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精品】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 作业 .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题。

王肃,琅邪临沂人。

肃少而.聪辩,涉猎经史,颇有大志。

仕萧赜,历著作郎、太子舍人、秘书
丞。

肃自谓《礼》《易》为长,亦未能通其大义也.。

父奂及兄弟并为.萧赜所杀,肃自建业来奔。


祖幸邺,闻肃至,虚襟待之,引见问故,甚哀恻之。

遂语及为国之道,肃陈说治乱,深会帝旨。

高祖嗟
纳之,促席移景,不觉坐之疲淹也。

因.言萧氏危灭之兆,可乘之机,劝高祖大举。

高祖器重礼遇日有
加焉.,或屏左右相对谈说,至夜分不罢。

肃亦尽忠输诚,无所隐避。

寻除辅国将军,赐爵开阳伯,肃固辞伯爵,许之。

二十年七月,高祖以久旱不雨,辍膳三旦,百僚诣阙,引在中书省。

高祖在崇虚楼,遣
舍人问何为
..而来。

肃对曰:“伏承陛下辍膳已经三旦,群臣焦怖,不敢自宁。

臣闻尧水汤旱,自然之数,须圣人以.济世,不由圣以致灾。

”高祖遣舍人答曰:“昔尧水汤旱,赖圣人以济民,朕虽居群黎之上,今日之旱,无以救恤,应待立秋,克躬自咎。

”是夜澍雨大降。

高祖之伐淮北,令肃讨义阳,未克,而萧鸾遣将裴叔业寇涡阳。

刘藻等救之,为叔业所败。

肃表求更遣军援涡阳,高祖得表览之怃然.,曰:“当是以藻等锐兵新败于.前,事往势难故也。

今日之计,唯当作必克之举。

”肃乃.解义阳之围,以赴涡阳,叔业乃引师而退。

肃坐刘藻等败,黜为平南将军,中正、刺史如故。

高祖崩,遗诏以肃为尚书令,与.咸阳王禧等同为宰辅,征肃会驾鲁阳。

肃至,遂与禧等参同谋谟。

禧兄弟并敬而.昵之,上下称
为和辑。

唯任城王澄以为憾焉.。

每谓人曰:“朝廷以王肃加我上尚可。

从叔广阳,宗室尊宿,历任内外,云何一朝令肃居其右也?”肃闻其言,恒降而避之。

寻为澄所奏劾,称肃谋叛,言寻申释。

肃频在边,悉心抚接,远近归怀,附者.若市。

清身好施,简绝声色,终始廉约,家无余财。

景明二年薨于寿春,年三十八。

有司奏以肃忠心大度,诏谥宣简。

(节选自《魏书·王肃传》) 1.根据文意,推断下列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1)肃少而.聪辩( )
(2)亦未能通其大义也.( )
(3)父奂及兄弟并为.萧赜所杀( )
(4)因.言萧氏危灭之兆( )
(5)高祖器重礼遇日有加焉.( )
(6)遣舍人问何为
..而来( )
(7)须圣人以.济世( )
(8)高祖得表览之怃然.( )
(9)当是以藻等锐兵新败于.前( )
(10)肃乃.解义阳之围( )
(11)与.咸阳王禧等同为宰辅( )
(12)禧兄弟并敬而.昵之( )
(13)唯任城王澄以为憾焉.( )
(14)远近归怀,附者.若市( )
连词,无实义(2)表陈述的语气词(3)介词,表被动(4)介词,趁机(5)兼词,于之(6)为何,为什么(7)连词,表目的,用来(8)词尾,……的样子(9)介词,在(10)副词,于是(11)连词,和(12)连词,表并列(13)语气词,陈述语气(14)代词,代指人
,琅邪临沂人。

