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上册-3.1 机械运动 教案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运动和力
3.1机械运动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为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三章《运动和力》第一节的内容,学习内容是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
学好这部分内容既有利于深入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力、牛顿第一定律等知识,又为下一节“匀速直线运动”奠定学习基础。
学生根据日常观察到的现象,能感受到运动和静止,但对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如何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等知识缺乏理性认识。
由于平时观察有限,学生不一定能够注意到“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的事实,更不会意识到参照物的重要性和“所有物体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中”的宇宙观。
本课教学重视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观察身边常见的现象,在对生活现象解密的过程中感受物理与现实的精密联系,并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及其概念。
(2)知道参照物,知道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
(3)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究生活中常见的运动与静止的事例,认识到观察物理现象——归纳物理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机械运动的学习,感受“所有物体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中”的宇宙观
(2)通过学习运动或静止的的相对性,感受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参照物的概念并明确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取参照物。
难点:(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教学资源
1、演示器材:羽毛拍及球
2、课件: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以如何判断物体处于运动或静止为主线,以思维冲突的视频为引入,让学生自主思考。
通过对身边常见现象的思考,自主地发现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取参照物;
体会和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通过从生活实例的思考开始又从对生活实例的科学思考结束这个过程,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又从物理走向生活。
本节课的设计对教材的再处理的地方有:通过枚举更多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感受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有符合科学概念的具体事例。
为突破教学难点进行了如下设计:
通过视频的引入以及极具趣味的小问题
六、教学流程
1、流程图
情景I :观看视频剪辑感受身边运动的事例,进而观看汽车模型看似在运动的视频 活动I :讨论列车的运动情况并说明依据
活动II :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发生机械运动的物体
活动III :观看动画判断谁运动,谁静止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请同学们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屏幕播放画面):太阳系的运转、黄浦江畔云朵及轮船的运动、捕捉猎物的猎豹、奔驰在路上的赛车和摩托、开展各类运动的人们,身边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
教师:从屏幕上看到,物体的运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多媒体字幕:第三章运动和力第一节机械运动),这一章我们将研究一些最简单也是最常见的运动。
2、引入: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注意其中对小汽车运动情况判断的前后变化? 一辆小轿车在路面上不断行进。
(学生会认为小轿车在动而路面没动)。
随着镜头的拉高,学生发现这只是一个汽车模型被放在播放着路面的屏幕上。
(学生发现其实汽车模型没有动,动的是路面)。
活动I 学生讨论 情景I 引入课题 机械运动及其概念 活动II 学生举例 宇宙万物都是
不断运动的
活动III 学生判断 需要参照物来判断运动或静止
教师: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判断小轿车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现在请大家翻开书本第54页。
(板书)机械运动
(二)教授新课
1、机械运动
(老师从教室左边走到右边)
提问:现在请同学们判断一下老师运动了吗?
学生:老师运动了。
教师:那同学们能不能说一下判断的理由。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其实是我相对于你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板书)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教师: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机械运动是很多的,同学们能否举一些身边例子?
学生举例,教师总结:同学们举出的例子大到宏观宇宙,小到微观粒子。
这说明大自然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现在我们来看一段动画。
一辆小轿车在水平路面上从左向右行驶。
站在路边的小朋友说:“乘客运动的真快!”(小朋友认为轿车里的乘客在快速运动)而坐在轿车里的一个人问司机:“我动了吗?”司机回答:“你没动!”(司机认为小轿车里的人没有动)。
教师:在这个场景中,你认为乘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呢?能说说理由吗?
学生小组讨论并总结:车在运动,因为以小朋友(或地面、马路)为标准,车相对于它们有了位置的变化,所以车在运动。
教师:那同意乘客是静止的同学们有什么理由呢?
学生讨论并总结:如果以汽车(或驾驶员)为标准,乘客相对于他们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乘客是静止的。
2、参照物
教师:综合我们的讨论,要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应该怎样?(首先要确定一个标准,然后再判断我们研究的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是否有位置的变化)
(板书)二参照物
用来判断物体A是否运动的物体B叫做参照物
教师:有了参照物的概念,我们又应该怎样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呢?
学生讨论归纳: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的改变,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物体就是静止的。
(板书)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教师:我们平时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
那么参照物的选择
到底有哪些注意点呢?我们一起来看列车的场景。
(屏幕上显示:旅客们坐在列车上,列车正驶过列车站)
教师:你认为这位乘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学生讨论,总结归纳:可以说是静止的,也可以说是运动的,要看所选的参照物。
因此,参照物可以是除了自身以外的任何物体,但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可以是不同的。
(屏幕上显示注意点一)
教师:你认为这位乘客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学生讨论:可能是运动的,可能是静止的,因为画面上没有地面。
教师:那么乘客到底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请学生继续观察画面,学生观察到以车站或路边的景物为参照物,列车里的乘客是运动的)学生总结:在研究地面或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为了方便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屏幕上显示注意点二)
教师: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平时我们所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某一个参照物而言的。
有关运动和静止的知识在科技、生产、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下面,我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羽毛球拍在空中停下飞行的羽毛球?
学生发现:使羽毛球拍相对于羽毛球静止,从而让其停止在拍面上。
(三)教师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界的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在机械运动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某一个参照物而言的。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四)知识巩固,拓展思路
教师:大家能不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列车飞瓶伤人”的新闻。
八、板书设计
运动和静止
一、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二、参照物
用来判断物体A是否运动的物体B叫做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