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净资产合并角度解读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
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方法总结
![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06a964e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f4.png)
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方法总结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是指将一个母公司及其控制的子公司的财务信息合并为一个整体呈现的过程。
它在会计理论和实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了全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对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方法进行总结和讨论。
一、合并范围的确定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合并范围。
合并范围的确定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即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其他企业合并或重组的影响。
一般而言,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程度达到过半数以上,即被视为控制子公司,需要进行合并。
二、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1.购买法购买法是指母公司通过对一家或多家子公司的股份进行购买或者控制子公司的经营和财务决策来形成控制关系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种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方法。
在购买法下,母公司按照其取得子公司股权的成本,将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纳入合并会计报表。
2.权益法权益法是指母公司对于某一家子公司拥有相对较小的控制权,但仍能对其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并获取与其所拥有的控制权相适应的权益收益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种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方法。
在权益法下,母公司将其在子公司的投资按照成本计入合并会计报表,并按所拥有的控制权份额,确认其权益收益。
3.企业合并方法企业合并方法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通过合并、收购或其他方式形成新公司,用以代替原有企业的组织形态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种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方法。
在企业合并方法下,新公司按照成本计量方式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并确定合并前后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的差异。
三、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步骤1.获取子公司的财务报表母公司需要获得子公司编制的年度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2.调整子公司财务报表母公司应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对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必要的调整。
例如,消除控制关系下的内部交易、重估子公司的资产负债等。
3.合并子公司财务报表母公司按照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方法,将调整后的子公司财务信息合并至母公司的财务报表中。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84566a0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91.png)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是指将两家或多家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合并处理,形成一份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是企业和会计师在实施财务报表编制时,根据企业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按照特定要求和规定,按照一定步骤和方法,对多家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整合和处理,最终制作出一份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确定报表编制单位首先,根据法律法规和国际会计准则,明确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单位,并确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目的。
二、确定报表编制时间确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时间范围,根据会计准则要求,通常应该按照年度报表的编制时间,也可以按照季度报表的编制时间。
三、确定报表编制限制根据会计准则,确定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原则和限制。
例如,会计准则要求,只有在两家公司之间有控制关系,才能对两家公司进行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并且要求必须记录被收购公司在合并报表前的个别报表。
四、准备合并财务报表准备合并财务报表前,需要对合并前的两家公司进行财务报表核查,确保合并前,两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均已根据会计准则进行编制,并且确保合并前的两家公司财务报表的数据与原材料均已核对无误。
五、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根据合并前的两家公司的财务报表,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对合并前的两家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核算,确定合并后的财务报表(例如,总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并且编制相应的调整表,以及调整说明等。
六、核查合并财务报表最后,应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合并财务报表的核查,确保合并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以上就是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在企业实施财务报表编制时,至关重要,对于企业和会计师而言,应该认真遵守相关规定,按照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完善合并财务报表,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合并报表的编制步骤
![合并报表的编制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f0b9493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64.png)
合并报表的编制步骤Happy childhood is the best, June 12, 2023合并报表的编制步骤合并报表是集团公司中的母公司编制的报表,他将其子公司的会计报表汇总后,抵消关联交易部分,得出站在整个集团角度上的报表数据;那合并报表是怎么来编制的呢合并报表的编制步骤:第一步:子公司调整阶段按公允价值调整子公司资产第二步:母公司调整阶段按权益法调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价值第三步:在工作底稿中编制抵销分录;第四步:编制合并报表简单吧,就四步搞定;大家首先要牢牢记住这四个步骤,大脑中清晰的知道这四个步骤以后,编合并报表就不是难事了;那么,这四个步骤的详细做法我在下面叙述;我要先解释一下上面括号内的意思,1、按公允价值调整子公司的资产,指的是子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不一致时,要按公允价值调整;前已述及,是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所以要按公允价值;2、按权益法调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价值,指的是要在工作底稿中用权益法将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重新调整,在工作底稿中写出用权益法调整的分录企业对所控制的企业或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是要按成本法核算的,但是编合并报表的时候,必须转换成权益法,这是典型的调表不调账,意思就是说不会调整账本,只写在报表中;好了,下面开始详细叙述这四步的分录,这是我整理出来的,这只是分录的总结,光看分录不一定能看懂,我会在后面用几个例题帮助大家理解;现在建议大家将这个分录的总结抄在你的笔记本上或是抄在一张纸上粘贴在你的教材当中;然后对比教材和网校老师的讲课,看看是否有需要补充的;自己再整理一次,思考一次,记忆会更深刻我整理得很详细,所以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它很简单,你只要详细看我整理的分录和下面的说明,再看看我最后给的例题,就知道很简单了第一步:子公司调整阶段按公允价值调整子公司资产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部分无形资产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部分存货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部分贷:资本公积注:这个分录每年都要做,而且每年做的时候,在工作底稿当中都是一模一样的借:营业成本存货售出时,按公允价值应补记的成本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按公允价值应补记的折旧、摊销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注:第一个分录是按公允价值在合并报表当中增加了这些资产的价值,自然第二个分录就按公允价值的金额来补记折旧、摊销,这是属于少记的如果是编制第二年的抵销分录,则先做第一个分录,一模一样,我说了,要年年做嘛;上面第二个分录要做两遍:第一遍稍有不同,是总体记录以前年度补提折旧、摊销的合计额:借:未分配利润--年初以前年度营业成本、管理费用的合计数无形资产存货注:实际上就是调整阶段的第二个分录,只不过用“未分配利润--年初”来代替了“管理费用、营业成本”,且这个金额是以前所有年度的总和第二遍则一模一样,是本年度应补计的折旧、摊销;借:营业成本存货售出时,按公允价值应补记的成本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按公允价值应补记的折旧、摊销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一模一样注:这一块我说得实在是太详