王肃年少而聪明,阅读经籍史书,颇有远大志向。

事奉萧赜,历任著作郎、太子舍人、秘书丞。

王肃自称学《礼记》《易经》有心得,但也未能通晓其中根本道理。

父亲王奂及兄弟都被萧赜杀害,王肃从建业逃来归顺。

高祖前往邺城,听说王肃到来,虚心相待,召见询问归顺的原因,很同情他。

当说到治国的道理时,王肃陈述治乱的办法,深合皇帝的想法。

高祖赞叹同意,促膝谈至日影偏移,未感到久坐的疲劳。

借机说及萧氏有灭亡的先兆,皇帝有可乘之机,劝高祖大举南征。

高祖对王肃的器重与优待每日都在增长,有时屏除左右随从相对谈话,到夜半不止。

王肃也尽忠表明诚意,没有隐避。

随即授辅国将军,赐爵开阳伯;王肃坚决辞去伯爵,被批准。

二十年七月,高祖因久旱不雨,停食已经三日,百官赴宫,召集在中书省。

高祖在崇虚楼,派舍人询问百官为何事而来。

王肃答道:“臣见陛下停食已有三日,群臣焦急恐惧,不敢自安。

臣听说尧遇水灾汤遇旱灾,这是自然的气数,须待圣人以救济世人,不是圣人招致灾害。

”高祖派遣舍人答道:“昔日尧遇水灾汤遇旱灾,赖有圣人救济人民,朕虽位居众民之上,今日的旱灾,无法补救抚恤,应待立秋以后,反思自责。

”当晚时雨普降。

高祖攻讨淮北时,令王肃攻义阳,未能取胜,而萧鸾派将领裴叔业进犯涡阳。

刘藻等救援涡阳,被裴叔业打败。

王肃上表请求再派兵增援涡阳。

高祖拿到表章看后感叹,说:“当是因刘藻等精兵刚失败在前,事过而形势困难的缘故。

今日之计,只能作必胜的计
划。

”王肃于是解除义阳的包围,赶赴涡阳,裴叔业于是引兵退走。

王肃因刘藻等失败而获罪,降为平南将军,中正、刺史如旧。

高祖逝世,遗诏任命王肃为尚书令,与咸阳王元禧等同任辅政大臣,征
召王肃至鲁阳会合。

王肃到鲁阳,就与元禧等共同谋划。

元禧兄弟都敬重而亲近他,上下可说和
睦。

只有任城王元澄认为是憾事。

常对别人说:“皇上把王肃放在我上面还可以,堂叔广阳王,是宗室中年尊德高者,历任内外要职,为何突然让王肃位居他的上面?”王肃听到他的话后,常常自谦回
避他。

不久被元澄奏章弹劾,说王肃谋反,此弹劾不久就经申诉放置不问。

王肃多次驻防边塞,尽心安抚接纳,远近民众归心,依附的人入市交易。

自身清正喜好施舍,没有声色之好,始终廉洁节约,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

景明二年在寿春去世,时年三十八岁。

主管官员上奏以王肃忠心大度,诏令谥
为宣简。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5题。

陈以勤,字逸甫,南充人。

嘉靖二十年进士
..。

选庶吉士,授检讨。

久之,充裕王讲官,迁修撰,进
洗马
..。

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

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

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
不敢请。

积三岁,邸中窘甚。

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
..,得并给三岁资。

然世蕃常
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
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为讲官九年,有羽翼功,而深自晦匿,王尝书“忠贞”二字赐之。

父丧除,还为
侍读学士,掌翰林院。

穆宗即位,以勤自以潜邸旧臣,条上谨始十事。

其言揽权、听言尤切,诏嘉其
忠恳。

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

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

四年,条上时务因循之弊,请慎擢用。

帝嘉之,下所司议。

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

初,以勤之入阁也,徐阶为首辅,而拱方向用,朝士
各有所附,交相攻。

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竟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

