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系列: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赏析:
人心情舒畅则观景物莫不美丽,心情忧伤 则反之。这就是所谓的移情。一片风景就 是一种心情,道理也正在于此。
过片表现出环境之清幽,虚写出过去 湖上游乐的盛况。“笙歌散尽游人去,” 乃指“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 处随”的游春盛况已过去,花谢柳老, “笙歌处处随”的游人也意兴阑珊,无人 欣赏残红飞絮之景;“始觉春空”,点明 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 者惜春恋春的复杂微妙的心境。
古诗文系列: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简析:
“疑是湖中别有天”,用“疑是”语, 是就其形貌来说。说“疑”者非真,说 “是”者诚是,“湖中别有天”的体会, 自出心裁,给人以活泼清新之感。
“残霞夕照”是天将晚而未晚、日已 落而尚未落尽的时候。“夕阳无限好”,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歌咏过这一转瞬 即逝的黄金时刻。欧阳修没有直写景物的 美,而是说“霞”已“残”,可见已没有 “熔金”、“合璧”那样绚丽的色彩了。
古诗文系列: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赏析:
末两句是倒装,本是开帘待燕,“双燕归 来”才“垂下帘拢”。结句“双燕归来细 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 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 灵、欢娱的意境。
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的主观感 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 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此词表现出词人 别具慧眼的审美特点,尤其最后两句营造 出耐人寻味的意境。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 湖好
宋代·欧阳修 课件模板
古诗文系列: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作者简介:
古诗文系列: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作者简介:
欧阳修(ōu yánɡ xiū)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
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 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 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 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 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古诗文系列: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赏析:
“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繁华喧 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 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 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 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 “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 在。
最后二句,“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 雨中”。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描写与自 然景物映衬相结合,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 的胸襟。
古诗文系列: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作者简介: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 “千古文章四大家”。
古诗文系列: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古诗文系列: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古诗文系列: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简析:
原来他喝醉了酒,就这么长时间地悄无声 息地沉浸在“西湖好”的美景中。这位颍 州西湖的“旧主人”怀着无限深情,谱出 了一曲清歌。
欧公在此词中借啸傲湖山而试图忘记 仕途的坎坷不平,表达了视富贵如浮云的 情趣。词中用语平实却极有表现力。
古诗文系列: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古诗文系列: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简析:
“轩槛凉生”,这是人的感觉。直到这时 才隐隐映现出人物来。至此可知,上片种 种景物,都是在这“轩槛”中人的目之所 见,显然他在这里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 这里,作者以动写静,一切都是静悄悄的, 一点声音也没有,使人们仿佛置身红尘之 外。
“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水面风来”,既送来莲香 ,也吹醒了 人的醉意。
古诗文系列: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赏析:
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 《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写了作者寄情 湖山的情怀。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 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颍州西 湖的暮春景,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 境界。而词人的安闲自适,也就在这种境 界中自然地表现出来。情景交融,真切动 人。词中很少修饰,特别是上下两片,纯 用白描,却颇耐寻味。
古诗文系列: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赏析: 全词取境典型,叙事抒情结合。章法
缜密,构思严谨,意象鲜明。
古诗文系列: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简析:
这首词,上片描绘载酒游湖时船中丝 竹齐奏、酒杯频传的热闹气氛。下片写酒 后醉眠船上,俯视湖中,但见行云在船下 浮动,使人疑惑湖中别有天地。整首词寓 情于景,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的洒脱情怀。 下片写醉后俯视湖水,只见白云朵朵,飘 于船下。船在移动,云也在移动,似乎人 和船在天上飘飞。“空水澄鲜”一句,本 于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晖映, 空水共澄鲜”,言天空与湖水同是澄清明 净。
译文: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 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 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 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 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 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 湖水。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 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 谧。
古诗文系列: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注释: 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去:离开, 离去。 ⑹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门窗的帘子。
古诗文系列: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背景:
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这年 六月,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回 到颍州。暮春时节来到西湖游玩,心生喜 悦而作《采桑子》十首。
古诗文系列: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简析:
作者改“渡”为“岸”,说明“舟自横” 是由于当日的游湖活动结束了,因此这 “无人”而“自横”的“舟”,就更衬托 出了此刻“野岸”的幽静沉寂。
“西南月上”,残霞夕照已经消失。 月自西南方现出,因为不是满月,所以虽 在“浮云散”之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这月色也不会十分皎 洁。这种色调与前面的淡素画图和谐融洽, 见出作者用笔之细。
古诗文系列: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译文: 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 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 帘子。
古诗文系列: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注释:
⑴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 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西北, 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⑵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残红, 落花。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 ⑶濛濛:今写作“蒙蒙”。细雨迷蒙的样 子,以此形容飞扬的柳絮。 ⑷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⑸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
古诗文系列: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简析:
但这时的西湖,作者却觉得“好”。好就 好在“花坞苹汀”。在残霞夕照下所看到 的是种在花池里的花,长在水边或小洲上 的苹草,无一字道及情,但情却寓于景中 了。“十顷波平 ”,正是欧阳修在另一 首《 采桑子》里写的“无风水面琉璃 滑”。波平如镜,而且这“镜面”浩渺无 边。“野岸无人舟自横”,这句出自韦应 物《滁州西涧 》诗“ 野渡无人舟自横”。
古诗文系列: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赏析:
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 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 功力。
西湖花时过后,群芳凋零,残红狼藉。 常人对此,当觉索然无味,而作者却面对 这种“匆匆春又去”的衰残景象,不但不 感伤,反而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 的美趣。这种春空之后的闲淡胸怀,这种 别具一格的审美感受,正是此词有异于一 般咏春词的独到之处。
古诗文系列: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简析:
这一句是下片的关键。兼写“空”、 “ 水”,绾合上句的“云”与“舟”。 下两句的 “俯”与“仰”、“湖”与 “天”,四照玲珑,笔意俱妙,虽借用成 句,而恰切现景,妥贴自然,如同己出。 “俯仰留连”四字,又是承上启下过渡之 笔。从水中看到蓝天白云的倒影,他一会 儿举头望天,一会儿俯首看水,被这空阔 奇妙的景象所陶醉,于是怀疑湖中别有一 个天宇在,而自己行舟在两层天空之间。
古诗文系列: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赏析: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 之美。首句是全词的纲领 ,由此引出 “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 悟到的“好”的意味。“狼藉”、“飞絮” 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 风中的姿态。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 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 图景。“群芳过后”本有衰残之味,常人 对此或惋惜,或伤感,或留恋,而作者却 赞美说“好”,并以这一感情线索贯穿全 篇。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