细了,所以看起来好复杂的样子,本来我可以简单的写,其实它就是两个分录,只不过我说了两年以上的做法,因为第二年的做法有一点点变动,如果不太明白,就再看一遍,然后通过我后面的例题就学明白了;另:补充说明一下,为什么分录中的科目与我们做账的科目不一样这是合并报表嘛,这些分录都是写在工作底稿上的,又没做在账本上,而且,在这个时候,摆在我们面前桌子上的是两张表:一张母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一张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咱们是在这两张表的基础上编合并报表,我们在工作底稿中调整的,仅仅是报表上的数字,所以,当然科目就用的是报表上的科目,这可不是在做账啊,这是在调报表;因此,大家应该理解了“调表不调账”这个说法;第二步:母公司调整阶段按权益法调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价值大家在长期股权投资这一章中学习并记住了:母公司控制了的企业,以及控股占51%以上的企业,是要纳入合并报表的范围的,而且,对这些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是用成本法核算的;然而,准则规定我们,合并报表中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数字,是按权益法核算的数字,我们又不能改账本,只能在工作底稿中用权益法调整,这个就类似于追溯调整了,也就是我反复告诉大家要学好并掌握的转换的问题,用追溯调整的方法,在工作底稿中写出调整分录,这样,就计算出了长期股权投资用权益法核算的价值;在这里,大家要注意一个问题:要按公允价值调整子公司实现的净利润;这一点可不要忘记了;我总结一下经常用到的调整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贷:投资收益借:长期股权投资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注:1、没有子目了,我们在调报表项目,不是做账,所以不要写子目;2、如果做第二年的,那涉及利润的报表项目,如“投资收益”,要用“未分配利润--年初”来代替第三步:在工作底稿中编制抵销分录;上面第一步和第二步就完了,很简单的,实际解题当中一般就是五分钟就写完,把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和转换掌握好了,头脑里再清楚的知道合并报表的编制步骤,那么,前面两步简直就是轻而易举的就完成;现在开始写抵销分录,抵销分录就五大模块,大家背下来,再用适当的题目练习几次就熟了,我现在把这五大模块总结给大家:1、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借:股本或实收资本子公司的资本公积子公司的盈余公积子公司的未分配利润子公司的商誉母公司按权益法算出来的商誉贷:长期股权投资母公司按权益法调整后的那个数字少数股东权益注:那些什么年末、年初什么的,能记就记,不能记就别记了,照我这样做,也一样会得分,但是,如果你非要写上年初数,年末数,要是弄错了,就肯定扣分2、调整后子公司利润表与投资收益的抵销:借:投资收益母公司本年按权益法计算的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损益未分配利润--年初子公司的贷: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的盈余公积子公司的---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子公司的未分配利润--年末子公司的注:这儿可是要写上年初、年末了3、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借:应付账款或应付票据、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等贷:应收账款借:应收账款提取的坏账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如果坏账准备涉及了递延所得税的,还要将递延所得税抵销借: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果是债券:借:应付债券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借:投资收益贷:财务费用借:应付利息贷:应收利息注:如果编制第二年的,涉及损益的项目,就用“未分配利润--年初”代替4、存货中未实现利润的抵销:借:营业收入销售额贷:营业成本倒挤存货未售出的存货销售利润率借:存货跌价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涉及递延所得税的:借: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资产编制第二年的时候,也用未分配利润--年初代替涉及损益的项目5、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交易中未实现利润的抵销:借:营业收入售价一方为商品出售,一方购入作固资用贷:固定资产--原价利润营业成本倒挤或:借:营业外收入双方都是固定资产贷:固定资产--原价多提折旧、摊销: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未实现利润/尚可使用寿命贷:管理费用注:连续编制合并报表的时候,用未分配利润--年初代替营业外收支固定资产变卖或报废后:借:未分配利润--年初贷:营业外收入注:将分录中“固定资产--原价”用营业外收入代替同时,做本期多提折旧的抵销:借:营业外收入贷:管理费用第四步:编制合并报表,参见教材例题。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fe23f5fab069dc5022019a.png)
法对境外经营财务报表进行折算:
(1)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 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 (2)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或即期汇率 的近似汇率折算。 (3)产生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在合并资 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作为“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项目列示。
C、母公司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的抵销 借: 投资收益【子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
少数股东损益【子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未分配利润—年初【子公司】 贷: 提取盈余公积【子公司本期计提的金额】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子公司本期分配的股利】
未分配利润——年末【从上笔抵销分录抄过来的金额】 注意:1、底稿中借方应付股利、其他流动资产两个科目的填列; 2、贷方应收股利、应付股利—少数股东享有两个科目的填列; 上述科目金额均需要审计人员手工填写
如何理解第(N)层权益法的意思?
关键看是否多层次控股关系及多层次间交叉持股
“权益法底稿”如何实现多层次权益法的自动计算?
看SUMIF公式如何显身手! 示例
多层级合并财务报表的考虑
合并财务报表存在多层级的分次合并和一次合并结果是否应该存在差异? 对下层次合并内部利润抵销是否考虑少数股东权益? 与权益法核算单位存在合并财务报表时核算基础按照合并报表数据原则上是 否存在差异?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修订)(201211征求意见稿) 第三十一条 母公司向子公司出售资产所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应当 全额抵销“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子公司向母公司出售资产所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应当按照母公司对 该子公司的持股比例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和“少数股东损益” 之间分配抵销。 子公司之间出售资产所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应当按照母公司对出售 方子公司的持股比例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和“少数股东损益” 之间分配抵销。
合并报表的简易编制方法
![合并报表的简易编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558331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9.png)
合并报表的简易编制方法合并财务报表一直被公认为是会计界的难题之一;2006年,我国发布了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随后又陆续出台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对原有合并财务报表方面的规定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根据有关规定,企业对其能够实施控制的子公司的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但是,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先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之后再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按此规定,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先编制调整分录,用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在此基础上再编制抵销分录;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难度和工作量,尤其是在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以前年度合并工作底稿的粗细程度及完整与否直接影响下年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质量,也对合并工作底稿的编制提高了要求;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指出,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允许企业直接在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基础上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但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基础上如何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并未进行介绍;笔者在不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权益法调整,而直接在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基础上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方法进行介绍,希望给大家提供新思路和视角,并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负担;在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基础上直接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主要思路是,要站在母公司和少数股东的不同角度来分别编制抵销分录,母公司在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