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而古老的叙事神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神圣而古老的叙事——神话
本章内容:何为神话;神话何意;神话何来;神话何解;神话何为?
第一节何为神话——一种古老而神圣的叙事
一、神话的定义:
“神话是人类初民通过幻想以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反映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口头故事。


对神话的理解:
对“元世界”即世界的原初状态的描述:神话内容:世界初始的状态或世界的由来——所叙述的时间是最为古老的或永恒的——所叙述的内容是生活的本真状态——要解释的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如何而来、为何如此、有何意义。

对特定文化中“终极关怀”的表达:神话要解决的问题——宗教和哲学所关注的问题——世界的本质问题:人类及万物的由来、特征、意义——对日常生活的细节不予关注或对世界形成后的具体发展不加关注。

对特定社会生活中“神圣时空”的建构:神话为民众提供神圣/世俗的界限——时间上:明确神话所叙述的时间与日常生活的时间为两种不同的时间段——空间上:某些地点因为与神话内容的联系而被视为神圣(佤族“司岗里”-人类起源圣地,壮族田阳敢壮山-民族起源圣地),从而为民众在时间、空间上的认知提供了依据。

二、神话的性质:
叙事性:神话无论是韵文体或散文体,其内容都对各种事物的起因——尤其是对世界的起源和本质等问题加以详细地说明、解释。

真实性:神话在受过现代教育的人看来是不真实的、不合理和荒唐的——但在非现代社会(即原始社会、传统社会)当中则是真实可信的。

权威性:神话被认为是对世界本质等重大问题的真实可信解说——有权威性——在社会生活中有重要地位:往往需要经过特定的仪式才得以宣讲、不得随意泄露否则被视为不敬、不得轻易地加以怀疑(日本起源神话与天皇古墓考古所揭示的人种特点不符潜在的冲突)——起到重要的现实功能:宣讲道德戒律、证明权威的合法性、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表现本群体的优越地位和独特之处(韩国长白山民族起源神话-领土要求的合法性证明)。

从口头到口头-文本并行的发展轨迹:产生于无文字的时代,因其重要性而代代传承——对世界本质问题的思考:在文字时代——宗教思想——哲学思考——科学解释——但神话在很大程度上仍影响着后世的宗教、哲学乃至科学思考的基本模式。

综上所述,可认为:神话是什么?神话被视为民间文学中最古老的文学样式。

但其意义远远超出文学的范畴,是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了解外界和自身的认知体
系之一,传统社会成员借以认识和描述自身所处的世界,体现出与现代社会中理性思维有着重大差别的独特的对世界与人的认识和思维特征。

三、神话为何神秘?——幻想的不自觉的艺术方式
神话与哲学、科学同样是对世界和人的本质存在加以解释的体系——但解释方式不同:哲学加以概念说明;科学加以经验证明;抽象的理性思维——神话加以感性说明:宇宙是个卵、人来自泥土、太阳和月亮是神明的眼睛所化、天空是只大鸟,太阳为鸟眼(黑衣壮)、下雨是雷婆撒尿(壮族)——在现代人看来,神话是用比喻、拟人、变形、夸张等文学象征手法来说明世界——来自对世界的想象乃至幻想——理性思维和经验技术缺乏,不得已使用一种幼稚、肤浅的艺术手法来说明问题——但传统社会成员并不认为这是比喻、象征、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的表现,也并不认为这是幻想——他们真的认为世界就是如此!——其背后是两种思维方式的区别。

第二节神话何意——神话的类型和内容
神话的内容多反映世界的起源与本质,可以分为自然神话与人文神话。

自然神话:自然界的形成与万物起源——如太阳神话、月亮神话、星辰神话——人类征服自然的神话:如洪水神话,射日神话。

人文神话:人类起源、文化创始、社会生活的起源的神话——如伏羲女娲兄妹成婚神话,器物起源的神话等,
教材的分类较详细的,可分为:
宇宙起源神话——天象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民族起源神话——文化起源神话——民族英雄神话
神话数量无穷,内容繁杂,抓住具体内容背后的母题,是把握内容并了解其意义的关键。

宇宙起源神话
讲述天地的生成和构造。

通常可分为:自生型,胎生型,蛋生型,开辟型,创造型,化生型。

中华各族创世神话有两个重要母题“宇宙卵”,“垂死化生”。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最著名的宇宙卵神话。

盘古神话:“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居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后乃有三皇。

