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初中中考句式变换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
1.语言表达
我喜欢仰望湛蓝广袤的蓝天,因为它使我的心沉静;我喜欢丈量巍峨高大的崇山,因为它使我的心谦逊;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喜欢纵观广阔无垠的大海;因为它使我的心胸宽广
【解析】【分析】从仿写句的类型看,大致可分为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
本题属于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应注意仿写句要注意内容上的连惯性与延伸空间的关系。
本题可仿照“我喜欢……,因为它使我的心……”来写,示例:我喜欢观赏无垠的大海,因为它使我的心宽广。
故答案为:示例:我喜欢观赏无垠的大海,因为它使我的心宽广。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的语句仿写能力,要注意修辞和句式。
一般说来,做仿写题的方法是,根据提供的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回答问题。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
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
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
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
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象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翻来覆去”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_。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合并为一个句子(意思可以有小的改动):________
(4)请结合原著回答:①“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中“这些”指什么?②文段中“快乐”与惆怅”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案】(1)傅雷家书;傅雷
(2)来回翻身
(3)这些我和你妈妈都懂得
(4)①你这个年纪是一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
②示例:不矛盾。
“快乐”是父母与孩子一起度过的愉快时光,“惆怅”是担心引起孩子的憎厌。
【解析】【分析】(1)根据“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知这段文字出自《傅雷家书》,作者是傅雷。
(2)根据对这个成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义,可知“翻来覆去”,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这里形容傅雷因挂念儿子而睡不着觉,来回翻动身体。
(3)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意思是我和妈妈两个人都懂得这些。
据此改动句子
即可。
(4)①根据“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
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可知这些指的是:你这个年纪是一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
②结合“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可知,儿子成长的往事在父母回忆起来都是快乐的,而又担心噜哩噜苏的抖出你不愿提及的往事会让你憎厌。
故答案为:⑴傅雷家书;傅雷
⑵来回翻身
⑶这些我和你妈妈都懂得
⑷①你这个年纪是一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
②示例:不矛盾。
“快乐”是父母与孩子一起度过的愉快时光,“惆怅”是担心引起孩子的憎厌。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选择作答即可。
⑵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
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⑶本题考查句式转换的能力。
句式转换包括:单句与复句之间的转换、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祈使句与疑问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等。
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
⑷①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概括,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提取答案的范围,即在文章中寻找段落。
然后从前向后精读文章,抓住其中切题的信息,将它们提取出来。
最后根据这些语句组织成切题的合乎要求的答案。
②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内涵的能力。
解答这类试题,不要只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还应立足于相关重点语段,联系上下文,结合文章语境,联系文章主题,进行研读和探究。
3.下面是摘自网络的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杜甫是家家户户都知道的诗圣,近日来却有两百余幅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传。
在这些对语文课本插图的“再创作”中,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________不过,恶搞应该是有底线的。
印度人不会不恶搞泰戈尔,希腊人不会不恶搞柏拉图,而杜甫却没有得到国人应有的尊重。
“杜甫很忙”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反省。
(1)请用合适的成语替换划线的文字:________。
(2)横线上应加上的标点是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修改划线的句子,使之符合文意。
【答案】(1)家喻户晓
(2)……(省略号)
(3)改为:印度人不会恶搞泰戈尔,希腊人不会恶搞柏拉图,而杜甫却没有得到国人应有
的尊重。
【解析】【分析】⑴意思是每家每户都明白;谓人人皆知。
根据这个解释,很容易想到常用成语“家喻户晓”,应该说难度不大,
⑵几个“时而”开头的句子构成排比句,最后的标点符号应该是省略号,表示并列和列举的省略。
⑶语病是否定不当,双重否定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文段实际要表达的外国对名人的尊重,不会恶搞,所以两个分句个去掉一个“不”字,变成否定句。
故答案为:⑴家喻户晓
⑵ ……(省略号)
⑶改为:印度人不会恶搞泰戈尔,希腊人不会恶搞柏拉图,而杜甫却没有得到国人应有的尊重。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答题时应注意,对关键性词语含义的理解。
一般来说,结合上下文,根据文章所提供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在这个环境中的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等。
⑵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学生首先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例句识记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最后结合语境分析该使用什么标点符号。
⑶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答题时应注意,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
4.阅读下面一篇短文,按要求答题。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
目睹朋友加工琥珀,一块105克的原石,本来是黯淡的深褐色,其貌不(yáng),切除边角后余82克,隐约可见内在的微光。
继续打磨,最终诞生一枚30克的大圆珠、清洁光亮晶(yíng)剔透,质地柔美,色泽温润。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人也是这样。
不经历风吹雨打,不历事炼心,又如何在蜕变中实现华丽转身?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
越经世事的打磨,生命越圆润,越精致,越美丽,越有品质的芳香。
那些风雨,其实,都是人生的抛光与包浆。
所以,只要勇于承受,选择忍耐,那些疼痛,都会变成生命的滋养。
不改变错误的认知,便难有正确的信念;不清理心灵的污垢。
便无法彰显圣洁的华彩;不剔除思想的糟粕,便不会拥有灵透的智慧。
弃糟粕,留精华。
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其貌不________(yáng)②晶________(yíng)剔透
③蜕________(A.duì B.tuì)变④污垢________(A.gōu B.hòu)
(2)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哪一句是病句?()
A.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
B.弃糟粕,留精华,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3)不改变原意,把“不除糟粕,何来精华?”改成陈述句,然后说说原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1)扬;莹;B;A
(2)A
(3)改句:不除糟粕就没有精华。
表达效果:原句采用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強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汉字的字形和字音的识记答题,注意“羊”不要写成“杨”;“莹”不要写成“萤”或“荧”;“蜕”和“锐”的区别;“垢”和“后”的区别。
(2)A搭配不当,正确的句子是:那条路愈来愈璀璨,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
B没有语病。
(3)句式转化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不能改变原意。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此句应把“何来”改成“就没有”或“就不会有”,问号变成句号。
