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径桥梁施工控制与监测
大跨径桥梁施工控制不确定因素分析
![大跨径桥梁施工控制不确定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c6f00f6f1aff00bfd51ead.png)
大跨径桥梁施工控制不确定因素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大型工程应运而生,大跨度桥梁工程在当今交通运输过程中的作用日益提升。
然而,由于大跨度桥梁不论是结构还是施工难度都较为复杂,对于工程质量与安全要求度更高但却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文章就此加以分析,并对其施工质量与安全提出个人的建议。
标签:大跨径桥梁;不确定因素;控制方法1 影响施工控制的因素桥梁施工质量与安全不仅关系到桥梁工程自身的使用寿命,更关系到人们生命安全,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尤其是对于预应力砼桥梁,因其施工材料具有不稳定性,受使用环境中的温度与湿度等气候因素影响较大,同时还受到施工技术与方法的影响但其影响度存在一定差异,以下重点围绕温度效应以及混凝土徐变加以分析。
1.1 温度效应分析温度应力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结构物内部某一构件单元中,因纤维间的温度不同,所产生的应变差受到纤维间的相互约束而引起的应力,称其为温度自约束应力或温度自应力;另一种是结构或体系内部各构件,因内部构件温度之间的差异而导致不同程度上的变形并在结构外支承约束所产生的次内力的相应应力也即温度次约束力,其显著的特点为非线性和时间性。
而温度分布指的是,混凝土结构在单位时间内内部结构与其表面之间的温度情况。
一般情况下,因内外部热传导性能的差异,外部热传导速度要明显快于内部热传导,导致混凝土内部受到的热传导之间的差异较大,进而形成了非线性的温度分布状态。
而影响混凝土温度差异的外部因素主要在于大气温度的变化。
例如,太阳光照的强度与变化、昼夜温差的变化、风雪雨等天气变化等;内部因素主要有构件的结构与形状、混凝土内部的物理性质等。
(1)温度载荷。
不论是在施工阶段还是竣工的使用过程中,桥梁工程中的混凝土都会受到环境中的温度影响导致其内部存在一定的差异。
根据现有理论以及实践,混凝土结构桥梁承受的温度荷载有以下三类:其一,因光照而导致的温度荷载;其二,因温度骤变而引起的温度荷载;其三,因温度常年变化而造成的温度载荷。
大跨径桥梁悬臂施工及质量控制要点
![大跨径桥梁悬臂施工及质量控制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90cb9940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c.png)
大跨径桥梁悬臂施工及质量控制要点大跨径桥梁是指跨度大于200米的桥梁,由于其跨度较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挑战,其中悬臂施工是大跨径桥梁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悬臂施工是指在主跨两侧悬挑建设桥梁主梁或桥面板的施工方法,是大跨径桥梁施工中的一项技术难点,要求施工过程严谨、精密,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大跨径桥梁悬臂施工及质量控制的要点进行讨论。
一、悬臂施工要点1.悬臂支架设计与制作悬臂支架是悬臂施工的基础设施,支撑着悬臂模板、钢筋和混凝土浇筑等工作,对其设计和制作要求严格。
在设计时,需考虑到桥梁结构的特点和悬臂施工工艺,保证悬臂支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制作时,要求工艺精湛,质量可靠,确保悬臂支架在悬臂施工过程中能够安全可靠地支撑起悬臂结构。
2.悬臂模板安装与拆除悬臂模板是悬臂施工的重要设备,直接影响到悬臂浇筑混凝土的质量和桥梁结构的整体安全。
在悬臂模板的安装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模板的稳固性和平整度,以保证后续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而在悬臂施工完成后,悬臂模板的拆除也是一个关键环节,需要谨慎操作,防止因模板拆除引发的桥梁结构损坏。
3.悬臂浇筑混凝土施工悬臂浇筑混凝土是悬臂施工的核心环节,对混凝土浇筑质量、施工工艺和安全控制要求严格。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混凝土的配比、搅拌和运输等工艺环节,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要合理安排浇筑时间和浇筑方式,避免因浇筑不当导致的混凝土质量问题。
4.悬臂施工安全控制悬臂施工是高空作业,施工人员的安全是首要保障。
在悬臂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包括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和作业场地的安全排查等,确保悬臂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
1.悬臂施工监测悬臂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结构变形、应力情况、混凝土温度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调整。
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掌握悬臂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情况,确保施工质量。
2. 混凝土质量控制混凝土作为大跨径桥梁的主要材料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桥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2019年整理】大跨径变截面箱梁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工艺与监理关键点控制
![【2019年整理】大跨径变截面箱梁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工艺与监理关键点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59642c9c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3.png)
大跨径变截面箱梁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工艺与监理关键点控制交通工程管理部—张学君田世文王晓刚摘要:本文以四渡桥为例,介绍了大跨径变截面箱梁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工艺与监理关键点控制与方法,对监理工程师从施工准备到完工各阶段的工作做以总结。
关键词:大跨径箱梁施工工艺质量安全控制1、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四渡桥位于房山区张坊镇四渡岭涞宝路跨越拒马河处,桥梁全长370.38米,上部结构为(45m+80m+110m+80m+45m=360m)五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最大跨径110 m。
0#~1#、4#~5#采用等高度箱梁截面,梁高2.75米;1#~4#采用变高度箱梁截面,箱梁根部高度5.8米,跨中最小梁高2.75米,梁底曲线采用二次抛物线连接。
箱梁截面为单箱双室,全宽17.82米,其中底板宽10.82米,两侧悬臂长3.5米。
顶板厚度0.25米,在中支点及端支点附近5米范围内过渡到0.75米。
等高度梁段底板厚度0.22米,仅在中支点或端支点附近5米范围内过渡到0.62米。
变高度梁段底板厚度跨中为0.22米,在距2#(3#)中支点6.25米处渐变到0.754米,距2#(3#)中支点2米处由0.754米渐变为1.2米。
等高度梁段腹板0.5米,仅在中支点或端支点附近5米范围内过渡到1米。
变高度梁段腹板在靠近2#(3#)中支点一定范围内按1.1米 0.9米 0.7米 0.5米渐变。
本桥预应力索包括纵向索及竖向索预应力钢筋两种。
纵向索分为顶、底板短索及腹板通长索。
采用高强度低松驰预应力钢绞线,腹板索在施工缝处用连接器连接。
竖向预应力筋采用JL32精轧螺纹粗钢筋。
在距2#(3#轴)36.25米布设,沿腹板中线交错布设,间距50cm;在2#,3#横梁范围采用双肢,其余部分采用单肢。
混凝土强度设计为C50,采用低碱活性集料配置,集料的分类和试验方法应满足北京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预防混凝土结构工程碱集料反规程》(DBJ-01-95-2005)。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合龙施工监测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合龙施工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2df0b1a4dd3383c4bb4cd298.png)
3 控 制 方 法
1 工程背 景
晋济高速公路上的南河特大桥全桥采用 (0 2 +3×10 4 +10 8+ 式 。上部结构采用 斜腹板 的预应力混 凝土箱梁 , 箱梁为单箱单 室
3 1 结构计 算方 案 .
