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抑郁症33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刘金英,甘露春,冯冬梅,梁颂游【关键词】儿童抑郁症【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抑郁症的临床特征。

方法对33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CCMD-Ⅱ)》确诊为儿童抑郁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研究。

结果儿童抑郁症除情感体验的自我体验和表达较单调外,其总的临床相与成人相似,故临床上儿童抑郁症的诊断可参照成人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本资料显示儿童抑郁症治疗时间足够长,复发的几率也相对减少。

结论将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配合社会心理支持,加强医患关系的沟通,定期跟踪治疗,增加治疗的依从性,对成功治疗儿童抑郁症起关键作用。

经治疗提示儿童抑郁症系统治疗预后乐观。

【关键词】儿童抑郁症;症状;临床心理学分析有关儿童抑郁症的专门临床报道较为少见[1,2]。

为了进一步探讨儿童抑郁症的临床诊断特点及治疗方法,本文对我院心理咨询门诊2000年9月~2003年10月来诊的33例儿童抑郁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3年来的儿童抑郁症33例,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CCMD-Ⅱ)》的诊断,男21例,女12例,占同期抑郁症门诊患者量的9%。

发病年龄10~14岁,其中14岁10例,13岁9例,12岁7例,11岁5例,10岁2例。

均为在校学生,成绩优秀者20例,中等8例,较差5例。

有阳性家族史的10例,无阳性家族史12例,就读封闭式贵族学校11例。

出生顺序:23例为独生子女;另10例中第一胎6例,第二胎4例。

病前性格:内向性格30例,外向3例。

起病原因:因被惊吓或看恐怖片又或父母离异等精神刺激10例,离开家庭到学校不适应生活引致11例,其余12例无明显诱因。

1.2 临床表现(1)发病形式:急性起病5例,亚急性起病10例,慢性起病18例。

(2)早期症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发呆、学习成绩下降24例,对班级工作不关心、对集体活动兴趣下降9例(班干部)。

(3)临床症状:本组抑郁发作时以抑郁症状为主。

情绪低落,兴趣降低,语言减少27例。

精神运动迟滞20例。

睡眠障碍,如伴噩梦、夜行等23例。

自我评价低22例,自我感觉差15例。

消极意念思维迟缓、焦虑紧张等症状14例。

自责、自杀企图和行为,强迫症状各2例。

(4)躯体症状:20例有不同程度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头痛头晕等。

13例无明显变化。

1.3 方法智力测验:33例均行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E)检查,智力分数(FIQ)85~119分者28例,70~85分者5例。

1.4 治疗 33例均采用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抗抑郁治疗。

其中百优解12例,帕罗西酊9例,喜普妙8例,氯丙咪嗪2例,舒必利2例,辅助其他药物治疗,对睡眠障碍用非那根止咳糖浆辅助改善睡眠,定期进行心理治疗加行为矫治等治疗,诱导和帮助促进患者对自己问题的领悟和自我认识。

解决心理冲突,改善情绪,矫正不良行为。

开展社会心理支持,要求家长与教师等配合,多关心孩子,一有成绩就及时鼓励,促进患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其自信心,定期电话跟踪服务,防止治疗中断。

[!--empirenews.page--] 1.5 临床效果评定临床痊愈23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2例。

门诊治疗期,6个月内复发3例,1年内复发1例,2年后复发2例,未复发的27例。

2例因复发暂时停学,其余31例经治疗后症状消失,恢复正常上学,且学习成绩也较前有明显提高。

2 讨论目前临床尚无有关儿童抑郁症的国际统一诊断标准,国内近10年来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第3版(DSM-Ⅲ)重性抑郁症诊断标准及CCMD-Ⅱ成人抑郁症诊断标准[2,3]。

本文儿童抑郁症以情绪低落(28例)、精神运动迟滞(20例)为主要临床相,部分病例(5例)存在片断幻听、被害妄想、强迫症状等,但持续时间不长,随着抑郁症状的改善而消失,符合中国精神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Ⅱ-R抑郁症伴有精神性症状的诊断,笔者认为儿童抑郁症除情感的自我体验和表达较简单外,其总的临床相与成人相似,故临床上儿童抑郁症的诊断可参照成人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另外,有学者认为,临床病情完全复原易于复发,然后又再次充分复原,具有此种病情特点的诊断就更加可信[2,4]。

本文资料未发现有明显的行为障碍,躯体症状也不突出,与有关文献报道不同[3],可能与本组病例全部为门诊病例及年长儿童为主和样本较少有关。

本资料中经随访有复发的2例儿童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但复发的
儿童治疗时间较原来病愈的时间偏长。

这也符合首次治疗抑郁症的时间足够长其复发率也相对减少的观点。

本组资料的全部病例均以SSRI类药物治疗为主,采用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治疗效率高,影响广泛,效果易巩固,并启动心理社会支持,让家长、老师重视和配合。

并加强医患关系的沟通,定期跟进治疗,增加治疗的依从性,对成功治疗儿童抑郁症起关键作用,经治疗显示,其临床效果佳(32/33),远期效果亦令人满意(31/33)。

提示儿童抑郁症系统治疗预后乐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