反问句变成陈述句后,虽然句意没有发生变化,但语气明显减弱,也就是说反问句表达的语气更强烈,而且反问句的形式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故答案为:⑴①扬;②莹;③B;④A;
⑵ A;
⑶改句:不除糟粕就没有精华。
表达效果:原句采用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強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及给汉字注音的能力。
给汉字注音,要注意字母的拼写、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多音字的区别等。
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字、易错字,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⑵本题考查学生的病句辨析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要牢固掌握病句成因和病句类型的相关知识,这是完成词类题目的基础。
其次,要学会运用所掌握的语法知识解决平时阅读和写作中遇到的语言问题,增强语言感悟能力,不断提高病句辨析能力。
⑶本题考查学生句式转换的能力。
句式转换包括:单句与复句之间的转换、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祈使句与疑问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等。
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
本题要求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带着一颗朝拜的心,我又一次走近经典,聆听孟子。
书香扑面的时候,心被qián诚塞得满满的。
沿着岁月的河道溯源,不觉间,仿佛已走过千年。
他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一直穿越时空给后人以启迪,给后人以震撼!这是一个不惧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生于乱世,勇于济世;游于列国,长途跋涉。
他奔走在游说的道路上,执着而坚定,焦zhuó而真诚。
他契而不舍地宣扬民本思想,持之以恒地做百姓代言人。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qián________zhuò
________诚溯源焦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济世”中“济”的意思是()
A.渡,过河
B.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
C.补益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答案】(1)虔;sù;灼
(2)契而不舍;锲而不舍
(3)B
(4)难道他不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吗?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和字音的积累答题,注意“虔”不要写成“谦”等字,“溯”不要注成“shù”,“灼”不要写成“酌”。
(2)“契而不舍”应改为“锲而不舍”。
(3)“济世”,在金钱、物质等方面救济世人。
故“济”在这里的意思是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
故选B。
(4)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
此题要把表示反问的词语和否定词去掉,问号改为句号即可。
故答案为:⑴虔;sù;灼
⑵契而不舍;锲而不舍
⑶ B
⑷难道他不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吗?
【点评】⑴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的积累。
给汉字注音,要注意字母的拼写、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多音字的区别等。
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字、易错字,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⑵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字形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写好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等,要注意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字。
⑶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
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⑷本题考查句式转换的能力。
句式转换包括:单句与复句之间的转换、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祈使句与疑问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等。
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
本题要求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聪,亲爱的孩子。
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
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
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
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
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没有谁可诉苦。
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
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
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
我预料在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
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4)题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
(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与上下文不协调,应改为:________
(2)“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一句与前面对应的句子是()
A.我们并没有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
B.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
C.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D.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3)如果把划线的句子换成:“要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好不好,为什么?
(4)填入横线的一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一项是()
A.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B.就是不再去想失败的惨痛,而振作起来走向前去。
C.就是吃一堑,长一智。
D.就是以平常心态对待人生浮沉,泰然处之,向前看。
(5)作者用“克利斯朵夫”的事例的主要意图是()
A.鼓励儿子更勤奋地从事艺术事业。
B.鼓励儿子像克利斯朵夫那样栽了筋斗爬起来。
C.教育儿子向克利斯朵夫学习,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D.鼓励儿子创造更多的克利斯朵夫式的人物形象。
【答案】(1)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
(2)C
(3)不好。
因为原句用比喻说理更生动、形象、透彻。
(4)A
(5)B
【解析】【分析】(1)结合上下文陈述语气不恰当,应该为反问句,即: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2)考查照应句。
解题思路引导: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
(3)考查句子的辨析。
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
解答时,我们认真读给出的句子,确定各分句之间的关系,然后确定填入的句子。
(5)考查“克利斯朵夫”的事例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点评】(1)此题考查对句子语气的把握能力。
(2)此题考查对照应句的把握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辨析能力。
(4)该题考查对句子衔接的能力,此外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整体把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5)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七、综合题(共16题;共186分)
7.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阿基姆明白,这个直到不久前还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此刻内心激荡着怎样的情感。
他了解保尔的悲剧……
“阿基姆,难道你真的以为生活能把我逼进死角,把我压成一张薄饼吗?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他突然使劲抓住阿基姆的手紧压着他的胸脯,“只要它还在跳动,就别想叫我离开党。
只有死,才能让我离开战斗行列。
老兄,请你千万记住这一点。
”
阿基姆沉默不语。
他知道这绝不是漂亮话,而是一个身负重伤的战士的呐喊。
他明白,像保尔这样的人不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生龙活虎”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_。
(3)请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4)请结合原著回答:①文段中“悲剧”指什么?②“呐喊”表达了保尔怎样的心声?