及拱再入,与赵贞吉相轧,张居正复中构之。

以勤与拱旧僚,贞吉其乡人,而居正则所举士也,度不能为解,恐终不为诸人所容,力引疾求罢。

遂进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赐敕驰传归,诏其子编修于陛侍行。

后二年,拱被逐,仓
皇出国门,叹曰:“南充,哲人也。

”以勤归十年,年七十。

复颁上方银币,命于陛驰归赐之,且敕有
司存问。

又六年卒。

赠太保,谥.文端。

(节选自《明史·陈以勤传》)
助词,用在时间词后面,凑足音节,无实在意义(2)介词,对,对于(3)介词,用(4)
介词,凭借(5)助词,表示“所……的事”(6)介词,被(7)代词,他的(8)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9)副词,是,就是(10)连词,并且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B.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
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C.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
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D.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不要断开;“惑志”是一个词语,不要断开;“何”作前
句的谓语,后面断开。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明清殿试后录取考生为三
等称三甲: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B.洗马,古代官职名,即太子洗马。

汉时亦作“先马”,太子的侍从官,出行时为前导。

唐代沿称,掌管东宫经史子集四库图书的刊缉贮藏。

C.户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是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起源于周代官制中的地官,亦称民部,因避
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而改称户部。

D.谥,古人死后,为评价其生前事迹、品德政绩等而给予的封号,有美谥、恶谥之分。

,又称“三鼎甲”,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以勤为人庄重,不畏权势。

严世蕃向高拱、陈以勤询问裕王如何评说皇帝时,高拱用戏谑的语
言应付严世蕃,而陈以勤以严肃的态度反问严世蕃。

B.陈以勤忠勇坚贞,不矜不伐。

虽然陈以勤在裕王府担任了九年讲官,有保护裕王的功劳,但他却深藏晦匿,不曾夸耀,裕王也曾书写“忠贞”二字相赠。

C.陈以勤深得信任,频获嘉许。

皇帝朝讲很少驾临,政事无法裁决,陈以勤请求皇上振奋精神、修明政教,后来又上书请求慎重提升任用官员,都得到皇帝嘉许并实行。

D.陈以勤洞察局势,不恋官位。

他与高拱是旧僚,与赵贞吉是同乡,参与从中构陷的张居正是自己举荐的,陈以勤揣度调停不好三人关系,不会被三人所容,就辞官归家。

,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可知,陈以勤请求皇上振奋精神、修明政教,皇帝想有所举动,但最终被内侍阻止,并没
有执行。

选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

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

(2)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竟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

当时,太子的位号还没有确定,小人们多次制造事端。

明世宗对于父子之情一向很淡薄,裕王一年内都不能被召见一次。

(2)陈以勤保持中立,没有去勾结任何人,也不偏私某人,最终徐阶和高拱离开内阁时,也没有任何非议涉及陈以勤。

构衅,制造事端;岁时,一年;燕见,召见。

(2)比,勾结;私,偏私;訾,非议。

,字逸甫,南充人。

嘉靖二十年考中进士。

选任为庶吉士,授官检讨。

很久之后,充任裕王讲官,升任修撰,进升为洗马。

当时,太子的位号还没有确定,小人们多次制造事端。

明世
宗对于父子之情一向很淡薄,裕王一年内都不能被召见一次。

正常的俸禄之外,按例还有供给赏赐,裕王也不敢请求。

过了三年,府中很窘迫。

裕王左右的人用一千金贿赂严世蕃,严世蕃高兴,因此吩咐户部,一下子供给裕王三年的财物。

但是严世蕃常暗自怀疑,一天使人回避对陈以勤和高拱说:“听说太子殿下近来有疑心,对你们说过家大人什么?”高拱故意说戏谑的话,陈以勤正色说:“你
从哪里听到这些话的?”严世蕃默然离去,裕王府这才安定下来。

