍

我国汽车分类级分级知识介绍来源:新浪福建我国汽车分类标准中国汽车分类标准(GB9417-89)将汽车分类为8类:1、载货汽车:微型货车Ga<=1.8t轻型货车 1.8T中型货车6t重型货车Ga>14t2、越野汽车:轻型越野汽车Ga<=5t中型越野汽车5t<=Ga<=13t重型越野汽车13t超重型越野汽车 Ga>24t3、自卸汽车:轻型自卸汽车Ga<=6t中型自卸汽车6t重型自卸汽车Ga>14t矿用自卸汽车4、牵引车:半挂牵引汽车全挂牵引汽车5、专用汽车:箱式汽车罐式汽车起重举升汽车仓栅式汽车特种结构汽车专用自卸汽车6、客车:微型客车L<=3.5m轻型客车 3.5m中型客车7m大型客车L>10m特大型客车7、轿车:微型轿车V<=1L普通级轿车1L中级轿车 1.6L中高级轿车 2.5L高级轿车V>4L备用分类号半挂车:轻型半挂车Ga<=7.1t中型半挂车7.1t重型半挂车19.5t超重型半挂车Ga>34t注:1、Ga——厂定最大总质量(单位:t-吨);L——车厂(单位: m—米);V——发动机排量(单位: l—升)。

2、载货汽车、自卸汽车、半挂车Ga为公路运行时厂定最大总质量;越野汽车Ga为越野车运行时厂定最大总质量。

3、中型、大型客车包括城市客车、长途客车、旅游客车及团体客车;特大型客车指铰接客车和双层客车。

如A、B、C级都是以什么标准划分的?是按车的轴距来算的,A00级轿车的轴距应在2米至2.2米之间,发动机排量小于1升,例如奥拓就属于A00级轿车。

A0级轿车的轴距为2.2米至2.3米,排量为1升至1.3升,比较典型的是两厢夏利轿车;一般所说的A级车其轴距范围约在2.3米至2.45米之间,排量约在1.3升至1.6升,一汽大众的捷达、上海大众的POLO都算得上是A级车当中的明星。

