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营养支持方案在呼吸重症监护室呼吸肌疲劳患者的应用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营养支持方案在呼吸重症监护室呼吸肌疲劳患者的应用效果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营养支持方案在呼吸重症监护室呼吸肌疲劳患者的不同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呼吸重症监护室呼吸肌疲劳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
观察组患者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指标(清蛋白、前蛋白、血红蛋白、上臂围(TSF)、上臂肌围(A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MCAM))、免疫功能指标及肺功能指标。
结果观察组患者清蛋白、前蛋白、血红蛋白、TSF、AC、MCA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FEV1%、FEV1/FVC、MIP、PaCO2、PaO2、辅助呼吸肌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肠内肠外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呼吸重症监护室呼吸肌疲劳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部分免疫功能,以提高患者的呼吸肌能力,提高肺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t application effects of two nutrition support schemes in 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muscle fatigue.Methods 60 cases of respiratory muscle fatigue were selected from May 2016 to May 2017 in our hospital.Adopting digital random method,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30)and control group(n=30),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give enteral par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control group patients give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only watch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nutritional support of nutrition indicators,(former protein albumin,hemoglobin,upper arm circumference (TSF)and arm muscle circumference(AC),triceps skinfold (MCAM)),immune function index and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Results The thickness of albumin,preprotein,hemoglobin,upper arm circumference,upper arm circumference,and triceps of the tricep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In the observation group,FEV1%,FEV1/FVC,MIP,PaCO2,PaO2,and auxiliary respiratory muscle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Enteral par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 well fatigue nutritional status of patients,improve immune function,in order to improve the well ability of patients,improve pulmonary function,clinical use value.
[Key words]Ventilator fatigue;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Par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呼吸肌疲劳是呼吸重症监护室常见的一种呼吸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紊乱及呼吸困难等,呼吸肌疲劳的出现可明显早于呼吸功能衰竭,病情发展严重时不可避免地使用机械通气治疗[1]。
但机械通气治疗会增加患者的营养消耗,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损害患者的呼吸肌功能及通气动力,并容易出现撤机困难[2]。
因此,对呼吸重症监护室呼吸肌疲劳患者给予营养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不同营养支持方案在呼吸重症监护室呼吸肌疲劳
患者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呼吸重症监护室呼吸肌疲劳患者60例。
纳入标准:呼吸重症监护室患者,胸腹呼吸活动减弱,吸气时上腹部下陷。
昏睡或出现精神症状,咳痰无力,年龄40~80岁。
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认知障碍、严重肝肾功能受损、恶性肿瘤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
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2~72岁,平均(51.33±5.17)岁;呼吸频率(27.67±8.87)次/min。
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52~70岁,平均(51.64±5.38)岁;呼吸頻率(27.91±8.47)次/min。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呼吸频率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均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營养支持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
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体内酸碱失衡、扩张支气管、抗感染、祛痰、对症等治疗。
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采用能全力纤维型肠内营养混悬液(纽迪希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284;规格:500 ml)。
观察组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在肠内营养支持的基础之上,加用肠外营养支持,总热量按104.5 kJ/(kg·d)计算,其中葡萄糖∶脂肪为2∶1,氨基酸0.8~1.2 g/(kg·d),在氨基酸中加入丙胺酰谷氨酰胺0.35 g/(kg·d)。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肺功能指标;营养状况指标包括清蛋白、前蛋白、血红蛋白、上臂围(TSF)、上臂肌围(A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MCAM),并检测两组患者的FEV1%、FEV1/FVC、MIP、PaCO2、PaO2,评估辅助呼吸肌评分,分为0、1、2、3、4共5级,级别越高,呼吸越困难[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营养状况指标(清蛋白、前蛋白、血红蛋白、TSF、AC、MCA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各项
