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利率教学设计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利率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利率教学设计第【1】篇〗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首先用文字说明了储蓄的意义,介绍了本金、利率、利息的意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例4让学生掌握计算利息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1.知道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
2.掌握计算利息的基本方法。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概念,能解决与利息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5分钟)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一定很喜欢过年吧,因为过年不仅有好吃的,好玩的,还可以得到不少压岁钱。
你们的压岁钱是谁在保管着呢?(引导学生想到储蓄比较安全,并且能够得到利息)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储蓄吗?关于储蓄有哪些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了解一下储蓄的知识。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20分钟)
1.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11页关于储蓄的知识。
(1)出示自学提示:
①储蓄的好处。
②储蓄的方式。
③什么是本金、利息、利率?
④利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检验自学成果,引导学生找出下题中的本金和利息。
课件出示:明明20xx年11月1日把1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1年,到20xx年11月1日,明明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1.5元,共101.5元。
2.用储蓄的知识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4,引导学生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组织小组讨论:求2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就是求什么。
(3)组织学生尝试解题。
(4)组织全班交流,明确解题思路。
思路一:先求利息,最后求可取回多少钱。
可取回钱数为本金+(本金×利率×存期)。
思路二:把本金看作单位“1”,先求出本金和2年的利息一共是本金的百分之几,再求可以取回多少钱。
可取回的钱数为本金×(1+年利率×2)。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4页第9题。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计算利息时,存款的利率是年利率,计算时所乘的时间单位应是年;存款的利率是月利率,计算时所乘的时间单位应是月。
板书设计利率
例4方法一5000×2.10%×2=210(元)
5000+210=5210(元)
方法二5000×(1+2.10%×2)
=5000×(1+0.042)
=5000×1.042
=5210(元)
答:到期时王奶奶可以取回5210元。
培优作业1.刘亮有20xx元,打算存入银行2年。
现有两种储蓄方法:第一种是直接存2年,年利率是 2.10%;第二种是先存1
年,年利率是 1.50%,第一年到期时再把本金和利息合在一起,再存1年。
选择哪种储蓄方法得到的利息多一些?
第一种储蓄方法:20xx×2.10%×2=84(元)
第二种储蓄方法:20xx×1.50%×1=30(元)
(20xx+30)×1.50%×1=30.45(元)
30+30.45=60.45(元)
60.45<84,选择第一种储蓄方法得到的利息多一些。
提示:在累计存期相同的情况下,一次性存款比其他存款方式所获得的利息要多一些。
2.赵伯伯把一笔钱存入银行5年,年利率为 2.75%,到期后取得275元利息。
赵伯伯存入银行多少钱?
275÷2.75%÷5=20xx(元)
答:赵伯伯存入银行20xx元。
教学反思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各种情况下的利息问题。
微课设计点教师可围绕“利息的计算方法”设计微课。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利率教学设计第【2】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储蓄的含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
能正确地进行利息的计算。
2.经历储蓄的认识过程,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广泛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税率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快要到年底了,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单位里会在年底的时候给员工发放奖金。
你的爸爸妈妈拿到这笔钱以后是怎么处理的呢?爸爸妈妈会不会把一大笔现金放在家里?为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各种可能性和原因)
师生共同小结: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
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使得个人钱财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即到期可以取出比存入的要多些的钱。
那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有时我们把钱存在银行,最后去取的时候钱会变多呢?
同学们知道吗,在不同的银行,有时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利息,因为它们的利率不同。
那么,什么是利率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教师板书课题:利率。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质疑,理解相关概念。
(1)学生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科书第11页,不理解的内容可在小组讨论或做上记号。
学生看书时,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2)汇报交流。
师:通过看书学习和讨论,你知道了储蓄中的哪些知识?能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存款方式
活期
定期:零存整取、整存整取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利息。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教师说明: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
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2.教学例4。
(1)课件出示例4。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本题中本金、利率、存期分别是多少?
(3)到期后取回的钱除了本金,还应加上利息。
(4)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展示。
方法一:5000×3.75%×2=375(元)
5000+375=5375(元)
方法二:5000×(1+3.75%×2)=5375(元)
(5)教师讲解:存期是几年,就要选取相对应的年利率。
本金与年利率相乘,得出的是一年的利息,求两年的利息就要乘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1页“做一做”。
先提问本题中本金、利率、存期分别是多少?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科书第14页第9题。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存款凭证后提问:存期是多长?半年用多少年计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教后思考】
储蓄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
本节课中概念较多,教学中结合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
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学生在解决有关“利率”的问题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错误:计算利息时忘记乘存期;没有注意利率和存期的对应性;计算利息时,存款的利率是年利率,计算时所乘时间的单位应是年等。
要将学生的错误转化成学习资源,在纠错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利率教学设计第【3】篇〗
教学内容
利率
教材第1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调查,交流储蓄知识,解决和利率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知道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能正确解答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
3.体会储蓄对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意义,积累关于储蓄的常识和经验。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利率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难点:解决有关“利率”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导
师:同学们,快要到年底了,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的单位里会在年底的时候给员工发放奖金,你的爸爸妈妈拿到这笔钱以后是怎么处理的呢?爸爸妈妈会不会把一大笔现金放在家里?为什么?
