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知识
1、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致通过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1950年4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制定第一部法律——婚姻法,自1950年5月1日起施行。
这部法律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
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3、1954年9月20日,出席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1197名代表全票赞成,通过新中国第一部宪法“54宪法”。
4、“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十六字方针”,为我国法制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5、1979年3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成立法制委员会,迅速起草了选举法、地方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这七部重要法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新时期。
6、2011年3月10日上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截至2011年2月,除现行宪法外,我国现行有效法律有238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
7、“一五”普法(1986-1990年),重视“十法一条例”的法制启蒙教育。
8、“二五”普法(1991-1995年),强调以宪法为核心以专业为重点。
9、“三五”普法(1996-2000年),重点宣传市场经济法律知识,并将普法向依法治理延伸。
10、“四五”普法(2001-2005年),提出“努力实现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全面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不断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两个转变、两个提高”。
11、“五五”普法(2006-2010年),首次提出将农民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提出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法律六进”活动。
12、“六五”普法(2011-2015年),强调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13、“大普法”工作格局的基本含义: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政协支持、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
14、《宁波市法制宣传教育条例》由宁波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于2010年6月1日起施行。
15、基层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四个民主”指的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6、农村普法“六个一”建设,是指一个法制宣传栏、一所村民法制学校、一支普法队伍、一套普法制度、一个法律图书角、一个法律援助联系点。
17、全国法制宣传日是每年的12月4日。
其来历,是为纪念“82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的颁布实施。
18、现代宪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是民主、法治、人权,宪政的四要素则是民主、法治、人权和宪法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