”——三国·吴·徐整《三五历记》。

“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

秦汉间俗说:盘古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

先儒说:盘古氏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

古说:盘古氏喜为晴,怒为阴。

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

”——南朝·梁·任肪《述异志》汉族盘古神话搀杂了较多的其他内容——壮族创世神话是较纯粹的宇宙卵神话。

红水河、左右江地区:
A.太古洪荒,只有一只旋转的蛋。

——B 蛋裂开,内有三片蛋黄。

——C 上片成天-神灵居住;下片成水-亡人居住;中片成大地。

——D。

大地荒芜,生出一枝花朵。

——E。

花朵中诞生一位女性:米洛甲。

浑身长毛,一丝不挂。

——F。

有尿意,跨两座山峰间,撒尿淋湿土地。

因此而捏出人与禽兽。

——G。

不分男女,分辣椒、杨桃,决定性别。

——H。

天降大雨,蹲下,生殖器化为岩洞,包容万物。

彝族:宇宙是神生的蛋,蛋中有天地星辰万物人种,蛋分三层,蛋皮为天,蛋白为日月星辰,蛋黄为地。

纳西族:善神下白蛋,生白鸡,生下九对白蛋,孵出天地万物及善神,恶神下黑蛋,生黑鸡,生世上一切妖魔鬼怪。

黎族神话,雷公从鸟上经过,放一颗蛇卵于高山上,蛋破出产生一女子,“黎母”。

宇宙卵神话被认为从南方少数民族向中原传播,但其流传偏布世界。

印度、希腊、芬兰、日本乃至古印第安人当中都有类似神话。

宇宙卵神话来源:
——何新等人认为来自印度神话。

——更多认为源于先民的生活经验和原始思维。

——在思考万物起源过程中观察到鸟类和爬行类卵生动物的繁殖方式并直接受到启发,认为从外形相似的蛋中生成不同的鸟,蛇,龟,蚌,鳄,鱼,按照原始思维“互渗律”,容易得出“卵是一切生命之源”观念。

——广西壮族有碰蛋习俗——“红蛋”在婚礼和生育习俗上不可少——浙江农村闹房者将鸡蛋从新娘胸部滚到下身,以此象征新娘会下蛋——在民俗活动中,蛋象征生育力,男根以“卵”象征——初民相信人会直接生于卵,山海经有“卵民国”,“其民皆卵生”——卵=生命。

垂死化身:
“首生盘古,垂死化生;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肥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

”——宋·《绎史》·徐整《五运历年记》
盘古神话后演变为盘古死后尸体化生万物,成为第二个创世神话母题——垂死化生:创世神身体化为宇宙万物。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流传《梅葛》(民间流行梅葛调,史诗以此调唱颂而得名):
A.天神造天地,用大公鱼大母鱼撑住地角。

B。

天不稳——杀虎撑天,四根大骨做天柱,肩膀做东南西北四方。

——C。

虎头做天头,虎尾做地尾,虎鼻做天鼻,虎耳做天耳,左眼做太阳,右眼做月亮,虎须做阳光,虎牙做星星,虎油做云彩,虎气成雾气,虎心做天心地胆,虎的五脏化做河海,皮毛做化做草木秧苗,骨髓化做金银铜铁锡。

垂死化生母题——布依族认为是大神布杰,彝族是阿卜多莫,布朗族犀牛,哈尼族龙牛,普米族马鹿,彝族虎化为万物——甚至古巴比仑、古代北欧都有。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循环往复的宇宙观:原始先民看到太阳升降、月亮盈亏、草木春生秋死——故相信宇宙也与人类同样有生死变化——同样拥有生命——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最初表现——彝族葬礼中《送魂经》“头发已燃烧,头发变青草,骨头已烧化,骨头变石头,肉已被焚化,血已变成气,肉化做地,血融变成水”——宇宙由生物变化而来,人或生物死后也重新变化为宇宙的一部分。

图腾崇拜:宇宙由何种生物变化而成——将那一种生物视为祖先——图腾崇拜。

彝族崇拜虎,故以虎为宇宙化生动物。

人祭习俗:由于宇宙也有生命,也需要滋养以确保生命力——神话往往与祭祀的产生有关——云南佤族相信最早的人类从土地中生出,也需要将人的生命力返还给大地——谷魂由人的灵魂所变——“猎头祭”,每逢春耕,猎得人头,供在木鼓房人头桩上,血滴于地上,将血、灰、土混起,每家分一份,播种时撒于地,以为可丰收,——古印加帝国神话太阳、月亮均为人跳入火中自焚,心脏不损,跃入天际,化为日月——每年选一年轻战俘,以石刀剖出心脏,献给太阳——被作为祭品的动物或人因得到神灵的享用也被视为神灵的化身。