根据南河特大桥 的具体情况 , 本文选择最大悬臂状态下各梁
10 0 六跨一联 预应力混 凝土连续 刚构 +连续 梁的结构 形 段控制截面弯矩和主梁各标 高控制点 的标高为施工控制 目标。 0 =80m) 结构 总体分析 采用非 线性计 算理论 。分 析模 型采用空 间模
第一 , 中跨( 3号 T构与 4号 T构之 间第 四跨 )第二 , 中跨 即凌晨 0点 ~6 ; 次 点之 间。2 主梁轴 线位置及 其截 面尺 寸的测量 。 )
五跨 )三 、 , 五跨混凝土浇筑 同时对称进行 ; 第三 , 次边 跨( 号 T 左 1
构与 2号 T构之 间第二跨 )右边跨( 、 5号 T构 与 6号 T构之 间第 六跨 ) 。二 、 六跨混凝 土浇筑 同时对称进行 ; 四 , 第 左边 跨 ( 0号 T 构与 1 T构之间第一跨 ) 号 的合龙段与现浇段一起施工。
况均பைடு நூலகம்行标高测试 。测量时问选在一天 中温度变化最小 的时候 ,
施 工控 制 中监 测 内容 : ) 1 主梁 标 高测 量。用精 密水 准仪 测
每个 测 量 断 面布 置 4个 测 点 , 点 均 设 在 主梁 上 。 每 阶 段 每 一 工 测
南河特大桥合龙段施工顺序 : ( 2号 T构与 3号 T构之 间第 三跨 , 4号 T构 与 5号 T构之 间第
载 ( 时荷 载 的增 减 与 移 动 ) 温 度 ( 构 温 度 场 )混 凝 土 的 收 缩 临 、 结 、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49c7939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58.png)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梁的施工质量和安全,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技术规程。
第二条本技术规程适用于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梁的施工监控,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监控措施、施工后的验收和评估等内容。
第三条施工监控的目标是通过对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梁施工过程的监测和控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四条施工监控的原则是科学、系统、全面、实时、准确。
第五条施工监控应遵循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相关技术要求,确保监控数据的真实可靠。
第六条施工监控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专业监理机构或监理人员进行,并与施工单位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
第二章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第七条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监控方案,包括监测点的布置、监测仪器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等内容。
第八条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了解地质地形情况、水文地质条件、气象条件等,为施工监控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第九条施工前,应对施工材料进行检查和试验,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第十条施工前,应对预应力张拉设备进行检查和试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一条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第三章施工过程中的监控措施第十二条施工过程中,应按照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监测,并及时记录监测数据。
第十三条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预应力张拉过程的监控,包括预应力钢束的张拉力、锚固长度、锚固位置等参数的监测。
第十四条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混凝土浇筑过程的监控,包括混凝土坍落度、浇筑速度、浇筑厚度等参数的监测。
第十五条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模板支撑系统的监控,包括模板变形、支撑点位移等参数的监测。
第十六条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温度和湿度的监控,包括环境温度、混凝土温度、混凝土含水率等参数的监测。
桥梁施工中大跨径连续桥梁的施工技术
![桥梁施工中大跨径连续桥梁的施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93c693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9.png)
桥梁施工中大跨径连续桥梁的施工技术大跨径连续桥梁的施工技术是桥梁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桥梁的设计、施工、监测等一系列工作。
大跨径连续桥梁一般指梁跨长度大于等于50米,是现代桥梁工程的重要技术之一。
在大跨径连续桥梁的施工中,施工技术的选用将直接影响到桥梁的质量、成本和工期。
本文将重点介绍大跨径连续桥梁的施工技术及其特点。
一、大跨径连续桥梁的设计特点1.1 长度大:大跨径连续桥梁的主梁梁跨长度通常大于50米,甚至达到数百米。
1.2 结构复杂:大跨径连续桥梁的梁体一般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悬索桥等结构形式,设计和施工难度较大。
1.3 现场浇筑:大跨径连续桥梁的主梁多采用现场浇筑工艺,需要大型模板、输送设备等,具有一定的施工难度。
2.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大跨径连续桥梁的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现场勘测、施工方案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
特别是要进行桥墩、墩台等桥梁部件的基础加固和防水处理,以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2.2 施工设备的选择和使用在大跨径连续桥梁的施工中,需要使用大型起重机、混凝土搅拌站、模板支架等大型设备,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还需要使用钢绞线、张拉设备等专用设备,以确保桥梁的施工质量。
