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中学八年级物理培优资料月考前总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雅中学八年级物理培优资料〔九〕月考前复习
姓名:班级:学号: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以下物态变化中同一类型且放出热量的是〔〕
A.春雪消融雾绕群峰B.夏晨露水冰糕冒白气
C.深秋早霜樟脑丸变小D.冬日冰花河水结冰
2.如下图,以下光现象中,利用了光的直播传播原理的是〔〕
A.B.C.D.
钢笔“折〞了用凸面镜扩大视野放大镜使光会聚手影表演
3.在刮风下雨的天气里,一辆汽车向西行驶,车内乘客观察到雨滴竖直下落,那么,正确的说法是〔〕A.车外站着的人会看到雨滴沿偏东方向落下,当时刮的是西风
B.车外站着的人会看到雨滴沿偏东方向落下,当时刮的是东风
C.车外站着的人会看到雨滴沿偏西方向落下,当时刮的是西风
D.车外站着的人会看到雨滴沿偏西方向落下,当时刮的是东风
4.如下图声波的波形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甲、乙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
B.甲、丙的音调不同和响度相同
C.乙、丁的音调响度都不同
D.甲、丁的音调、音色都相同
5.如下图,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MN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选
项是〔〕
A.MN左侧是空气,入射角是40°。
B.MN右侧是空气,折射角是60°
C.MN右侧是空气,反射角是50°D.MN左侧是空气,折射角是60°
6.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图,以下说法正
确的选项是〔〕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B.甲物质在6min~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C.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D.乙物质在4min~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7.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的图象如下图,分析图象可知〔〕
A.甲车的速度最快,丙车最慢
B.以乙车为参照物,那么丙车是静止的
C.以甲车为参照物,那么丙车是静止的
D.甲车做变速直线运动,那么乙车和丙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8.假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
B.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
C.钢轨的长度为
D.钢轨的长度为〔v2﹣v1〕t
二.填空题〔共4小题〕
9.如以下图甲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
为,
图中测得木块的长度为。
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s。
10.广场舞的音乐声是山音箱中纸盆的产生,经传播到人耳,假设音量过大,那么影响周围居民,因此可采用关掉音箱,改用蓝牙耳麦接收信号的减噪举措,这是在处减弱噪声;噪声过大,还会破坏听力,说明噪声能够传递。
11.在南方,每当“回南天气〞到来时,家里的墙壁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
回南天气一般发生在季,这时南风吹来温度较的带有大量水蒸气的空气,这些水蒸气在墙壁和地板上〔选填“吸热〞或“放热〞〕、〔填物态变化〕形成小水珠,大量的水珠使得地面非常潮湿。
请你说出一个减少室内“出水〞的方法:。
12.用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线的方向,当光线与平面镜成90°角入射时,入射角等于度;假设入射光线不变,镜面旋转20°,此时入射角是度,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间的夹角是度。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3.在如下图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本实验原理:。
〔2〕该实验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和。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
填“大〞或“小〞〕。
〔4〕实验中应屡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由静止开始下滑。
〔5〕图中AB段的路程S AB=cm,如果测得时间t AB=1.6s。
那么AB段的平均速度v AB=cm/s
〔6〕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选填“大〞或“小〞〕。
〔7〕假设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 AB,通过后半段的平均速度v BC,那么v AC、v AB、v BC的大小关系是。
分析可知,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选填“越来越快〞或“越来越慢〞〕。
14.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陈明将衣架悬挂在细绳中间,细绳绕在两手的食指上。
①用食指堵住双耳,敲打衣架,此时声音是通过传入到人耳的。
②拔出两个食指,保持衣架的位置不变,用相同的力敲打衣架,此时声音是通过传入到人耳的,和第
一次相比听到的声音响度变〔选填“大〞或“小〞〕。
〔2〕如图②所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良方法是:。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说明可以传声。
在月球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响度将会逐渐。
并由此推理可知。
15.小华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A和棋子B.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
〔1〕无论怎样在桌面上移动棋子B,都无法使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排除问题后,移动棋子B,使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除了
能确定棋子A经平面镜所成像的位置,同时还能比拟大小关系。
〔2〕用铅笔画出平面镜及棋子A和棋子B的位置,并画出棋子A和棋子B
位置的连线,经测量发现:两棋子的连线与镜面,两棋子到镜面的距
离相等
〔3〕移去棋子B,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棋子B所在的位置,在〔选填“A〞或“B〞〕侧观察白卡片上没有棋子A的像,说明棋子A经平面镜所成的是像。
〔4〕用木板紧贴玻璃板反面,挡住玻璃板后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选填“能〞或“不能〞〕看见棋子A的像。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那么凸透镜的焦距f=cm.调节光具座上的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大致同一上。
〔2〕图乙中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了。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移至5cm刻度线处,那么应该将光屏适当向〔选填“靠近凸透镜〞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些,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燃烧变短,此时烛焰的像会出现在光屏上偏〔选填“上〞或“下〞〕方的位置。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7.甲、乙两同学比赛翻越一座小山坡,同时以A处为起点出发,登上坡顶B处,不休息,再到达另一侧的终点C处。
AB段路程等于BC段路程。
其中甲上坡的速度为匀速4m/s,30s后抵达坡顶,马上下坡,下坡速度为匀速6m/s。
〔1〕坡长s AB为多少米?
〔2〕甲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3〕如果乙同学整个过程中,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匀速4m/s,后一半时间的速度为匀速6m/s,最后谁将赢得比赛?〔通过计算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