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小学小升初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市小学小升初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1.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横线上)。

最近几个月,我忙于参加钢琴考级,学习有所(dān ge)_____,致使语文半期考试才考了75分,我感到十分(chén yù)____。

老师看见了,(kuān wèi)____我说:“不要(yōu shāng)_____,只要你今后处理好练习钢琴和语文学习的关系,更加努力地学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长喙.(huì)发酵.(xiào)机械.(xiè)
B.嫉.恨(jì)牺.牲(xī )老茧.(jiǎn)
C.分歧.(qí)栈.道(zhàn)斩.首(zhǎn)
D.惹.恼(rě)灰烬.(jìng)褐.色(hè)
3.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洪亮盲人清脆单调
B.加速齿轮违恐丑恶
C.恐怖证实蟋蟀真理
D.定理定律学说转动
4.下面四句话中不是拟人句的是()
A.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B.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C.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D.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成长中的少年,总会有一些挥之不去的烦恼;有烦恼并不奇怪,关键是要正确对待它。

B.十月的东莞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每到这个时候,游客们纷至沓来。

C.自从学校开展法制教育以来,学生的自我保护有了很大的提高。

D.《奔跑吧,兄弟》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新颖造成的。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天,我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

我非常难过;心比被锤子砸了的手指还疼。

我拿起电话找到了苏珊。

B.“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C.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D.小高有点急了:“真不能吃。

里面装的是一些小昆虫,蝴蝶呀什么的,一打开就飞跑了。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古时也称“诗三百”。

B.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人物,薛宝钗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C.《呐喊》是鲁迅的小说集,鲁迅原名周树人。

D.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

8.将下列句子按照顺序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两进院落以上的四合院,多分为外宅和内宅两部分。

②外宅为宾客居住,内宅为主人居住。

③垂花门为四合院内的二进门,俗称“二门”。

④内外宅之间用一堵墙隔开,这堵墙上的门通常用垂花门。

⑤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指的就是垂花门。

A.①②④③⑤B.②④③⑤①
C.⑤②①④③D.④⑤③①②
9.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班被评为“课外阅读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人不说鲁迅是民族的脊梁、伟大的学者。

(改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个好猎手要枪法好。

做个好猎手要机智、勇敢。

(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校长说:“虽然你们的小学生活即将画上句号,但是我相信迎接你们的中学时光将更加五彩缤纷!”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非常详尽地向大家讲述了事情的详细经过。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书籍像一把钥匙,为我们开启知识的大门;(仿写句子)
书籍像一位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
书籍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语境填空。

(1)什么是春夏秋冬?古人用诗歌告诉我们:春,就是高鼎笔下描绘的“___________,拂堤杨柳醉春烟”的生机;夏,就是令辛弃疾惊喜的“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的热闹;秋,就是杜牧吟诵的“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的唯美;冬,就是柳宗元眼里的“孤舟蓑笠翁,___________”的孤寂。

一年四季就是这样充满这诗情画意。

(2)中华民族自古就不乏满腔报国热情的有志之士,“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这是身经百战的将士铿锵有力的誓言;“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这是陆游永远的遗憾;“剑外忽传收蓟北,_________”,这是杜甫初听到叛军平定、国土收复的消息时的喜极而泣;“________,死亦为鬼雄。

”这是李清照的铮铮铁骨。

11.阅读下面的图片,完成练习。

(1)从这个牙膏产品上,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A.牙膏的品牌、产地、重量、成分与味道。

B.牙膏的品牌、重量、颜色、成分和功能。

C.牙膏的品牌、重量、成分、味道和功能。

D.牙膏的品牌、重量、成分、功能与保质期。

(2)根据牙膏的使用情况,请你设计一条广告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是一名牙膏推销员,你会如何推销这个产品来吸引顾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言文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学,弗若()矣。

为是()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词。

13、读懂上面的古文,说说文中下列字词的意思。

通国:____________鸿鹄:_______________
弗若:____________然:____________
14、文中第二个句子中分号的作用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上文第四、五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联系全文可知作者隐含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
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