2.3 现场浇筑工艺2.4 预应力施工技术大跨径连续桥梁的主梁多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悬索桥等结构形式,需要进行预应力加固工艺。
在进行预应力施工时,需要注意张拉力、锚固长度、预应力损失等因素,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5 安全监测系统在大跨径连续桥梁的施工中,需要安装安全监测系统,对桥梁结构的变形、应力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以确保桥梁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6 现代化施工管理技术在大跨径连续桥梁的施工中,需要采用现代化施工管理技术,包括信息化管理、精细化施工、智能化监测等。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和工期。
桥梁的检测、维修、加固技术
![桥梁的检测、维修、加固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644f4dc33d4b14e852468df.png)
2、施工控制主要内容
2.3、线形及应力控制
3.立模标高预测
(1)、绝对立模标高预测 短悬臂节段由于刚度较大,箱梁受温度影响挠曲变形不大,立模标高可采用绝对 立模标高预测控制,计算式如下:
H lm H sj f ypg f gl f
4、监控施工组织
4.1、现场人员组织
3、设计单位 (1)、提供结构计算数据文件、图纸、结构最终内力与应力状态、线形状态; (2)、提供各施工阶段结构理论变形及重点应力测试部位或截面及对应的理论应力。 (3)、参与讨论决定重大设计修改,负责变更后的各种计算,并提供变更4、施工单位 (1)、理解并掌握《施工监控方案》,按《施工监控方案》要求进行与施工监控有关的立模、变形测量、 材料指标测试等工作。 (2)、不应由于监理单位的施工监理和监控单位的施工监控而解除施工单位对张家港特大桥主桥施工质量 应当承担的责任。 (3)、提交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并严格按照确定的施工技术方案组织施工,不得随意改变施工程序和挂 篮、支架结构联接方式。 (4)、根据施工监控的需要与有关测量规范要求,建立可靠和精确度较高的平面与高程测量控制网。 (5)按照监控单位的要求,配合进行线形监控测点及监测仪器设备的埋设、安装工作,负责保护好线形监 控测点、监测仪器和导线设备。 (6)、及时提交支架与挂篮预压方案、支架及挂篮构造图及预压变形观测数据等资料,以及在现浇段支架 及挂篮上施工的临时设备(包括模板及附属物)、材料、机具和人员的重量。 (7)、认真复核监控单位提供并经监理组签字确认的立模数据,确认无误后进行施工,在监控单位和监理 组对立模标高进行复测并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 (8)、按照《施工监控方案》的要求,组织专门人员完成施工过程中立模及各工况变形测量工作,测试结 果提交驻地监理组签字确认。 (9)、材料特性的试验,如混凝土弹性模量、材料容重等的试验测试工作,并及时向驻地监理组提供。 (10)、提供现场观测及监测元件埋设、读数的工作条件;协助监控单位采集温度及应力等数据。 (11)、为监控单位提供必要的现场工作、生活便利条件。后设计单位职责(1)、(2)中的相关文件; (4)、及时解决施工监控中与设计相关的问题。
大跨径钢管砼拱桥吊索施工及监控技术
![大跨径钢管砼拱桥吊索施工及监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e237f5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c.png)
0 引言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以其跨度大、结构轻、造型美、省建材等优点,被广泛应用。
该桥型的吊索是将外部荷载由系杆传递给拱肋的关键构件,决定桥梁最终成败的关键,通过对国内类似桥梁结构监控技术的了解发现:唐俊等[1]的连续刚构桥挂篮主体结构监控点布设并采集挂篮数据进行应力应变分析。
黄中营等[2]利用Midas 空间有限元程序对钢栈桥施工各工况进行仿真分析计算方法。
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空间有限元仿真和频谱法实测的数据相互对比,并借鉴了黎栋家等[3]对钢管砼拱桥结构分析方法,验证吊索在施工中精度以及后期加动载作用下的结构可靠性。
提出通过监控取得实测数据与仿真设计和理论研究的对比,分析桥梁在各种工况下吊索力学性能变化的观点。
1 工程概况新建桥梁——山阴路跨秦淮河桥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山阴路。
桥梁全长289.56m。
桥梁荷载等级是公路I 级,跨径布置(3×20)m+(4×20)m+83.2m+(3×20)m,主桥采用1~83.2m 下承式钢管砼系杆拱一座,其立面图如图1所示。
2 技术应用的目的对于系杆拱来说,吊索是该类桥型的施工控制难点,究其原因,吊索的张拉将引起拱肋和系杆的受力及变形的耦合效应。
吊索的施工精度、张拉的次序直接决定着系杆拱桥成桥后的内力分布状态以及桥梁的安全运营和使用寿命。
吊索的施工技术目的是确保各构件的制作安装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监控技术的应用旨在通过全程收集吊索参与整体受力后各主要构件的结构数据,印证吊索在不同工况下,引起的系杆、拱肋的应力和变形及自身的索力值的变化与理论研究的吻合程度,为最后判定桥梁在施工和荷载试验下的安全性提供依据。
3 吊索施工工艺及技术难点虽然吊索自身安装是在系杆及拱肋完成后实施的,具体工序流程如图2所示(鉴于篇幅,图中工序从拱肋吊装开始),但为保证其施工精度,从上部结构开工前,项目部就高度重视,成立的专项技术团队立项《提高系杆拱桥吊索安装一次验收合格率》的QC 质量攻关课题。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分析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66cef0803d8ce2f006623ea.png)
( 中南大 学 土木 建 筑 学院 , 南 长沙 4 07 ) 湖 10 5
摘 要: 以大跨径预应 力钢 筋混凝土连续 刚构桥 为研 究背景 , 应用桥 梁结构设 计与施 工计 算软件 桥 梁博 士 ( r Bi e 建 D. rg ) d
立计算模 型 , 分析计算各R _ 阶段 结构行为。 以最 小二 乘法为基础进 行参数识别的误差 分析 和状 态预测 法进 行标 高、 力 r - 应
控 制。通过 各施 工阶段 高程 、 力 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 的对比分析 , 应 验证 了计算模 型和分析方 法的 正确性 。
关 键词 : 预应力连续 刚构桥 ; 施工控制 ; 梁博士 ; 桥 状态预测法
中图分 类号 :U 7 . ; 4 54 6 T 2 9 7 U 4 .6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6 2— 0 9 2 1 0 — 0 1— 5 17 7 2 ( 00) 1 0 1 0
.
