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中的诊断价值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5月 第3卷第9期
甲状腺肿是不同原因造成的甲状腺肿大,在单纯甲状腺肿中,主要分为弥漫性甲状腺肿和结节性甲状腺肿两种。

造成甲状腺肿的病因较为复杂,患者的情绪波动、药物影响、放射线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贮存,从而引起甲状腺肿,该病的发生率女性较高[1]。

临床发现,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概率较高[2],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十分重要。

目前临床在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中,多采用超声检查、甲状腺穿刺组织病理检查等方式,后者诊断率高,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

我院为了观察超声在该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作出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12例于我院接受诊治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进行观察,患者入院时间范围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间。

患者年龄在29~62岁之间,平均年龄(47.8±2.5)岁;病程4个月至6年,平均病程(2.7±0.6)年。

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69例。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了病理学检查和超声检查,经过病理学诊断确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

此次研究中需排除存在心、肝、肾等其他脏器严重病变者,合并有甲亢等其他甲状腺疾病者,以及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

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并同意。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采用PHILIPS EPIQ 7超声诊断仪,探头选择为L12-5,频率设置为常规频率,多在7~12MHz。

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辅助使用小枕头垫高患者的颈肩部,使颈部需要接受检查的位置充分暴露。

首先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初步明确患者甲状腺结节的钙化情况、回声、数量、大小和形态等情况。

随后进行频谱多普勒检查,明确患者甲状腺结节的血流速度(PSV)、血流信号及收缩期血流阻力指数(RI)。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二维超声结果进行观察,主要包括结节的钙化情况、囊实性病变、回声高低情况及边界清晰度等。

观察不同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主要包括血流速度(PSV)、收缩期血流阻力指数(RI)及血流信号。

根据患者血流信号进行分级,其中结节周围和内部均无明显血流信号为0级;结节周围存在明显血流信号为Ⅰ级;结节周围低于50%的范围内有血流信号为Ⅱ级;结节周围超过50%的范围有血流信号为Ⅲ级。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取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以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分析
通过病理学检查,112例患者中,有45例患者为甲状腺良性结节合并甲状腺癌(良性组),占40.18%,有67例患者为甲状腺恶性结节合并甲状腺癌(恶性组),占59.82%。

超声诊断中,有86例患者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76.79%。

良性组患者的PSV为(35.74±5.62)、RI为(0.50±0.08);恶性组患者的PSV为(30.92±9.78)、RI为(0.79±0.14)。

与良性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相比,恶性组患者的PSV值更低,RI值更高,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血流信号强度比较
在45例良性组患者中,血流信号0级3例、Ⅰ级41例、Ⅱ级1例、Ⅲ级0例;在67例恶性组患者中,血流信号0级0例、Ⅰ级4例、Ⅱ级21例、Ⅲ级42例。

良性组患者的血流信号0级和Ⅰ级例数显著高于恶性组,而Ⅱ级和Ⅲ级例数明显低于恶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的二维超声特征比较
在良性组患者中,微小钙化4例、囊实性病变22例、低回声6例、高回声2例、边界清楚30例;在恶性组患者中,微小钙化53例、囊实性病变9例、低回声56例、高回声1例、边界清楚6例。

良性组患者的微小钙化发生率、低回声率均低于恶性组,其他几项特征均高于恶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超声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中的
诊断价值观察
田洪验,罗 霞,廖燕梅,李 玲,陈旭光,王 毅,蔡珺玲
(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 新疆 哈密 839000)
【摘要】目的:对超声应用于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11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和病理学检查,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分析超声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结果:超声诊断中,有86例患者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76.79%。

恶性组患者的RI值更高,PSV值更低,与良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良性组与恶性组患者的血流信号强度分级比较和超声特征比较,差异均十分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中,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且诊断符合率高的诊断手段,临床应用价值高,可广泛开展应用。