基础上,不将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权益法调整,而直接将母公司由于成本法核算形成的报表项目和金额与子公司对应的报表项目和金额进行抵销处理;少数股东仍按照权益法核算的思路,依据被投资单位资产负债表日的个别财务报表,按少数股东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权益和损益份额,确认少数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损益;采用此方法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无需编制调整分录;下面进行具体介绍;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处理站在母公司的角度,由于在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下,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体现的就是对子公司的投资成本,因此,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销处理是,按照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成本数额,直接将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对应的实收资本或股本进行抵销如投资成本与实收资本不一致,差额抵销资本公积,且以后年度相对保持不变;在合并工作底稿中,按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成本数,借记:“实收资本”或股本项目,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项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项目; 站在少数股东的角度,对于非全资子公司,母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还应确认少数股东权益;少数股东权益的确认仍按权益法核算的思路,按照少数股东应享有被投资企业的权益份额,在合并报表中作为“少数股东权益”处理;在实际编制过程中,少数股东权益确认的数额可以直接根据被投资企业个别资产负债表中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的期末余额乘以少数股东持股比例得出;在合并工作底稿中,按少数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乘以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明细项目,借记:“实收资本”或股本项目,借记:“资本公积”项目,借记:“盈余公积”项目,借记:“未分配利润”项目,贷记:“少数股东权益”项目;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项目的抵销处理站在母公司的角度,由于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只有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母公司才应按照应享有的份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因此,母公司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的利润分配项目的抵销处理仍然是在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基础上直接抵销;具体抵销处理是,按子公司宣告分派母公司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数,抵销母公司的投资收益和子公司的利润分配项目,如果子公司当年未向母公司分派股利,则母公司无需抵销;在合并工作底稿中,按子公司宣告分派母公司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数,借记:“投资收益”项目,贷记:“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项目;站在少数股东的角度,仍然按照权益法核算的思路,按少数股东应享有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份额确认少数股东损益,少数股东损益确认数额可以直接根据被投资企业个别利润表中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本期金额乘以少数股东持股比例计算得出;同时,按少数股东持股比例相应地应当将子公司个别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利润分配各项目包括期初未分配利润、提取盈余公积、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和期末未分配利润金额予以抵销;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借记:“少数股东损益”项目、“未分配利润—年初”项目,贷记:“提取盈余公积”项目、“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项目、“未分配利润——年末”项目;案例解析案例1A公司于2010年12月31日取得B公司80%的股权,支付价款3 000万元,取得该部分股权后能够控制B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A公司在个别资产负债表中采用成本法核算该项长期股权投资假定A公司与B公司的企业合并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2010年12月31日,B公司股东权益总额3 500万元,其中股本为2 000万元,资本公积为500万元,盈余公积为4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600万元;解析2010年A公司编制的抵销分录如下:1.长期股权投资的抵销处理:借:股本 1 6002 000×80%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 2003 500×80%-2 000×80%商誉 2003 000-3 500×80%贷:长期股权投资 3 000由于A公司对B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对于A公司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抵销处理,以后年度随着B公司发生的权益变动,长期股权投资抵消分录保持不变;合并报表实务: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实例2015-6-18 14:56:43东奥会计在线字体:新合并会计报表准则主要实现了两大突破,一是实现了合并报表理论从母公司理论向经济实体理论的转变,少数股东权益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作为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在“所有者权益”类下单独列示少数股东权益;二是取消了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合并价差”项目,将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大于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对于非同一控制下形成的控股合并,准则要求母公司平时运用成本法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会计处理,编制合并报表时按照权益法的要求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调整,再用经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等相关项目金额和按照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调整后的子公司所有者权益进行抵销合并,少数股东权益等于经调整之后的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公允价值的少数股权份额;合并财务报表的核心问题和难点是母子公司之间内部投资的抵销,合并财务报表内部投资的抵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母公司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调整后的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抵销,二是合并利润表中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调整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的本年利润分配项目的抵销;在合并报表实务中上述内部投资抵销分录的编制可以有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是用资产负债表日按权益法调整后的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按公允价值调整后的所有者权益之间进行抵销以及合并利润表中母公司按权益法调整后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的本年利润分配项目进行抵销;另一种思路是先将每个合并报表期间内部投资相关会计业务全部抵销,再将期初的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期初所有者权益进行抵销;两者得出的合并报表结果一致;例2007年1月1日A公司发行66万股面值1元、公允价值元换取B公司50万股的90%,另支付法律费等万元与股票登记和发行费万元实现合并;合并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24万元其中:股本50万元,资本公积万元;盈余公积万元;未分配利润万元;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等项目如下:存货增值万元;固定资产增值17万元,其中房屋增值18万元按20年折旧,设备减值1万元按10年折旧;无形资产增值万元按5年摊销;2007年子公司已经将其年初的存货全部对外出售,存货的成本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假设固定资产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且2007年按全年计提折旧,折旧费用计入管理费用;子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万元,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分配现金股利6万元;2008年子公司实现净利润15万元,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分配现金股利8万元;12007年A公司平时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 54000贷:投资收益 54000编制2007年合并财务报表时的调整分录;2将子公司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的调整分录;借:存货 32000固定资产——房屋 180000无形资产——特许权36000贷:固定资产——设备 10000资本公积 2380003将子公司的相关成本和费用按对应资产的公允价值基础进行调整的调整分录;借:营业成本 32000管理费用 15200固定资产——设备 1000贷:存货 32000固定资产——房屋 9000无形资产——特许权72004子公司按照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之后的当期净利润为87800元135000~,7200,以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按权益法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79020贷:投资收益79020借:投资收益54000贷:长期股权投资54000编制2007年合并报表时的抵销分录5A公司2007年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的抵销分录,其中调整后A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539720元660000 +62700+79020-54000;少数股东权益等于2007年末B公司所有者权益公允价值中少数股权份额150580元12400+238000+47200x10%;借:股本 500000资本公积 531500盈余公积448000未分配利润 26300商誉 184500贷:长期股权投资 1539720少数股东权益 1505806A公司2007年编制合并利润表时的抵销分录,其中少数股东损益8780元87800×10%;借:投资收益 79020少数股东损益8780未分配利润——年初 12000贷:提取盈余公积 13500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60000未分配利润——年末 2630072008年A公司平时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借:银行存款 72000贷:投资收益 72000编制2008年合并财务报表时的调整分录8编制上期子公司的相关成本和费用按对应资产的公允价值基础进行调整对本期影响的调整分录;借:存货 32000固定资产——房屋 180000无形资产——特许权 36000贷:固定资产——设备 10000资本公积 238000借:未分配利润—期初47200固定资产——设备 1000贷:存货 32000固定资产——房屋 9000无形资产——特许权 7200借:长期股权投资 25020贷:未分配利润——期初 250209编制本期子公司的相关成本和费用按对应资产的公允价值基础进行调整的调整分录;借:管理费用 15200固定资产——设备 1000贷:固定资产——房屋 9000无形资产——特许权 720010子公司按照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之后的当期净利润为134800元,以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按权益法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的调整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 121320贷:投资收益 121320借:投资收益 72000贷:长期股权投资 72000编制2008年合并财务报表时的抵销分录11A公司2008年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的抵销分录;借:股本 500000资本公积 531500盈余公积463000未分配利润 66100商誉 184500贷:长期股权投资1589040少数股东权益 15606012A公司2008年编制合并利润表时的抵销分录;借:投资收益 121320少数股东损益134800×10%13480未分配利润——年初 26300贷:提取盈余公积 15000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80000未分配利润——年末 66100实务中,上述编制合并报表的抵销分录也可采用以下方法:首先抵销本期内部投资和收益分配相关的会计业务:13抵销B公司向A公司分派现金股利,冲减少数股东权益6000元60000×10%;借:长期股权投资 54000少数股东权益 6000贷:利润分配——股利分配6000014抵销本年度A公司确认投资收益;借:投资收益 79020贷:长期股权投资 7902015抵销B公司本期提取的盈余公积;借:盈余公积——丁公司 13500贷:提取盈余公积——丙公司 1350016上述抵销的结果使得本期A、B公司之间内部投资和收益分配的会计业务全部抵销,有关项目恢复到期初数,即合并日的状态,这时将A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期初余额1514700元660000×+62700与B公司期初所有者权益有关项目抵销相当于合并日的合并报表抵销,合并日的少数股东权益等于合并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1240000+238000中少数股权的份额147800元;借:股本——B公司 500000资本公积——B公司 531500盈余公积——B公司434500未分配利润——B公司期初12000商誉 184500贷:长期股权投资——A公司 1514700少数股东权益 14780017最后,由于存在少数股东权益,还应当确认属于少数股权的子公司净利润和本年度增加的少数股东权益,本年度净利润属于少数股权的净利润为8780元×10%,相应的增加少数股东权益也为8780元;借:少数股东利润8780贷:少数股东权益87802008年合并报表调整分录与前述思路一方法一致,抵销分录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进行:首先抵销本期内部投资和收益分配的会计业务:18抵销2008年B公司向A公司分派现金股利,冲减少数股东权益8000元80000×10%;借:长期股权投资 72000少数股东权益8000贷:利润分配——股利分配8000019抵销年度收益确认;借:投资收益 121320贷:长期股权投资 12132020抵销B公司本期提取的盈余公积;借:盈余公积——丁公司 15000贷:提取盈余公积——丙公司1500021结果使得本期A、B公司之间内部投资和收益分配的会计业务全部抵销,有关项目恢复到期初数,即2007年末的状态;这时将A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期初余额1539720元660000×+62700+79020-54000与B公司期初所有者权益有关项目抵销,其中,股本50000,资本公积531500元293500+238000,盈余公积448000元434500+135000×10%,未分配利润26300元12000+135000×90%-60000-47200元,少数股东权益150580元1240000+238000+47200×10%,商誉184500元1514700-1240000+238000×90%;借:股本——B公司 500000资本公积——B公司 531500盈余公积——B公司 448000未分配利润——B公司26300商誉184500贷:长期股权投资1539720少数股东权益15058022最后,由于存在少数股东权益,还应当确认属于少数股权的子公司净利润和本年度增加的权益,本年度净利润属于少数股权的净利润为13480元×10%,相应的增加少数股东权益也为13480元;借:少数股东利润13480贷:少数股东权益 13480不考虑其他内部交易抵销的情况下合并报表相关项目为:2007年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少数股东权益等于150580元1240000+238000+47200×10%,合并利润表中少数股东利润等于8780元;2008年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少数股东权益等于156060元150580+13480-8000,合并利润表中少数股东利润等于13480元;上述两种思路下编制出的合并报表相关数目一致;。
合并报表有哪些编制方法及作用
![合并报表有哪些编制方法及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a08663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0.png)
合并报表有哪些编制方法及作用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是指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子公司的范围,想要做好合并报表需要先掌握一定的方法。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的合并报表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合并报表的介绍亦称合并财务报表或合并会计报表。
合并报表是集团公司中的母公司编制的报表,他将其子公司的会计报表汇总后,抵消关联交易部分,得出站在整个集团角度上的报表数据。
也可以说,是以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组成会计主体,以控股公司和其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由控股公司编制的反映抵消集团内部往来账项后的集团合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合并报表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损益表、合并现金流量表或合并财务状况变动表等。
合并报表的理论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理论一般有三种理论可供遵循,即母公司理论、实体理论和当代理论;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即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
实务中多采用经修正的当代理论。
随着少数股权在许多国家的普遍存在,相继带来在合并会计报表中对少数股权的处理问题,从而引起对合并范围及相关问题的不同理解,进而形成三种合并理论。
第一,母公司理论。
按照母公司理论,在企业集团内的股东只包括母公司的股东,将子公司少数股东排除在外,看作是公司集团主体的外界债权人,以这个会计主体编制的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股东权益和合并损益表中的净利润仅指母公司拥有和所得部分,把合并会计报表看作是母公司会计报表的延伸和扩展。
第二,实体理论。
按照实体理论,在企业集团内把所有的股东同等看待,不论是多数股东还是少数股东均作为该集团内的股东,并不过分强调控股公司股东的权益。
采用这种理论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能满足企业集团内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管理的需求。
第三,当代理论实际上是母公司理论与实体理论的混合,美国公认会计原则采纳了当代理论,所以它在美国实务中被广泛运用。
由于当代理论吸收了母公司理论和实体理论的一部分内容,缺乏内在一致性。
它虽然避免了母公司理论在会计概念运用上的矛盾,但在合并净资产的计价上,仍然存在计价不一致的问题。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方法与技巧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e9dd8ccaa00b52acfc7ca5b.png)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方法与技巧摘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按照企业合并中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及合并后是否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在进行企业处理、编制会计报表时,企业合并应分为同一控制理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进行考虑。
合并财务报表是由母公司编制的,将母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来编制的报表。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均对企业合并问题作了规定,鉴于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复杂性,在会计实务中合并财务报表问题已成为会计界的几大难题之一,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务,对编制合并报表谈谈自己的方法与技巧,希望对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处理一、合并报表编制方法的分类合并报表是以集团公司中的母公司名义编制的报表,反映母公司及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在编制合并报表时,母公司首先要对其全部子公司根据取得前后的控制关系进行区分,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的编制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