sae fr c si g wa s d t o to ee a in a d sr s .Af rc o u e o r g t cu e i o a i n o c tt o e a t s u e o c n r l l v t n t s n o e t ls r fb i e sr t r ,v a c mp r o f — e d u s a t a a u e n aa a d t e r t a rt mei a a o r cn s fa ay i meh d a d c mp tt n mo u e u me s r me td t n h o e i l a h t d t ,c re t e s o n l ss l c i c t o n o u ai d l o
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大跨径连续施工技术应用方法
![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大跨径连续施工技术应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084f722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bb.png)
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大跨径连续施工技术应用方法道路桥梁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交通设施,而在道路桥梁的建设过程中,大跨径连续施工技术的应用方法对于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大跨径连续施工技术的应用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大跨径连续施工技术的概念大跨径连续施工技术是指在桥梁建设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连续施工工艺和施工措施,实现大跨度桥梁结构的连续施工,从而达到加快施工进度、减少对交通的影响、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二、大跨径连续施工技术的应用方法1. 桁架搭设桁架搭设是大跨径连续施工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桥梁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搭建一座临时性桁架,用于支撑和连接建筑材料和工程机械,以便进行后续的工程施工。
桁架搭设的关键要点包括:选址确定、桁架结构设计、材料选用、工程机械配备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桁架搭设,可以实现大跨度桥梁结构的安全施工和连续施工。
2. 预应力技术预应力技术是大跨径桥梁施工中的重要施工技术之一。
预应力技术是指在桥梁结构中预先施加一定的张力,以改善结构的受力性能和变形性能。
预应力技术主要包括:预应力筋的选材、预应力筋的布置、预应力筋的张拉、预应力筋的锚固等。
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保证大跨径桥梁结构的安全和可靠。
3.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是大跨径桥梁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桥梁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桥梁结构的各个部位进行混凝土浇筑,以形成整体结构。
混凝土浇筑的关键要点包括:施工方案设计、混凝土材料配比、浇筑工艺控制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混凝土浇筑,可以保证大跨度桥梁结构的质量和耐久性。
4. 跨步推进技术跨步推进技术是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中的创新技术之一。
通过跨步推进技术,可以实现大跨度桥梁结构的连续施工,从而缩短工程周期,降低施工成本。
跨步推进技术的关键要点包括:推进方案设计、推进机械选择、推进工艺控制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跨步推进技术,可以实现大跨度桥梁结构的安全、高效、经济的施工。
210290280_大跨径悬索桥主缆施工监控
![210290280_大跨径悬索桥主缆施工监控](https://img.taocdn.com/s3/m/bc129b47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9.png)
4
4
2
三角高程测量
1
4
2
3.1.4 矢度调整
根据实测索塔间距、鞍座坐标、索股温度,通过理论 计算各跨基准索股的理论控制线形和跨中点标高。
索股矢度调整仍宜选择在夜间温度稳定时进行。本 桥矢高调整后,主缆索股实测标高与理论标高绝对差值 为 -11 mm~8 mm,矢高误差小于规范 ±L/10000=60 mm 的 要求(L 为中跨的主缆跨度)。
因此,在特大跨悬索桥主缆线形测量时,建议采用三 角高程中间法,基本可以满足大跨悬索桥基准索股线形测 量的精度要求 [5]。
3.1.1.2 索股线形的修正及调整
基准索股是否需要修正和调整,是根据基准索股线形
测量结果与施工监控单位的监控理论计算线形数据进行 比较,当两者偏差超过规范和设计要求,则需要通过反复 调整索股线形达到最终控制线形的目的。
中监控的几个要点,例如主缆下料长度计算方法、基准索股线形测量方法以及锚跨张力监控方法等,使悬索
桥主缆线形、锚跨张力等在施工过程中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并为同类悬索桥主缆施工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跨径 ;悬索桥 ;主缆线形 ;基准索股 ;施工监控
中图分类号 :U 448
文献标志码 :A
性监测方法一致,均采用三角高程中间法进行测量。索股
调整通过索鞍位移进行调整,调整一次,测量一次索股线
形,直至索股线形调整到位。本桥基准索股调整到位后,
与理论值进行对比,见表 2。
表 2 基准索股理论值与实测值对比
序 号
桥跨位置
1
南边跨 上游
理论值(m) 里程 高程 573.377 248.349
实测值(m) 里程 高程
大跨径桥梁悬臂施工及质量控制要点
![大跨径桥梁悬臂施工及质量控制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a4ca7e5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3.png)
大跨径桥梁悬臂施工及质量控制要点大跨径桥梁悬臂施工是桥梁建设中关键的一环,对于质量控制来说尤为重要。
下面是大跨径桥梁悬臂施工及质量控制的要点。
一、施工前准备1. 结构设计:进行全面的结构设计,包括桥梁主体和悬臂部分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强度和稳定性。
2. 工程准备: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并确定施工所需的材料、设备和人员。
二、悬臂段制作1. 材料选择:选择高质量的混凝土和钢材作为悬臂段的主要材料,确保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
2. 模板制作:制作适合悬臂施工的模板,并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模板的质量和稳定性。
3. 混凝土浇筑:在悬臂段施工过程中进行混凝土浇筑,确保混凝土的配比合理、浇筑均匀,并且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
三、悬臂施工1. 施工过程控制:在悬臂施工过程中控制进度和质量,确保各个施工阶段的顺利进行,并及时处理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2. 施工设备:使用专业的悬臂施工设备进行施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安全防护:在悬臂施工过程中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包括悬臂段的防坠落、防倾覆和防坍塌等措施。
