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会说话的手(一)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小学美术(苏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会说话的手(一)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小学美术
(苏少版)
一、前言
本次教学设计为四年级上册小学美术课程第16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为“会说话的手(一)”,教材使用苏少版。
二、教学目标
1.能够表现手及手指的形态特征;
2.能够在画面中有效利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手和手指的动态;
3.能够感受手和动物神话并尝试画出。
三、教学重点
1.掌握手及手指的形态特征;
2.理解线条、色彩运用在手绘画中的表现力;
3.创意发散,合理运用材料表现神话和手的生动形象。
四、教学难点
1.通过练习掌握手及手指形态特征;
2.把握线条、色彩运用在手绘画中的表现力;
3.通过想象和创造表现神话和手的生动形象。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绘画用具和素描纸;
2.教师准备适量卡纸纸板、彩纸、莫丽绸等材料;
3.教师备好图片资料和神话故事。
1. 导入(5分钟)
介绍“会说话的手(一)”这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画的动物的形态特征和颜色,并提出问题:“手和动物有什么不同?我们如何画出生动的手?”
2. 观察手和研究手的形态(25分钟)
1.教师打印或展示手的图片,以及学生们自己的手。
让学生比较两者的不同,例如手的大小、指头的长度、手背上的纹理等等。
2.引导学生用素描纸练习画出简单的手的形式,教师在课堂上示范;并帮助学生掌握画手指的方法和技巧。
3.教师现场表演以及讲解大幅画作的背景色与选色技巧,同时利用实物以及图片这两种手法,让学生了解、感知其线条和色彩的运用。
3. 神话元素与手的结合(30分钟)
1.将神话故事教给学生,并用绘画的方式让学生表现它。
例如:“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鲲鹏展翅”等等。
2.引导学生在绘画中增添“人手”元素,例如给神话中的主角加上手,或是尝试创造出色彩斑斓的手。
这样既可以展现对神话故事的理解和创意,又可以锻炼学生手的特殊形态表现能力。
4. 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程的主题内容,并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七、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练习中把握手的特征是否准确,是否正确使用了线条和色彩。
2.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创造出神话元素与手的巧妙结合。
这门课程让学生从描绘简单的图形形式出发,逐渐学会理解线条与色彩在绘画中的表现力,慢慢尝试把出神话故事和手这个元素结合,为今后在绘画上创造更加有力的表现性和更丰富的想象力打好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索人物绘画、情景绘画和其他绘画领域,并培养出自己的绘画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