陈以勤担任讲官九年,有辅助保护的功劳,却深深地藏匿自己,裕王曾经写“忠贞”两个字赐给他。

父丧期满除服,返还任侍读学士,
掌管翰林院。

明穆宗即位,陈以勤以太子旧臣的身份,分条呈上谨慎开始行政的十件事。

他陈述收
揽权力、听取谏言尤其恳切。

皇帝下诏嘉奖他的忠心诚恳。

穆宗朝讲很少驾临,政事无法裁决,身
旁受宠的人多因宫内的降旨获得厚恩。

陈以勤请求皇上振奋精神、修明政教,皇帝内心触动,想有
所举动,最终被内侍阻止,奏疏也留在宫中。

四年,分条呈上因循守旧的弊端,请求慎重提升任用。

皇帝嘉奖他,下交有关部门商议。

高拱掌管吏部,厌恶陈以勤所言侵害自己的职分,停止了他的奏疏不用,所用的只有都察院商议施行惩治赃官一事罢了。

起初,陈以勤入值内阁,徐阶担任首辅大臣,
而高拱刚被重用,朝廷士大夫各有所依附,相互攻击。

陈以勤保持中立,没有去勾结任何人,也不偏
私某人,最终徐阶和高拱离开内阁时,也没有任何非议涉及陈以勤。

到高拱再次进入内阁,与赵贞吉相倾轧,张居正又从中构陷。

陈以勤与高拱是旧同僚,赵贞吉是他的同乡,而张居正又是他举拔的,
揣度不能为他们调解,恐怕终究不为众人所容,极力称病请求罢免官职。

于是进升兼任太子太师、
吏部尚书,赐敕命驰传车还乡,诏令他担任编修的儿子陈于陛侍奉出行。

之后两年,高拱被驱逐,仓
皇出国都城门,慨叹说:“陈以勤,是明哲的人啊。

”陈以勤归乡十年,年岁七十。

皇上又颁发宫廷
中银币,命令陈于陛快速回乡赏赐他,并且敕令主管官慰问。

又过了六年死去。

追赠太保,谥号文端。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

张嘉贞,本范阳旧姓。

以五经
..,事有未决,病
..举,补平乡尉,坐事免。

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
之,问吏曰:“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

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引拜监察御史。

累迁兵部员外郎。

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廷无稽牒。

进中书舍人。

历梁秦二州都督、并
州长史,政以严办,吏下畏之。

奏事京师
..,玄宗善其政,数慰劳。

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嘉贞
请置天兵军绥护其众,即以为天兵使。

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

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遂得减死。

天子以为忠,且
许以相。

及宋璟等罢,帝欲果用嘉贞,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迁中书令。

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

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

秘书监姜晈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晈死。

会广州都督裴伷先抵罪,帝问法如何,嘉贞复援晈比,张说曰:“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

士可杀
不可辱。

”帝然之。

嘉贞退,不悦曰:“言太切。

”俄拜工部尚书,为定州刺史,封河东侯。

及行,帝
赋诗,诏百官祖道
..上东门。

久之,以疾丐还东都,诏医驰驿护视。

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大都督,谥曰
恭肃。

嘉贞性简疏,虽贵,不立田园。

有劝之者,答曰:“吾尝相国矣,未死,岂有饥寒忧?若以谴去,
虽富田产,犹不能有也。

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
语气助词,吗(2)把(3)代词,他(4)代词,他的
(5)代词,……的人(6)介词,在……方面(7)连词,因为(8)因为(9)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B.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C.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D.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抓住人物对象,分析句子结构,注意断句常见的切入点。

原文应为: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

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

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经,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唐宋科举考试科目有五经科。

B.河东,古代指山西西南部。

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故称“河东”。

C.京师,在古代一般有“国家的都城”“天子的军队”“朝廷”这三个义项,本文中指“国家的都城”。

D.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

《荆轲刺秦王》有“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嘉贞才能出众,受到官吏推荐。

张循宪巡视河东时,因处理事务操劳过度而生病了,下属推荐张嘉贞帮助处理,后来张循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

B.张嘉贞虑事长远,为诬告者开脱。

为避免突厥族群内附而带来的隐患,他请求派兵保护当地百姓;为避免堵塞言路而成为隐患,他请求饶恕诬告者。

C.张嘉贞为相强躁,性格简单粗疏。

为迎合权幸心意,他请求对姜皎施以廷杖;他对裴伷先也如此,遭到张说反对;他虽然职位显贵,但不置买田园。

D.张嘉贞深受器重,死后赠谥褒美。

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多次慰劳;皇帝在他赴任时赋诗,后来他生病时还派太医护视,死后获得美好的谥号。

