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4: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学案
【课题】: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本节聚焦】:
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物质循环有何特点。
3、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知识结构】:
【自主学习】:
1、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___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________到_________,又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_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这种循环具___________性,因此又叫________________。
2、碳在自然界以_________________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_____________形式循环。
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碳循环具有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碳元素是如何分别进入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个环节的?(以什么方式,通过哪些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等)
2、分析物质循环的特点。
3、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碳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
4、温室效应与哪种气体有关,且有哪些后果?
【规律总结】:
1、碳循环
2、物质循环概念
3、物质循环特点:
⑴反复利用⑵具全球性
4、温室效应
【典题讨论】:
1、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2、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A、二氧化碳
B、碳酸盐
C、碳酸
D、碳水化合物
3、(多选)在碳循环中,使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生理作用是()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化能合成作用
D、硝化作用
4、材料:未来的某一天,由于接连好几个世纪全球气温不断上升,南极和北极的冰雪都融化了。
水面不断升高,原先的大陆和岛屿相继被大海所淹没,陆地上的所有生物几乎都消失了。
(1)材料揭示的是_____________造成的严重后果。
(2)面对温室效应,我们应对的措施是:
①尽量采用_____________等清洁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②从生物角度看,人类首先应该停止____________,还应采取植树种草等措施以扩大植被,逐渐恢复____________循环的平衡。
【课堂巩固】:
1、如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图解中,图中甲、乙、丙各是()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乙是生产者,甲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C、丙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
D、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
A、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
B、组成自然界的元素
C、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元素
D、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和核酸
3、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人体内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
A、食物中的碳
B、大气中的CO2中的碳
C、燃料中的碳
D、非生物环境中的碳
4、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
请据图回答
⑴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_______________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为_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__。
⑵图中D→C的过程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实现的,C→D的过程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实现的。
⑶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而第一部分则以______________形式贮藏在地层中。
碳在无机环境中以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
【课后检测】:(单选每题6分,多选每题10分,第9和10题各22分)
1、生物化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A、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的能量流动的复杂过程
B、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的逐级递减的全过程
C、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的生物体内的反复循环运动
D、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过程运动
2、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最先利用空气中CO2的生物是()
A、分解者
B、消费者
C、生产者
D、杂食者
3、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对物质转化不可缺少的是()
A、绿色植物和动物
B、绿色植物和微生物
C、动物和微生物
D、绿色植物和非生物的物质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
A、反复循环的
B、单向运动的
C、逐级递减的
D、逐级递增的
5、与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没有直接关系的过程是()
A、光合作用
B、同化作用
C、呼吸作用
D、渗透作用
6、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能使CO2进入群落,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A、分解者
B、植食动物
C、肉食动物
D、绿色植物
7、(多选)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A、高尔基体
B、叶绿体
C、线粒体
D、核糖体
8、(多选)在碳循环中,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相互作用的生理作用是()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化能合成作用
A、①
B、②
C、③
D、④
9、(22分)请据图回答问题
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实质上是物质在库与库之间的转移,请在下表中填写出各库中碳素的储存形式。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群落碳素存在形式
是否参与循环
⑵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______________形式循环,碳循环带有__________性。
⑶碳以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由绿色植物通过②__________________传递到各级消费者。
⑷碳循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碳从生物群落返回到无机环境的途径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在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始终与______________结合在一起。
⑺碳在生物群落中以____________形式传递。
10、(22分)下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状态的模式图,这种元素是按箭头方向运动的,然而,图中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箭头,根据此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所缺的箭头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是_________________元素的循环。
⑶A、B、C、D各是什么生物?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_ D_______
⑷由此可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如下特点: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⑸参与过程⑤的生物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这些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从同化方式看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从异化方式看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寄生细菌B、腐生细菌C、真菌D、硝化细菌E、自养型F、异养型G、需氧型H、厌氧型
⑹写出①~⑥所示过程的名称①______ ②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⑤______⑥
______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1、碳元素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产者体内,生
产者体内的碳素又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入消费者体内,生产者,消费者的遗体落入环境,被分解者所利用。
2、物质循环的特点是:①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落实反复循环利用。
②具全球性。
3、温室效应与CO2气体的过多排放有关。
4、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
分割。
【典题讨论】:1D 2A 3BC 4⑴全球气候变暖⑵①水能、风能、核能、太阳能②乱垦滥伐;
物质
【课堂巩固】:1、B 2、C 3、B 4、⑴CO2 消费者分解者⑵光合作
用呼吸作用⑶化石燃料CO2碳酸盐
【课后检测】:1-6、DCBADD 7、BC 8、ABD
9、⑴
⑵CO2全球⑶①光合作用;②食物链⑷反复循环利用⑸③动植物呼吸作用;
④微生物分解作用;⑤煤、石油的燃烧⑹能量流动⑺含碳有机物
10、⑴由A到CO2的箭头⑵碳⑶绿色植物腐生细菌真菌等肉食动物植食动物⑷①带有全球性;②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反复地出现,循环地流动。
⑸B C F G H⑹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呼吸作用④捕食⑤分解者的呼吸作用⑥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