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月考试题带答案-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
第一次月
一、选择题(30小题,共60分)
1.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肝细胞的直接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和皮肤排出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
D.血液中抗利尿激素随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而增多
2.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和血浆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属于血浆,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B.②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10层磷脂双分子层
D.②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
3.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
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
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4.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
A.②④⑤ B. ⑤⑥C.①③④D.①③⑥
5.下列不是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A.浮肿 B.手足抽搐 C.贫血D.尿毒症
6.下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
下面罗列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①c周围的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
7.某人因身体不适,全身浮肿,去医院作尿液检查,化验师做了如下操作:①取稀释尿液
2 mL;②加0.1 g/mL NaOH溶液2 mL,摇匀;③加0.01 g/mL CuSO4溶液3~4滴,摇匀;
④观察结果:有紫色出现,此病人可能患
A.糖尿病B.肾小球肾炎C.脂肪肝D.过敏性皮炎
8.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
A. 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
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
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 D. 细胞液减少、淋巴减少
9.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6中含有激素、葡萄糖、尿素、CO2等物质
B.图中3、5、6所示的液体均不能互相渗透
C.内环境中的温度、渗透压一般保持恒定状态
D.酶促反应只发生在4中
10.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①感受器和传入神经②感受器和效应器③感受器④传入神经和效应器⑤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A.②或④或⑤ B. ②或③或④C.②或③或⑤D.①或②或⑤
11.下列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12.下图是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a、脊髓、b、c四种结构构成了完整的反射弧
B.在d处施加任一强度的刺激,都将引起膝跳反射
C.膝跳反射发生时兴奋将沿c→b→a的方向传导
D.b处的结构决定了兴奋只能向单一方向传递
13.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
A.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B.抑制神经中枢的兴奋
C.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D.抑制效应器的活动
14.如图为一些细胞间的联系,a、b为置于神经细胞B和神经细胞D的膜外的电流计的两个微型电极,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图表示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其兴奋的传导途径是细胞E→细胞D→细胞C→细胞B→细胞A
B.给皮肤细胞A一个刺激,电流计的指针就一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该图中共有四个突触,神经细胞D和神经细胞C之间的信息交流需要消耗ATP D.相同体积的细胞D和细胞E,后者的细胞膜面积和高尔基体的量通常小于前者15.田径运动员听到啦啦队的“加油”声时会跑得更快,这一神经调节的过程是
A.声音→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传出神经→效应器
B.声音→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
C.声音→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传出神经→效应器
D.声音→感受器→传入神经→小脑→传出神经→效应器
16.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
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
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
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
17.世界顶级杂志《自然神经科学》刊登文章指出,当人们在挠痒时,会刺激同一皮肤部位的各种疼痛和触觉感受器,痛觉和触觉感受器会产生一种“周围抑制”效应,瘙痒感就被短暂地“关闭”掉了。
请据此推理,抗组胺药、类阿片拮抗药等可暂时减缓瘙痒感的原理最可能是A.阻止瘙痒感受器发出瘙痒信号B.激活瘙痒部位的痛觉和触觉感受器C.使传递瘙痒的神经细胞变得“迟钝” D.激活瘙痒感受器发出瘙痒信号
18.试判断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在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Na+—离子转运载体抑制剂)后,是如何变化的
19.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模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箭头为兴奋传递方向),据图分析不正确是
A.图中共有五个突触
B.中间神经元可能传递来自高级中枢的信号
C.图中最可能标错的兴奋传递方向是箭头C
D.①处的兴奋经过一系列传递必然引起①的兴奋
20.如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
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
B.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
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C.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
D.若ab=bd,如果刺激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2次
21.如图表示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时下一个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兴奋
B.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随刺激强度增加兴奋逐渐增强
C.在S1~S4期间,细胞膜上没有离子的进出
D.在S5~S8期间,细胞膜的电位是外正内负
22.乙酰胆碱(Ach)是一种神经递质。
实验人员欲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简图如下图),在除去突触小泡的前提下自①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②处给予恒定刺激,③、④两处分别为感应测量点。
测得不同浓度Ach条件下③、④两处感受到信号所用时间如下表所示。