——最终被视为宇宙的象征。

天象起源神话
天象起源神话以射日神话最具代表性,流传也最广泛——汉族有后羿射日神话——壮族有侯野射日,特康射日,郎正射日三种——仫佬,毛南,布依等族都有——有十日并出,五日,九日并出等说法。

苗、瑶、侗等南方22个民族都有。

十日并出,后羿射九日神话最著名。

古人认为天有十日:《山海经·大荒东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女子名羲和,方浴日于甘渊。

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太阳的家在海外汤谷:《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国北。

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十日每天一出九居:《山海经·大荒东经》:“汤谷上有扶木,一日访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民无所食。


后羿是古代东夷族所崇拜的英雄,也是传说中弓箭的发明者。

——《墨子·非儒篇》:“古者羿作弓”《吕氏春秋·勿躬篇》:“夷羿作弓”——在昆仑山射杀凿齿(齿长三尺)——在少咸山杀以人为食的“反犬旁+契反犬旁+俞”(音:亚雨)——杀吐水喷火的九婴(九头怪)——生擒“封猪旁+希”(音希)——在巴山射杀能吞象后三你才将象骨排出的巴蛇——风伯害人屋宇,被其射伤膝——与河伯之妻洛神偷情射伤河伯的左眼——射十日
——历法改变说。

古人以为天有十日,十日每日一出,循环一遍即十天,是为一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为一旬,三旬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

——巫术祈雨说。

“晒龙王”——壮族认为大雨不退是雷婆赖尿,将裤子挑在竹竿上挂在屋外,使其止雨——韩复渠向天空开炮以祈雨的故事为民间巫术思维的表现。

人类起源神话
自然生成、动物变人、神灵造人等类型。

动物变人:藏族——西藏山南圣地:神猴修炼,受罗刹女相诱,生下藏民祖先,教其农耕,修炼佛教消解魔性。

——珞巴族:起初有两种猴子,白毛长尾,红毛短尾。

红毛短尾猴一天跑到山上,把身上的毛拔下,用石头敲出火,用火烧熟食。

从此身上不再长毛,成人。

起初人还有一点尾巴,后来越长越短,以后一点尾毛也没有——受佛教影响;人、猴外貌、智力的相似性。

诸神造人——天神造人是很常见的——台湾高山族说世界起初只有两男神,十分友爱,睡在一起,无意中膝盖相碰,从两个膝盖中各生出一男一女。

——多与泥土造人有关:
——壮族米洛甲想造人,被风吹过后有尿意,站在山岗上撒尿于地,提捏土成人,分为男女,又用杨桃果和辣椒果分之。

——以泥造人,是最普遍的。

汉族与各少数民族都有。

——“女娲抟土造人”最为著名。

——为何人身上总有汗垢——女娲补天造地:“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地倾斜”——洪水、火灾、猛兽鬼怪为害——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杀大鳌以四足为天柱——消灭猛兽鬼怪——以黄土造人——先以手捏:造出聪明智慧之人——后以绳沾土洒于四处:为庸人——晒干时
为鸟兽所损为残障之人——恐人们不能繁衍,定早春二月男女婚配——农历正月二十为补天日,以烙饼张于屋顶,助女娲补天。

“泥土造人”原因:
——汗垢说,制陶说——然而人明显从生殖器中生出。

神话追溯人类最初的状态、现实世界的来源——人虽由女性生殖——但最初女性的生殖力却从外界获得——原始人只观察到女性生殖人类,不知男性在其中的作用——女性是否具有生育能力来自自然的恩惠与赐予——土地能生长成植物和庄稼——原始思维“土地=女性”,由庄稼从土地中生长想到人类最早的由来。

——人的生殖力来自土地——苗族神话:有一支苗人迁到新的地方,庄稼不能发芽。

酋长得到一女性托梦,说如能拔掉左乳上的刺。

奶水干涸,种子不发芽,人们砍倒象征形如乳房的土堆上的大树,种子发芽,丰收——说明大地是一丰产的女性,不仅庄稼,人类也由“地母”产生。

——佤族“司岗里”——从一洞穴中走出最早人类,最初人都由土地的洞穴中生出——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不仅庄稼,人类万物都由土地中诞生,就象植物一样——人由地出,不是大地模仿女性生殖,而是女性最初模仿乃至从土地中获得生殖力——故有人由泥土造成之说。