B级中档轿车轴距约在2.45米至2.6米之间,排量从1.6升到2.4升,近年来,B级车市场逐渐成为国内汽车企业拼杀的主战场,奥迪A4、帕萨特、中华、东方之子等众多车型均属于B级车阵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公安注册登记车辆的类别划分( 大型 中型
说明 车长大于等于6m或者乘坐人数大于等于20人。乘坐人数可变的,以上限确 定。乘坐人数包括驾驶员(下同)。 车长小于6m,乘坐人数大于9人且小于20人。
小型
微型 载货 重型 中型
车长小于6m,乘坐人数小于等于9人。
1
车身结构为两厢式车身,且具备以下各项条件: a) 座位数不超过5座、座椅(含可折叠座椅)不超过两排且无侧 向布臵; b) 一半以上的发动机长度位于车辆前风窗玻璃最前点以前,或 转向盘的中心位于车辆总长的前四分之一部分之后; c) 车长不大于4500mm。或者车长大于4500mm,但不大于 5000mm,且车辆处于整车整备质量状态下,车顶外覆盖件最大 离地高度不大于1600mm。
1
3. 汽车行业外的车辆分类标准
根据管理或目的不同车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但应在统一、协调的车辆术语和分类标准下进行 标准法规中汽车术语混乱使用、车辆分类的不统一给汽车企业等相关 部门带来困惑 目前存在的汽车行业车辆术语和分类标准,公安部门从车辆的注册登 记及年检、事故裁定角度提出分类标准,交通部门从营运车辆管理及路 政管理角度提出分类标准,环保部门从车辆排放及噪声控制角度提出标 准,等等。
1
2. 术语、分类标准的使用
• 强制性标准的制定以及车辆的型式认证基本上按照GB/T 15089执行,只 是在车辆的质量对车辆性能具有影响时,在标准的适用范围上会重新界定。 例如:排放标准、乘用车油耗标准,适用于3.5t以下m1类车或m2类车 • GB/T 3730.1是一项术语标准,主要用于标准制订中使用到的车辆术语, 国内外技术交流、车辆统计等方面。因该标准为车辆名称的标准,随着车 辆技术不断进步,新车型的不断推出,新的车辆术语也会不断出现。 • QC/T 775 该标准主要是满足于政府对乘用车类产品的管理,现公告申报 使用该标准。
中国汽车分类标准、VIN码 和汽车公告介绍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1
目 录
一、汽车行业车辆术语、分类标准 1. 主要内容 2. 术语、分类标准的使用 3. 汽车行业外的车辆分类标准 二、车辆识别代码(VIN) 1. 背景介绍 2. 解读VIN码 3. VIN码在汽车的位置 三、汽车公告 1.公告申报流程 2.汽车公告号构成
1
d) 接近角不小于25°; e) 离去角不小于20°; f) 纵向通过角不小于20°。 驱动型式 a)对于车长不大于4000mm的车辆,前轴和后轴均应具备驱动 功能; b)对于车长大于4000mm的车辆,后轴应具备驱动功能。 运动型乘用车的指标要求与GB/T 15089中规定的G类车不完全 一致。
1
GB/T 5359.1-1996《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术语 车辆类型》
该标准适用于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与GB/T 15089中的L类车 相对应,随着摩托车产品的发展,该标准与2008年修订完成,增加了一 下新的车辆术语和定义。 标准结构为:轻便摩托车、摩托车两大类,在每一类下给出不同 的术语和定义 轻便摩托车和摩托车的定义与GB/T 15089中L类车相对应 该标准与GB/T 3730.1形成完成车辆术语标准。 两项标准均参照ISO标准制订,与国际上的车辆术语标准具有相
1
该标准2001年批准发布,是对GB/T3730.1 -1988的修订。与 1988版的标准相比差别很大,两个标准的内容不具有可比性。 2001版标准,只强调车辆的术语名称和定义,不是分类和分级的 标准。 该标准在大类划分上与GB/T 15089相协调,GB/T 150892001使用GB/T3730.1标准中的术语。 (该标准不含摩托车部分,摩托车单独有术语标准)
1
一、汽车行业车辆术语、分类标准
1
1. 主要内容
• 车辆的术语、分类标准是构成汽车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最基础的标准 • 是起草相关汽车标准的基础,政府对车辆的管理、车辆统计、 以及学术交流等离不开规范的车辆术语和分类。 • 目前汽车行业主要采用的标准: –GB/T 15089-2001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GB/T 3730.1-2001 《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 –GB/T 5359.1-1996《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术语 车辆类型》 –QC/T 775-2007 《乘用车类别及代码》
1
– N类:至少有四个车轮且用于载货的机动车辆(货车) • 包括N1、N2、N3 3类,以最大设计总质量划分 • N1不超过3500kg; N2:3500kg—12000kg; N3大于12000kg
1
– O类:挂车(包括半挂车) • 包括O1、O2、O3 、O4类,以最大设计总质量划分 • O1不超过750kg; O2 : 750kg—3500kg; O3: 3500kg—10000kg; O4: 超过10000kg • 说明:就半挂车或中臵轴挂车,挂车分类时依据的质 量是半挂车或中臵轴挂车在满载并且和牵引车相连的 情况下,通过其所有车轴垂直作用于地面的静载荷