对该类子公司的合并相对来讲简单,我们一般采用权益法进行合并,也就是说母公司在合并日直接按该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进行合并,并视同该业务在年初就纳入合并范围,即合并日,合并方与被合并方在合并日以前期间发生的交易,要编制抵销分录,差额调整资本公积;期末编制合并报表时还要抵消后面发生的。
但在编制合并日资产负债表时需注意:对合并后的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贷方余额是否大于被合并方在合并日产前实现的留存收益归属于自己的部分,如有则先进行复核,在复核后将应归为合并方的留存收益进行还原,作调冲分录:借:资本公积(被合并方在合并日产前实现的留存收益金额)贷: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合并报表编制原理
![合并报表编制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27997e110a6f524cdbf8588.png)
合并报表编制原理来自投资从入门到精通的雪球原创专栏假如上市公司是A,子公司是B.一、正常合并报表的编制原理:1、把子公司B的资产负债表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合并到母公司A,开始合并报表.借记子公司B的所有者权益,贷记同样数额到母公司报表上面的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B余额。
B公司所有者权益和母公司对B的长期股权投资抵消,合并报表既不显示B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信息,也不显示长期股权投资对B的科目。
合并完成.2、如果是上一步没有抵消,一般说明对子公司B是溢价收购,这时候长期股权投资没有抵消的余额转出,确定为商誉。
然后对合并项目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清零)二,反向收购的合并报表编制原理:确定子公司B为合并报表的编制主体。
1、先虚拟增发确定B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对A的长期股权投资额度。
根据增发恒等式,以B公司股东为视角:B公司公允价值*100%(增发前)=增发后B股东控股权百分比*(壳公司A公允价值+B公司公允价值)得出壳公司A的公允价值为:壳公司A公允价值=B公司公允价值/增发后B股东控股权百分比—B公允价值。
(这个壳公司公允价值可以直接用上市公司合并前总股本*增发价计算)壳公司虚拟增发股份=B公司股本/B股东控股比例—B公司股本。
B公司会计分录为:借记:B公司对A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壳公司A公允价值贷记:壳公司虚拟增发股本+资本公积金。
2、再按法律角度,确定A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年报归属于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对B的长期股权投资额度:借记:A公司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余额贷记:A公司增发股本贷记:A公司资本公积金(按照增发价确定的溢价—增发股本。
)这时候A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变成:旧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旧负债+合并前净资产+增发股本+增加的资本公积金。
3、把以上A公司资产负债表合并进B公司报表,然后做抵消分录:先抵消资产侧的长期股权投资。
贷记:A公司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余额借记:A公司增发股本+增加的资本公积金。
合并财务报表的4种方法总结
![合并财务报表的4种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e57d54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6c.png)
合并财务报表的4种方法总结关于合并财务报表,视野咨询根据学习经验,总结了四种思路:前三种思路主要是理论,第四种思路是实战演练,也就是针对具体问题,如何进行通俗易懂、庖丁解牛式的分析,然后快速、准确给出结果。
一般情况下,每个公司都是独立的法律主体。
如果几个独立的主体合并,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并不意味着合并的几个主体重新组成了一个全新的主体。
当然也有这种情况,如吸收合并,还有新设合并。
这两种合并,其合并之前的主体不复存在或者被合并方不再存在。
我们在这里探讨的是控股合并,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加以确定。
合并之后,被合并方主体仍然独立存在,并根据控制关系形成控制公司和被控制公司,通俗来说就是形成了母子公司。
母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要编制自己的个别财务报表,也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反映了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比如母公司在中国,母公司在中国按照中国的会计准则编制着自己的财务报表,子公司在俄罗斯,子公司按照俄罗斯的相关会计制度编制着自己的财务报表。
但母公司如果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却需要采用中国的会计准则,把不符合中国会计准则的事项或交易调整为适应中国会计准则。
2008年12月23日,中国大陆送给了中国台湾两只大熊猫团团圆圆,实际上对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单方面都产生了影响。
中国四川动物园记录了大熊猫少了两只;而中国台湾也记录了大熊猫多了两只。
相关业务对各自双方都产生了影响,但集团作为一个整体,要抵销这些业务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也就是要抵销内部业务对集团整体的影响。
不管是中国四川少了两只大熊猫,还是中国台湾多了两只大熊猫,相对于中国来说,熊猫还是那两只熊猫。
----本来就是一家子嘛。
这就是合并财务报表的概念,这也是合并作为整体的概念。
当我们面对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的时候,我们要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因为这些都是集团公司的一部分。
对于集团公司整体来讲,只有一种会计政策,那就是企业集团也就是母公司制定的会计政策,换一句话说,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谁对合并财务报表负责,就以谁的政策为准。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步骤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e58283f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15.png)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步骤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将多个公司或组织的财务报表合并为一份报表,以展示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和业绩。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合并范围: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合并范围。
合并范围包括哪些公司或组织需要被合并,以及是否需要包括其子公司、关联公司或合营企业等。
确定合并范围是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基础。
2. 统一会计政策:合并财务报表要求被合并公司采用统一的会计政策,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如果被合并公司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不一致,需要进行调整,以使其符合母公司的会计政策。
3. 汇总财务信息: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核心是汇总各个公司或组织的财务信息。
这包括汇总各个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在汇总过程中,需要将各个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行调整,以消除内部交易和重复计算等影响。
4. 消除内部交易: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如果各个公司之间存在内部交易,需要将其消除,以避免重复计算。
内部交易包括内部销售、内部采购、内部借款等。
消除内部交易的目的是确保合并财务报表反映的是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和业绩。
5. 调整合并口径:在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可能需要对各个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行调整,以符合合并口径。
合并口径是指在合并财务报表中所采用的会计原则和计量方法。
调整合并口径的目的是确保合并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6.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在完成以上步骤后,可以开始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通常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和合并现金流量表等。
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需要按照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规进行填报,并确保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7. 审核合并财务报表:完成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后,需要进行审计。
审计是对合并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查,以确保报表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审计过程包括对财务信息的抽样检查、内部控制的评估和财务报表的审计意见等。
总结: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步骤包括确定合并范围、统一会计政策、汇总财务信息、消除内部交易、调整合并口径、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和审核合并财务报表等。
如何从净资产合并角度解读财务报表(doc 5页)优选文档
![如何从净资产合并角度解读财务报表(doc 5页)优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c767895079563c1ec4da7133.png)
内容提要:合并财务报表一直是业界公认的难题,不仅在于其编制方法选择上存在诸多争议,也在于合并财务报表的技术层面,即抵消与调整分录的编制,但若从净资产合并的角度去解读,则问题就会简单得多。
本文拟从净资产合并的角度分析IAS27与CAS33中合并财务报表的抵消、调整与合并的思路。