它既轻巧又灵活,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

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

《史记•微子世家》中有“纣始有象著”的记载,纣为商代末期君主,以此推算,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用篌历史了。

先秦时期称筷子为“挟”,秦汉时期叫“著”。

古人十分讲究忌讳,因“著”与“住”字谐音,“住”有停止之意,乃不吉利之语,所以就反其意而称之为“筷”。

这就是筷子名称的由来。

筷子虽为寻常物,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筷子“头圆尾方”象征着中国人对“天圆尾方”的传统解读,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

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在下,中指在中间,隐含着中国“天地人”三才文化,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

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吃饭时提醒
人们要节制不当欲望。

筷子的使用则表达了中国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相比于西方用刀、叉等工具随意切割食物,让人感到一种暴虐和一种舞刀弄叉的张狂,那么东方人用筷子温文尔雅的夹取食物就显得更加内敛和含蓄了。

材料二:
一双筷子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和记忆。

小孩通过筷子第一次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老人通过筷子尝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滋味,孤独的人通过“添双筷子”找到人情温暖,相守的人通过筷子悟到心灵的依偎……传承、明理、关爱、思念、睦邻、感恩等含蓄的情感与礼仪传统,都可通过一双筷子体现出来。

材料三:
咏竹箸
【明】程良规
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

滋味他人好,乐空来去忙。

材料四:
当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为有效防止病毒在餐桌上蔓延,防止病从口入,坚决打好“舌尖上的防疫战”。

浙江省余姚市文明办特此设计了此海报。

16、【材料一】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方面介绍了筷子。

17、【材料三】明代诗人程良规在《咏竹箸》这首诗中,热情歌颂了筷子的____________的精神,这与唐代诗人罗隐《蜂》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18、【材料四】是一则宣传海报,此海报提出的背景是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倡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材料中的信息作答)
19、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

小孩通过筷子第一次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老人通过筷子尝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滋味,孤独的人通过“添双筷子”找到人情温暖,相守的人通过筷子悟到心灵的依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①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

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
外的考场,神色(凝重庄重)。

母亲脸上早已流淌着豆大的汗珠,汗水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略带些白的头发(杂乱凌乱)地贴在前额上。

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一尊雕像。

②树荫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

有人劝母亲挪到树荫下,母亲神情(漠然肃然)的脸上挤出浅浅的微笑,说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③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有人再劝她。

④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半个小时,也许一个小时,母亲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

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⑤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⑥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⑦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⑧我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20、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
21、选择括号内合适的词语,打“√”。

2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守望:__________炙热:______
23、段①和段⑦在刻画母亲形象时,分别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来描写的。

24、文中哪一处描写最让你感动?用直线画出来,并说明为什么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
25、你觉得母亲在阳光下守望的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
15.习作。

生活是一本博大精深的无字之书,它给我们以启迪、思考。

在生活中我们能感受到人间的真情,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体验到生命的意义……这些都是生活馈赠给我们的一笔财富。

请你以“最珍贵”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先补全题目,空缺处可填:友情、亲情、善良、诚信、尊严……
(2)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

不少于400字。

16.习作
(1)、题目:在课堂上
文章的开头情节: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李刚把一只刚出生几天的小仓鼠带进教室,放在抽屉里,小仓鼠吱吱吱的叫声引起了老师的注意……
要求:根据材料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注意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不少于400 字。

(2)、题目:那次,我得到了_________
要求:横线上可填“表扬”“批评”“理解”“原谅”“宽恕”等。

中心要突出,条理清晰,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1.耽搁沉郁宽慰忧伤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一定要读准字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

书写时要注意“耽、搁、宽、慰”容易写错。

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C
解析: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

注意区分声母、韵母,以及形近字的读音。

A.发酵(xiào)——发酵jiào
B.嫉恨(jì)——嫉恨jí
D.灰烬(jìng)——灰烬jìn
3.B
解析:B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学生辨析字词的能力。