【关键词】超声;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07(2019)09-0219-02
219
医学影像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5月 第3卷第9期
3 讨论
在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中,存在合并甲状腺癌的情况,但由于临床对于甲状腺结节合并甲状腺癌缺少特有病史和临床体征,因此诊断较为困难,切除结节后病理学检查发现患者合并甲状腺癌将增加患者二次手术的痛苦,因此,早期作出诊断十分重要。

超声是一种应用率较高的术前诊断手段,为了观察甲状腺良性结节合并甲状腺癌患者和甲状腺恶性结节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超声诊断差异,作出此次研究。

在研究结果中发现,良性组患者的PSV值更高、RI值更低,与恶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良性组的血流信号分级中,0级和Ⅰ级例数显著高于恶性组,而Ⅱ级和Ⅲ级例数明显低于恶性组,差异显著(P<0.05)。

在超声特征中比较,两组的特征也有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在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中,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且诊断符合率高的诊断手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广泛开展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峰.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23):136.
[2]兰斌,邓治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超声及CT 诊断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7):18-20.
直肠癌术消化道非常常见的肿瘤之一,早期准确诊断、积极有效干预对提高临床预后非常关键[1]。

研究证实直肠癌临床分期、手术方式与临床预后关系密切[2]。

内镜下切除病灶标本进行病理检查是诊断直肠癌的首选方案,但这种诊断操作具有侵入性,且风险较高,不适用于机体衰弱、高龄患者[3]。

CT、MRI均为临床上疾病诊治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案,现就我院直肠癌患者的CT、MRI检查资料进行整理,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直肠癌患者为本组研究对象,均经病理活检确诊,但未进行放化疗。

其中男性30例,女性28例;年龄38~82岁,平均(49.8±0.2)岁;体指数21~28kg/m2,平均(24.5±1.3)kg/m2。

1.2 诊断方法
(1)肠道准备:检查前2天开始进食流质、低渣饮食,检查前1天应用泻药,检查当天以生理盐水灌肠。

(2)CT扫描:选择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64排 AS128 CT扫描仪,提前12h禁食,开始扫描前10min饮用1000ml水,吸气后扫描,CT增强造影剂碘佛醇注射液350mg I/ml、剂量为1.0ml/kg体重。

在获得感兴趣区后以0.625m m横断面薄层图像重建及多平面容积重建。

(3)MRI检查:选择GE光纤360 MRI扫描仪,增强扫描用0.1ml/kg体重钆贝葡胺注射液。

检查前叮嘱患者非腹式呼吸,以快自旋回波序列平扫,T2WI、T1WI轴位扫描,10mm层厚,必要时进行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应用超快速序列动态增强扫描。

1.3 观察指标
术前T分期标准:累及粘膜下组织为T1期,肿瘤侵犯固有肌层为T2期,肿瘤穿透浆膜下层及固有肌层为T3期,累及腹膜及邻近组织为T4期。

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CT、MRI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在P<0.05时差异显著。

2 结果
(1)病理诊断T1~T2期35例、T3期16例、T4期7例;(2)螺旋CT诊断T1~T2期34例、T3期13例、T4期11例,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T1~T2期诊断准确率为82.86%(29/35)、T3期诊断准确率100.00%(16/16)、T4期诊断准确率53.85%(7/13);(3)1.5T MRI诊断T1~T2期34例、T3期14例、T4期10例,
探讨64排螺旋CT和1.5TMRI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
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影响
程 静,赵 静,刘兴旺
(昆明市中医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64排螺旋CT和1.5T MRI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直肠癌患者为本组研究对象,均分别进行64排螺旋CT、1.5T MRI扫描,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CT、MRI对直肠癌分期诊断的准确性。

结果:64排螺旋CT与1.5T MRI对直肠癌T1、T2、T3分期诊断准确率相近(P>0.05);但1.5T MRI对直肠癌T4期诊断准确率90.91%要明显高于64排螺旋CT对直肠癌T4期诊断准确率63.64%,差异显著(P<0.05)。

结论:64排螺旋CT和1.5T MRI对直肠癌术前分期都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这对临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64排螺旋CT;1.5T MRI;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价值;预后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07(2019)09-0220-02
2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