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对彼此经济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关系对彼此经济的影响
近期中日关系对彼此经济的影响
引言:日本,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领邦,自70年代起,逐渐不满于自身身为经济大国却是政治小国的尴尬地位,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同时,由于国内自然资源的匮乏,经二战打压的关于海外扩张的野心逐渐抬头。

中国和日本,分别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三大经济体,因为彼此的政治矛盾和领土之争,而产生的复杂的经济关系势必对彼此的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一、近期中日发展现状
近期中日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名古屋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东京都政
府计划购买钓鱼岛”等重大事件对中日关系产生了强大冲击,新闻媒体对这些事件也进
行了大量渲染性的报道。

从今年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这些事件对中国人在中日关系上
的感受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但总的来看,认为中日关系的发展基本平稳或正在变好的
中国民众仍占大多数。

二、钓鱼岛事件后双方经济贸易数据
据媒体报道,数据显示,上月来自日本企业的直接投资总计4.6亿美元,同比下滑近三分之一。

这一下滑把日本在华总直接投资的年度增幅拉低至11%,而今年头9个月的增幅达到17%。

10月日本对中国汽车出口额同比大幅下滑11.6%至9477.66亿日元,从中国进口同比增长3.6%至1.354万亿日元,出现贸易逆差4065.32亿日元。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对日出口比重在下降,2012年1-7月对日本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7.6%。

中国出口市场结构目前比较均衡、多元,而日本对中国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约22%。

三中日经济战产生的影响
中日经济战赢家是美国。

近期,我国有相当多民众在爱国情怀影响下,积极参与保钓运动,并把活动范围扩大到“抵制日货”。

我们不难预料,日本也会有抵制“中国货”的言辞和举动,从而与中国发生经济冲突。

一方面,“抵制日货”的结果是中日双方都受损。

以往几次我国发生“抵制日货”,多是不买日本品牌产品,但事实上许多日本品牌的产品是在我国制造,抵制它们会让日本在华企业利益受损,但它们雇用的中国员工也必然受损,日资企业为中国社会缴纳税金等公共贡献也会受损。

另外,“抵制日货”还需要我们购买替代产品如国货产品、其他国家产品,但这些产品中使用日本零部件、材料相当广泛。

日本企业技术水平和制造水平高,不少零部件属于其独家产品,去年大地震时由于部分日本企业停产,还曾造成全球零部件断供。

这说明,国货和其他国家的产品也同样含有日本基因,我们没有能力抵制。

同样,日本抵制“中国货”,结果也是双方受损。

日本出口对中国市场依赖度高意味着中国消费者如果抵制日货,将比日本消费者抵制中国货效果更大,而且日本经济早已“疲惫不堪”,“弱不禁风”,在此情况下,中国消费者抵制“日货”,极有可能诱发日本财政危机、金融危机及日元危机。

不过,日本接下来仍有“本钱”重建,然后走上极端道路,这将对我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显然民间自发抵制“日货”的决定不是万全之策。

更何况,中日冲突的背景后面还站着一个冷眼旁观的美国。

对美国来讲,主导世界、维护美国在“全球利益”一直是其战略目标,对于任何能够打压竞争对手的机会,美国都会善加利用。

由于经济发生危机,背负沉重债务,又要面对新兴经济体崛起,美国深感掌控世界已经实力不逮。

有相当多的美国政策制定者认为,如果中国实力受到任何的削弱就等于增加美国实力。

美国正在希望重振制造业,恢复国际竞争力,而两个制造业大国之间的冲突,很可能成为美国经济的巨大机遇。

从实力此消彼长的角度分析,美国将成为中日之间发展冲突的战略受益者。

四理性看待经济全球化下中日经济的博弈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学会理性的看待中日经济之间的
博弈。

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给中日双方带来了互惠、双赢的巨大利益,进而加深了两国经贸关系的相互依赖程度。

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01年中日双边贸易额为877.2亿美元,2002年为1019亿美元,2003年为1335亿美元,2004年为1680亿美元,2005年为1845亿美元,2006年为2073.6亿美元。

同时,据日本海关统计,2010年1-6月日本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1384.9亿美元,增长35.3%。

其中,日本对中国出口684.7亿美元,增长47.9%;自中国进口700.2亿美元,增长24.9%。

从以上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日两国贸易联系日趋紧密。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我们动不动就呼吁“抵制日货”,是否会显得过于轻率了呢?
中国有丰富的资源、众多的人口、巨大的市场,日本则有充裕的资本、先进的管理和发达的技术。

中日经济互补性强的特点,使双方经济交往已相当广泛和深入。

此外,由于日本国内农业劳动力的急剧减少,导致其生产成本过高,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在全球农产品市场的竞争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

与之相反,中国可生产各种优质农产品,加上产品价格低廉、供应充足,所以一直是世界上农产品出口大国之一。

尽管日本在农业生产上所处的不利地位决定了它必须在市场准入方面采取一些限制性措施,以保护国内脆弱的农产品市场,但考虑到中国是邻国,运输成本较低等因素,对中国农产品(除大米外)的设限一般来讲不是很大。

可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日双方建设合作共赢的战略关系,是历史的必然,已不可逆转。

抵制日货,无疑有逆历史潮流之嫌,影响中日两国经济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