民俗:河南淮阳有伏羲陵,人祖庙,女性不孕者带回人祖陵上的泥土认为可从中获得生殖力。

——南洋特罗布里思德岛土著认为男女性交可打开阴道,但妇女不孕是其经过某些神圣地域时,地下的精灵跳入其肚内。

——人类最初从土地中诞生,以后历代女性的生殖力从何而来,也是从土地中产生。

洪水遗民生人型
洪水遗民生人讲述人类灭亡后又再次繁衍的故事。

——神创人类通常经历若干次反复,最初的人类往往因为道德问题而被毁灭。

——在我国南方有苗、彝、壮、瑶、白、黎、傣、哈尼、傈僳、景颇、布依、纳西、基诺、拉祜、仡佬、崩龙、苦聪、普米、阿昌等族中洪水遗民生人神话。

——多与葫芦和伏羲女娲兄妹有关。

壮族——米洛甲后世化为主管生育的花婆神——其夫布洛陀开辟天地——将布伯立为人间第一位酋长与师公——想吃雷公肉——将糯米糍粑喂狗、桐油涂屋顶——惹雷公下来打——被渔网缚住丢下猪栏——兄妹无意中将蓝靛水喂其喝下——留下葫芦籽,告其有大难——降下洪水,淹没人间——布伯坐澡盆上天,砍断雷公脚——只好以鸡脚代替——本人摔死——只有兄妹坐着(葫芦)逃出,得以幸存。

——后来,在神的授意下,兄向妹求婚,用滚磨,合烟等方式占卜后证
明兄妹成婚为神意。

妹妹仍绕山逃避,在神龟、竹子等暗示下,哥朝反方向迎去,遇到妹妹,成婚生人。

——在世界各地皆在洪水后,只留下一对夫妻(兄妹)重新繁衍人类的故事。

各地洪水遗民神话的普遍,有人认为是传播的结果。

——在人类历史上确曾发生过多次大洪水。

在地球最后一次冰川期后约一万五千年前至三万年前。

曾发生全球性大洪水,海平面普遍升高80至100米,白令海峡,英吉利海峡,台湾海峡形成。

初民的居住地多没于水,因此洪水神话当是先民劫后余生的追忆。

——但也有人认为洪水生人是人类对从母腹降生的潜意识追忆。

洪水是羊水,葫芦方舟等则是子宫的象征。

——兄妹成婚在原始社会并不少见,云南永宁纳西族行阿注婚有兄妹,姐弟婚配,阿诗玛与阿黑即是兄妹也是情人。

古埃及,印加王朝皇室实行兄妹婚,埃及艳后就与其弟结婚。

古希腊神话主神宙斯与王后赫拉是兄妹。

——脱离常态,保持血统纯洁的神圣婚姻。

民族起源神话
在讲述单个民族起源时,往往把民族起源归于人兽通婚。

匈奴族三公主貌美,筑台配天,有老狼踞于台下,三公主下台成婚,生出匈奴人。

突厥族全族被杀,有一男儿手足砍断丢于荒野,有母狼相救,及长与之配,生突厥人。

——人兽婚始源于图腾崇拜。

最早是动物直接变人或与人相配,后文明程度提高,动物与人成婚时化为人形。

——神犬白日为犬,晚上为锦袍公子——封南京十殿王——蒸于铜盘中七日变人,公主六日开盘,头顶、腋窝、小腿有毛,故男子缠头绑腿——公主负上深山——居于石室——生六男六女,自相婚配——好五色衣服,裁制皆有尾形,称盘瓠子孙。

——女子帽、衣如狗首、尾,肩膀因负犬入山而被视为神圣不得攀肩。

文化英雄神话
文化创造与民族英雄神话常常联系在一起。

布洛陀:壮族文化英雄兼始祖神——为中界人王——天上太薄,三尺三高,让天升高——烧香打铜鼓与天交通——地下太薄,三尺三厚,让地加厚——养鸭子托人下水——牛、马、猪、狗不愿住山林——让其与人“打老同”——用棕树皮,蓑叶做衣,用芦杆建房——有妇女得罪了草木庄稼,从此不再上门——看到天上打雷,学会用火,教人打铁做刀——刀割伤人手,用木片做“佛”(刀鞘)。

文化英雄常常有不同的身份与形象——正负面——苗族文化英雄也是战争英雄——蚩尤,
“黄帝摄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震天下。

诛杀无道,不仁不慈。

”——《太平御览》“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于冀州之野。

应龙蓄水。

蚩尤请风伯雨师从,乃大风雨。

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山海经·大荒北经》
但从此,黄帝之女魃“不得复上”,只好滞留人间。