四、质量控制1. 施工过程监控:对悬臂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包括浇筑、拆模、调整悬臂段等环节,确保施工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2. 断面检查:对悬臂段进行断面检查,包括尺寸、形状和光洁度等,确保悬臂段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 质量检测:对悬臂段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强度、波动、挠度等参数的检测,确保悬臂段的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五、施工后维护1. 工程验收:在施工完成后进行工程验收,对悬臂段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2. 桥梁防护: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包括防水、防锈等,确保悬臂段的长期使用寿命和结构安全性。
大跨径桥梁悬臂施工及质量控制要点包括施工前准备、悬臂段制作、悬臂施工、质量控制和施工后维护等方面。
只有在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工和控制,才能确保悬臂施工的质量安全。
大跨径桥梁悬臂施工及质量控制要点
![大跨径桥梁悬臂施工及质量控制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9ee73a8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b.png)
大跨径桥梁悬臂施工及质量控制要点一、悬臂施工概述悬臂施工是指在桥面两侧设置施工悬臂(通常为钢结构),通过悬挂设备进行拼装、焊接、涂漆等工序,逐步向桥墩方向施工的一种技术。
由于悬臂施工方式可以避免在河道中间架设吊车和借助浮码头进行拼装的困难,因而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
二、悬臂施工的主要工序1.悬臂架设:悬臂桥施工的第一步是架设悬臂梁,这项工作应该在桥墩现浇后一周内完成。
悬臂梁通常采用钢结构制作,必须考虑轻量化、刚度和强度等因素,以确保施工安全。
2.定位及调整:完成悬臂梁的架设后,需要进行悬臂梁的定位调整,确保悬臂梁与桥墩的位置、角度偏差均在规定范围内。
3.拼装:在悬臂梁的两端和中心,通过机械连接和焊接等方式和管系或现浇混凝土等构件拼接至整个桥面。
4.涂漆:拼接完成后,需要在悬臂桥的各个构件上进行涂漆处理,以保证桥梁的耐腐蚀性和防水性等特性。
1.钢结构质量:钢结构是悬臂施工中的核心材料,因此钢结构的质量至关重要。
即钢结构制作质量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并且需要进行严格检验,以确保钢结构在悬臂施工中不产生形变、开裂等工作安全隐患。
2.拼接质量:悬臂施工中的拼接环节在保证钢结构质量前提下应保证预埋件和悬臂梁之间的正确连接,且连接质量牢固可靠。
拼接后的构件应当检查确认其方向、位置准确无误,在进行下一步工序前属于硬性验收项目。
3.施工现场安全:施工现场应设置专人负责,确保现场安全。
同时要积极预防不良气象对施工的影响或人员安全的危害。
在必要时,应进行维持平衡、防滑、增加侧向稳定性等措施。
4.检测及验收:悬臂施工效果的验收是判断桥梁质量的重要指标。
验收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包括非破坏性测试和力学性能测试,材料应经过技术评估和技术审查、技术授权方能合格交接使用。
总之,悬臂施工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活动,其中涉及的材料、机械和工序等方面均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
只有确保每个细节都做到符合标准和规范,才能够保证悬臂施工的质量、构建高质量的桥梁项目,同时也能够为建造更加安全、可靠、耐用的大型基础设施打下基础。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4aa56b2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10.png)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范围第二条术语和定义第三条施工监控的内容与分阶段要求第四条施工监控的任务和原则第五条施工监控的组织与管理第二章监控程序与设备第六条施工监控程序与流程设计第七条施工监控设备选型与配置第八条施工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第九条施工监控数据的分析与评估第三章施工监控的内容与方法第十条施工监控的内容与要求第十一条施工监控的方法与手段第十二条施工监控数据的监测与记录第四章施工监控的应急措施与预警机制第十三条施工监控的应急措施第十四条施工监控的预警机制与报警规定第五章施工监控的质量控制第十五条施工监控的质量控制要求第十六条施工监控的质量控制过程与记录第六章施工监控的管理与评估第十七条施工监控的管理与协调第十八条施工监控的评估与总结第七章附则第十九条施工监控的法律责任和违规处理第二十条施工监控的技术标准与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范围为保障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梁施工过程的安全与质量,规范施工监控技术,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梁的施工监控,包括监控程序与设备、施工监控的内容与方法、应急措施与预警机制、质量控制以及管理与评估等方面。
第二条术语和定义1.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指桥梁主体长度较长、由多个小段组成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2. 连续刚构桥梁:指桥梁主体由多个刚构单元组成的刚性构造。
...第十五条施工监控的质量控制要求1. 施工监控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2. 施工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行与维护。
3. 施工监控记录的完整与规范。
第十六条施工监控的质量控制过程与记录1. 施工监控数据的记录与存储。
2. 施工监控设备的巡检与维护。
3. 施工监控数据的校核与审核。
第六章施工监控的管理与评估第十七条施工监控的管理与协调1. 施工监控的管理责任与分工。
浅谈大跨径连续钢构桥梁监测设施工方法
![浅谈大跨径连续钢构桥梁监测设施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e15acd7a58da0116c174942.png)
浅谈大跨径连续钢构桥梁监测设施工方法作者:杨艳梅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3年第11期【摘要】施工监测的意义在于,监测所形成的成果可以对误差进行分析、预测和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以此来保证施工沿着预定轨道进行,从而保证主梁合拢段两悬臂端标高的相对偏差不大于设计中规定值以及合拢后桥面线形和结构内力符合设计要求。
【关键词】连续钢构桥施工监测方法大跨径连续钢构桥梁施工过程中,箱梁位移预测状态与实际状态总存在差异。
在施工现场监控中,需要对理论计算数据和现场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并据此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进行修正。
在施工过程中,预应力连续刚构桥主梁挠度变化十分复杂,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其变化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种类型是随外荷载变化,主要伴随施工工序而产生,如梁段混凝土浇筑、预应力张拉、挂篮行走等,这类挠度变化快,其变化速度与工序进展速度相关,与时间关系不大;第二种类型是由于混凝土自身的收缩、徐变特性,使得主梁挠度随时间缓慢变化,变化过程呈指数曲线,前期快,后期慢;第三种类型是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主梁与墩身内部的温度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挠度,其变化过程具有周期性,波动性大,变化幅度也大。
在实际施工中,由于产生上述三种类型挠度的原因受外界影响很大,其很难与事先估计的理想状态相符合,所以必然会对主梁挠度产生影响,使实际挠度与理论挠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影响桥梁标高。