营养状况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上述各项营养状况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肺功能、呼吸肌功能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的FEV1%、FEV1/FVC、MIP、PaCO2、PaO2、辅助呼吸肌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呼吸肌疲劳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呼吸肌舒缩活动不能产生并维持一定的肺泡通气量所需的胸腔压力,导致呼吸肌疲劳的病因较多,其病理机制主要为能量供求失衡,这也是呼吸机依赖产生的主要原因,呼吸重症监护室呼吸肌疲劳患病率较高,且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衰竭,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4]。
对呼吸重症监护室呼吸肌疲劳患者给予合适营养支持,对疾病转归尤为重要的[5]。
营养支持分为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两种。
肠外营养在外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询证医学系统评价(systemic review,SR)的影响,肠内营养在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作用越来越明显[6-7]。
和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的优点是:有助于肠道屏障结构和功能的维持;减少肝功能损害及感染有关并发症的发生;直接提供谷氨酰胺等条件必需营养素,减少肠道细菌和毒素移位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营养药品的费用[8-9]。
不能耐受肠内营养和肠内营养禁忌的重症患者,应选择完全肠外营养支持(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的途径。
主要指:①胃肠道功能障碍的重症患者;②由于手术或解剖问题胃肠道禁止使用的重症患者[10];
③存在有尚未控制的腹部情况,如腹腔感染、肠梗阻、肠瘘等。
对于肠内营养禁忌的重症患者,如不及时有效地给予肠外营养,将使其死亡的风险增加3倍[11]。
胃肠道仅能接受部分的营养物质的补充的重症患者,可采用部分肠内与部分肠外营养(Partial parenteral nutrition,PPN)相结合的联合营养支持方式,目的在于支持肠功能[12-13]。
一旦患者胃肠道可以安全使用时,则逐渐减少甚至停止肠外营养支持,联合肠道喂养或开始经口摄食[14]。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清蛋白、前蛋白、血红蛋白、上臂围、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EV1%、FEV1/FVC、MIP、PaCO2、PaO2、辅助呼吸肌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果提示,肠内肠外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呼吸重症监护室呼吸肌疲劳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呼吸肌疲劳,改善患者的氧合及肺通气功能,以提高呼吸肌能力,具体临床推广使用价值[15]。
[参考文献]
[1]朱丽涛,宁为民.不同营养支持途径治疗ICU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1):94-95.
[2]逄莉莉.营养支持疗法在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3):275-276.
[3]徐慧玲.重症监护室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15,(19):50-51.
[4]冯勇.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在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5,9(1)326-327
[5]邓清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s5):492.
[6]许丹,张群,宋磊,等.AECOPD病人的营养支持治疗[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3):531-533.
[7]Choi BI,Lee HJ,Han JK,et al.Dection of hypervascular hepatocellur carcinomas:velue of triphasic helical CT compared with iodized oil CT[J].AJR,1997,168(1):219-224.
[8]Khan MA,Conbs WB,Bunt EM,et al.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 scanning of hepatocelluar carcinomas[J].J Hepatol,2000,32(5):792-797.[9]Tabit CE,Chung WB,Hanburg NM,et al.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diabetes mellitus:molecular mechamism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J].Rev Endor Metab Disord,2010,11(1):61-74.
[10]Endomann DH,Schffrin EL.Endothelial dysfunction[J].J Am Soc Nephrol,2005,15(8):1983-1992.
[11]Izzard AS,Rizzoni D,Agabiti-Rosei E,et al.Small artery structure and hypercention:adaptive changes and target organ denage[J].J Hypertens,2005,23(2):247-250.
[12]Zhang Y,Li W,Yan T,et al.Early dection of lesion of foot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by high-frequency ultrasongraphy[J].J Hua Zhong Univ Sci Tech Med Sci,2009,29(3):387-390.
[13]Nicolls MR,Haskins K,Flores SC.Oxidant stress,immune dysregulation,and vascular function in type 1 diabets[J].Antioxid Redox Signal,2007,9(7):879-889.
[14]Gokce N,Vita JA,McDonnell M,et al.Effect of medical and surgicalweight loss on endothelial vasomotor function in obese patients[J].Am J Cardiol,2005,95(2):266-268.
[15]Lteif AA,Han K,Mather.Obesity,insulin resistance,and the mateblic syndrome determin ants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whites and black[J]Circulation,2005,112(1):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