——蚩尤威名震天下——“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

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殄伏”——《太平御览》——据说蚩尤之像“人身牛蹄,龟足蛇首,四目六耳,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以角抵人,人不能向,骷髅如铜铁,齿长二寸,坚不可碎,”——秦汉十被立为“兵主”战神——是盔甲、兵器、武术的发明者。

认同:蚩尤是否真是苗族的始祖尚无定论——将蚩尤奉为祖先是苗族文化身份和族群认同的自我建构——苗族历史上与中央华夏族王朝长期处于战争状态——神话中炎黄与蚩尤大战————华夏族将炎黄视为祖先——苗族将本族群与历史上曾与华夏族交战的蚩尤等同起来——是对主流历史的“攀附”从而为本族群寻找辉煌的历史;对历史上的弱势地位加以神话的解释;将汉文化中也受到崇拜的蚩尤奉为祖先也塑造了本族群“失败的英雄”的文化身份:——以此为旗帜将散布在西南乃至东南亚的不同苗族群体团结在同一个文化-神话认同标志下。

第三节神话何来——人类童年的神秘记忆
一、神话的本质
“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
神话是人类对所处的世界加以解释和说明的认知体系——类似的解释与说明同样可以在宗教、哲学、科学体系中得到体现
——但神话对世界的解释和说明起源最古老、延续时间最长、影响也最为深远
——古老:神话产生于原始社会时期,在时间上早于宗教、哲学和科学,出现文字和阶级后才有后者的产生
——延续:口头和文字传统并行,对神话加以记录、传布
——影响力:与宗教、哲学、科学不同,是全民享有的认知体系,并深刻影响到前者——神话有独特的宇宙观—原始思维为基础——神话与特定的仪式和行为—巫术仪式、图腾崇拜融合——在传统社会中,神话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单纯的文学作品——也就是说:作为话语而存在的神话在现实中总是与一定的行为和信仰相联系而存在,结合在一起才得以了解神话的本质。

神话的构成
(话语)神话

(行为)巫术仪式、图腾崇拜

(信仰)原始思维
二、原始思维——神话的心理基础
原始思维:前逻辑思维、神秘思维或野性思维、具体性的思维。

是神话得以产生和流传的心理基础。

布留尔发现,原始人在生产和生活中处理日常事物和技术问题与现代人同样精明而讲求实际——因此,认为原始人因为认识能力和经验技术的低下才产生出对自然和社会的幻想即神话是没有道理的——原始人生产出神话,是因为他们在涉及到认知问题时采取与现代人逻辑思维不同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或理性思维:以抽象概念表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讲求因果关系,避免矛盾的存在如(一对象在同一时间只能存在于同一地方,部分与整体有区别、个体与群体有区别)
——原始思维不知道也不应用抽象的概念来表示事物间联系——是具体的思维
——不关心矛盾:允许一对象同时存在于一个以上的地方,部分与整体相同,个体可以代表群体——不讲究因果关系:不同事物间可以通过非常规的方式发生联系——是前逻辑思维
——只拥有世代相传的神秘的集体表象——表象是心理学术语,指能够被认识的现象——
——集体表象的特点:不是单纯的智力认识,总是搀杂着情感、情绪、激情和运动(身体的肉欲感受)的因素混杂在一起。

——集体表象间的关联是神秘的——
——原始人承认事物间的外在联系,但认为内在的神秘联系才是最重要的。

——神话与原始思维的联系:
——神话是原始人感知神秘互渗力量的中间环节和媒介——原始社会早期:在互渗能够被直接感知的阶段,神话数量少而内容贫乏——社会发展:人们无法直接感知互渗,通过神话唤起神秘感和古老记忆——恰恰在原始社会晚期,原始思维走向衰退时,神话最为发达。

三、巫术与图腾——神话的行为(仪式)基础
——表象间的神秘联系通过以万物有灵观为基础的巫术和图腾信仰得到表现。

——神话中鸟兽都可以人言,植物具有生命和人格乃至人形,都来自万物有灵观。

万物有灵观是原始思维互渗律的具体表现,在此基础上,人们相信人与动物、植物和自然现象之间可以自由转变,即图腾信仰。

——神话中大量的人兽变形、相互转化或是动物祖先的内容都来自图腾崇拜。

人们认为人与世界万物间的神秘互渗关系是可以变化的,还常常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改变互渗关系,即巫术。

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将巫术的原则区分为两条:
接触律:接触过的物体脱离接触后其特性仍然会相互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