因此必须根据施工实际,随时调整理论计算模型,使之与施工实际情况相符,再按修正后的模型确定新的结构挠度,从而达到标高控制的目的。
通过对箱梁控制截面混凝土应力监测,可以了解在节段悬臂浇筑、预应力张拉、移动挂篮以及体系转换前后控制截面混凝土应力变化情况,确定施工过程中截面应力是否在设计范围内。
另外,应力监测传感器埋置于桥梁结构内部,具有一定的耐久性,在成桥荷载试验时,可以监测控制截面应力变化情况。
总之,通过施工监测获得各阶段结构内力、变形以及其它特征量的数据资料,是对大跨径连续钢构桥梁实施控制、调整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监测施工、改进设计、确保结构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
高速铁路超大跨度连续梁桥施工监控分析
![高速铁路超大跨度连续梁桥施工监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6ecdd1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3b.png)
0引言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具有受力性能好,刚度大,造价低,线形平缓等优点,在我国被广泛应用[1-2]。
这类桥梁一般采用悬臂现浇法施工,随着这类桥型主跨跨径的不断增大,导致施工过程中梁体受力状态复杂。
施工过程中在保证各部位结构不出现过大应力的同时,还要保证主梁竖向线形偏差及轴线偏移不超过允许范围,梁体部分能够平顺过渡,使得合龙后的桥面线形良好,施工状态与设计状态达到最大程度一致[3-6]。
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偶然荷载的作用、误差的存在等因素影响,会造成梁体结构线形和内力的改变,从而影响结构在施工和成桥时的状态和结构安全[7]。
施工监控就是及时发现这些变化并加以控制,使得梁体结构线形及应力处于安全可控状态,保证桥梁施工质量和后期营运安全。
1工程概况1.1工程背景贵南高铁广西段某大桥为三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如图1所示,主桥跨径布置为83m+156m+83m=323.8mm ,桥梁顶宽12.6m ,底宽7.8m 。
大桥采用悬臂挂篮浇注法施工,挂篮受力主体由两片菱形主桁架组成,每片主桁架的弦杆、立柱和斜杆均采用2根40a 槽钢,并用20mm 厚的钢板加强,杆端采用101mm 的(45号钢)钢销栓与节点箱连接。
上下游两片菱形主桁架通过14#槽钢的后上横梁、14a 和10#槽钢斜门架连接在一起,形成稳定受力体系。
梁体为单箱单室变高箱梁,梁体顶板厚50cm ;底板厚48~100cm ;腹板厚45~100cm ,悬臂现浇段最大重量为240.6t 。
全联在支座处共设4道横隔板,横隔板中部及中支点附近底板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0#块底板设直径100cm 人洞,并设置爬梯,以便检查人员达到墩顶。
1.2施工监控的目标1.2.1变形控制桥梁的线形监测监控可以确保,桥梁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实际位置(平面位置、立面位置)与预期状态之间的误差是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在保证桥梁合龙顺利的同时,也保证了合龙的线形达到设计要求。
1.2.2应力控制通过对梁体主要控制断面的应力监控,可以及时了解结构的实际应力状态,通过控制梁体应力在允许范围之内变化,从而避免工程建设中的意外事故发生。
大跨径桥梁悬臂施工及质量控制要点
![大跨径桥梁悬臂施工及质量控制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2c38520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bc.png)
大跨径桥梁悬臂施工及质量控制要点大跨径桥梁是指跨度超过200米的桥梁,一般采用悬臂法进行施工。
悬臂法是指在桥梁两侧设置悬臂架,通过悬臂架悬挂预应力钢筋或钢梁,逐步向中间延伸,最终完成桥梁的搭设。
悬臂施工具有成本低、工期短、施工风险小等特点,但也存在质量控制难度大的问题。
下面将介绍大跨径桥梁悬臂施工及质量控制的要点,以供参考。
一、悬臂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悬臂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悬臂架、悬臂起重机等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其次要对施工方案进行认真审核,包括悬臂架的设置位置、悬臂预应力钢筋的搭设方案、悬臂施工过程的安全措施等。
同时还需要对悬臂现场进行认真的勘察和测量,确定悬臂施工的基准线、尺寸和位置,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二、悬臂架的设置在进行大跨径桥梁悬臂施工前,首先要根据设计要求在桥梁两侧搭设悬臂架。
悬臂架的设置要满足以下要求:1)稳固可靠:悬臂架必须经过精确测量和计算,保证其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承受悬臂自重和外部荷载的作用,同时要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精确位置:悬臂架的设置位置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精确定位,保证悬臂施工后的桥梁能够符合设计要求的几何形状和轴线位置。
3)平整表面:悬臂架的工作面必须平整,保证悬臂架和悬臂组件之间的连接紧密和稳固,避免在施工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变形和位移。
三、悬臂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1、悬臂预应力钢筋的搭设:悬臂施工中,预应力钢筋是起着悬臂的主要承载元件,在搭设过程中,必须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首先要对预应力钢筋进行验收,确保其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在悬臂过程中,要对预应力钢筋的张拉过程进行严格控制,控制张拉力的大小和速度,确保预应力钢筋能够承受悬臂自重和外部荷载的作用。
同时要对悬臂施工过程中预应力钢筋的变形和位移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悬臂施工质量。
2、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在悬臂施工中,混凝土是起着连接悬臂构件和桥梁主体的作用,混凝土的浇筑质量直接影响桥梁的整体质量。
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特点与控制要点
![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特点与控制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e84fff15901020206409c1e.png)
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特点与控制要点发表时间:2016-12-05T15:49:25.4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23期作者:凌日东吕祥[导读] 为了更好地确保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质量,我们必须切实掌握其施工技术特点,并在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中切实加强对地的控制,掌握其控制要点,才能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广西长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摘要:大跨径连续桥梁具有跨度大、技术复杂的特点,所以为了更好地确保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质量,我们必须切实掌握其施工技术特点,并在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中切实加强对地的控制,掌握其控制要点,才能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因而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主要就技术特点和控制要点两个方面对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
