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除湿最妙!寒湿一去百病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灸除湿最妙!寒湿一去百病消!
中医认为,风寒暑湿燥火是一切疾病产生的主要根源,也是外在的邪气,怎么对付这些邪气呢?艾灸不愧是最好的方法之一,艾灸除湿作用特别好,本草纲目里就有记载艾叶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

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

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

寒湿脚气人亦宜以此夹入袜内。


意思是说:“点燃艾绒的火如同阳光一样,可以振奋唤醒人的元气,挽回人的生命。

服用艾叶的话,药效主要作用在足三阴经-肝脾肾,帮助人体排出寒湿气,把象秋天一样肃杀的寒气变成春天一样温暖的祥和之气。

如果用艾叶做灸疗,热力可以穿透经络,治疗多种疾病,让久病的人恢复健康。

老年人小肚子元气不足,怕冷疼痛的,也可以用熟艾放在肚兜里面,效果很好。

脚冷而且老出汗的人,也可以把艾叶放在袜子里面。


体内湿气情况自测
1.起床时:感觉疲劳,头昏,打不起精神来,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小腿发酸、发沉;
2.如厕时:清晨方便后,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一箱水还冲不净;平时用手纸一两张纸就够了,突然有一天
用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这就说明身体有湿邪了。

大便的颜色和形状也可以帮助判断体内是否有湿。

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香蕉形的。

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

3.洗漱时: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4.刷牙时:刷牙时恶不恶心。

很多人说自己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点。

5.体态虚胖关节不适:饮食作息和原来一样,但体重却明显增加。

其实湿气重的人是可能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的,还会出现虚胖甚至下肢水肿、腿肚发沉的问题。

关节僵硬,会让你感到起床时浑身酸痛。

湿气是万病之源
谷雨后,空气湿度加大,养生重在祛湿。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湿和寒在一起叫寒湿,和热在一起叫湿热,和风在一起叫风湿,和暑在一起就是暑湿。

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
牛。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

现代人是生活在一个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环境中,对四季的感觉越来越不分明。

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冬天烧暖气,穿件单衣还冒汗,阳气外越,藏不住精气。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人体在这种环境的状态下最容易生病,皮肤开合的功能下降,抵御病邪的能力越来越差了,极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

湿邪对人体的伤害,比寒邪还要大。

湿邪也是最容易渗透的。

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和别的邪气狼狈为奸。

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好比南方的冬天,令人难受了。

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这就好比夏天的雨天让人喘不过气来。

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治不好了。

湿气是什么
人们常说的湿气,在中医理论中有外湿、内湿之分。

外湿比较好理解,就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居住环境潮湿等外在湿邪侵袭人体。

内湿则多是由人体自身的脏腑功能协调失衡所生,最常见的是由脾虚失其健运功能,水湿停聚体内后形成内湿。

内湿常见于素体肥胖,痰湿过剩之人,或贪食生冷,过食酒肉,损伤脾胃。

湿气的具体表现
湿邪作为六淫邪气之一,若侵犯人体上部,则表现胸闷咳嗽,晨起咳痰,头蒙不清醒,一遇到空气中湿度变大,就不不舒服;
若侵犯人体中部,会出现腹胀,吃饭时没胃口,吃下的饭不消化感,口腻或口甜,舌头不轻利,舌苔厚腻;
若湿气停滞在人体下部,则会出现腹胀,腹泻;大便粘腻排不尽感,且容易粘厕所池壁,不好冲洗;同时因为湿气重而不想饮水,进而出现泌尿系问题;
若水湿泛溢肌肤,则会引起湿疹、皮炎、痤疮等皮肤病。

中医古籍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可见湿气和脾有着密切的关系。

那么我们先来关注脾脏。

脾作为中医五脏之一,位于人体中焦部位,在膈的下方,它属于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机体的消化运动,主要依赖于脾胃。

脾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生理功能为:运化水液。

“运化水液”就是食入的营养物质的吸收,多属于液态物质,所谓运化水液的功能,就是对被吸收的水谷精微中的多余水分,能及时的运输,并通过其他的脏腑,化为汗和尿液排出体外。

如果脾的运化水液功能健旺,就能防止水液在体能发生不正常停滞,也就能防止痰湿等的产生。

如果脾的功能受损,也将会出现水液停滞,痰湿内湿。

脾的运化失职是湿浊内生的关键。

常表现为脾虚。

脾虚包括脾气虚、脾阳虚。

脾气虚
多表现为:纳食不香,腹胀,饭后腹胀更加明显,大便稀或软便,身体困乏无力,面色发黄,或面部浮肿,或面部消瘦。

脾气虚及,可出现腹部坠胀感,肛门坠胀或脱肛,或长久腹泻,更有甚者出现头晕目眩。

女性则会出现月经量过多,甚至子宫下垂等。

脾阳虚表现为:饮食不佳,腹胀食少,手脚发凉,四肢发沉感,怕冷喜温,女性白带量多质稀,大便清稀不成形等。

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肿就是水肿。

身体发福也属于肿。

在中医看来,肥胖也好,水肿也好,都意味着体内有湿。

水液不能随气血流动,滞留在人体细胞之间,使人体迅速膨胀起来。

水肿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过是程度有深有浅而已。

祛湿性极强的药物或食物能祛除这些滞留在人体的水液,也就能消肿。

此外肥胖的发生还和性别、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

综上肥胖产生的原因,多数由于脾胃功能失运化,而体内痰湿的生成。

所以肥胖人群及易胖体质者应着手从健脾胃,除湿气来出发。

除湿邪应从改善生活习惯开始出汗是除湿的最好办法。

汗出不来,湿气也就很难散出去。

这样湿气就停在体内,诱发疾病。

因此越是湿热的环境,越应该主动去出出汗。

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现代人动脑多压力大、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
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

试试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任何“有点喘、会流汗”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此外,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少在潮湿环境中。

比如不要直接睡地板、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家里时不时开窗透气等。

艾灸是除湿最好的疗法。

艾灸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1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

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

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2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和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

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3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

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4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5丰隆穴: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条灸15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6解溪穴: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

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每日艾灸15分钟。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