关键词:净资产合并财务报表抵消调整与个别财务报表不同,合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等式为: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反映资金去向的净资产(资产-负债)与反映资金来源的所有者权益平衡。
合并的基本思路是:在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净资产及所有者权益的基础上,从企业集团的角度,抵消与调整集团内部公司间交易形成的个别报表项目,并入子公司净资产及所有者权益。
个别报表入账分录的格式为:“借:资金去向,贷:资金来源”,合并报表抵消分录的格式为:“借:个别财务报表资金来源的重复或虚增项目,贷:个别报表资金去向的重复或虚增项目”。
一、国际会计准则中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对附属公司投资的会计》(以下简称IAS27),所有企业合并均采用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即子公司净资产及所有者权益按公允价值并入合并财务报表。
IAS27中抵消、调整与合并的方法是:在母公司个别报表的基础上,消除集团内部交易,先并入子公司净资产期初余额,再并入子公司净资产本期发生额。
以实例说明如下:例:2006年1月1日母公司以银行存款100 000万元购买子公司80%的股权。
控制权取得日子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20 000万元、公允价值为135 000万元;负债的账面价值及公允价值均为20 000万元;股东权益的账面价值为100 000万元,其中:股本为90 000万元,盈余公积为2 0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8 000万元。
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增值)采用直线法摊销,摊销期为5年,2006年末合并商誉减值1 000万元。
2006年子公司实现净利润8 00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800万元、发放现金股利2 000万元。
第三讲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第三讲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e0aa80d910ef12d2bf9e779.png)
表的编制 收购部分股权的合并资产负
债表的编制
购并日按主体观编制合并资 产负债表
购并后按主体观编制合并资 产负债表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合 并后)—合并现金流量表
合并现金流量表
及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
本章要点
• 了解合并政策的演进 • 理解母公司理论、主体理论与现行合并理论 • 掌握合并报表的编制程序 • 掌握母公司理论下合并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
• 1、抵消母公司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权益、子公 司股利分配,将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恢复到期初
• 借:投资收益 (母)
•
少数股东权益
•
长期股权投资——对Y投资(母)
• 贷: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子)
27
• 2.抵消子公司除宣告现金股利分配以外的其 他利润分配:
•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
——任意盈余公积
经营和财务政策。 • 控制的目的是为获得经济利益。 • 控制的性质是一种权力,法定的权力。
13
• 控制所采取的途径有: • 以所有权方式达到控制的目的。 • 以所有权和其他方式达到控制的目的。 • 以法律或协议的形式达到控制的目的。
14
• 母公司是能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业的公 司。
• 子公司是指被母公司控制的公司。 • 控制与被控制的存在是决定是否存在母子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步骤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fe25623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00.png)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步骤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将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汇总与整合,以反映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合并报表能够帮助管理层、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更全面地了解整个集团的运营情况。
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通常需要遵循一系列步骤。
以下部分将详细阐述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具体步骤。
一、确定合并范围在进行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之前,首先要确定合并的范围。
合并范围主要的依据是控制权,通常通过持股比例来判断。
一般来说,以下三个标准可以作为参考:控制权:母公司如果直接或间接持有子公司超过50%的投票权,即可被视为对该子公司的控制。
共同控制:对于一些合营企业和合伙企业,母公司和其他投资者在经济活动中共同控制资产的配比,也需纳入合并范围。
影响力:对持股低于20%的投资,不具有控制权,但如果能影响其财务和经营政策,则可按权益法核算,而非纳入合并报表。
确定合并范围的基本程序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后续报表编制的准确性。
二、收集单体财务报表在确定了合并范围后,需要收集相关公司的单体财务报表。
单体财务报表通常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为了确保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这些财务报表应同时选定同一时间段(例如,年度或季度)。
单体财务报表应当经过审计,以提高合并后报表的可信度。
三、调整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由于各个公司可能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因此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需要对所有单体公司的会计政策进行统一调整。
主要包括:会计政策的一致性:将所有子公司的会计核算基础(如收入确认、存货计价等)统一至母公司的会计政策。
会计期间的管控:确保所有纳入合并的公司时间段一致。
如果某子公司的会计年度与母公司不一致,应进行必要的调整,将其填平至相同时间段。
该步骤确保了各公司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是编制可靠合并财务报表的重要基础。
四、消除内部交易及未实现利润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过程中,需要消除内部交易及未实现利润,以避免双重计算。
这一点十分关键,因为相关交易只在集团内部发生,并不影响整体利润。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步骤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c292a2e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98.png)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步骤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将一个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财务数据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财务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过程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以确保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主要步骤。
第一步:确定合并范围确定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是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第一步。
合并范围包括母公司及其控制的子公司,以及合资企业和联营企业等。
在确定合并范围时,需要考虑公司之间的控制关系和实际控制情况,确保所有相关公司都被纳入合并范围内。
第二步:统一会计政策合并财务报表编制需要统一各个公司的会计政策,以确保报表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统一会计政策包括会计估计方法、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准则的选择等方面。
在统一会计政策时,需要考虑各个公司的特点和业务模式,确保会计政策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第三步:调整合并报表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需要对各个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调整,以消除内部交易和利润,确保报表反映真实的经济实质。
调整合并报表包括消除内部交易、调整资产和负债的价值、调整利润和损失等方面。
调整合并报表需要谨慎处理,确保调整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第四步:合并报表的编制在完成合并范围的确定、统一会计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合并报表的工作后,可以开始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合并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内容,需要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和规定进行编制。
在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要确保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提供给利益相关者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第五步:审计合并报表完成合并报表的编制后,需要进行审计工作,以验证报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审计合并报表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两个方面,确保报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
审计合并报表是保障报表质量和透明度的重要环节,对于公司的经营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和程序进行。
通过确定合并范围、统一会计政策、调整合并报表、编制合并报表和审计合并报表等步骤,可以确保合并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公司的经营决策和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参考。