其中,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特点主要是从受力、技术和施工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而其控制要点主要就在于应力、稳定性、变形以及安全四个方面的控制。
关键词:大跨径连续桥梁;技术特点;控制要点在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中,从受力、技术和施工三个方面掌握其技术特点,并从应力、稳定性、变形以及安全四个方面加强对其施工质量的控制,从而在技术和质量上双管齐下,实现桥梁工程质量控制的最优化。
1.技术特点就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中的受力特点来看,由于其为连续钢构桥梁,因而其桥墩与梁体之间固结之后形成了结构体系。
而连续梁又处于基础之上,因而其在整个桥梁中具有主梁的作用。
在分析其受力特点之后,方能更好地确保施工技术应用质量。
由于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中将梁体与桥墩进行了固结,所以桥梁上下结构之间属于共同作用,当减少墩顶的负弯矩之后,通过柔性墩的应用,就能有效的提高桥梁自身的承受范围,最终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所以大跨径连续桥梁的结构往往具有较强的合理性,且在抗震性和抗扭性、整体性上较强。
但是此类桥梁在施工中也有着一定的不足,由于此类桥梁的结构体系具有多次超静定的特点,一旦温度发生变化,砼收缩以及墩台沉降不均、预应力作用等而增加其内力,最终对结构稳定性带来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跨径桥梁施工控制与监测摘要:本文介绍了大跨径桥梁施工控制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及原理,并对各控制理论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大跨径桥梁;施工控制;控制理论1桥梁施工监控概述1.1桥梁施工监控的目的桥梁施工监测与控制是桥梁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设计成桥状态为实现目标,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测桥梁结构的实际状态和环境状况,获得桥梁结构实际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异(误差),运用现代控制理论,对误差进行识别、调整、预测,使桥梁施工状态最大限度地接近理想状态,从而保证桥梁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最终达到桥梁结构成桥状态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1.2桥梁施工监控的意义任何桥梁施工,特别是大跨径桥梁的施工,都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该系统中,设计图只是目标,而在自开工到竣工整个为实现设计目标而必须经历的过程中,将受到许许多多确定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包括设计计算、桥用材料性能、施工精度、荷载、大气温度等诸多方面在理想状态与实际状态之间存在的差异,施工中如何从各种受误差影响而失真的参数中找出相对真实的数值,对施工状态进行实时识别(监测)、调整(纠偏)、预测,对设计目标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
桥梁施工监控是确保桥梁施工宏观质量的关键。
衡量一座桥梁的施工宏观质量标准就是其成桥状态的线形以及受力情况符合设计要求。
对于桥梁的下部结构,只要基础埋置深度和尺寸以及墩台尺寸准确就能达到标准要求,且容易检查和控制。
而对采用多工序、多阶段施工的桥梁上部结构,要求结构内力和标高的最终状态符合设计要求,就不那么容易了。
桥梁施工监控又是桥梁建设的安全保证。
为了安全可靠地建好每座桥,施工监控将变得非常重要。
因为每种体系的桥梁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均按预定的程序进行,施工中的每一阶段,结构的内力和变形是可以预计的,同时可通过监测得到各施工阶段结构的实际内力和变形,从而完全可以跟踪掌握施工进程和发展情况。
当发现施工过程中监测的实际值与计算值相差过大时,就要进行检查和原因分析,而不能再继续施工,否则,将可能出现事故。
桥梁施工监控不仅是桥梁建设中的安全系统,也是桥梁运营中安全性和耐久性的综合检测系统。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荷载等级、交通流量、行车速度等必然提高,还有一些不可预测的自然破坏力也将会危及桥梁的安全,若在建设桥梁时进行了施工控制,并预留长期观测点,将会给桥梁创造终身安全监测的条件,从而给桥梁运营阶段的养护工作提供科学的、可靠的数据,给桥梁安全使用提供可靠保证。
1.3桥梁施工监控的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发展趋势等早在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和重庆长江大桥施工过程中所做的应力、标高的调整,实际上就是桥梁施工监控的内容。
这说明桥梁施工监控是桥梁建设质量控制所必需的,并早已被桥梁建设者所认识系统地实施桥梁施工监控的历史并不长。
最早较系统地把工程控制论应用到桥梁施工管理中的国家是日本。
桥梁施工监控技术在国外得到了广泛重视。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修建日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时,就建立了施工监控所需的应力、挠度等参数的观测系统,并应用计算机对所测参数进行现场处理,然后将分析结果返回到现场进行施工控制。
上述方法也是国外传统的施工控制方法。
到80年代后期,日本在修建chichby斜拉桥和Yokohama海湾斜拉桥时,成功地利用计算机联网传输技术建立了一个用于拉索索力调整的自动监控系统,实现了施工过程中实测参数与设计值的快速验证比较,对保证施工安全和精度,加快工程进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该系统主要由自动测量数据采集、精度控制支持和结构计算机分析三部分组成,但由于结构计算分析是借助控制室大型计算机进行的,因此,受通讯电缆架设昂贵费用等因素的影响,使其推广受到限制。
此后,日本又研制出一套以现场微机为主要计算分析手段的斜拉桥施工双控系统,这一系统除包含上述提及的三个部分外,还增加了两个数据库,即测量参数和计算参数数据库。
此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在现场完成自动测试、分析和控制全过程,并可进行设计值敏感分析和实际结构行为预测。
该系统在1989年建成的Nitchu桥和1991年建成的Tomei一Ashigara桥上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我国虽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注意到施工中结构内力和变形的调控(1957年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在施工过程中就做了应力、标高的调整),但在现代桥梁施工监控技术方面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然而其发展较迅速。
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在桥梁工程中应用的普及和深入,桥梁工作者开始用计算机辅助桥梁施,1982年建成的上海柳湾大桥(主跨200m的斜拉桥)首次根据现代工程控制的基本思想,有效地进行了主梁挠度和索塔水平位移的施工控制。
柳湾大桥的控制成功,引起了桥梁界对桥梁施工监控技术研究的高潮。
80年代后期,对斜拉桥施工监控技术进行了全面研究,已初步逐渐形成系统。
该系统主要依靠现场微机用理想的施工倒退分析程序和考虑混凝土徐变收缩影响的控制分析程序提供每一施工阶段的理想状态计算控制值,在现场将理想状态计算控制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对设计参数的识别和拉索索力的优化调整等方法,实现施工作业与控制之间的良性循环,最后达到对主梁挠度和拉索索力实施双控的目的。