【答案】(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2)形容很有生气和活力
(3)像保尔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
(4)①“悲剧”指完全瘫痪,双目失明。
②“呐喊”是指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解析】【分析】(1)根据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文学常识及情节的积累可知这段话的出处及作者。
(2)根据平时积累并结合语境理解成语意思。
(3)陈述句成反问句的基本原则是意思不能变,一般要使用“难道”“怎么”等反问词,另外,否定的陈述句要变成肯定的反问句,句末要用问号(?),据此转换句式即可。
(4)根据对这部名著情节的积累可知“悲剧”的内涵以及保尔的心声。
故答案为: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⑵形容很有生气和活力
⑶像保尔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
⑷ “悲剧”指完全瘫痪,双目失明。
②“呐喊”是指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点评】⑴此题考查的是名著的积累。
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名著,掌握名著的作者、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
⑵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能力。
被考查的词都比较常见,这类题目在于考查对词语(含成语)的辨识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联系语境理解词义。
⑶本题考查句式转换的能力。
句式转换包括:单句与复句之间的转换、肯定句与否定句之
间的转换、祈使句与疑问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等。
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
⑷本题名著阅读和积累能力,名著阅读着重考查学生对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
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启发。
六、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64分)
8.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废,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
”
(1)上面的语段出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应改为________。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4)你如何理解语段中的“坚强”一词?
【答案】(1)傅雷家书;傅雷
(2)白废;白费
(3)成就的大小、高低,难道是在我们掌握之内的?
(4)①成功时不为胜利冲昏头脑,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
②失败时也不因挫折打击而丧失信心,能够孤军奋斗。
【解析】【分析】(1)根据“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废”“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可得知出自名著《傅雷家书》,作者是傅雷。
(2)“费”是指用掉一些有用的东西,如花费时间、浪费水资源等。
“废”是指一些无用的甚至有害的失去效用的东西,如废气、废墟等。
(3)陈述句改为反问句飞方法,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
(4)根据文段中的“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可知“坚强”的含义指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
故答案为:⑴傅雷家书;傅雷
⑵白废;白费
⑶成就的大小、高低,难道是在我们掌握之内的?
⑷①成功时不为胜利冲昏头脑,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
②失败时也不因挫折打击而丧失信心,能够孤军奋斗。
【点评】⑴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结合语段明确作者和出处。
⑵本题考查易错字的把握,注意同音字的辨析。
⑶本题考查句式的变换,注意陈述句变为反问句,反问词和语气的运用。
⑷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和词义的理解揣摩词义。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有“绿色城市”、“花园城市”美名的合肥市,素以“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战略地位,常为兵家必争之地。
其环城公园便修建在合肥古城墙的基础之上,沿着起伏的岗丘地形,加之原有的绿林带及护城河,精筑而成。
环城公园总长约9公里,分为六个景区,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茂林修竹、夏河朝露的银河景区;湖峦相映、水碧枫赤的西山景区;林木葱茏,芳草常青的环北景区。
这样的环城公园无城墙之隔hé,面水而立,一派迷人旖旎的江南风光。
倘佯其间,吊古论今,让人流连忘返。
(1)给画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襟喉________ 湖峦相映________ 隔hé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旖旎”的意思是________
(4)将文中画线句改成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jīn;luán;阂
(2)倘佯;徜徉
(3)柔和美丽
(4)倘佯其间,吊古论今,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呢?
【解析】【分析】(1)本题作答时,要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根据拼音写汉字,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
注意“阂”的字形和“襟”字的读音。
(2)错别字的产生原因主要是音同或形似,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句意和词义辨析判断。
倘佯——徜徉。
注意偏旁部首。
(3)解题时要解释词语本义,结合文章解释在文中的含义作答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旖旎”本是旌旗随风飘扬的样子,引申为柔和美丽,多用来描写景物柔美、婀娜多姿的样子。
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指(江南风光)的柔和美丽。
(4)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其方法是:①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②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③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④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语句“倘佯其间,吊古论今,让人流连忘返”是一个肯定的陈述句,根据方法可改为:倘佯其间,吊古论今,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呢?
故答案为:⑴ jīn ;luán ;阂
⑵倘佯;徜徉
⑶柔和美丽
⑷倘佯其间,吊古论今,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呢?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
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