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B.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
C.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能促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D.表中数据说明Ach浓度的增加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无明显影响
23.有三只生存状况一致的小狗,分别切除它们的下丘脑、甲状腺、垂体,然后检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
注:“+”
则甲、乙、丙三只小狗被切除的器官分别是
A.垂体、下丘脑、甲状腺B.垂体、甲状腺、下丘脑
C.甲状腺、垂体、下丘脑D.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24.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
如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
B.刺激①→①→②→③→胰岛A细胞,是神经调节,其中②结构位于大脑皮层
C.靶细胞的“受体”是糖被
D.靶细胞接受激素的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的转化,血糖浓度上升25.正常人若一次饮完1 000 mL清水后,立即测量尿流量。
下列能正确表示从输尿管流出的尿流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26.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突升至40℃,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
B.在AB段,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
C.在AB段,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高
D.在BC段,人体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
27.下图表示不同条件下,人体内某些物质含量变化的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28.下图表示细胞之间信息的传递方式,其中细胞Ⅰ、Ⅱ和物质E、F的关系可能是
29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④血糖浓度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
30.如图所示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2、3分别表示激素、酶、蛋白质B.能产生4的细胞一定能产生3
C.能产生3的细胞一定能产生1 D.物质1都是由专门器官产生的
二、填空题(40分)
31.(22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发生过敏反应时图1中[]________的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________,使它的渗透压________;
②.过度疲劳时,B中代谢产物的大量积累,导致[]________渗透压________;
③.严重营养不良使血浆蛋白含量下降,[]________的渗透压________,因而水分向________;
④.淋巴循环[ ]受阻。
以上原因都可能使组织液的量________而出现________现象。
(2)在图2的②中含有许多对酸碱缓冲物质,它们都是由一种________酸和相应的一种________盐组成。
举出一对:________________。
当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时,就与其中的________发生作用生成__________和碳酸,这是一种弱酸,能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对pH 影响不大,并且其中的________会刺激________中枢,使__________增强而将________排出。
(3)根据图2回答问题:图中的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填标号)________;CO2浓度最高的内环境成分是标号________。
32.(8分)如图所示,分别将灵敏电流计按图连接(甲图为神经纤维,乙图含有突触结构,甲、乙图中ab长度相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状况是________,在这一电位状况时膜外________浓度高于膜内,膜内________浓度高于膜外。
(2)甲图灵敏电流计现在测不到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要怎样改进才能测到静息电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甲图所示,当a处受到刺激时,电流计将怎样偏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同时在甲、乙图中a处给予一个刺激,观察指针摆动,指针反应时间
落后的是________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是神经纤维上某点静息时的电位,画出它受刺激以后的电位变化。
33.(10分)下图所示为哺乳动物(或人体)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所示腺体为睾丸,睾丸分泌的睾丸酮(雄激素)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肌肉发育和骨骼生长,使体内贮存的脂肪减少等作用。
个别男性运动员长期服用睾丸酮,则④⑤所示作用会________。
可以预测,对其性腺造成的危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中所示腺体为甲状腺,大脑感觉到寒冷刺激,则通过如图①②所示的调节过程,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浓度________;通过③过程,机体的________增加,抵御了寒冷,适应了环境。
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酪氨酸的衍生物。
我国政府在碘贫乏地区强制推广加碘食盐,有效地预防了________患儿的出现。
(3)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在调节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为________作用。
(4)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生理作用,请你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完善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①材料和用具: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若干只,甲状腺激素溶液,蒸馏水,灌胃器,耗氧量测定装置等。
②方法与步骤:
A.将实验鼠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甲、乙两组,并分别用给出的仪器测定并记录它们的
__________________。
B.每天用灌胃器给予甲组鼠灌喂甲状腺激素溶液,给予乙组鼠灌喂________,饲养一定时间,测定并记录结果。
③结果预测:A步骤的测定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步骤的测定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第一次月考生物参考答案
1—10:DCBDC DBAAA 11—20:CDADA CCADD 21—30:ABDBA DDCDB
31.(22分,每空1分)(1)a毛细血管壁B组织液升高②B组织液升高③A 血浆降低组织液渗透
④D增加组织水肿(2)弱强碱H2CO3/NaHCO3NaHCO3 乳酸钠CO2呼吸呼吸运动CO2
(3)③和④③
32. (8分,每空1分)(1)外正内负Na+K+(2)把灵敏电流计
的一个电极插入膜内。
(3)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4)乙
甲的冲动只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乙的冲动经过了突触间的化学信号转换
(5)如图
33. (10分,每空1分)(1)增强抑制性腺的活动,严重者会导致性腺的萎缩(2)升高产热呆小症(3)协同(4)②耗氧量等量的蒸馏水③甲、乙组耗氧量相近甲组耗氧量大于乙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