,文中指“有事情不能决断,感到忧虑”;“张循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把握对象错误,文中是“后引拜监察御史”。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

(2)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第二年,(张嘉贞)入朝,有人诬告张嘉贞谋反,审查发现没有这事,唐玄宗下令要处死诬告者(想要将告发者治罪)。

(2)近些年有些士大夫致力扩充田地住宅,(死后)这些东西是没有才能的子孙花天酒地的生活费用罢了,我是不会这样做的。

,本为范阳旧姓。

考中五经科,补任平乡尉,因事获罪免去官职。

长安年间,御史张循宪出使河东,有事情不能决断,感到忧虑,询问佐吏说:“你了解有德才兼备的宾客吗?”佐吏回答有张嘉贞。

张循宪召见他,向他询问如何处理事情。

张嘉贞剖析条理,无不透彻。

张循宪大为惊奇,试着命令他起草奏章,都是自己所考虑不到的。

有一天,武则天认为张循宪的奏章显示了才能。

张循宪奏告都是张嘉贞所写的,便请求把自己的官职让给他。

武则天授任张嘉贞为监察御史。

张嘉贞几次升任兵部员外郎。

当时功状堆满几案,郎官不能裁决,张嘉贞认真处理,不到十天,朝廷里没有被拖延的文牒了。

张嘉贞晋升为中书舍人。

他还历任梁州秦州都督、并州长史,为政严肃,
吏员下属畏惧他。

张嘉贞到京城奏事,玄宗称赞他的政绩,多次慰劳。

突厥的九姓刚刚内附,散居在太原以北,张嘉贞奏请保护民众,(唐玄宗)于是任命(张嘉贞)为天兵使。

第二年,(张嘉贞)入朝,有人诬告张嘉贞谋反,审查发现没有这事,唐玄宗下令要处死诬告者(想要将告发者治罪)。

张嘉贞致辞说:“国家的重兵利器都在边疆,如今告状者一有不当便治他的罪,臣恐怕会因此阻塞言路,将成为未来的祸患。

”于是此人得以免去死罪。

皇帝认为(张嘉贞)很忠诚,于是许诺(将来授任他)做宰相。

等到宋璟等罢相以后,唐玄宗果真打算任用张嘉贞,(把他)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升迁做了中书令。

张嘉贞任职三年,擅长陈述奏对,裁断处置敏捷。

然而他的性格强直急躁,时论恨他不够宽容。

秘书监姜晈获罪,张嘉贞迎合权贵的意旨,奏请下诏杖刑,不久姜晈死去。

正值广州都督裴伷先获罪,皇帝问如何定罪,张嘉贞又援引姜晈的例子比照,张说反对道:“不应这样,刑罚不施加在大夫身上,因为那是国君的近臣。

士人可以杀死但不能侮辱。

”皇帝认为张说的意见正确。

张嘉贞退下朝堂,不高兴地说:“你的话太严重了。

”不久被授予工部尚书的官职,担任定州刺史,被封为河东侯。

将要赴任,皇帝写了一首诗,下诏朝廷百官在上东门(为他送行)。

很久后,(张嘉贞)因病请求回东都,皇帝下诏御医从驿路赶去看视。

后去世,享年六十四岁,(朝廷)追赠(他)为益州大都督,谥号恭肃。

张嘉贞性格简慢疏放,虽然显贵,但不置办田园。

有人劝说他,他回答说:“我曾担任相国,不到死亡,哪里会有饥寒这种忧虑?如果因皇帝斥责去职,那么即使有再多的田产,也不能拥有了。

近些年有些士大夫致力扩充田地住宅,(死后)这些东西是没有才能的子孙花天酒地的生活费用罢了,我是不会这样做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