注意区别形近字、同音字的观察,平时要多写多练。

B选项中“违恐”应为“唯恐”。

4.D
解析:D
【详解】考查修辞手法。

A项“跳舞”把洪水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项“发抖”“痛苦地呻吟”把木桥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项“狞笑”把山洪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项把山洪比作是受惊的野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5.A
解析:A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有关病句的辨析。

在选项B中,句子:十月的东莞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每到这个时候,游客们纷至沓来。

前后出现搭配不当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改成:东莞的十月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每到这个时候,游客们纷至沓来。

在选项C中,句子:自从学校开展法制教育以来,学生的自我保护有了很大的提高。

出现了成分残缺的问题,我们应该改成:自从学校开展法制教育以来,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选项D中,句子:《奔跑吧,兄弟》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新颖造成的。

出现了句式杂糅的毛病,应该改成:《奔跑吧,兄弟》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新颖。

6.D
解析: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情况。

A项应改为:一天,我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

我非常难过,心比被锤子砸了的手指还疼。

我拿起电话找到了苏珊。

B项应改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C项应改为: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7.B
解析:B
【详解】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A、C、D正确。

B: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人物。

8.A
解析:A
【详解】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

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

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

9.我们班被评为“课外阅读先进集体”。

人人都说鲁迅是民族的脊梁、伟大的学
者。

做个好猎手不但要枪法好,而且要机智、勇敢。

校长说,虽然我们的小学生活即将画上句号,但是他相信迎接我们的中学时光将更加五彩缤纷!他讲述了经过。

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一把梯子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详解】1.本题考查对病句的理解和辨析。

“光荣称号”要与“获得”搭配在一起使用,本题有两种改法,第一种是:我们班被评为“课外阅读先进集体”。

第二种是:我们班获得“课外阅读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2)、本题考查将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双重否定句变肯定句的方法:找到双重否定词,然后改成带肯定的词语。

①“不得不”带有“无奈、勉强、不情愿”等语义,改写成肯定句时,通常加上“只能”或“只好”、“只得”等词。

②“不能不”“不要不”“ 非……不可”等语气强烈,改写时可以加上“必须”“肯定”或“当然”“一定”等词。

(3)、本题考查用关联词合并句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然后选择合适的关联词。

本题中“枪法好”和“机智、勇敢”是递进关系,所以要用表示递进的关联词“不但……而且……”。

(4)、本题考查将引述句改为转述句。

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①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

②人称的变化: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

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5)本题考查缩写句子,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本题中“他”是主语,“讲述”是谓语,“经过”是宾语,保留主谓宾即可。

(6)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注意本题要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
法。

10.草长莺飞二月天稻花香里说丰年霜叶红于二月花独钓寒江雪不破楼兰终不还但悲不见九州同初闻涕泪满衣裳生当作人杰
【详解】本题考查了诗歌默写。

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

意思是农历二月,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轻拂堤岸的杨柳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

写出春的生机。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意思是田里稻花飘香,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一个丰收年。

写出夏的热闹。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

意思是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写出秋的唯美。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出自唐代柳宗元的《江雪》。

意思是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写出冬的诗情画意。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自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

意思是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这是身经百战的将士铿锵有力的誓言。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出自宋代陆游的《示儿》。

意思是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这是陆游永远的遗憾。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出自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意思是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

这是杜甫初听到叛军平定、国土收复的消息时的喜极而泣。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意思是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这是李清照的铮铮铁骨。

11.C
解析:(1)C
(2)你可以用完牙膏的最后一滴!
(3)中华牌牙膏,清爽薄荷味,口味清新宜人,老少皆宜,双钙防蛀,能及时消灭口腔细菌,很好地保护您的牙齿,且分量充足,这么好的产品欢迎选购。