生1:一般情况下,爸爸妈妈应该把钱存入银行。
生2:爸爸妈妈不会把一大笔现金放在家里,这样太不安全了,他们会存入银行。
生3:把钱存入银行不仅安全,还可以获得利息呢。
……
师: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
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钱存入银行后增加的部分就是利息,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与“利息”相关的问题。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为下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二、探究体验,经理过程
师:先来大胆地猜一猜,你觉得利息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1:不可能说钱存入银行的时间长短不同,而所得的利息一样,所以利息的多少应该与钱存入银行的时间有关。
师:对,利息的多少与存入的时间长短有关,存入的这段时间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存期。
生2:不可能说存入银行的钱不管多少所得的利息都一样,所以利息的多少应该与存入银行的钱的多少有关,存入的钱越多,相同时间内的利息应该越多。
师:说的很有道理,我们把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存期相同的情况下,本金越多,利息就越多。
生3:在学习计算应纳税额时,我们知道应纳税额的多少与税率的高低有关,我想是不是利息的多少也应该与利率有关呢?
生4:我们小组的同学进行过调查,在银行内很显眼的位置公布着不同存期的利率,利息的多少一定与利率有关。
师:说得很好。
我们把单位时间(如1年、1月、1日等)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
存期不同,利率一般也是不同的。
那么,谁愿意把课前调查知道的有关储蓄的其他知识与大家做一下交流呢?
学生可能会说:
o我知道了储蓄的种类有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活期。
o我知道了整存整取的利率又分为三个月的、半年的、一年的、二年的、三年的、五年的,存期不同利率也不一样。
o我知道了活期的利率最低,但是随时用钱随时取,比较方便。
……
师:你们知道利息究竟怎么计算吗?
生:利息的计算公式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师: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
下面是20xx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
(课件出示:
教材第11页利率表)
学生观察利率表。
师:能运用你所掌握的利率的相关知识帮王奶奶解决问题吗?试一试。
(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例4)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愿意说说你的想法和算法?
生1: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到期后王奶奶可以取回的钱除了本金还有利息,本金我们已经知道是5000元,所以最关键的就是算出利息。
根据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我们从上面的利率表中对应找到存期两年的利率是 3.75%,这样就可以算出利息5000×3.75%×2=375(元);再加本金,到期后可以取回的钱就是5000+375=5375(元)。
生2:我们也可以把本金5000元看作单位“1”,这样每年的利息就是5000元的3.75%,存入2年,所得利息就是5000元的(3.75%×2);这样到期时可以取回的钱就可以列成算式5000×(1+3.75%×2)=5375(元)。
只要学生解答正确,讲解合理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图:在学生课前调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中完成新知识的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同学们谈谈学习本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请同学们回家与父母商量,把自己过年的压岁钱存入银行,按活期储蓄存到学期末,看看你从银行取款时,本金和利息共多少元?
【设计意图:实践延伸,给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要求,让学生获得实践体验,感受到所学知识能运用于生活的乐趣】利率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我始终“以学生为本”,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归纳出利息的计算方法,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以往计算利息时,学生经常把时间漏乘,这是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
通过简短的争论,练习时学生很少把时间漏乘,从简短的争论中,引导学生发现方法,要比教师反复强调效果好得多。
2.储蓄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本节课是在百分数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我们知道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郑老师买了3000元的国债,定期五年,年利率是3.81%。
到期他一共可以取出多少元钱?
(考查知识点:利率;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
中的具体问题)
B类
为了给亮亮准备2年后上大学的学费,他的父母计划把10000元钱存入银行,你认为哪种储蓄方式更好呢?为什么?
存期年利率
一年4.14%
二年4.77%
(考查知识点:利率;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3000×3.81%×5+3000=3571.5(元)
B类:
存一年再存一年:10000×4.14%×1=414(元)
(10000+414)×4.14%×1+414≈845.14(元)
直接存入两年:10000×4.77%×2=954(元)
954>845.14直接存入两年比较合适。
教材习题
第11页“做一做”
8000×4.75%×5=1900(元) 8000+1900=9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