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0e1375952ea551811a68753.png)
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1、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前提准备事项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涉及到数个法人企业实体,为了使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准确、全面地反映企业集团的真实情况,必须做好以下前提准备事项:(1)统一母子公司的会计报表决算日及会计期间。
(2)统一母子公司的会计政策。
(3)对子公司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4)对子公司用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的会计报表进行折算。
2、合并会计报表的种类及编制原则合并会计报表主要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利润分配表和合并现金流量表,它们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企业集团的经营情况,构成一个完整的合并会计报表体系。
合并会计报表编制除了要符合一般会计报表的编制原则以外还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1)以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编制。
(2)一体性原则。
(3)重要性原则。
3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程序(1)编制合并工作底稿。
(2)将母公司以及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各项目的数据过入合并工作底稿,并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对母公司和子公司个别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数据进行加总,得出个别资产负债表、个别利润表及个别利润分配表各项目合计数额。
(3)编制抵销分录,将母公司与子公司、各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经济业务对个别会计报表项目的影响进行抵销处理。
(4)计算合并会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数额。
(5)填制合并会计报表。
4、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需要进行抵销处理的项目,主要有:母公司对子公司股权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母公司与子公司、各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债权债务之间的项目;存货项目,即内部购进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固定资产项目,即内部购进固定资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无形资产项目,即内部购进无形资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盈余公积项目。
(1)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销。
①在全资子公司情况下,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数额和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数额应当全额抵销。
合并报表的编制流程和处理技巧
![合并报表的编制流程和处理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52788a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b.png)
合并报表的编制流程和处理技巧合并报表是指将多个部门、多个项目或多个时间段的数据进行整合汇总,以形成全局数据报表。
合并报表是数据汇总和分析的关键工具,有助于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公司的状况和业绩。
本文将介绍合并报表的编制流程和处理技巧。
1. 确定数据来源首先,需要确定用于合并报表的数据。
通常,数据可以来自于多个部门、多个项目或多个时间段。
数据来自于不同的来源时,需要考虑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数据的质量是决定报表质量的重要因素。
2. 梳理数据详细信息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需要梳理出所有需要汇总到合并报表的数据,并核实和标准化数据项的名称、数据格式、数据单位、计量方法等详细信息。
此外,在汇总数据时,还需要注意是否添加相应的数据分类维度标签,如时间、部门、项目等。
3. 编制数据表格下一步是编制数据表格。
表格的结构应该反映出整个合并报表的结构,以方便后续的数据汇总和分析。
通常情况下,数据表格可以采用Excel等电子表格编制工具,也可以考虑采用其他专业的数据统计软件。
在编制数据表格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表头应该包含各项数据指标的详细信息,包括指标名称、单位等;•每个数据指标所对应的数据列都需要单独编号或者命名,方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计算;•数据表格的格式应该清晰、简洁,有助于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4. 采集数据一旦表格编制完成,就可以采集数据了。
数据采集的过程应该严格按照数据源的要求和采集规范进行。
采集数据的方法有:•手工输入数据;•数据库提取数据;•手动复制粘贴数据等。
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数据来源和数据编号应该要求明确;•采集数据应该严格按照人员权限进行,并确保获得人员的有效授权;•采集数据的过程应该详细记录下来,并留存备查。
5. 数据验证和处理在完成数据采集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验证和处理。
验证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检查数据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对不符合要求的数据进行排查并提交补救方案。
如何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如何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实务操作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cb03d78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b.png)
如何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有其特殊的程序,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统一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 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前,母公司应当统一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 使子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保持一致。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 与母公司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对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 必要的调整;或者要求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另行编报财务报表。 同时,母公司应当统一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使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与母公 司保持一致。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母公司的 会计期间对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调整;或者要求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会计 期间另行编报财务报表。 (二)编制合并工作底稿 合并工作底稿的作用是为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提供基础。在合并工作 底稿中,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进行汇总和抵 销处理,最终计算得出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金额。 (三)编制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 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将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 报表有关项目的影响进行抵销处理。编制抵销分录,进行抵销处理是合 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关键和主要内容,其目的在于将个别财务报表各项目 的加总金额中重复的因素予以抵销。 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的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借记或贷记的均为财 务报表项目(即资产负债表项目、利润表项目、现金流量表项目和所有者 权益变动表项目),而不是具体的会计科目。比如,在涉及调整或抵销固
只分享有价值的备等均通过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 项目, 而不是“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来进行调整和 抵销。
(四)计算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金额 在母公司和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各项目加总金额的基础上,分别计算 出合并财务报表中各资产项目、负债项目、所有者权益项目、收入项目 和费用项目等的合并金额。其计算方法如下: 1.资产类各项目, 其合并金额根据该项目加总金额, 加上该项目抵销 分录有关的借方发生额, 减去该项目抵销分录有关的贷方发生额计算确 定。 2.负债类各项目和所有者权益类项目, 其合并金额根据该项目加总金 额, 减去该项目抵销分录有关的借方发生额, 加上该项目抵销分录有关 的贷方发生额计算确定。 3.有关收入类各项目和有关所有者权益变动各项目, 其合并金额根据 该项目加总金额, 减去该项目抵销分录的借方发生额, 加上该项目抵销 分录的贷方发生额计算确定。 4.有关费用类项目, 其合并金额根据该项目加总金额, 加上该项目抵 销分录的借方发生额, 减去该项目抵销分录的贷方发生额计算确定。 (五)填列合并财务报表 根据合并工作底稿中计算出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类以及现金流量表中各项目的合并金额, 填列生成正式的合并财务报 表。 会计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 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投资者, 无论你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合并财务报表一直是业界公认的难题,不仅在于其编制方法选择上存在诸多争议,也在于合并财务报表的技术层面,即抵消与调整分录的编制,但若从净资产合并的角度去解读,则问题就会简单得多。