【解析】(1)考查获取图片信息的能力。

结合图片内容可知“中华”是牙膏的品牌,“净含量140”是牙膏的重量,“50%钙”是牙膏的成分。

“清爽薄荷味”是牙膏的味道。

“双钙防蛀”是功能。

C.正确。

(2)考查拟写宣传语应注意。

拟写宣传语应注意:
①内容具体,指问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希望别人做什么,不做什么,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②语言简洁,朗朗上口.宣传语是面向大众的,太长不容易记住,一定要做到语言简洁,还可以适当运用修辞,力求语句生动活泼,易记易诵。

③构思新颖,富有创意.要用艺术的手法把话说到人的心上。

④语气亲切温馨,充满人文关怀.好的宣传语都尽可能用“美”和“善”进行人格诱导,激起
人们的崇高情感。

(2)考查了推销商品的能力。

结合商品的性能优点来说。

语言简练有吸引力。

如:中华牌牙膏,清爽薄荷味,口味清新宜人,老少皆宜,双钙防蛀,能及时消灭口腔细菌,很好地保护您的牙齿,且分量充足,这么好的产品欢迎选购。

12.12、援俱之其
13、全国。

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不如。

这样。

14、作用:连接表并列关系的分句。

好处:通过一前一后两人的对比,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15、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隐含的观点: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文默写。

语段出自先秦孟子及弟子的《弈秋》,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才能成功。

13、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通国:全国。

通:全。

鸿鹄: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弗若:不如。

弗:不。

非然也:不是这样的。

然:这样。

1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分号的作用:①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②分号还可以用来分隔作为列举分项出现的并列短语,或是辞书中同一义项的不同释义。

结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
()弓缴而射之”可知这里分号的作用是连接表并列关系的分句,这样的好处是通过一前一后两人的对比,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15、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文章观点。

文章中第四、五句是“为是()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这是设问句,文章写了两个人不同的学习态度,造就了不同的学习效果,启示我们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才能成功。

所以这个故事的观点是: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点睛】译文: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

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13.16、地位历史文化内涵
17、默默奉献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8、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防止病毒在餐桌上蔓延,防止病从口入文明用餐,使用公筷
19、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筷子诉说着不同人生和情感,更好的说明一双筷子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和记忆。

【分析】
16、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材料一首先介绍了筷子的地位,它是中国的国粹,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

接着介绍了筷子的来历,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

纣为商代末期君主,以此推算,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用篌历史了。

先秦时期称筷子为“挟”,秦汉时期叫“著”。

古人十分讲究忌讳,因“著”与“住”字谐音,“住”有停止之意,乃不吉利之语,所以就反其意而称之为“筷”。

这就是筷子名称的由来。

然后介绍了筷子蕴含的文化内涵,筷子“头圆尾方”象征着中国人对“天圆尾方”的传统解读,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

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在下,中指在中间,隐含着中国“天地人”三才文化,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
17、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与识记。

“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

滋味他人好,乐空来去忙。

”这首诗的意思是筷子被频繁的使用,先尝到各种或甜或苦的味道,但真正的滋味确实由人来品尝,筷子到头来白忙活了一场。

热情歌颂了筷子默默奉献的精神。

罗隐的《蜂》,全诗为: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意思是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歌颂了蜜蜂勤劳无私、甘于奉献的品格。

18、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由“当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可知,此海报提出的背景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

由“为有效防止病毒在餐桌上蔓延,防止病从口入,坚决打好‘舌尖上的防疫战’”可知,此海报的目的是防止病毒在餐桌上蔓延,防止病从口入。

由海报图片可知,此海报倡导大家在饭桌上文明用餐,使用公筷。

19、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这句话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用四个“通过……”的句式,将小孩、老人、孤独的人、相守的人通过筷子诉说着的人生和情感写出来,这样更好的说明一双筷子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和记忆。

传承、明理、关爱、思念、睦邻、感恩等含蓄的情感与礼仪传统,都可通过一双筷
子体现出来。

14.20、阳光下的守望
21、庄重凌乱漠然
22、意思是看守瞭望。

指母亲坚持站在烈日下看守、瞭望孩子; (形)像火
烤一样的热。

指当时的天气像火烧烤一样的热。

23、
解析:20、阳光下的守望
21、庄重凌乱漠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