紧接着又对悬索桥、拱桥、连续刚构桥等的施工监控技术展开了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较好成绩。
如上所述,由于国外在桥梁施工监控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早,众多发达国家已将施工监控纳入常规施工管理工作中,监控方法已从人工测量、分析与预报,发展到自动监控、分析预报、调整的计算机自动控制,并已形成了较完善的桥梁施工监控系统。
即便如此,国外对桥梁施工监控技术的研究还在继续,这是由于影响桥梁施工的因素太多、太复杂,同时,不断涌现出的、新型的、规模更大的桥梁工程也对桥梁施工监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内在20实际80年代以后,虽在桥梁施工中已注意到结构应力调整和预拱度的位置,但并为将系统控制概念引入。
在以后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斜拉桥上,在90年代中后期,对桥梁施工监控的研究才逐渐在其它桥梁上展开应用。
比较起来,我国在该领域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对桥梁施工控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还不够、监测手段落后、对影响施工监控的因素研究不透、预测和判断精度不高、还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施工监控技术系统和组织管理系统。
因此,深入研究桥梁施工监控理论,研制更加合理、实用的控制软件以及更加方便、精确的监测设备,建立完善的桥梁施工监控技术系统和组织管理系统是今后桥梁建设事业发展迫切需要进行的工作。
目前,国外除了重视桥梁在施工过程中的监控外,也十分重视桥梁服役状态的监控工作,在桥梁中埋设测点进行长度观测、预报和分析,以随时了解服役桥梁的健康状况,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在这方面国内起步更晚,目前大多数桥梁主要靠目测和荷载试验来了解服役桥梁的情况,对桥梁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无法起到预警和避免的作用。
但人们己开始认识到对桥梁服役状态进行监控的重要性,比如对上海杨浦大桥、香港青马大桥、江阴长江大桥、重庆大佛寺长江大桥等特大桥己开始进行长期监控工作,但还处于初级阶段,其理论和方法急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智能控制是桥梁工程控制(施工控制和服役桥梁控制)的发展趋势。
大型桥梁工程,结构复杂、规模巨大,己难以应付一般的手段来监测与控制,必须通过埋设新型传感器(如光纤传感器)和应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以及建立在线(服役)桥梁专家系统,形成智能控制系统,提高工程控制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这是桥梁工程控制的发展方向。
2控制理论及方法2.1控制论的发展控制论作为一门技术科学,经历了其产生与发展过程。
大体上可分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
第一代控制理论称为古典控制理论。
古典控制理论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一段漫长时间里逐步发展起来的控制理论。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相对而言,生产技术的水平还计较低,控制对象的结构比较简单,控制的参数比较单一,要求达到的性能指标也不高。
因此,古典控制理论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具有单输入单输出的单变量系统,而且多数是线性系统,这类系统的数学模型主要采用传递函数,系统的动态性能主要决定于传递函数所对应的零点与极点的分布情况。
系统的分析与综合主要采用频率法,它属于频域分析的范畴。
古典控制理论常用的数学工具是微分方程、差分方程、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与Z变换等。
第二代控制理论测称为现代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通常是指20世纪60年底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控制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后,生产技术水平大幅提高,控制对象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控制的参数也越来越多,要求达到的性能指标也越来越高。
因此,现代控制理论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多输入多输出的多变量系统。
这类系统可能是线性的,也可能是非线性的;可以是定常的,也可以是时变的。
系统的数学模型主要采用状态方程,系统的动态性能主要决定于状态方程的解,系统的分析与综合主要采用状态空间分析法,它属于时域分析的范畴。
现代控制理论所用的数学工具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几乎所有的新的数学分支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用武之地。
但对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部分而言,主要还是用线性代数、矩阵分析、古典变分法、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理论等。
目前,国外在空间技术、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以及工业生产等许多方面都已广泛采用现代控制理论,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和科学实验的发展,而新技术的发展又不断向控制理论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促进现代控制理论不断向前发展。
第三代控制理论称为大系统理论。
大系统理论通常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控制理论,在这一段时间生产技术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特别是电子器件与电子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使控制理论受到很大冲击,以致不得不引入“大系统”这个新的概念。
所谓大系统就是指规模十分庞大的系统。
例如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大型电力网、大型通信网、大型交通网、大型土建工程等均可称为大系统。
大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都包含若干子系统。
这些子系统通过电子计算机协调工作。
采用多级递阶控制以实现多指标综合最优化。
2.2现代控制的理论与方法大跨径桥梁的工程控制是现代控制理论与桥梁工程相结合的必然产物,随着桥梁跨径的不断增大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施工方法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桥梁结构工程控制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在桥梁结构设计阶段,它可用来控制确定成桥阶段的结构理想状态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桥梁结构在各个施工阶段的结构理想状态,通常称之为设计阶段工程控制或结构理想状态控制;在桥梁结构施工过程中特别是重复性很强的分段施工过程中,它可在各个施工阶段分辨识别结构状态参数,预估实际结构状态,最优控制成桥结构状态,通常称之为施工阶段控制或结构最优状态控制。
现代控制理论是在古代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它本身也在不断的向纵深发展,并形成了很多独立的分支。
如今,己经很难给现代控制理论定一个确切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