本文拟从净资产合并的角度分析IAS27 与CAS33 中合并财务报表的抵消、调整与合并的思路。
关键词:净资产合并财务报表抵消调整与个别财务报表不同,合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等式为: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反映资金去向的净资产(资产-负债)与反映资金来源的所有者权益平衡。
合并的基本思路是:在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净资产及所有者权益的基础上,从企业集团的角度,抵消与调整集团内部公司间交易形成的个别报表项目,并入子公司净资产及所有者权益。
个别报表入账分录的格式为:“借:资金去向,贷:资金来源”,合并报表抵消分录的格式为:“借:个别财务报表资金来源的重复或虚增项目,贷:个别报表资金去向的重复或虚增项目”。
一、国际会计准则中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27 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对附属公司投资的会计》(以下简称IAS27 ),所有企业合并均采用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即子公司净资产及所有者权益按公允价值并入合并财务报表。
IAS27 中抵消、调整与合并的方法是:在母公司个别报表的基础上,消除集团内部交易,先并入子公司净资产期初余额,再并入子公司净资产本期发生额。
以实例说明如下:例:2006 年1 月1 日母公司以银行存款100 000 万元购买子公司80 %的股权。
控制权取得日子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20 000 万元、公允价值为135 000 万元;负债的账面价值及公允价值均为20 000 万元;股东权益的账面价值为100 000 万元,其中:股本为90 000 万元,盈余公积为2 000 万元,未分配利润为8 000 万元。
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增值)采用直线法摊销,摊销期为5 年,2006 年末合并商誉减值1 000万元。
2006 年子公司实现净利润8 00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800 万元、发放现金股利2 000 万元。
2006 年母、子公司利润及利润分配表、资产负债表见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第二栏、第三栏。
控制权取得日后第一年(2006 年12 月31 日)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如下:控制权取得日: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135 000-20 000=115 000 万元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增值=115 000-(120 000-20 000 )=15 000 万元,其中:母公司股东享有15 000 X80%=12 000 万元;少数股东享有15 000 X20%=3 000万元。
商誉二合并成本-所购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100 000-115 000 X80%=8 000万元,由于IAS27与CAS33 均不确认推定损益,所以商誉均为母公司股东享有,少数股东不享有商誉。
(一)子公司期初净资产的并入1.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由成本法调整为复杂权益法控制条件下,母公司个别报表的“长期股权投资”项目是成本法下的核算结果,但合并财务报表的抵消、调整与合并是建立在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核算的基础上,因此,应将母公司个别报表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项目由成本法调整为复杂权益法。
复杂权益法是一种包含摊销子公司净资产增值因素的、公允价值下的权益法,应调整金额二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差额-子公司净资产增值摊销额二(8 000 X80%-2 000X80%)-(12 000/5+1 000)=1 400万元,见调整分录①:借:长期股权投资1 400 贷:投资收益1 400 (若调整前期投资收益,则贷记“年初未分配利润”)2. 子公司期初净资产的并入集团内部投资与接受投资形成的个别报表项目如下表:母公司个别报表子公司个别报表(账面价值)资金借方:长期股权投资借方:子公司净资产(各项资子公司净资产(各项资产、去向(复杂权益法)期初数产、负债)期初数(80%+20% )负债)增值(80%+20% )资金贷方:母公司股东权益贷方:子公司股东权益来源各项目期初数(部分)各项目期初数(80%+20% )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是集团内部投资,其账面价值部分与80%子公司净资产(各项资产、负债)重复,应将虚拟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值替换(具体化)为80% 子公司净资产各项目账面值,并入合并报表;将子公司个别报表上未列入的80%子公司各项净资产增值(含商誉)记入合并报表,因此,按公允价值消除“长期股权投资”,贷记。
80%子公司股东权益是集团内部接受投资,与母公司股东权益重复。
因为80%子公司股东权益是对80%子公司净资产的权益,也就是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值的权益,包含在母公司股东权益中,所以,按账面价值消除80%子公司股东权益,借记。
见抵消分录② A:借:股本资本公积(80%子公司股东权益期初数,账面价值)盈余公积年初未分配利润XX资产(80%子公司净资产期初数,增值)商誉贷:长期股权投资(80% 子公司净资产期初数,公允价值)20%子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无重复项目)并入合并报表,20% 子公司净资产增值(不含商誉)记入合并报表。
按账面价值消除20%子公司股东权益,将对20%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权益结转为少数股东权益。
根据实体理论,少数股东权益也是企业集团的股东权益。
见调整分录②B:借:股本资本公积(20%子公司股东权益期初数,账面价值)盈余公积年初未分配利润XX资产(20%子公司净资产期初数,增值)商誉贷:少数股东权益(对20%子公司净资产期初数的权益,公允价值)②A、②B可合并为抵消与调整分录②:借:股本90 000盈余公积2 000 100 000年初未分配利润8 000 XX资产15 000商誉8 000贷:长期股权投资100 000 (100000X80%+12 000+8 000 )少数股东权益23 000 (100 000 X20%+3 000 )(二)子公司本期净资产的并入1 .子公司本年利润子公司取得收入导致银行存款等资产增加,结转成本导致库存商品等资产减少,发生费用导致银行存款等资产减少或预提费用等负债增加,期末结转后,本年净利润导致净资产增加。
集团内部投资收益与本年利润形成的个别报表项目如下表:母公司个别报表子公司个别报表(账面价值)摊销子公司净资产增值资金借方:长期股权投资借方:子公司净资产(各项资借:x>费用(80%+20% )去向(复杂权益法)本期数产、负债)本期数(80%+20% )资金贷方:投资收益贷方:子公司本年利润(各项贷:X>资产(80%+20% )来源(复杂权益法)收入、费用)(80%+20% )商誉(80%+20%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账面价值),即80%子公司本年利润;母公司来源于投资收益的长期股权投资本期数(账面价值),即子公司来源于本年利润的80%净资产本期数,应将长期股权投资本期数及其投资收益的账面价值替换(具体化)为80% 子公司净资产本期数及本年利润(各项收入、费用),因此,按公允价值消除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本期数及投资收益(见抵消分录③A);按账面价值并入80%子公司净资产本期数及本年利润、记入因80% 子公司净资产增值摊销而减少的资产及增加的费用(见调整分录③ B),也就是按公允价值并入与记入80%子公司净资产本期数及本年利润。
③A :借:投资收益(80%子公司本年利润,公允价值)贷:长期股权投资(80%子公司净资产本期数,公允价值)③B :借:XX费用(80%子公司净资产增值摊销)贷:XX资产商誉按账面价值并入20%子公司净资产本期数及本年利润(无重复项目)、记入因20%子公司净资产增值摊销而减少的资产及增加的费用(见调整分录③ C),也就是按公允价值并入与记入20%子公司净资产本期数及本年利润。
按公允价值转出子公司本年利润中少数股东应享净利,增加少数股东权益(见调整分录③ D)。
③C :借:XX费用(20%子公司净资产增值摊销)贷:XX资产商誉③D :借:少数股东损益(20%子公司本年利润,公允价值)贷:少数股东权益(对20%子公司净资产本期数的权益,公允价值)③A、③B、③C、③D可合并为抵消与调整分录③:借:投资收益3 000 (8 000 X30%-12 000/5-1 000 )少数股东损益1 000 (8 000 X20%-3 000/5 )贷:长期股权投资3 000少数股东权益1 000借:XX费用4 000贷:XX资产3 000 (15 000/5 )商誉1 000 2. 子公司分配股利集团内部分得股利与分配股利形成的个别报表入账分录如下表:母公司个别报表子公司个别报表资金去向借方:银行存款借方:利润分配—应付股利(80%+20% )资金来源贷方: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本期数贷方:银行存款(80%+20% )子公司分配股利导致净资产减少(银行存款减少或应付股利增加)。
从企业集团角度看,集团内部母子公司之间不存在投资与接受投资,也就不存在建立在投资基础上的分得股利与分配股利,所以母公司没有因投资分得股利而冲减投资,只是收到存款;子公司也没有因接受母公司投资而对其分配股利,只是支付存款,因此,消除母公司因分得股利而冲减的长期股权投资,借记;消除80% 子公司分配股利,贷记,并入80% 子公司净资产减少数。
见抵消分录④A:借:长期股权投资贷:应付股利(应付股利”项目对应的账户是利润分配—应付股利”,以下同)子公司对少数股东支付存款也不是分配股利,但少数股东从子公司拿走存款,减少属于少数股东的净资产,应冲减少数股权,因此,消除20% 子公司分配股利、冲减少数股权,并入20% 子公司净资产减少数。
见抵消分录④B:借:少数股东权益贷:应付股利④A、④B可合并为抵消分录④:借:长期股权投资1 600 少数股东权益400 贷:应付股利2 000 3.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不影响净资产,但由于80% 子公司本年利润已作为投资收益由母公司提取盈余公积、20%子公司本年利润已转作少数股权不提取盈余公积,所以消除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
抵消分录⑤:借:盈余公积800 贷:提取盈余公积800 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见下表。
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3 号——合并财务报表》(以下简称CAS33 )及相关的企业合并准则,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即子公司净资产及其所有者权益按其原账面价值并入合并财务报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
CAS33 抵消、调整与合并的方法是:在母公司个别报表的基础上,消除集团内部交易,直接并入子公司净资产期末数,再并入子公司本期利润分配的来源与利润分配的去向及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