1
GB/T 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
该标准为术语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标准。无论是汽车行 业,还是汽车相关行业以及与汽车相关的边缘行业,只要是 涉及到车辆就不可避免地用到车辆的术语和定义,也就是车 辆的名称。统一规范的术语,是各个方面表达共同的含义的 基础。 该标准是参照ISO 3833的草案制订。
1
• GB/T 15089-2001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该标准是汽车强制性标准的编写及强制性标准的实施(实施型式认证的基础) 的基础,汽车强制性标准的制订依据该标准车辆分类确定标准的适用范围, 其他领域可参照执行。该标准将车辆主要划分为L、M、N、O,同时规定了G 类车(M、N类车中的一种)须满足的指标要求 – L类: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 • 包括L1、 L2、 L3、 L4、 L5五类 —L1、 L2 排量不超过50mL,最高车速不超过50km/h的两轮和三轮 车辆(术语中的轻便摩托车) —L3、 L4、 L5 排量超过50mL,最高车速超过50km/h的两轮和三轮 车辆(术语中的摩托车)
1
运动型乘用车:具有如下各项技术特性的乘用车划分为运动型乘用 车。 车身结构为两厢式车身; 一半以上的发动机长度位于车辆前风窗玻璃最前点以前,或转 向盘的中心位于车辆总长的前四分之一部分之后; 车辆处于整车整备质量和一位驾驶员状态下的技术特性参数应 满足: a) 爬坡度不小于30%; b) 最小离地间隙不小于180mm; c) 前后轴间的离地间隙不小于200mm;
1
商用车包含客车、货车和半挂牵引车
客车: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的商用车辆,包括 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超过9座。客车有单层的或双层的,也可牵引一挂车。 货车:一种主要为载运货物而设计和装备的商用车辆,它能否牵引一挂车 均可。 半挂牵引车:装备有特殊装臵用于牵引半挂车的商用车辆。 挂车:就其设计和技术特性需由汽车牵引,才能正常使用的一种无动力的 道路车辆,用于: —载运人员和/或货物; —特殊用途。
1
–汽车列车:一辆汽车(3.1)与一辆或一辆以上挂车(3.2)的组 合。 –轻便摩托车:一种两轮或三轮机动车,最大设计车速不超过 50km/h。如动力为一种热机,其总排量不得超过50mL.
–摩托车:一种两轮机动车或整车整备质量不超过400kg的三轮机 动车。轻便摩托车除外。
1
QC/T 775-2007《乘用车类别及代码》
该标准是2007年批准发布,是为满足政府车辆管理的需要,是对 GB/T 3730.1中乘用车的进一步分类,目前该标准用于企业乘用车公告 时的类别划分。乘用车分为:轿车、运动型乘用车、多用途乘用车、专 用乘用车四类。 轿车:具有如下两项技术特性之一的乘用车划分为轿车,但运动型 乘用车除外。 车身结构为三厢式车身。
1
承保政策的制定原则
1
– M类:至少有四个车轮并且用于载客的机动车辆 • 包括M1、 M2、 M3三类 —M1类:包括驾驶员座位,不超过9座的载客车辆(乘用车)
1
—M2 、M3类:为超过9座的载客车辆, M2 ( 不超过)、M3 (超过) 类的划分以最大设计总质量,5000kg划分(客车) —M2 、M3类中又划分为5级:A级、B级、Ⅰ级、Ⅱ级、Ⅲ级 ※A、B级(不多于)和Ⅰ、Ⅱ、Ⅲ级(多于)以乘员数22人界定 ※ A、B级:允许乘员站立的为A级,不允许乘员站立的为B级 ※ Ⅰ、Ⅱ、Ⅲ级: Ⅰ级允许乘员站立,并且乘员可以自由走动(城市 公交车)。 Ⅱ级:只允许乘员站立在走道或不超过相当于两个双人 座位的站立面积(长途车)。Ⅲ级:不允许乘员站立 (旅游大巴、 观光车)。
1
前后轴间的离地间隙 指地面与两轴之间最低点之间的距 离。
轴下离地间隙 指通过单轴上的车轮轮胎印迹中心 (如若为双车轮轮胎,则为内侧车轮轮 胎)与车辆最低固定点的圆弧上的最高 点到地面的距离。 车辆任何刚性部件都不得伸入图中的 阴影区内。
1
接近角
指在静载下,地平面与前车轮轮胎相切平面之 间的最大夹角。这样,在车辆前轴的前方,车辆的 所有点都位于切平面之上,而且车辆上的所有刚性 部件(除踏板外)也都应位于此切平面上方。 离去角 指在静载下,地平面与后车轮轮胎切平面之间 的最大夹角,这样,在车辆最后轴的后部,车辆上 所有点和刚性部件都位于这个平面之上。
车长小于等于3.5m,发动机气缸总排量小于等于1升。 车长大于等于6m,总质量大于等于12000kg。 车长大于等于6m,总质量大于等于4500kg且小于12000kg。
轻型
微型 三轮汽车 (原三轮 农用运输车) 低速货车 (原四轮 农用运输车) 摩托车 普通 轻便 挂车 重型 中型 轻型
纵向通过角 指在静载下,垂直与车辆纵向中心平面,分 别与前、后车轮轮胎相切,相交并与车辆底盘刚 性部件(除车轮)接触的两个平面形成的最小锐 角。这个角度决定了车辆所能通过的最陡坡道,
1
多用途乘用车:具有如下两项技术特性之一的乘用车划分为多用途 乘用车,但专用乘用车除外。 车身结构为一厢式车身; 车身结构为两厢式车身,除轿车、运动型乘用车外的其他乘用 车。 专用乘用车 专门设计的或在轿车、运动型乘用车、多用途乘用车的基础上 后续制造和改装形成的其他乘用车,用于运载乘员或物品、完成特 定的运输、作业或其他专用用途,具备完成特定功能所需的特殊车 身和/或装备。如旅居车、防弹车、救护车、殡仪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